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腹黑总裁暖医妻 最懂吃饭和最不懂吃饭的人

《腹黑总裁暖医妻》最懂吃饭和最不懂吃饭的人

作者:云净风轻 字数:2557 书籍:腹黑总裁暖医妻

  民以食为天,地球上每个活着的人都得吃饭。

  谁最懂吃饭?医生!

  “大爷,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吃饭要细嚼慢咽,荤素搭配均衡,对身体才好。”

  “大婶,吃饭要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挑食、节食,避免身体营养不良。”

  “小伙子,吃饭之前先喝汤,饮食要有规律,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

  ……

  对每一位病人叮嘱得头头是道,看起来,医生最懂吃饭。

  那么,谁最不懂吃饭?

  答案,也还是医生!

  为什么?且听我列举几个事例。

  1.吃饭不按时,无规律。

  春夏之交,天气忽冷忽热,感冒、发烧、咳嗽的病人激增。呼吸内科庞医生值班一天下来,收治住院的新病人就将近有20位。谈病情、开医嘱、写病历,忙碌了一天,夜里8点,庞医生终于可以在办公室里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吃一口从食堂买回来的早已经凉透的盒饭。没料到,有一个病人的家属外出喝醉酒,回到病房后吵嚷闹事。庞医生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伤,腿骨骨折尚未痊愈,他撑着拐杖和怀孕挺着大肚子的值班护士,一起去阻止醉酒闹事的病人家属,脸上还被打挂了彩。等到一切平息下来,庞医生回到办公室,墙上的挂钟提示时间已经来到了深夜10点,一顿晚餐变成了夜宵。

  *

  国庆节遇上中秋节,不少人因为暴饮暴食,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内科陆医生刚刚抢救了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的小伙子,坐在办公室里开始吃午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钟。最近,他的胃时不时的隐隐作痛,正考虑哪天有空去做个胃镜检查。医生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那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母亲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个便盆。

  “医生,你看我儿子又拉血便了,就跟你饭里的猪红一样!”她满脸担心着急,把手里的便盆递了过来。

  陆医生正含着一口饭,愣住了。他今天的午饭里,就有猪红这道菜,嘴里也好巧不巧的正含着一口猪红。眼下的情况,这口饭他吐又不能吐,咽又难以下咽,真是说不出的滋味。

  “你别急,我去看看他。”陆医生含着饭菜答应一声,一顿午饭草草结束。

  *

  二孩时代来临,再遇上手足口病高发期,儿科医生更是忙得分身乏术。时至中午,黄医生正想趁稍稍空闲的时候吃午饭,一对夫妇抱着幼小的孩子冲进了诊室。

  “医生,我家孩子高烧不退,排了一个上午的队,刚轮到我们看病!现在饭没得吃、水没得喝,麻烦你先给孩子看看!”

  这个时候的黄医生,也是饭没得吃、水没得喝,甚至连厕所都没来得及上。但是医生必须急病人之所急,有病人进了诊室,即使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唱“空城戏”抗议,黄医生也立即放下筷子,先给病人看病。看完一个,后边紧接着又来第二个、第三个……

  一个中午忙碌过去了,很快的,一个下午又忙碌过去了,黄医生的肚子似乎已经麻木,感觉不到饿了。

  傍晚,值班护士接班的时候问:“黄医生,你吃晚饭了吗?要不要帮你叫外卖?”

  黄医生一边写病历,一边看了一眼办公桌上原封未动的午饭,“不用叫外卖了,我午饭还没吃,拿去用微波炉热一下,正好吃晚饭了。”

  以上几位医生的吃饭,不仅严重超时,而且是饥一顿饱一顿。

  2.吃饭狼吞虎咽。

  “黄主任,4床病人胸口痛!”

  正在吃饭的心血管内科黄主任,随便扒拉几口饭,抬起手背一抹嘴就跑去了病房。

  “刘主任,2床病人血压下降!”

