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女三劫 NO.17 正气诀

《龙女三劫》NO.17 正气诀

作者:北京野猫 字数:4769 书籍:龙女三劫

  吃过兔子大餐又过几天,这日水生从南市回来,顾大娘也跟着一起登门,还没走近,红夜已经忍不住捂鼻子:“阿妈,水生,你们身上……什么味呀?”

  顾大娘捧腹哈哈笑:“赶快打盆水来,多拿些豆面皂头,可要好好洗一洗。”

  王婶端水过来,也被扑鼻的臭气熏得一打晃:“哎哟,顾家婶子,你们是吃了臭豆腐还是掉粪坑里了。”

  “呸,你才掉粪坑里了呢。”

  顾大娘忙着洗手洗脸,乐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孩子,真是个愣头青,刚才从前面的十字街过来,忽然巷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闪过去,结果他二话不说就追上去啦,等再回来,离着老远就听见喊‘娘,真稀奇,咋西凉城的耗子都这么大?还生的是黄毛’……”

  顾大娘捂着肚子快笑出眼泪:“等他拎过来一看,哪是耗子呀,这愣小子居然逮了只黄鼠狼!我一见赶快让他撒手,这不,还没等说完呢,黄大仙熏烟放臭屁,一身臊气怕是好几天去不掉了。”

  院子里的人全乐了,老李头胡须乱颤笑话傻小子:“我说水生,你怎么连黄鼠狼都不认识?亏你们还是一家姓呢,以后记着了,黄大仙是有灵性的,万万冲撞不得。”

  *******

  等到黄昏时等殷沧海从镖局回来,听说黄鼠狼闹出的乐子也不禁莞尔,问起细节,听水生一五一十讲来,他摸着下巴,对这个憨小子似乎第一次有了全新的认知。

  “沧海,你怎么了?整晚上那样盯着水生看,他脸上长花了?”

  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是在打什么主意,晚上安寝时问起来,殷沧海悠然笑说:“先是兔子,又是黄鼠狼,玉儿,你想过这意味着什么吗?”

  红夜不明白:“什么?”

  “野地里的兔子机警狡猾,正如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可见兔子的反应会有多快;而黄鼠狼更是神出鬼没,像幽灵似的难以捉摸,所以才得了个黄大仙的名号。这小子倒好,一伸手逮只野兔,黄鼠狼也能手到擒来,如果一次是运气巧合,接二连三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这分明是速度、爆发力、瞬间判断和手眼协调的大集合!”

  他笑看娇妻:“也就是传说里的天资。”

  红夜还是不明白:“天资?什么天资?”

  殷沧海笑而不答,心中已有了主意:“明天,我打算考考他。”

  *******

  听到街面上更鼓敲过五下,窗外天色蒙蒙亮,水生准时醒来。蹑手蹑脚就摸向后院,趴在墙角偷偷探头,耶?!下意识猛缩脖,脚底下没站牢差点摔倒。‘嗖’的一颗石子从头顶飞过,哇咧,好险!

  水生惊魂未定,就听到后院里的男主人说:“别躲了,出来吧。”

  糟了,他一阵脸红,从墙角战战兢兢转出来:“哥……俺……那个……”

  ‘喵呜’‘喵呜’,一声接一声的猫叫打断声音,水生偷眼看过去,才发现当家哥拎着馋猫也不知道是打算干什么。

  殷沧海看向心虚少年,淡淡开口问:“看了好些日子,怎么?想学?”

  原来哥早就发现了,水生更心虚,涨红一张脸无言以对。

  谁知他居然笑了:“想学早说么,鬼鬼祟祟又何苦?”

  嗯?水生一下子瞪大眼,等反应过来差点尖叫:“哥,你是说……你愿意教俺?教俺学功夫?”

  “不急,先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天赋。”

  殷沧海拎起馋猫,略显邪恶的开出考题:“今天就算考考你,一个时辰为限,你如果能逮住这只猫,我就把所有本事教给你,倾囊相授,绝无半点保留。”

  水生听得热血沸腾:“哥,你说真的?只要逮住这猫,就全教给俺?”

  “当然!”

