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迪迦的传说 第1080章 做不到的事

《迪迦的传说》第1080章 做不到的事

作者:槭落枫叶 字数:1762 书籍:迪迦的传说

  咚!咚!咚!

  丧钟声回荡在无数平行时空。

  浩大,厚重,仿佛带着绵延无尽的悲凉。水镜如同苍天之眼高悬,倒映出人世变迁——又有一个人倒在了追逐理想的途中。

  病榻上的刘备交代完最后的遗言,终于闭上眼睛,淡淡的伤感却感染了水镜前的无数人,尽管许多与刘备毫无关系,可人世间永存的遗憾总是难免令人触动心肠。

  "……这就走了吗?"

  "……风雨飘摇的蜀汉,兴复汉室的梦想,就要这样弃之不顾吗?"

  "汉昭烈帝刘备……"

  不知谁人率先发出第一声叹息。此起彼伏的叹息便不断在平行时空响起。

  秦始皇嬴政神情复杂。

  大汉历代天子神情复杂。平行时空的无数人神情复杂。

  此前播放刘备经历的过程中,曹操、孙权的事迹也曾经在画面中出现,这二人一个年少有为,坐拥父母兄两代建立的基业,一个文武之才冠绝当世诸侯,延揽人心,坐拥中原,与之相比,漂泊半生,白手起家,不断失败,不断逃亡,老大年纪了才打下一块地盘的刘备,简直黯然失色。

  除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出身,一个被不少人在心中暗暗视为虚伪的仁义美名,一个用来“忽悠”手下、骗取众人归心的所谓心腹汉室的“目标”之外,刘备可谓一无所有。

  但随着刘备的离去,许多人心中的偏见消失了,那些视他为假仁假义的人也沉默了,即便更加欣赏曹操或是孙权的人,此刻也忍不住为这位汉昭烈帝而动乱。

  这世上,有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昏聩残暴的君王;有善待百姓却对臣下生杀予夺刻薄寡恩的君王;有被无数文人曲笔粉饰为仁君、聚下百姓却穷困潦倒的君王。

  却从未有这样一位君王,对臣子,对百姓,以仁爱之道贯穿一生,始终未改。相较于其他诸侯,刘备临终托孤的选择让他在华夏的历史上显得如此独一无二。亲耳听到他对诸葛亮和刘禅的嘱托,众人呆愣了足足数秒,这才喧哗声大起。东汉末年的诸侯们受到的震撼尤为强烈。——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被比成了小丑呢。今天之后,逃兵该不会更多了吧?

  r />

  ……这可是自己最后的忠臣了,该不会被那个可恶的刘备吸引,要弃我而去吧?

  尽管这是完全没道理的猜忌,但谁让刘备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太强了吗?身为臣子,谁不想要一个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君?

  心腹随时会被勾走的恐慌让这些足球下意识开始诋毁起刘备来,如袁术之流,便大笑几声:“哈,这刘备好深的算计!空口白牙几句话,便套住了诸葛亮,他都如此举国相托,诸葛亮岂能不尽心效死?什么君可自取,不会真有人信他的鬼话吧?"

  这话才出口,他们便注意到心腹臣子的眼神不对了,原本的憧憬羡慕变成了愤怒。

  这让他们顿时一喜。

  看来诋毁果然有效!

  ——当然他们也不觉得这是诋毁,以己度人,刘备分明就是心机深重、老谋深算。然而下一刻,他们的表情僵住了。

  只见往日里忠心耿耿的心腹此刻都是狠狠皱眉,一边叹息一边摇头:“玄德公仁义无双天下共知,主公何必作此揣测?"

  同时,他们看向主公的眼神也狐疑起来。莫非自家主公心中就是如此想的……?

  相较于这些人不愿以下犯上的委婉,民间其他人对阴谋论者的态度就不客气多了。

  "算计?算计个屁!尔等忘了当初王莽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有了刘备的金口玉言,万一诸葛亮将来真有效仿王莽的野心,可比王莽轻松百倍!你会这样算计人?!"

  "刘备这一句话,可胜过千军万马,就算诸葛亮将来废了刘禅,别人都没话说!"

  不死心的阴谋论者顿时涨红了脸:“所以我才说这是刘备不安好心的算计!一旦刘禅亲政,能容忍一个手握大权的仲父?始皇帝掌权之后,吕不韦的下场如何?诸葛亮的是权柄可是比吕不韦还要大得多!"