  重症医学科的刘主任,嘴里的饭菜还没来得及细嚼,就直接吞了下去,急急忙忙冲到病人病床前。

  在这些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的科室,必须随时全力以赴,最忙的时候,一个医生要同时为两个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吃饭,更是堪比打仗一样的神速。

  *

  春节期间的急诊科,比平常更加繁忙。大年三十值班的雷医生,匆匆吃过年夜饭后就开始接诊病人,坚守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

  “雷医生,你的年夜饭有什么好菜?”值班护士趁着空闲问了一句。

  刚吃过饭的雷医生,竟然想了半天才回答:“我下午4点吃的年夜饭,从家里带来的,几分钟吃完,都不记得吃了什么菜。”

  “那你吃饭够快的。”

  “吃饭而已,能填饱肚子就行,随便吃吃。”

  话音刚落,病人就一个接一个的被送来了,几乎都是难以忍受的急危重症,如若不然,谁也不愿意大年三十的夜晚来挂急诊、看病。雷医生和值班护士忙碌起来,输液、打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忙得团团转,喝口水的空歇都没有,就连上厕所都要向病人请假,真恨不得自己的脚上能够穿上一双轮滑鞋跑来跑去。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雷医生大年初一早上8点下班,整个急诊科的忙碌还是没有消停下来。

  以上医生的吃饭,均以狼吞虎咽、囫囵吞枣的方式完成,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前后不超过10分钟。

  3.吃饭营养不均衡。

  创伤手外科的张主任、神经外科的谢医生、关节外科的梁博士,以及妇产科的王主任、赖医生等人,一进入手术室,就像被提前设定好了精准程序的机器一样,分秒都不能停地进行“流水线”操作,精神高度紧张,一刻都不敢松懈。吃饭、喝水都要按分钟来掐算,因此,像鱼、虾之类吃起来比较麻烦的食堂饭菜,他们从来不吃,太浪费时间。遇上耗时长、难度大的手术,为了能够紧凑地完成,不耽误手术时间,中间休息的时段,外科医生一般不吃太多食物,在手术室外边啃几口自带的面包、蛋糕、水果或者巧克力,就算是吃了一顿饭。而且不敢多喝水,尽量避免上厕所。

  *

  血透室每天安排上午、下午、晚上3个班次,每个班次有30多个病人共同进行血液透析,夜晚加班到9、10点钟是常有的事。作为科室总住院医师的赵医生,必须同时负责管理血透室和病房,节假日期间,他无暇安排休息。夜里8点,赵医生例行巡视血透室,得知一位患有糖尿病肾病的血透病人因为忘记带晚饭,还没能注射胰岛素,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里的一盒饭塞给了病人。

  “我这里多出一份饭,正好给你吃。以后血透的时候,你要记住按时吃饭、按时注射胰岛素。”

  过后,血透室护士偷偷问他:“赵医生,那是你的血透工作餐,把饭给病人吃了,你自己吃什么?现在是节假日,食堂已经下班了,又那么晚了,你去哪里叫外卖买吃的?”

  “嘘,小点声,别让病人听见。我自己带有吃的,晚饭不用担心。”

  而赵医生所谓的晚饭,就只是一包放在血透办公室里的康师傅方便面。

  以上医生的吃饭,荤素营养搭配相当不均衡。

  4.吃饭三心二意。

  值班一天下来,神经内科的覃医生收治了30多个新病人,有将近20个病人是在中午时间来住院的。接病人、看病人、问病史、谈病情……繁忙的医疗工作,让她的这顿午饭断断续续吃了两个多小时,期间还反反复复用微波炉加热了3次,一边吃饭,一边还要看着电脑开医嘱、写病历。

  *

  除夕这一天,中医科梁医生和曾护长上班后,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奋力抢救一位脑中风晚期的老人。可惜由于病人已经年老体衰,最终仍是回天乏术。送走病人后,已是夜里八点半,梁医生和曾护长终于能够坐在办公室里,品尝一下医院特意为除夕夜值班的人员准备的年夜饭。此时,四处烟花炮竹齐鸣,电视里播放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梁医生和曾护长却快乐不起来,闷声不吭地低着头,没有心情吃可口的年夜饭。

  没能和家人在除夕夜一起吃团圆饭,很遗憾;但看着一个生命逝去,却无力挽救,更遗憾。

  以上医生吃饭的时候,一心几用,不能专心致志。

  综上所述,医生是最不懂吃饭的人,而医生又并非真的不懂吃饭,只因病人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他们才无暇顾及吃饭。

  谨以此文,向奋战在医疗战线上的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诚挚道一声:各位医生,你们工作辛苦了!为了病人,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请你们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吃饭,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