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世神医:红颜妆,曲无痕 468.第468章 不杀之恩

《绝世神医:红颜妆,曲无痕》468.第468章 不杀之恩

作者:司徒萱雅 字数:0 书籍:绝世神医:红颜妆,曲无痕

  一时间李、明、姚三人坐在小小一间茶摊上, 面前只摆着寻常的汤茶药和几件小炒与杂嚼,但三人谈得无比投机。虽然地方简陋,周围车马喧哗, 却也影响不到他们什么。

  姚小乙谈起当年为明远家的院子“全能大改造”,谈起如何为明远家改造浴室,做下水,抹墙、找平……那些都是为明远家做的。

  “李官人,如今明小郎君就在这儿。您可不能再说我是吹牛了吧?”

  李诫表示震惊,看向明远的眼光便也有所不同。

  “远之兄,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明远虽有些不好意思,但推脱不掉, 只能点头。

  “原来这是真的, 天下真有如此聪慧之人。”

  李诫喃喃地道。

  明远纵是脸皮再厚也吃不消, 赶紧改换话题:“李监丞……明仲兄, 你可有什么需要刻印的吗?我有……我认得一家很不错的刻印坊。”

  这一下李诫就更好奇了:“远之兄, 你是如何知道我想要编书的?”

  明远:……从结果倒推的?

  你编出了一本书所以你想要编书?

  他实在没法儿解释了,求援似地看着姚小乙。

  李诫“哦”了一声:“原来是小乙转述的。”

  姚小乙挠挠头:……我转述了啥?

  “确实如此,整个将作监都知道……只是,如今怕还用不到远之兄所荐的刻印坊。”

  明远很好奇:“为何?说来听听?”

  原来,李诫想要编撰的,是一部记录并规范所有建筑技术的书籍, 包括地基、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瓦作泥作彩画作……但凡与建房子相关, 所有的工种、所有的做法, 他都想要汇总到一部书籍中来。

  “如今从事建筑的匠人很多, 建筑却缺乏法度。”

  “缺乏法度的后果, 要么是偷工减料、或是结构不对, 以至于房倒屋塌;要么是过度用料, 以至于铺张浪费……”

  李诫一边说,明远一边点头,满脸是鼓励的表情。

  姚小乙却在一旁傻愣着,惊讶于一向严肃板正的李监丞,面对初次见面的明远,竟然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往下讲。

  “这想法听起来不错,然而当真想要上手尝试,却发现并非是我一人所能为之事。”

  明远:确实……营造法式是个几十卷的大部头。

  “或许以前人所留的典籍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增补呢?”

  李诫颇有同感地点点头:“确实,我也想过,可以参照喻皓的《木经》①。但《木经》主要论述木构件,在木作之外,要增补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确实,建筑不止是木构件,不止是榫卯结构。李诫想要的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详细“法度”,工程量确实不小。

  “明仲兄……阁下不是在将作监吗?可否由将作监出面,征调有才干的工匠协助编撰,您负责审定……这样可好?”

  事实上,明远也不相信这件工程能由一个人完成,可能是他见过的“集体创作”的例子太多了,干脆建议李诫也“集体创作”,而且干脆向上级申请一些创作资金,也给李诫一些权限,可以征调他需要的人手。

  李诫显然没有想过还能这样。

  他听完之后,似乎连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但李诫依旧是审慎的,思考了一番,才摇摇头说:“如今朝中相公们力主节约,我又有何理由,能够说动上峰,推动此事呢?”

  明远:好问题。

  但他只是略想,就有了答案:“明仲兄,你期望记载于这部典籍中的‘法度’,是否包括了建筑的各种等级、尺寸、材料定额?”

  李诫点头:“那是当然的。”

  “那这样一来,有了这部典籍中的‘法度’,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需要的材料就可以事先计算出来。如此便可以约束监造各工程的官人与吏员,监督其免于贪污,也有助于防止和及时发现盗窃。”

  这话连姚小乙都听懂了:“原来,有了李官人的著述,对官府竟有这样的好处,那朝中的相公们,岂不是都会支持李官人?”

  李诫听完明远的话,双眼直直地盯着面前盏中的汤茶药,看上去竟有些魂不守舍。

  “是这个道理啊……”

  他喃喃地说:“我怎么早没想到呢?”

  只要为编著此书冠上一个“于国有利”的名目,上峰必定会乐见其成。而他,只需要调用一些人员,再拨几个书办小吏到自己身边打下手,这件事就能成了。

  明远顿时微笑:“不晚,如今朝中王相公主政,力推新法,正是为了规范国家各项用度。明仲兄提出此议,恰逢其时。”

  他又毛遂自荐:“我与王相公的大衙内略有些交情,如果明仲兄不介意,我可以向王元泽先提一句,看看他的意见如何。”

  李诫此刻的表情如在梦里。

  为什么?为什么他只是路遇一位素未谋面的小郎君,此前最大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李诫当即转头,看看姚小乙。

  姚小乙耸耸肩,神色间似乎在说:我早就给您说过吧,就是一位非常神奇的小郎君啊!