  啊这?好像有几分道理?

  哪个皇帝能容忍大权都掌握在臣子手中?

  尽管支持者依旧不认为这是刘备的算计,只当这是刘备过于理想化的安排。可稍微想一想未来,还是忍不住担忧,难道是蜀汉的未来会因为君臣的斗争走向灭亡?

  一旦君臣相斗,刘禅的胜算极小。一时间,大汉历代天子都担忧起来。汉宣帝刘询瞥了一眼殿中的霍光

  ,心中暗语:"莫非这诸葛亮又是一个霍光?"

  ……他承认霍光对大汉的功绩,但对方曾经身为权臣压制天子的事实也不容否定,在这样一位权臣手下当天子可不容易。

  ……嗯,同情小皇帝刘禅一秒。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更是一瞬间想起了那些年被王莽笼罩的阴影,脸色十分微妙。

  如今诸葛亮的忠诚似乎不容置疑,但天长日久,人心易变,谁知将来如何呢?

  一旦小皇帝刘禅对他长久掌权有意见,按捺不住主动对他动手,即便诸葛亮暂时忠心耿耿,也难保不会改变想法吧?

  更何况,谁知此人的忠诚究竟有几分真?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尽管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并不知后世的这首诗,却不影响他有类似的想法。只因那位影帝王莽带给天下人的震撼太大了,在此之前,谁都没想过还能这样篡位。

  不止刘秀,东汉之人或多或少都这样想。

  正因如此,一个哭笑不得的滑稽念头在他们脑海中浮现:这季汉,该不会如西汉一般被人兵不血刃地取而代之了吧?

  就在这些人担心之时,仙人一句直白的“继之以死”彻底破灭了他们心中的担忧。反而令其惊讶起来:世上真有如此忠臣?接下来播出的一切却告诉他们:当然有。诸葛孔明岂是一般人能揣测的人物?

  随着刘备逝去,水镜中的画面如玻璃般破碎,然后片片碎片都被一阵狂风吹走。

  再次出现的画面是从天空俯瞰的镜头,苍翠的松柏不断绵延到视线的尽头,在生机盎然的苍翠之间,一座庙宇幽幽伫立,香火袅袅,人群来往,仿佛已有千百年。

  所有人的视线仿佛跟随着其中一个人一路穿过树荫,越过门槛,走入了这座庙里。他们听见有人在轻轻吟诵: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华夏历史上,有着被历代无数文臣武将视为至高荣誉的两座庙,文庙和武庙。】

  【唐朝之时,孔子被追谥为文宣王,孔庙便逐渐被称作“文庙”;而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

  ,祭祀他的庙宇就成了“武庙”。死后能入二庙之一,从此就成了许多人毕生的追求。而能够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物,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唯有两人而已。】

  【一个是诗圣杜甫的祖先,率兵灭掉东吴的西晋名臣杜预;另一个就是诸葛亮。】

  【不仅如此,这位为季汉操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在许多人的眼中,几乎是“完美”的化身——他的才华与品行,受到后世千百年的推崇与歌颂!】

  几句简简单单的开头,便让刘秀等人都忍不住瞪圆眼睛,露出没见过世面的表情。

  “……完美的化身?”要不要这么夸张?

  除了周公,世上还有人可堪用这个词?……这位镜中的仙人是懂得吊人胃口的。至少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期待感拉满。

  哪怕原本不太感兴趣的秦始皇嬴政,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这个完美人物的事迹。

  【公元223年4月,汉昭烈帝刘备去世,其长子刘禅继位,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此后政事无论大小悉决于诸葛亮。】

  【蜀汉进入了由诸葛亮执政的新时代。】【——他向人们诠释了全才的定义。】

  【民生、政治、军事……方方面面,都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带百姓屯田,使蜀汉以一隅之地对抗中国,又创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八阵图等诸多不可思议之物,在后世的传说之中,俨然上知天文下明地理的全才!】

  【而这所有的准备,只为将来北伐中原,实现那个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这是昭烈帝刘备的理想,是诸葛亮的理想,也是蜀汉上下无数人的理想。】

  【为此,诸葛亮对外委曲求全,与孙吴修好,对内平定南方作乱的少数民族——公元225年,他率军南征,讨伐雍阁、孟获,先败雍阎,又七擒七纵孟获,最终令后者彻底心悦诚服,从此蜀汉内部安枕无忧, “北伐中原”再也不是一句空谈!】

  【两年后,准备万全的诸葛亮上书刘禅,名传千古的《出师表》得以问世——】在众人惊讶的视线中,一豆灯火幽幽亮起,熟悉万分的画面出现在大家眼前。伏案书写的诸葛亮,以及熟悉的文章。

  而今,他们总算得以看到全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篇长长的文章从诸葛亮手中飘出,一个又一个文字大放光华,每一个字都闪烁着令人动容的思想光辉,让人仿佛看到了这位蜀汉丞相如何呕心沥血,如何夙兴夜寐,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真乃千古奇文!"