  耶!少年立刻美上天,馋猫听得翻白眼,小样儿,未免高兴得太早了。

  殷沧海一甩手,馋猫‘嗖’的窜上房,转过头来喵喵叫,故意挑衅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说干就干,水生摩拳擦掌,人猫大战就此开锣。

  哼,当你家猫爷爷是谁呀?要是能被你这么个小屁孩逮住,几千年的道行就算白给了!馋猫也懒得使出一跃百里的移行术,纯粹在街道屋舍间窜来窜去,见他跟不上了就等等,一靠近又立刻没影,不折不扣成了猫戏人的恶作剧。

  殷沧海跃上树梢优哉欣赏。能逮住野兔,能抓到黄鼠狼,水生全力以赴之下,手眼准劲不可谓不高,发力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如果换成寻常猫咪,怕是早已逮住几个来回。这小子的确是有两把刷子呀,欣赏人猫大战,殷沧海看得清楚,也不免对憨小子深表同情。难题出大了,他如果真有本事逮住馋猫,大概啥也不用学已经足够天下无敌。

  一个时辰眨眼过,水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说不出有懊恼。可恶!这只该死的猫!怎么就是抓不住?!这可咋办呀?回到家门,馋猫蹲在窗台优哉舔爪子,挑衅姿态摆得清楚,近在咫尺,偏偏就是让你抓不着。

  “哥……俺……那个……你再给俺一次机会……”

  殷沧海摸摸鼻子一阵干咳:“算啦,实话告诉你,这只猫除了你姐,谁也对付不了,包括我在内。你说你有可能逮到吗?”

  “啥?”

  水生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哥,那你刚才说……”

  他说:“就是考考你,现在,我已经看清楚了。”

  水生不懂,看清楚?看啥?

  “练武需要天赋,并非人人都可走这条路,天赋直接决定着日后你可以达到何种境界,所以才需要看清楚。”

  他收起笑容,正色告诉少年:“练武七件事,身、眼、手、脑、心、术、德。换言之,就是身法、眼力、手下的准头和分寸,以及头脑悟性的大集合,除此之外再加侠义心,助人德,正道术修,以免误入歧途成暴徒,七事合一,方能造就行走世间,顶天立地的侠之武者。”

  殷沧海拍上少年肩膀,微笑说:“水生,我已经看清楚了,你具备这种天赋,所以,我决定教你,倾囊相授。”

  水生差点跳起三尺高:“哥,你是说……收下俺了?教俺练武?全都教给俺?现在就开始吗?”

  他摆摆手:“不急,你看了这些日子,看出什么了?”

  水生被问住了,挠挠头忍不住脸红:“没有,啥也没看懂。练拳也好,练剑也好,哥,你咋每天练的都不一样呢?”

  他笑而不答,到屋里取了一把铜钱,不提练武先派差事,让他去街上把该买的东西买回来再说。水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乖乖照办。等一切采办齐全,谁知又放在一边不提。吃了早饭,梳洗干净,当家哥就带他一起去镖局。

  奉龙镖局演武场,没有走镖差事的汉子们,平日练功也是必修的功课。此时练武场中一派热闹,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阵阵呼喝中,镖局大汉个个练得热火朝天。水生看得心驰神往,真威风呀,他什么时候才能练出这种本事?

  当家哥对这些一概不看,来到场中拍拍手,所有人立刻停下来,列队扎马步,殷教头的规矩,总要先看基本功。

  水生在一旁观瞧,骑马蹲裆式,练武入门最基本的架势,看起来下盘稳如磐石的大汉,谁知殷教头走到近前,有的轻轻伸手一推,立刻摔倒;有的摇几摇,才‘扑通’坐倒;有的连推几下,勉强未倒……然后,就听到殷教头个个点评,谁谁谁有长进,谁谁谁还是不行……不行的家伙,其他花架子一概免谈,先去乖乖扎马步练基本功。暑热炎天大日头下,一扎好几个时辰,汗流浃背,脸颊通红,没有殷教头发话就不能起来,水生在一旁看着都感觉好痛苦。

  镖局旁观一整天,少年水生第一次领教当家大哥严厉的另一面,黄昏时分回转家门,他一颗心还在怦怦跳,不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练武是很苦的,你如果决定走这条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次日一早,五更天起身来到后院,殷沧海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警告。

  水生毫不犹豫:“哥,俺不怕苦,只要能学本事咋苦都行。”

  他满意点头,问他:“先说说,昨天都看到了什么?”

