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迪迦的传说 第115章 平成三杰VS三大怪兽

《迪迦的传说》第115章 平成三杰VS三大怪兽

作者:槭落枫叶 字数:1801 书籍:迪迦的传说

  说起董封,大家都很沮丧,原来董封真的回太学了。

  “学校公示。重新聘用董封做讲师。”

  “还有,发公示敬告学子,莫要跟董先生胡闹。”

  “还保证说,只要不答应董先生,董先生就不会做过分的事情。”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抱怨,只讲清楚了董封回来的事实,以及太学对董封的担忧,对学生做了各种危机预警。

  董封在太学闹出那么多么蛾子,还能回到太学,具体原因是什么不太好猜。要么是医道世家董家背景硬,太学被迫让步;要么是董封本身才学深厚,太学舍不得这个人才。

  以刘知易对太学的理解,应该是后者。要知道太学虽然不是官衙,可地位特殊,号称京城三大惹不起,第一大惹不起,是朝廷里的言官,那群御史就是靠骂人吃饭的,骂的越狠,政绩越稳,可谓是奉旨骂人,连皇帝都敢骂;第二大惹不起,是宫里的太监,他们依附皇权,地位特殊,常常能起到官员起不到的作用;第三大惹不起,就是太学,不是太学厉害,而是太学生厉害。这群学生,年轻气盛,又读了一肚子书生意气,遇事不平,更容易出头,历史上没少出现太学生围堵宫门的记载。

  所以董家背景再深厚,不过是一个医道世家,在太医院中有几人做官,或许在悬壶院有些影响力,可放眼太学,还真不算什么,因为悬壶院本身,在太学都只是小学院,地位并不高。所以太学不至于因为董家的背景,而给董封开绿灯。倒是可能因为董封的才学,而网开一面,毕竟太学向来主张兼容包并,诸子百家中许多门派根本不入朝堂,太学也开设学科,聘请名士任教。有教无类的宗旨,算是贯彻的很彻底。

  抛开董封离经叛道的黑历史,此人的水平有目共睹,至少割下人头还能按上去,这种手段肯定超越了时代。

  只是请回董封讲学:“他讲什么学?”

  刘知易很好奇,如果这人的行为被限制住了,他倒是很有兴趣去听一听他的学问。

  “他不讲学,只做钻研。”

  啊?一个专职研究的教授?白嫖学校资源为自己出成绩?

  好像也不是坏事。

  刘知易心里竟然有点遗憾。

  “散了吧,散了吧。今日就到这里。”

  斋长下令放学。

  放学后去哪里,有人很有兴致:“刘兄,上次你说的花酒的事儿?”

  于所为期待道。

  刘知易看到张景也没走,默默站在一旁,显然有话要说,示意尤所为先走。

  于所为颇有些遗憾的走了。

  等众人都走了之后,张景也没说话,坐在自己桌子上,装作翻看医书,手却有些抖。

  刘知易会意,主动走过去:“张兄。有件事劳烦。”

  张景冷冷道:“请说。”

  语气已经很客气了,用了一个请字。

  刘知易笑道:“不知张兄何时有空,我们探讨一下细胞学。”

  张景头都没抬:“现在!”

  大概觉得自己有些迫不及待,不符合人设,掩饰了一下:“我是说这会刚好有空。”

  刘知易直接从张景书桌上摊开笔墨纸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说的再多,不如让人看到。所以我得,不,是我们得做一个器械,让细胞展露在我们眼前。这个器械,我称之为显微镜。构成是这样的……”

  刘知易用笔在纸上画出了一个草图,有目镜,物镜,对焦装置构成。

  看着刘知易画出的草图,张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等刘知易花完后,他问道:“这很贵吧?”

  当然很贵,物镜可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个镜片组,打磨的精细程度,镜片本身的通透程度,都会影响到放大倍数。必须得用最好的水晶,找最好的工匠,精工细作,精雕细琢,最后才能做出来。这样一套镜子,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艺术品级别的。

  让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承担,哪怕太学医科学子以有钱闻名,估计也会倾家荡产。

  刘知易道:“贵是贵了点,太学还不至于拿不出来。所以这得斋长你去向上面申请经费。”

  不是自己掏钱?张景松了一口气,真让他掏钱,这个风头恐怕出不起了。

  “刘兄放心。这事我去做。”

  “那就有劳张兄了,事成之后,张兄一定能在太学史册上留下一笔。”