  一口气读下来,同为汉相的萧何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透过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见到了数百年后的那个人。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只看其文,便见其人!

  闭门修仙的张良发出不约而同的感叹:"文是千古奇文,人乃千古奇人!"

  而之前还对诸葛亮诸多猜疑的东汉天子刘秀更是万分动容:"竟是朕想错了。"他干脆利落认错,用郑重的语气开口:“王莽之流,岂配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

  《出师表》一出,诸葛亮粉丝的数量激增,无论是三国以前还是三国以后的诸多平行时空,都有人捶胸顿足:

  "恨不得一会诸葛孔明!"

  "若能一见诸葛武侯,死而无憾!"【出师表已经有了,出师还会远吗?】【于是,有了五伐中原,二出岐山!】

  【第一次北伐,在公元228年春天。】

  【诸葛亮故意放出风声,让魏国以为蜀军要走斜谷道攻取郿县,由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魏国大将军曹真的重兵,而他本人则率大军进攻祁山。蜀军戎阵整齐,赏罚公正,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反魏附蜀,关中响震!】

  虚幻的地图宛如背景悬挂在水镜中,象征着蜀国大军的红色火焰从汉中一路向北燃烧,南安、天水、安定都被染成了深红。

  诸葛亮的身影出现在水镜之中。

  当此大胜,他本该意气风发,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时的他满面忧戚,丝毫没有大军获胜的得意,反而羞愧无比地开口:

  "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诸葛亮的肺

  腑之言回荡在耳畔,令无数平行时空之人都陷入了沉思,尤其是以建功立业为乐,立志驰骋天下的帝王将相。

  一将功成万骨枯,谁又真正在乎过?

  这一刻,许多人都被诸葛孔明的气度折服。即便大部分人依旧不以为然,可哪怕只有一个人认可诸葛亮的思想,从今以后能多顾及百姓,哪怕只是让一个百姓得以摆脱原本死亡的命运,都是值得的。

  【就在蜀汉士气正盛,形势大好之际,马谡却违背节度,导致街亭大败,计划崩盘,进退无路的蜀军只能撤回汉中,即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终究是功败垂成!】

  【与此同时,为了掩护大军撤离,原本只是作为疑兵的赵云、邓芝,只能和魏国大军干起了硬仗,兵弱敌强,结果可想而知——断后的二人尽管战事失利,却竭尽全力保住了兵马辎重。这一场战斗大概也耗尽了赵云最后的生机,次年便病重去世。至此,蜀汉的“五虎上将”凋零殆尽。】

  【——站在后世的角度复盘,这便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之中最接近成功的一回。】

  【第二次北伐就在这一年的冬天。】

  【不甘功败垂成的诸葛亮再次出发,这一回他走的路线是出散关围陈仓,却被魏国大将军曹真所拒,蜀军粮尽,诸葛亮只好引兵而退,顺便杀了追击的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29年春天。】

  【诸葛亮派遣陈戒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来援,于是诸葛亮亲自领兵到至建威,击退郭淮,夺取二郡!】

  【第四次北伐在公元231年二月,这也是诸葛亮二出祁山,而这一回,他所发明的木牛在运粮的过程中便派上了用场。】

  【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选择按兵不动,拒绝出战,生生耗得诸葛亮在上邦割麦为粮。认为时机已至的司马懿终于出兵追击,却被诸葛亮大破之,只好退还保营。面对死守不出的司马懿,诸葛亮也没辙了。拖到六月,他只能粮尽撤兵,退兵的路上又顺便解决了魏军大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在公元234年春天。这也是历史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原。】

  【这一回,诸葛亮率军出由斜谷,利用他发明的流马在陡峭的山路上运粮,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由于此前多次粮尽而退,这一回诸葛亮准备充足,分兵屯田,决心建立与魏军长久死磕的基地。

