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山记 315 夺嫡之十八

《千山记》315 夺嫡之十八

作者:石头与水 字数:4844 书籍:千山记

  关于刑部尚书人选,五皇子更嘱意直隶总督贺菩贺总督,当年靖江北上,贺菩阻靖江于直隶,虽则当初领兵的是永安侯与禁卫大将军唐羽,但贺菩身为直隶总督,也是有功的。贺菩倒不是与五皇子有什么私人交情,只是五皇子觉着,贺菩这直隶总督较之李大人的陕甘总督,明显更有份量,没个弃贺总督而选李总督的道理。

  当然,贺总督一直外任,李总督则有先时入阁为相的经验。

  此事,有谢莫如提醒,五皇子琢磨一二,想着,刑部尚书非同小可,眼瞅着年了,两位总督都要来帝都述职,倒不必急。

  总督们年前述职,一则对自己地方上的工作进行总结,二则也要提前向陛下恭贺新年。能做总督的,无不是穆元帝腹心之臣。不过,两位总督还未到帝都,五皇子先打发张长史送走了新任的江浙总督苏语苏总督,苏总督原是想早日上任的,偏赶上太孙大婚,穆元帝一向看苏家人顺眼,便留了苏总督在帝都参加完太孙的大婚礼再去赴任。今太孙大婚礼结束,苏总督便要去江浙赴任了。

  五皇子与苏总督也是多年共事的交情,只是他亲王之身,不好亲去送别,便令张长史代劳了。

  小唐想代他爹去,不想他爹不必他代,小唐就说他爹一把年纪,他服侍他爹去,免得他爹腿脚不俐落,结果,挨他爹一脚,终于证明了他爹腿脚十分俐落的事实。小唐见他爹只会说些苏老弟一路保重的话,觉着不够亲切,很是叮嘱了苏叔叔苏婶婶一番好生保养的话,且眼下天冷,他知苏总督素来是极清廉的,虽不会短了银子使,奢侈享受却是没有的。故此,小唐别的赠仪没有,倒送了苏总督一架新装的马车,里面车厢四周都订装了毛皮,榻上铺了棉褥,车内有暗格可放茶具果食,另有小小书箱是合马车一体打造,内可藏书籍,上可做书案。故此,小小一个马车,却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小唐道,“这天寒地冻的,可得备一辆好马车。我照着小师叔的马车打的,外头还特不起眼,符合苏叔叔你的眼光。我还打了一辆送我爹呢。”

  苏总督寻常不收人礼的,不过,小唐诚心送,且又送的光明正大,苏总督便道,“有劳贤侄。”一笑收下了。

  苏总督又叮嘱了侄子苏方几句,便在十里长亭辞了前来送别的众人,上车走了。

  苏方是长房长孙,太孙妃他爹,此次太孙成亲,岳父自然要过来的。小唐与苏方不大熟,见苏方望向叔叔离去的车队,面露忧色,便热心肠的安慰了苏方几句。

  小唐来时与他爹一道来的,回时却是同张长史一个马车,一道去闽王府当差。张长史问起小唐亲事筹备如何了,小唐满面喜色,笑嘻嘻道,“就等媳妇过门了。”又问张长史,他送去给张三郎穿的迎亲服可还合身。

  张长史笑,“白得你一身好衣裳。”

  “不白得,到时全赖三郎给我对催妆诗呢。”时人成亲,迎亲要对催妆诗,而且,这催妆诗必要写得新颖方好,若老套诗句必要被女方嫌弃的。故此,小唐特意请了两位擅文的朋友应对,张三郎虽只是个秀才,文采却不比小唐这个举人差,也是预备明年秋闱下场的,平日里很会吟诗作赋,且人生得俊,故此小唐请他做了八位迎亲使中的一员。都在闽王府当差,张长史虽是属官之首,却也不会小看小唐,小唐有出身,在五皇子夫妇面前都说得上话,还有个做尚书的老爹,家中兄弟都是做官的,姐妹无不嫁入官宦之家。论家族实力,张长史的张家委实没法与唐家相比。不过,张长史有运道,当年被指做了五皇子府长史官,彼时瞧着鸡肋的差使,如今不知多少人钦羡。便是为子孙计,张长史也乐得儿子与小唐这样出身好,为人直率,心思从来不差,亦非那等浮华纨绔之流,的多来往。

  俩人说着话,路经过南城花市,听到外头叫卖声,小唐就把车窗开个小缝朝外瞧,张长史问,“你这是要买花来着?”