  水生照样学样摆出骑马蹲裆式:“这个叫扎马步对不?是入门基本功。”

  “不错,练武入门第一步,这是每一个武人都必须过关的基本功,其要义就在于,脚下如生根,身稳如磐石,即使泰山压顶,力承千斤亦不倒。”

  殷沧海一边说着,一边为少年调整身形,摆正姿势,接着又问:“昨日你见镖局里的人,个个都已是习武多年,各色兵刃信手拈来,却为何还要扎马步连基本功?”

  水生被问住了,是啊,为什么?

  殷教头摇头苦笑:“就是因为根本没练好呀。”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一推,少年一屁股摔坐在地。

  水生有些明白了:“哥,俺看你昨天每个人都要伸手推一推,有的一推就倒,有的推几下还能坚持不倒,这是为啥?区别在哪?”

  他不答反问:“是啊,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你觉得问题出在哪?”

  “嗯,是身子骨吧?有人壮实,就推不倒,不够壮实的就倒了。”

  他摇头。

  少年继续想:“那……是腿上的力气,有的人腿劲足,所以推不倒……”

  他再度摇头。

  少年实在想不出了,当家哥让他将昨天买的东西取来。

  木雕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左推右推,摇摇摆摆,倒下立刻又起来,随便怎样都没可能让它躺下去,师父在笑问:“木雕的死物,你说它能有力气吗?却为什么就是推不倒?”

  水生迷惑又好奇:“真的哎,哥,你说这东西是咋做的?怎的就是推不倒?太神奇了。”

  “让你看明白,就一点不神奇了。”

  殷沧海手下一用力,就把不倒翁的木雕外壳掰碎了,露出里面真相,原来在木雕底座的正中央,镶了一块圆圆的铅坠。

  “看到了没,一切奥秘就在这块铅,稳稳压在重心,一旦拿掉,不倒翁的神奇也就不复存在。”

  原来是这样?戳穿了似乎很简单。

  他由此解说起重心的概念,扎马步,其要义就在于稳住身体的重心,而要找到这个最正确的重心点,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练到家与没练到家的区别也正在于此。扎马步身形要稳要正,重心越正,所能承受的力道也就越强。

  他让少年摆正姿态,现身说法。身体歪一歪,轻轻一成力就能推倒;稍微正一点,两成力才能推到……一点一点让他自己找感觉,水生惊叹不已,真的哎,体姿稍作调整,所能承受的力道明显差很多,太神奇了。

  殷沧海说:“自古便有‘正奇相合’这句话,武道中人往往总偏爱后者而忽略前者,剑走偏锋,用奇刃、练奇招,热衷出奇制胜。可惜却忘了,正为本,奇为辅,没有‘正’做根基,‘奇’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根本毫无意义。”

  他捡起不倒翁,解释说:“就以最基本的扎马步为例,最准确的重心点永远只有一个,也就是比‘重心’更进一步的‘正心’,越能找准,承受的力道越强。若真能练到炉火纯青,屹立绝对正心,纵然承受千斤之力亦不倒,这就是‘正’的威力。”

  他说:“你每天偷看,我每天练的剑术拳脚都不一样,原因就在这里。形于外的招数其实根本不重要,真正要练的是正。不分流不分派,任何招式随手用来,只要找准正之所在,即使最普通常见的招式,也一样能致命,威力无穷。”

  水生似懂非懂:“哥,那个……啥叫‘正之所在’?”

  该怎么解释呢?殷沧海想了想,忽然一笑:“这么说吧,你觉得你姐漂亮吗?”

  哎?

  水生不明白怎么突然问到这个,一张脸不知不觉有些红了,憨憨傻笑:“俺姐是俺见过最漂亮的人。”

  “为什么漂亮?”

  哎?

  他又是一愣,这个还有为什么?