  】

  【他的设想成功了,据《三国志》载: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就这么和司马懿相持了百余日!】

  【尽管司马懿装乌龟的功力炉火纯青,无论诸葛亮使出怎样的激将法都不出兵击战,可这一回开启了屯田的诸葛亮再也不用担心像从前那样粮尽退兵,他完全可以一直与司马懿对峙,静待出兵决战的时机。】

  【谁知天意弄人,已经尽了最大人事的诸葛亮,却迎来了天命的戏弄与蹉磨。】

  水镜之中,喧嚣的战场变得寂静。诸葛亮顶天立地的身影重重地倒了下去,仿佛有惊雷般的巨响在每个人的心中响起。

  这一刻,蜀汉的天塌了。

  【这一年的八月,诸葛亮病重。】【他再也没有时间和司马懿耗下去了。】

  【当他躺在军帐之中,感受着生命力一点一点从这具身躯中流逝,遥望北方再也无法踏足的中原,不知是否会想起当年遗憾离世的刘备——那遥远的大汉帝都,仿佛远在天边永远也无法抵达的星辰,照耀了他半生的梦,梦中丞相可曾还于旧都?】

  镜外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一个咯噔。他们知道:蜀汉再也没有希望了。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本就是蚍蜉撼树,但只要看着这个人的身影,见到他所创造的种种奇迹,就令人忍不住相信,他拥有着带领大家实现目标的可能,即便是北方那个庞然大物的魏国,也有机会被大家推翻!

  然而,当这支撑一切的天柱倒塌,又有谁能取代他的位置,重新撑起蜀汉的天空?

  水镜内外,众人忧心忡忡。

  已经转化为诸葛亮粉丝的汉光武帝刘秀几乎不忍再看下去,之前他本已释然,认为两汉江山能够延续四百年,上天已经足够厚爱大汉,然而如今,看着汉昭烈帝拼搏一生遗憾而去,又看见诸葛亮同样呕心沥血壮志难酬,顿时难以再保持释然之心。

  刘秀当场表演“反复无常”:"上天待我大汉何其薄也!"

  ——为何不能让诸葛丞相心满意足去世呢?这样的他,不该遗恨千古啊!而诸葛亮本人则是怔怔地望着这一幕。

  "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啊……"

  自从他看到荆州丢失,刘备白帝城托孤,就大概猜到了后面的发展,但直面这一幕,心中仍是

  忍不住冒出了淡淡的惆怅。

  不等他继续想什么,却发现周围响起众多啜泣之声,抬眼一看,发现包括刘备在内的不少人,居然都眼圈发红悲伤不已。

  入戏过深的人甚至紧盯着水镜一眨不眨。

  "丞相,不要死啊……"

  诸葛亮的心情微妙起来。

  ……有没有可能,我还活着呢?

  与此同时,蜀汉各地,看到镜中景象的老百姓们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老天爷啊,保佑诸葛丞相好起来吧!"

  【蜀汉的大军缓缓退去,司马懿甚至不敢进逼,无数百姓传唱着“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司马懿本人也连连感叹“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时年五十四的诸葛亮已经长眠于地下,告别了他为之奋战一生的蜀汉,告别了视他如父的皇帝刘禅,以他为神的百姓,告别了这个纷争乱世!】

  【君王为他立庙,百姓为他塑像,直到千百年后,祭祀他的香火依旧代代不绝!】【呜呼哀哉!得其主,未逢其时!恨诸葛丞相未曾早生十年,重整乾坤未可知!】镜头不断从下往上移动,最后现出一片苍茫无际的夜空,皓月高悬,群星点点。可再耀眼的星辰,都不是曾经那一颗。

  那颗一闪即逝的流星,已经永远划过东汉末年的夜空,只留下一段永恒的传说。星空之下,唯余一声叹息。

  "身未升腾思退步,

  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

  星落秋风五丈原!"

  "上天终究不肯给诸葛丞相一个机会,也不肯给季汉一个机会,两汉四百年天命已是不薄……"平行时空的汉朝,有人怅然而叹。

  哪怕早已知晓结果,仍是令人惋惜。叹息声中,水镜中泛起阵阵波纹。

  呜——

  秋风拂过,仿佛幻梦一场,苍翠松柏间,熟悉的庙宇出现,游人往来如织。当年之人已逝,亘古不变的天穹下,诗人的声音为这场千年之梦收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