  张景脸又红透了。

  张景默默收拾书桌,一张纸摆来摆去摆不好,刘知易知道,他不想跟自己同路,以免被其他同学看见,导致他没有了格调,他毕竟是斋长,嗯,至少他心理觉得与众不同。

  所以刘知易先行离开,直冲官厨。

  几个室友还算仗义,给他提前打了饭,吃个现成的。

  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有人偷看,刘知易心里感慨了一下。

  本来只想低调的在太学里苟起来,谁知道一不小心就锋芒毕露,莫非我就是传说中那种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感叹一声,知道以后想低调都难了,至少在悬壶院这一亩三分地,没人不认识他。

  正在熟悉不时被人关注的新状态,突然食堂里沸腾了,人群蜂拥而出,再也没人看一眼他这个拉风的男人。

  人群之后另一个拉风的男人出现了。

  “我艹。董封怎么来官厨了?”

  刘知易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几个室友也发现了,饭也顾不得吃,此时就是龙肝凤髓放在眼前也不会吃,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端起碗就跑。

  “小友。”

  “刘小友。”

  “刘知易小友!”

  董封竟是冲着自己来的,在身后指名道姓,让刘知易想假装没看见,挤在人群中逃跑都做不到。

  几个室友见状,纷纷挤在人群中跑了,不时回头报以一个“保重”的眼神。

  刘知易知道跑不掉,只能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见过董老师。”

  董封:“免礼,免礼。”

  刘知易道:“董老师好久不见。”

  董封:“你的医术谁教的?”

  刘知易道:“家师所传。”

  董封:“又想蒙我!”

  刘知易是有前科的,上次拿血虫做药引来蒙骗。一般人也就蒙过去了,可董封是医道大家,怎么可能被骗。血虫是蛮族秘法,蛮族已经消失上百年,哪里有用血虫做药引的丹方?这不是中原医术的路子。

  刘知易叹道:“真是家师所传。”

  他没说谎。

  但董封还是不信,冷哼道:“别废话,我查过你。你那先生就是个棒槌,他教不了你这些。快说,煮骨之法是何人教你的?”

  原来也是为了这件事。不奇怪,刘知易用一个奇怪方法治好了郡王的顽疾,在学院中出名。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郡王名头去的,假如同样的办法,救一个乞丐,估计现在都不会有人知道。如果说有人能无视郡王,纯粹冲着疗法来的,一定是董封。尤其是煮骨治病,这对于喜好搞人体研究的董封来说,简直不要太有吸引力。

  “你查过我?”

  刘知易没想到,这事让董封去暗中查他,顿时不悦。他最不想的就是牵连家人。

  董封却不在意:“查了,怎的?”

  “那,没事了。”

  还能怎的?打又打不过。

  董封继续拷问:“传你煮骨之术的,一定是个高人。快给我引荐。”

  刘知易的医学是医学院学的,至于跟哪个老师?快一百年了,谁还记得。

  “没有高人。学生道听途说的。”

  “真是这样?”

  董封不相信,能信才怪了。

  刘知易看他眼神不对,马上警告:“董老师。你可别胡来,这里是官厨。你想被逐出太学吗?”

  董封冷哼一声,收起了刚有苗头的真气。

  转而继续拉拢:“这样,你帮我引荐高人,我收你做亲传弟子如何?”

  董封的亲传弟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不是此人脑子不太正常,刘知易肯定纳头便拜。一想到拜他为师,弄不好被他整成标本,连想都不敢想了。

  只敢摇头。

  “好吧。我替我师父收徒,你我做师兄弟如何?”

  刘知易继续摇头。

  董封咬咬牙,把筹码抬到最高:“最后一口价,我跟你结拜做兄弟,怎么样?”

  什么跟什么啊,你又不是老顽童,别动不动跟人结拜,你董封的兄弟,高攀不起啊。

  董封似乎没什么筹码了,冷哼一声:“你等着,你会来求我的。”

  说完气呼呼的走了。

  刘知易一个头两个大,突然生出一种“这太学不能待了”的绝望念头,怎么就惹上太学三大祸害了呢?

  垂头丧气回到宿舍,大骂舍友们不讲义气,骂了半天才解气。

  这群人做错事了,也不吭声,任由刘知易发完脾气,李园才第一个腆着脸问问题。

  “刘兄。你知道久治不愈的肺痨怎么治吗?”

  久治不愈的肺痨,那肯定是肺结核了,没有青霉素治个屁。

  刘知易瞪了李园一眼:“没治。”

  尤所为接着提问:“刘兄。天花怎么治?”

  没有疫苗治个屁的天花,刘知易刚想否定,突然想到,天花疫苗似乎是最容易制作的疫苗,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