  殷沧海悠然点出要害:“漂亮,就是因为正。放在人的身上,也就是对称。”

  他说:“所有人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眼睛一双耳,随便一看,好像都是四平八稳左右对称的,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所有人都是不对称的。有的一眼大一眼小,有的一肩高一肩低。就像我,惯于右手兵刃,常年累月练下来,仔细丈量一下也是右胳膊比左胳膊粗……换言之,所有人都是多多少少长歪了的,长得越歪,就越难看越别扭,而反过来,长得越正,越接近对称,也就会越顺眼越漂亮。”

  水生听得瞠目结舌,真的?还有这种事?

  “哥,你是说……俺姐漂亮,就是因为比所有人长得更端正对称?这个……有吗?等会儿倒要拿尺子好好量一量。”

  他却摇头:“就算你用尺子量,也可能尺子本身就放歪了呢。真想看出区别,必须用绝对的标尺。”

  绝对的标尺?那是什么?

  他从厨房取来一个大海碗,倒上半碗水,举到眼前看水面。

  “看到了吗,无论你怎样左倾右斜,水面都是保持不变的,这才是真正的平。还有这个……”又拿起昨日让少年买来的锥形铅坠,上面悬一根长线,正是盖房子用的工具。

  “为什么盖房子都要用铅坠?正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直。以乾坤为轨,横平竖直,用这两件去比量,立刻就能看出区别。”

  于是,等到家下人都纷纷起身,水生端着海碗,提着铅坠,神经质似的到处丈量,弄得老李头、王婶、小辉还有红夜都莫名其妙。

  这一下实际检验,水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真的,平日看来起来都是端端正正的人,谁知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原来个个都七歪八斜,比来比去,就数阿姐最端正。

  “哥,真的哎,大家全都长歪了,就俺姐不歪……”

  老李头、王婶+小辉,个个大眼瞪小眼,这小子,他说谁长歪了?

  殷沧海笑笑说:“这只是一个旁证,用在武学上,出手漂不漂亮,威力如何,就在于招式之正。譬如说,最最平淡无奇的莫过于‘开门见山’,这一招举凡练武的人没有不会的,但用出来,功力深浅却有天壤之别。”

  他将‘开门见山’这一招演示给少年,真的很简单,水生一学就会。

  “试一试,我现在要打你心口,就用这招打,你用这招破,看看结果如何?”

  水生深吸一口气,敛神聚气做好准备。

  殷沧海出招并不快,有充足时间能让他反应过来,饶是如此,‘啪’的一下正中心口,少年硬是没躲开。第二次,又中心口;第三次,还没躲开……

  如果他用上力道,一招已经足够致命。

  水生气急败坏:“哥,俺是不是反应太慢了?咋就是躲不开?”

  殷沧海摇头说:“你的反应不慢,是招式破绽太多,才让人有机可乘。”

  破绽?水生又不明白,他就是按照‘开门见山’的路数去挡呀,而哥打他也是一样的架势,区别到底在哪?为啥就是躲不开?

  殷沧海不答反问:“你先说,三次挨打,有什么区别?”

  水生用力使劲想:“区别……就是一次比一次快……”

  他说:“其实出手的速度并没有加快,只是进招路线发生变化,结果就产生这种差别。”

  水生不懂,三次都是迎面打过来,他并没觉得路线有什么变化呀?

  他点点头:“是,你现在还没有能力看出来,但其实三次的路线都是存在变化的,进招之正,就在于要寻找那条最快捷有效的路线,也就是最佳路线懂吗?而最佳路线从何来?”

  他在土地上戳出两点,在其间拉出一条直线,解释说:“看,就像这个道理,在两点之间,可以有很多条路线去连接,但只有这条直线是最短的,换一种说法,这就是立于不败的正之所在!人与人动武,不可能像画图这样直接,人是活的,你打我,我必然要反击抵挡,要在交手中找到这条最佳、最快、最有效的进攻路线,就是练功的难点所在。你要从对手身上观察最细微的动向征兆,从而判断出他会如何抵挡。料敌在先,躲开他的招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与此同时,自己的招数则必须足够正,根基扎实,无懈可击,才能让对方找不出破绽,没机会打中你。”

  他笑看少年:“懂了吗,练正,远比练奇更艰难,而这才是武道的根本。无涯大荒之仙,祖上承袭授业,殷氏一门世代相传的武诀要义,就在于求正不求奇!听好了:意正心正,眼正手正,内正于气,外正于形,足立不败境。这就是核心精髓所在,名为‘正气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