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三三三章 地理学会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三三三章 地理学会

作者:哼哈大王 字数:2325 书籍:日月当空照中华

  文震孟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陈仁锡也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天启二年的状元,一个是天启二年的探花。

  因为两个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年的关系,虽然论年龄,文震孟比陈仁锡还大了不少,但是两个人之间却交情莫逆。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个人还都是徐弘祖的朋友,更是他人生之中少有的知己。

  而徐弘祖的这两个朋友,如今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一个是京营监军御史,一个是辽东监军御史,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一番功业。

  这一点,尤其让徐弘祖感叹不已,本来无心于功名利禄的他,也想着要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功业了。

  徐弘祖带着仆人,乘船沿着运河一路北上,终于在四月初十的明媚午后,抵达了通州的水门码头,告别船家,登上河岸,手持朝廷公文,登记入住了通州的潞河驿。

  如今的京师东大门通州城,早已不是他数年之前路过的通州了,高大坚固的外城墙,鳞次栉比的南北商铺,人头攒动的繁华街市,都让他想起江南的兴盛来。

  徐弘祖在通州潞河驿登记入住的当天晚上,这个情况就被锦衣卫和东厂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报到了宫中。

  在类似通州这样南北交通的要道之内,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潞河驿更是被这两家机构竞相关注的对象,在潞河驿当驿丞、驿卒,乃至帮闲打杂的人员之中,谁是锦衣卫的探子,谁是东厂的探子,都很难说。

  南来北往的官员、勋贵,甚至包括运送大宗货物的船队几时离开,几时到达,运的是什么,都有坐探或简略或详细地记录着,每隔上一段时间,经过锦衣卫或者是东厂的筛选之后,就会被送上皇帝在乾清宫中的案头。

  像徐弘祖这种被皇帝点了名要调到京师来任职的人物,自然受到了特别的关照。

  因此,徐弘祖到达通过的第二天上午刚吃罢早饭,就收到了锦衣卫人员带来的皇帝口谕,令他当日入宫面圣。

  徐弘祖还想着在通州停留两日,看看这几年通州的变化,实地见识一番文震孟在给他的信中提到过的那些新奇事物呢。

  但是皇帝召见这样的大事,更是一刻也耽误不得。

  听说皇帝今日就要召见自己,徐弘祖简单收拾了行装,换上之前在南京国子监助教任上新得的低品级官服,带着已经写就的三卷《游记》,搭乘前来传旨并接应的马车,往京师城内赶去。

  说起来,徐弘祖如今不过是一个兵部跑腿打杂的司务而已,崇祯皇帝根本犯不上召见这样一个官员。

  搁在平常,这样的人也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紫禁城中面见皇帝。

  但是崇祯皇帝召见徐弘祖,却与他的官职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有别的谋划。

  再说了,徐弘祖的官职大小,说到底也不过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

  只不过徐弘祖本人虽说也是读书人出身,但毕竟连个秀才甚至童生都不是,眼下有没有别人看得见的功劳,崇祯皇帝要是骤然提拔他,那就是坏了朝廷的规矩。

  不过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到了皇帝的视野之中,立下功劳那是迟早的事情,到了那时再进行提拔重用,就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崇祯皇帝着急召见徐弘祖的原因,就是他决心要在兵部职方司的下面成立一个皇明地理学会。

  后世十九世纪的时候,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掠夺之前,惯例都是派出或者资助传教士、探险家之类的人物,到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所谓的探险考察活动。

  名义上,这些活动都是民间、个人的、自发的,但实际上多数都有官方乃至军方支持的背景。

  其中历史上最有名的,也是最有成就的就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这些皇家地理学会支持或者资助的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等等人物的探险活动,最后都成了英**队前往占领并进行殖民掠夺的先声和理由。

  在崇祯二年及其之前的这个历史时空之中,泰西诸国的探险家们早就已经发现了南北美洲,发现了通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航道。

  即使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也要在整整两百年之后才会正式成立,但是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格兰等国家的王室资助的地理大探险活动,早就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了。

  在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泰西诸国相继涌现出来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德雷克等探险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身后,站着的都是国家,都是王室。

  而中国在当时所拥有的条件,说起来要比这些西欧国家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中国皇帝们的目光却并没有往海外乃至中华周边的地区投放,除了永乐皇帝之外,也从来没有那个皇帝坚定地支持过中国的探险家们去探索整个世界,哪怕仅仅是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次,崇祯皇帝准备做出一个改变,要利用皇家的力量,利用国家的力量,去资助有志于探索世家的探险家们,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

  而他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所知道的这个时代中国最有成就的探险家徐霞客招来,让他牵头成立一个由皇帝本人亲自出钱资助的皇明地理学会。

  徐弘祖被传旨的锦衣卫,带到了紫禁城武英殿的大门武英门外,然后又得到了通传等候在武英门外的王承恩引领下,很快来到了武英殿中。

  武英殿的正殿之中设有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和勋贵、武臣们议论军务的御座,但是当徐弘祖进来的时候,对面深处的宝座龙椅之上却没有皇帝的身影。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正带着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徐光启,以及军机大臣孙承宗、军机大臣张惟贤,站立在前不久由兵部职方司监制完成的一块地形沙盘前面。

  崇祯皇帝在静静地观看,而军机大臣孙承宗则正在小声地说着些什么。

  徐弘祖此时还没有从初进紫禁城所产生的那种壮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就又被眼前的地形沙盘所惊呆了。

  这世间居然还有这样的能够巧匠,能将他所曾经亲眼目睹过的名山大川,长城关塞等等形胜,微缩集中于一块一丈见方的沙盘之内!

  看到这个地形沙盘的一瞬间,他所亲眼见证过的无数名山大川一个个从他的脑海之中闪现过来,骤然间唤起了无数艰苦而又幸福的回忆。

  正当他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地形沙盘之时,突然感到有人在扯他的袖子,这才恍然回过神来,连忙跪在地上向站立在前面的皇帝行礼,口中说道:“小臣新任兵部司务徐弘祖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弘祖之前的反应,当然也都被崇祯皇帝看在眼中。

  而徐弘祖看见沙盘时眼中透露出的那种狂热与迷醉,也让崇祯皇帝放下心来。

  这是一个对着地理探险有着迷之狂热的中国人!

  而这样的人,也正是崇祯皇帝此时此刻最需要的人了。

  见四十多岁、身材干瘦的徐弘祖,跪在地上叩首不起,崇祯皇帝连忙说道:“徐卿免礼,平身!到朕身边来!”

  听了这话,徐弘祖起了身,先向皇帝身边侍立的几位重臣躬身行礼致意,然后小步上前,靠近那块已经一丈见方了的大明地形沙盘,睁大了眼睛,认真地观看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