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限制级末日症候 789 病态

《限制级末日症候》789 病态

作者:全部成为F 字数:4448 书籍:限制级末日症候

  境界线中,一切的改变都是必然的,虽然看似混乱,却有其固有的规律。每一个人所认知的世界都不会完全相同,即便拥有统一的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教育,细节方面的差异也比人们预想中的更大。更何况,人们的认知,与其深藏于潜意识中的感受,也并不截然相同。当一个人的意识性矛盾以更形象的形态呈现出来时,那个形态必然是浑浊的,而复数人的意识性矛盾统合成为境界线时,即便构成境界线的要素,仅仅是筛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其构成的风景也不可能有多美好。

  除非,能够自由自在地控制构成境界线的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区分彼此的矛盾和不同,并将相同和类似的一一分类归档,而这种做法,无疑是“数据化”的开端。而奇特的是,我在意识态世界中所观测到的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虽然的确是浑浊而混乱的,却在有些时候,于这种混沌的深处,呈现出某种条理性。这种条理性就像是遵从于一个无形的大意志而诞生,这个意志并不存在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意识深处,更像是一种集群意识——简单来说,就如同单个的蚂蚁没有智慧,而成群的蚂蚁会在行动中,表现出类似“智慧”的行为。

  我不知道这种深藏于复数人类集合的混沌意识中的条理性,是否就是所谓的“深层潜意识”或者“集体无意识”,但它看起来的确有些像是这类东西,而在神秘学的用语中,也有近似的称谓“阿赖耶”。

  末日症候群患者会在病症晚期化为淡黄色的液体“LCL”,从而失去区分彼此的“个性”,这些病患者,在某种意义上,于“肉体”上实现了统合。然而,他们的人格意识却没有因为肉体的失去而毁灭——因为,LCL也可以视为肉体的一种变态,而符合承载人格意识的条件,甚至于,更适合人格意识的成长,从而促使一个人格意识分裂成更多的人格意识。

  而这些存在于LCL中的人格意识,并没有如肉体那般统合起来,它们不断分化,就如同无性繁殖的鱼类,游荡在LCL湖泊之中。而末日幻境的形成,和这些末日症候群患者此时的状态不无干系,甚至可以说,正是他们化作LCL,并以这样的状态生存下来,完成人格的诞生、成长和死亡,才符合了构造末日幻境的条件。

  但是,仅仅只有这些LCL化的末日症候群患者,也是无法构成末日幻境的。诚然,他们是关键的一环,却并非最核心的环节。同样身为末日症候群患者的系色,却因为服用了从高川体内提炼出的疑似“病毒血清”的失败品,从而产生了和大多数末日症候群患者不一样的病症末期状态。而这样的系色,被“病院”改造成为一台生物电脑一般的存在,以作为支撑末日幻境的支柱,而此时的系色,在研究代号中被称为“超级系色”。

  大概因为同样都是末日症候群患者,即便外在表征不同,其内在却有着极大相似性的缘故。超级系色成功地完成了预想中的工作,将LCL中那些各种各样的,复杂又混乱的人格意识有序化。但是,这种有序化并非是强行扭转了这些人格意识的特性,以强硬的姿态将其统合起来,更像是窥见了这种混乱中潜藏的规律,而将这些人格意识按照自己的需要,排列在一个个有序格子里。

  而正因为超级系色和末日幻境的构成,才让“病院”窥见了在末日症候群患者身上所发生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情况,并将之一部分以“数据化”的形态呈现出来,让正常的科学研究得以持续下去。毕竟,科学研究的基础,本就是更容易认知和传承的数理。不通过数理方式,而以其他的方式去琢磨一件物事,是科学家们很难想象的事情,很容易就落入哲学中“形而上”的陷阱。

  因为,可以将认知中的大多数事情都转化为冰冷而确定的数据,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逻辑上的思考,所谓的“科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展现出强大力量的。

  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物事都能转化为数据,或者说,可以观测到,可以感受到,并不代表它可以被当前的数理基础进行囊括。而意识和思维这类东西,因为资讯太过庞大,其存在形态又难以接触,所以,末日幻境这个能够将末日症候群患者的人格意识活动转化为数据呈现出来的东西,才更凸显其存在的重要性——即便,这些数据其实并不完整,繁琐、混乱、片面、前言不搭后语。

