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鬼校迷局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大浪淘沙,谁存谁亡?

《鬼校迷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大浪淘沙,谁存谁亡?

作者:那影依人 字数:1889 书籍:鬼校迷局

  紫阳的叙述之中,只提到了十二家传承,那剩下的一家,就是有始皇血脉的秦家了,不过,从他这将秦家单独撇开来看,秦家的情况,与其他家族是不太一样的。

  果然,紫阳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顺便扫了我一眼,又继续说道:“除了我们这十二个家族,还有一个家族,与我们十二家略有些不同,那就是拥有千古一帝始皇血脉的秦家。然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拥有始皇血脉的秦家,坐拥最丰富的经文典藏,其本身却受天道制约,无法与其余十二家一样,在术法方面有所突破。”

  我听的暗暗点头,紫阳师叔的这番话,也和之前秦梦空的一番表述,相互印证。

  紫阳师叔接下来的讲述,逐渐将藏在暗处的历史画卷,缓缓铺开。

  据说,最初的十二个家族的先祖,是跟随徐福出海的三千童男童女中的佼佼者,而徐福又受命于始皇帝,由此可以说徐福和同行的童男童女,都是为秦氏王朝服务的。

  然而,随着始皇帝的驾崩,秦氏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就很快坍塌毁灭。而精研先贤奥义的十二家先祖,体悟大道,思想早就挣脱之前为秦氏王朝卖命的束缚,在秦氏王朝毁灭之后,没有选择愚忠,去帮助同行的秦氏血脉分支,恢复秦朝大统,而是选择了坚守心中道义,并逐渐发展为守卫中原大地的古老世家门派。

  虽然说,秦始皇让徐福将经文奥义传与众人的初衷,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无可指摘,但十二家的先祖,到底没有忘恩负义,他们在放弃愚忠的同时,合力帮助同归的秦氏旁支,建立了秦氏一族,让始皇血脉得以顺利延续下去,与其余十二个家族并立。

  这徐福虽然算不上十三家先祖的师父,但到底是对他们有传义之恩,所以勉强都算是出自其门下,这就是徐福门下十三家的由来!

  有道是,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随着十三家不断的传承,各家存世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有选择隐于山野之间的,比如庞家、张家几个家族;有匿于市井之中的,比如周家、沈家等几个家族;也有处身朝堂之上的,比如孟家和杨家。

  但十三个家族,彼此之间,一直都有一些联系。每逢天下大乱,或者妖邪乱世时,就会聚在一起,合力商议应对。可有时候,各家意见不统一,谁也无法说服谁,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十三个家族的族长商议,依照各家的实力,以及以往的贡献等等,将十三个家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以此调整各家的话语权。于是,就有了上四、中五、下四的分别。

  这上四,分别是秦、茅、张、周四家,中五则是孟、杨、沈、鲁、华五家,下四为庞、吴、胡、苗四家。当然,大家都知道,由于对出世入世的选择不同,这个家族等级的划分,并不以能调动的世俗力量的高低作为标准,否则谁也无法与精研孔孟之道,几乎控制了天下士林百姓思想的孟家,又或者掌握军队的杨家相抗衡。

  这十三个家族,历经两千余年的冲击,如大浪淘沙一般,谁兴谁败,甚至谁存谁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上四家中的张、茅两家,分别在龙虎山和茅山,建立了一家道家门派,并发展成为现在的道门圣地。两派自成立之初,都广收门徒,有教无类。略有不同的是,茅山一派更为开明,掌教不再限于茅姓后人,而龙虎山泽相对严苛一些,掌教一脉,依然还在张氏一族手中。

  中五家之中,最为显著的,是孟、杨两家。这孟家,在各朝各代之中,时隐时现,一旦预感到大治到来,他们就会出世为官,甚至宰执天下,至于杨家,与孟家大同小异,只不过一个从政,一个从军罢了。

  可是,在古代,讲究皇权天授,他们入世为官治军,也受制于封建王朝的统治,出于一些忌讳,有时候他们会选择隐姓埋名再出世,所以并不是那么的显眼。

  只是,身处朝堂之上,如何能躲过朝代更迭的冲击?两家本就不以术法见长,仅有的一些,也早就断了传承,家族虽然还在,但也只剩下一些从政治军之道了。

  当然,这世间的玄门力量,也不仅仅只是这十三个家族而已,有些是十三家门派分出的旁支传承下来的,又或者是后世诞生的新力量,当然,也有一些是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坑儒中幸免于难的,比如墨门就还有传人存世。

  这墨门,与十三家之中的鲁家之间,发生了不少的恩怨,两个世家之间相互攻伐倾轧,许多带着邪气的阴毒器物,也由此产生,比如尸血棺材等等。

  不过,两派都擅长建筑及机关消息,一旦一方势弱,便紧锁山门不出,另一方想攻破,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两派恩怨不断,但传承不绝。

  下四家之中,胡、苗两家,情况和其余几家略有些不同。

  这胡家所学,偏重道家的通天教主一脉,还有一些巫术夹杂,与中原各地盛行的道家教义不符,后来连同一些世间残存的通天教徒,远走东北。他们与当地的萨满教相融,最后发展成如今的东北仙家一脉。

  至于这苗家,与胡家情况大致相同,不一样的是,他们选择了避居湘西之地,与当地的苗巫之术相融。如今的湘西赶尸一脉,世间皆传是茅山道法与巫族祝由科相融而成,其实并不尽然。

  因为,早在茅山道法传入湘西之地之前,巫术早就自成一脉,哪有这么容易将两派道法教义融合在一起?其实,在此之前,苗家携带的术法,已经和早期的巫术有过一些碰撞和交融。

  这湘西赶尸一脉,与其说是茅山道法与巫术融汇而成,不如说是,融合了苗家术法和巫术的后人,吸收了一些茅山道法,自成一派。

  这苗、胡两家,由于分别和别的教派相融,中间免不了的摩擦碰撞,两家的后人,多有陨落。

  在这两家远离中原腹地后,紧跟着的几次十三家会面,他们还曾派人前来参加,到后来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东北仙家和湘西赶尸一脉,逐渐昌盛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