  小唐道,“忽然想到冬天正是水仙开的时节。”

  张长史想,不要说唐家这等大户,便是他家里,冬天也有几盆水仙腊梅的摆作盆景。见小唐看花,张长史虽有了年岁,也是过来人,略一思量便知其意,张长史拈须一笑,道,“这水仙虽好,却不够贴心哪。”

  小唐连忙请教,“张叔这话怎么说?”

  张长史先问,“你家里断少不了这个的,若未料错,你想是要买来送与铁家姑娘的吧?”

  小唐颇是赞叹,“张叔你真神仙妙算。”十分称赞张长史智商。话说因五皇子身边能人过多,如柳扶风李九江等人,皆少年成名,相对于这些人,张长史以稳妥闻名,但要论智商,也只有在小唐面前方有些优越感啦。故此,张长史很乐意为小唐出主意,“与其从花市上挑,不如就自贤侄房中的盆景里选两样送去,岂不好?”

  小唐听此主意,大为称赞,直道,“张叔这主意真绝了。”立刻把窗子闭紧,准备晚上回家就挑几盆水仙给未婚妻送去。又打趣张长史,“张叔你可是深藏不露来着,当年,张婶婶怕就是看中张叔你体贴吧。”

  “当年?不要说当年,就是现下,你张叔的魅力也不下当年哪。”张长史拈着胡须还吹上了。

  小唐嘻笑,“成,那回对我就告诉张婶婶,说你在外头跟小姑娘展示魅力来着。”

  张长史险给呛着,连声道,“唐小子休坏我名声。”

  小唐哈哈直笑。

  张长史也给他逗笑了。

  小唐这时不时的就给未婚妻送东西的事儿,虽是送好几年了,每见小唐打发人来,铁夫人便有说不出的舒心。铁夫人三个女孩儿,经达大女婿六皇子的犯浑,二女婿平远侯李宇成亲便赴前线,至今仗打完了也不见回来。相较之下,三女婿小唐委实成了铁夫人的心头宝。铁夫人见女婿又送来四盆水仙,还说两盆是送给丈母娘的,铁夫人掩嘴直笑,先瞧了一回水仙,便打发大丫环都给女儿送去了。回头又对丈夫说,“咱们囡囡最有福气不过。”

  女婿对闺女好,没有哪个岳父不喜欢的。虽觉着小唐的性子不是建功立业的材料,但不论唐家还是自家,都是有根基的人家,只要女婿品性好,介时稳稳当当的做个官,一辈子与闺女和和美美,也是一桩好亲事。铁御史颌首,“是个懂事的。就是这眼瞅着就过门了,别总送东西了。”

  铁夫人一嗔丈夫,“看这话说的,又不是名贵之物,女婿愿意送,这是会体贴人,咱还能拦着不成?小两口情分好,以后日子才过得顺。哎,不然,纵再如何显贵,怕也不能趁心。”二闺女打算明年开春便去江南同平远侯团聚,平远侯离得虽远,铁夫人却并不担心,都知道平远侯于女色上极淡的人。就是大女婿六皇子,先时办的那些个事儿,这也就是大闺女嫁进皇家没法子,不然,换第二个人家,铁夫人就得让女儿和离另嫁,断不受那气去。好在现下六皇子稍稍懂事了些,女儿又是个想得开的,掌着六皇子府的内闱,不然可如何过日子呢。相较之下,小唐一则没有六皇子身份高贵,二无李宇青年封侯的本领,可论及体贴人意,六皇子与李宇加一块也比不得小唐啊。铁夫人这做丈母娘的,不疼小唐疼谁去。

  连二女儿平远侯夫人回娘家帮着张罗妹妹的亲事,铁夫人都难免跟二女儿提一句,平远侯夫人笑道,“可见大姐做的好媒。”

  铁夫人笑道,“是啊,待你妹妹过了门儿,我这一辈子的心事也便了了。”

  大儿媳林氏亲自给二小姑子捧了回茶,回身坐下笑道,“三妹妹过门儿,后头就是娶孙子媳妇嫁孙女了,太太怕还是得有操不完的心。”