  超级系色支撑、监控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末日幻境,并将内中的活动转化为不可思议又难以理解的数据,提供给研究者。而研究者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构想,通过超级系色进一步激活和引导末日幻境中的活动,以获取更多更重要更有序的数据。超级系色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最为核心的作用。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超级系色,也并不是“深层潜意识”、“集体无意识”或“阿赖耶”这样的存在,即便,它的能力、功用和成果,似乎有那么一点类似。超级系色并没有超越其人格本质,它仍旧维持着名为“系色”的人格,拥有着自己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正是它并非“所有人的意识结合体”,也并非是“所有人的无意识结合体”的证明。

  反而,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成为一种跨越个体意识,拥有统合力量的存在,目前最有可能的正是导致末日症候群这种病症的源头“病毒”。因为“病毒”的影响,末日症候群患者诞生了,并变态成当前的状态,很难说,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实际上,末日幻境的形成虽然尚无法完全解析,没有人可以找到规律,找到方法去制造第二个末日幻境,但是,对于“末日幻境是病毒感染的必然”这一论点,无法进行证伪。

  简单来说,“病毒的感染会导致末日幻境的形成这一结果,并且,末日幻境的形成并非是最终的结果,仅仅是达到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说法,就算不是正确的,也绝非是完全错误的。

  那么,“病毒”究竟想要,或者说,本能驱使它要达成怎样的结果?在生物生理层面上的病毒,基本上以“破坏了人体的什么”或是“改变了人体的某些循环”作为结果。这个结果会导致人类死亡,但实际上,死亡只不过是附带的,病毒的工作,在人类死亡之前就已经结束了。然而,导致末日症候群这种怪异病症产生的“病毒”,却并非仅仅是破坏人体原本结构后就结束。就算化作LCL,病变的效果也仍旧在持续着,但是,LCL本身的异常稳定结构,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异化恶化下去,LCL似乎就是肉体病变的终点结果。于是,“病院”的研究者们,理所当然地将目光放在了病患者的人格意识上。

  要确认一个人的人格意识活动状态是十分困难的,但是,LCL中的人格意识活动状态,却能够通过末日幻境,以更直接的数据呈现出来,这让研究者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并更确信,当这些人格意识的状态达到和LCL一样的稳定和统合时,便是病变的最终结果,亦或是病变中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

  他们十分期待,那时的末日症候群患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姿态。同时,也寄望于,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找出“病毒”的正体——因为,“病毒”是无法从物理层面观测到的,研究者们动用了最先进的观测手段,都无法将它的正体找到,仅仅是从病变的规律中,察觉到了有这么一种“病毒”的存在而已,但是,他们也同样确信,只要它还在活跃,自己就能将它找出来。末日幻境的存在,已经让他们意识到,所谓的“病毒”,或许并不是寻常的生理病毒。

  在早期的研究中,最初的心理病态,直到人格分裂为止,都是由“生理”引发的——生理的变化,导致心理的变化,这一点,的确符合当前生理和心理科学的说法。

  但是,在认知到LCL是多么稳固的生理状态后,这种主流科学认知在某种意义上被颠覆了——LCL没有接触外部世界的感官,也没有多变的生理活动,但是人格意识却在数据化方式的呈现中,表现出复杂而又活跃的变化。主流生理心理科学的前置条件,几乎被彻底地颠覆了。

  为了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自己又能够利用这种可能性做点什么,研究者们懵懂而又固执地,乃至于不择手段地行走在一条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道路上——是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们都犹如机器般冰冷,亦或着如同狂信者一般狂热,即便是主导“人类补完计划”的安德医生也会在独自一人思考的时候恐惧着,因为,看不到前方的模样,这种来自“未知”的恐惧,正是人类最本源的恐惧。

  未知的“病毒”,未知的“病变”,而研究者的计划,只能基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类似于没有充分可行性证明的脑内补完的计划。然而,身为科学工作者,却又在面对这种源于未知的恐惧时,产生一种固执向前的动力——因为不明白,所以要弄明白,因为看不到结局,所以要坚持到结局的到来。每个研究者都知道,因为自己的无知,所以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可怕的结果,但是,即便是再可怕的结果,也是结果。结果本身,就是他们所追求的,所坚持的初衷。