  “如此谢过远之兄。”

  李诫郑重向明远行礼。

  明远笑得很开心——因为他收到了1127的通知,此举对他造成的影响是:《营造法式》能够早几年问世,因此同样能获得“蝴蝶值”。

  这一桩事情说定之后,李诫又与明远和姚小乙闲聊,聊的全是盖房子的事,用的全是将作监里的术语。很多时候明远根本听不懂,只有姚小乙听惯了,能为明远解释两句。

  明远:这俩在将作监里腌入味儿了啊!

  倒是有一句他听懂了——

  李诫问姚小乙,“如今雕作的工匠紧缺,小乙可有识得的朋友,能够荐来将作监的吗?”

  明远赶紧举手:“我有!”

  李诫与姚小乙:……?

  这位明小郎君看穿着打扮,绝对是个富贵人儿,与姚小乙称兄道弟已是出奇,竟然还认得雕工优秀的木匠吗?

  明远矜持地笑:“也算是帮……‘朋友’的忙吧。”

  他想要推荐给李诫的人,其实是各家刻印坊淘汰下来的雕版工人。

  近来在李成周的主持下,有不少汴京城中的刻印坊“加盟”,开始使用铜活字印刷术。

  如此一来,不少精擅雕工的雕版工人就闲置了。

  明远谨守自己的诺言,尽力帮助这些雕版工人另谋生计。其中有一些识文断字的,去做了排版工人;也有一些善于刻小字的,去帮着铸造铜活字的铜匠制模具去了。

  剩下还有一些精擅雕功,原本专门刻印花草人物这类木雕版的雕版匠,还没找到合适的位置。

  他们的问题是,放弃原本的精彩雕功实在有些可惜,但是刻印坊如今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的人手减少,再没有他们的位置。

  所以明远一听李诫说“要人”,哪有不大力推荐的道理,说是明日就可以安排人到将作监报到。

  如今将作监按市价雇佣雕刻工人,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拿到的薪水,与原先在刻印坊里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李诫那里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明远的刻印坊需要“裁员”的问题。

  这是互帮互利,双赢!

  一时间双方交谈甚欢,还将小茶摊上的各种杂嚼尝了个遍。

  李诫实在觉得自己今日出来逛街逛对了,他看看桌面上叠起的空碟子和茶汤碗,心想与座他年纪最长,可不能由明远来结账,于是匆匆忙忙地从荷包里往外点铜钱,同时招呼店家:“结账——”

  那招呼小茶摊的店东走过来,奇怪地反问:“结账?结什么账?此间的饮食,那边那位正在扎马步的小哥已经都结过了。”

  “扎马步的小哥?”

  李诫与姚小乙循声一起朝路边望过去,看到的人正是明远的伴当向华。

  向华此刻优雅、淡定地站在街边,一面自管自扎他的马步,一面随意观望行人。感受到目光注视,向华吸一口气,站直身体,回头看向明远,正好看见明远的笑脸。

  明远冲向华比出了一个“很棒”的手势。

  有他这位伴当在,这世上不会有人能抢到给他买单的机会!

  *

  这次在街边偶遇李诫与姚小乙之后,明远马上去找了李成周,请他安排安置雕版工人。

  他又找了一个朋友们(除苏轼以外)都在的机会,不着痕迹地请上了王雱,婉转地提了李诫想要编书的事。

  王雱听了,觉得这对于“变法”来说确然是一件好事,于是答应了明远,会在自家老爹耳边敲敲边鼓。

  但这种众人都在场合,明远就不得不请蔡京。

  蔡京一如往常地坐在明远对面,冲淡平和地笑着,仿佛与明远从发生过任何不愉快。

  明远:……也就种师兄在加班,否则看你还笑得出来不。

  这场聚会之后,没过几天,宰相王安石禀明天子,明言为建筑制定法度利于国家,建议由李诫主导,将作监协作,编著一部规范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书籍,以便为将来的修建工程制定标准。

  官家赵顼欣然应允,将此事交与李诫,并且赐名《营造法式》。

  明远:美滋滋。

  更令他开心的是,史尚来找他,说是帮他找到了一桩能赚上一大笔的买卖。

  明远:开心,又能花钱了!

  他忙问史尚,究竟是什么买卖。

  “是正店!”史尚异常兴奋地回答明远,鬓边簪着的一朵夜合花花瓣在空中轻轻颤动。

  正店?

  明远莫名竟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是哪家正店?”

  “长庆楼!”

  史尚非常自信地回答。

  那家因为主厨不在,就将客人拒之门外的长庆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