  二儿媳妇方氏进门时间短,也是个伶俐人,便凑趣道,“孙子之后还有重孙,重孙之后还有重重孙呢。”说得铁夫人又笑了起来。

  铁夫人欢喜于女婿小唐是个贴心人,唐夫人却微微醋意,说来唐夫人也是再明理不过的人了,自是盼着儿子媳妇好的,只是,小唐一则是么儿,唐夫人将将四十上生得他,在他身上操心最多,二则人有了年岁,性子难免有些执拗。唐夫人见儿子隔三差五的给媳妇送东西,一面与丈夫感慨,“我看小五巴不得把自己个儿送给铁家去。”

  唐继听完老妻絮叨,耐心笑道,“耽误人家姑娘好几年的青春,小五再不上赶着些,搁谁家谁能乐意叫闺女这样等呢。何况,早就小定过的,有了名分,多些走动也没不好,小五都二十好几了,这一成亲,俩人过得来,也着紧给咱们生个孙子。”

  丈夫这般一说,唐夫人立又欢喜起来,连连称是,又道,“我也盼着他们和睦才好呢。”说到铁三姑娘的嫁妆,唐夫人同丈夫商议道,“我谴媒人去问了,亲家说,约摸三四万银子的样子。”不算少,却也不多。这倒不是眼红儿媳嫁妆,只是,做父母的,铁家门第是极不错的,唐夫人自是盼着媳妇嫁妆丰厚,以后好传与孙子,儿子也得实惠。

  唐继道,“亲家一直在帝都为官,且先时大姑娘为皇子妃,比照着别个皇子妃的陪嫁,也不能太少的。媳妇这陪嫁也不少了,咱们便按四万银子的数目出聘礼。”

  唐夫人也应了,想着日后多补贴小儿子些则罢。

  小唐刚过了定亲礼,直隶贺总督与陕甘李总督便一前一后到了帝都,述职兼请安。二人皆是简在帝心之臣,当天陛见后,穆元帝皆留膳食,似亦是一时不能决断。

  五皇子时伴御前,关于刑部尚书一职人选,穆元帝先问太子,太子道,“天下总督,以直隶总督为首,贺总督于靖江战事有功,资历忠心都足够的。李总督在陕甘,这几年,西蛮年年犯边,李总督于西宁战事亦有功绩。江侍郎在刑部多年,于刑部一应事务最是熟悉不过。”太子虽嘱意李总督,但御前回话,却是公允的很,并未有任何偏颇。

  穆元帝心下有数,再问五皇子,五皇子心中自早有掂掇,且为人并不是八面玲珑的性子,说话从来中肯,道,“如太子说的,各有各的好处。江侍郎自不消说,是刑部老人。贺总督与李总督相比,俩人都是能臣,不论谁为刑部尚书都是极合适的。要说哪里不同,贺总督一直外任,李总督是一直在朝廷为官,先时任过尚书衔,且曾入阁为相,后方外放为陕甘总督的。”

  五皇子为李总督说话,太子不由微微侧目。

  穆元帝当时并未多说,五天后下旨,升陕甘总督李钧为刑部尚书。

  此事既已尘埃落定,贺菩虽小有遗憾,不过他四年总督任期将至,穆元帝已令他于直隶总督任上留任,也是恩典了。倘四年内帝都有尚书位出缺,贺菩还是极有机会再进一步的。

  李钧既升任刑部尚书,空留出的陕甘总督一职便由苏相长子苏言担了,如此,苏氏一门,一首相,两总督,门楣显赫,自不待言。

  苏家如此显耀,太子便是与苏相没什么共同语言,今两家已为姻亲,也是尽量要多与苏相亲近的。只是苏相忙于国事,太子纵是想多亲近,苏相也并没有多少时间。

  五皇子却是道,“苏家不容易。”他皇爹如此恩赏苏家,其实与江南之乱苏氏家族的忠贞不无关系。苏氏为徽州大族,江南之乱,别人家可以降靖江,他家却是不能降的。苏家不降,靖江王难免拿他家作法,除了在外为官的苏家人,苏氏家族在徽地遭受重创。故此,如此恩赏苏家,五皇子心下也并没什么意见。何况,五皇子琢磨着,太子妻族吴国公府现下是不行了,故此,他皇爹方给太孙寻一得力妻族为助力吧。

  这么琢磨着,五皇子心下又有些闷闷,与妻子嘀咕几句,谢莫如道,“吴家之败,就败在吴国公给自己的家族定位上。说来吴国公手段不可谓不好,自古以来,从未有当今尚在,太子便出巡的道理。吴国公硬生生把这事儿办成的,其手段可见一斑。可这样的手段,仍是身死战乱,家族倾颓,便是世子尚主,爵位至今空悬,是何缘故,殿下想过没有?”