  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理论,这样的认知,在“高川”的记忆中流淌着。我眺望着境界线的风景,感受这混沌、不详又阴郁的一切,充分体会到,自己和那些研究者一样,不,应该说,更加接近那个“结果”。因为,那些研究者们是以外部的角度观测猜想着一切,而我不仅拥有于外部观测的角度,更参与到内部,成为促进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因子。

  “病毒”所要完成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这个末日幻境中体现出来了,人格保存装置和精神统合装置的存在,其名字本身就拥有意味深藏的寓意,最初听到这两个名字时,是在超级系色那里。作为末日幻境的支柱,超级系色大概是明白,这两个名字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江”想要精神统合装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病毒”想要精神统合装置。观测“江”的行动,尝试去理解它的想法,本就是对“病毒”进行了解的过程。

  先是肉体的统合,然后是人格意识的统合,最终,所有的“个性”和“不同”,都变成“唯一”的“共性”。让人不禁去猜测,这种唯一的共性的东西,是否就是最终的结果。但是,将个性而不同的人类,转变为唯一而共性的存在,对“病毒”来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必然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出于智慧的思维,还是本能的运作,都一定会有一个意义。

  这些来自于“现实”层面和“末日幻境”层面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他“高川”的记忆资讯,这些东西本是属于义体高川的,然而,我的存在,却是基于他的人格意识,因此,沉淀在他脑海中的一切,也是沉淀在我的思维中的一切。

  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格意识正常分裂后,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面团被从中间捏了一下,出现两个头,一个头填满了肉馅,而另一个头填满了红豆馅,但是,却不能说是两个包子,只能说,是一个“怪异”的包子。

  即便是现在,我和义体高川,一个面对正常的末日幻境世界,一个面对意识态的世界,无法感应到彼此的存在和状态,也没有彼此之间完全独立的感觉。

  存于义体高川脑海中的资讯量,比我死亡前所获取的多上不知道多少倍,我清晰感觉到,自己看待“现实”和“末日幻境”的角度,也已经并非是原来的样子。我的性格,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改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虽然大致轮廓上仍旧是原来的样子,但是细节部分却渐渐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直到现在还在持续着。我有时会觉得,若有什么是没有改变的,那一定是对“江”的情感吧,而正是这种不变的浓郁的情感,让我在众多细节变化的如今,却仍旧维持着一定的原样。

  我为自己在这不断变幻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份不会随着时间,随着认知而改变的东西而感到高兴。即便是信仰,也会崩溃改变,但是,我却坚持着这份情感的不变,或许是因为,我渴求着某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我希望,这份对“江”的情感,就是这样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也属于最特殊的最珍贵的宝物,是我送给“江”最好的礼物,也是我对它的信心的源头。我必须承认,自己对“江”的信心并不理智,而是一种极端感性作用的结果,甚至于,并不排除自身被“病毒”感染是产生这种极端感性的原因。

  但是,我相信,那一定不是原因之一。

  我曾经想象,“病毒”促使人类归于唯一共性,而那唯一而共性的东西,将会是“病毒”壮大的温床,是让它维持活动的养分。不过,“江”的出现,让我的猜测不再那么尖锐。因为,我爱它,我想让它活下去,我唯一固执认定的,唯一可以坚持的,就只有“我的爱并不是生理变化”这一点了。

  我已经失去很多,而我为了挽回自己失去的东西,所能做到的却极少。无论我在末日幻境中多么强大,在“现实”层面上多么特殊,我所看到的,仍旧是“自己仅仅是一个脆弱的病人”而已。我进入过“现实”层面,我的心理,即便在那个时候,也十分强大,但是,那无法让我改变什么,甚至于,根本没能做到什么就已经死亡。

  我已经了解到,真正的自己,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这么脆弱而无力的自己能够看到希望的曙光,有怎样的付出,可以让自己获得最终的胜利。思考的终点,在确认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后,才有了这样的结论——病弱的自己唯一可以付出的,其实就只有这灼热而病态的情感而已。而能够接受这份情感的“江”,却是“病毒”的变体,拥有我所估测不到的可能性。

  于是,我付出了自己唯一可以付出的东西。

  而我也十分确认,除了这么做,没有其它的方法。所以,自己唯一能够做到的,必须做到极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