  五皇子道,“还不是吴国公与南安侯争权,要不是他心太大,江南根本乱不起来。”说到吴国公,不说双方政治立场,就吴国公干的那些事,五皇子就不待见他。媳妇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谢莫如却是不急不徐的倒了盏热腾腾的奶\子茶递给了五皇子,继续道,“可吴国公为何要与南安侯争权,还不是因他急于让太子立功的原因么。恕我说话直,这吴国公啊,开始便没把心放在朝廷上,他是把心放在了太子身上,急着令太子建下功勋,巩固储位,不然,凭吴国公的手段,当不会铸此大错。殿下觉着,我说的可在理。”

  “自然是在理的。”五皇子喝口醇香的奶\子茶,就听谢莫如继续道,“吴国公忘了,他虽是太子岳父,却更是朝廷大臣。所以,身死名败,连累家族。殿下切不可将苏相与吴国公一视同仁,苏相何等人也,这些年苏相为太子太傅,哪样不是劝谏太子要走堂皇大道的。故,苏氏虽有女为太孙妃,我却是相信苏家,先为陛下忠臣,再为东宫姻亲的。”

  五皇子不过一时钻了牛角尖,听妻子开解后,也不禁笑道,“是啊,苏相毕竟不同于吴国公那糊涂人。”

  谢莫如又与五皇子道,“殿下别忘了,苏语总督家的小苏还是咱们大郎的伴读,殿下也与苏总督共事多年,这又怎么说?”

  是啊,他家也是与苏家早有关联的。五皇子终于开了心怀,笑道,“哎,家族大,各种关系就多。还是你说的对,端看人心罢了。”

  说到帝都眼花缭乱的各种关系,谢莫如想忽想到谢兰外放的事,便同五皇子说了,五皇子道,“现下江南缺多,阿兰如何不去江南?”北昌府地广人稀,气侯也不大好呢。

  谢莫如道,“这正是我想与殿下商议的事呢,原本北昌侯也嘱意阿兰去江南的,后又改了口,说北昌府下头的一个锦阳县出缺。我想着,北昌侯府原就是自北昌府起家的,于家现下在北昌府都是旺族。这突然让阿兰去北昌,莫不是北昌府有什么事?”

  五皇子想了想,“倒未听说?会不会是北昌侯觉着,北昌府颇多族人,也可照顾阿兰一二。”

  “于家但凡有出息的族人,不是在帝都,就是外放做官的,守在老家的多是平庸子弟,不定谁照顾谁呢?要我说,殿下多留意北昌府的事,倘不是有益阿兰,北昌侯怕不会指点阿兰外放北昌府的。”

  五皇子知妻子素比自己细心,便正色应下了,打算令找出些北昌府的公文来看,又道,“记得以前每年谢家老姑太太都会打发人来送年礼,近年还着人过来么?”

  谢莫如笑,“年年都来的,只是今年的年礼还未到,待那边儿的人来了,我也好生问一问。”

  五皇子颌首,同谢莫如道,“昨儿父皇问起谢驸马之事,我看父皇的意思,是有意谢驸马回帝都接掌鸿胪寺。”

  谢莫如眼睛一亮,问,“鸿胪寺卿出缺了么?”

  “李寺卿七十好几的人了,一年中有大半年病休,眼下西蛮、北凉、南越、镇南、四海等国的事务不少,没个得力的人委实不成。宜安公主与谢驸马外放多年,任寺卿是妥妥的。”

  谢莫如道,“祖父致仕,二叔回来也好。”

  夫妻俩正说着话,便有贺总督来访,五皇子笑与妻子道,“那年我秘密南下,险被贺菩拦在直隶府,他为人精明强干。眉间一点胭脂红记,很有几分佛相。”

  谢莫如想到贺菩的名字,取一个菩字,怕是与他这相貌相关,不由笑道,“那该让忠勇伯见一见贺大人。”

  五皇子连连摆手,起身道,“罢了罢了,免得忠勇伯再住到道观里去。”

  谢莫如又是一乐。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