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凉州辞 第六十八章 府君重托

《凉州辞》第六十八章 府君重托

作者:子夜镇魂曲 字数:2016 书籍:凉州辞

  李延昭闻言却是惶恐不已,伴随着“啊”的一声惊呼,眼珠子都瞪圆了,仿佛随时会掉出来一般。

  想必这个年代也不会有什么福利分房的概念。李延昭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百人长,已算是进入了国家的公务员阶层。可是李延昭这个底层公务员,很自觉地没有对待遇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更遑论期盼分房这种事情了。

  然而太守此时提出这件事,却是着实让李延昭吃了一惊。郡府出资购置宅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啊!受宠若惊之下又是抱拳下拜,口中连称自己微末之功,不敢受如此重赏。令太守费了老大的劲才将他从地上拽起来。

  太守将李延昭拽起来之后,见他仍旧是一副惶恐之态,遂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君先在外平叛,后又传马镫制造之法,已是有大功于郡府。然而君连遮风避雨的屋子都没有一间。某又怎得安心?”

  “此间宅邸,颇为简陋。然郡府条件有限,还望君勿要嫌弃。”

  李延昭连连拱手道:“府君亲自关垂,已令延昭感激不尽,怎会心生嫌弃。”

  太守闻言,却是点点头,而后道:“既然如此,君且与某同往一观罢。”

  太守引李延昭出了郡府,这次太守却没有再乘马车。郡府门外有两名小吏各牵了一匹马等候。见得二人出门,忙将马缰交到二人手中,随后行礼退去。

  李延昭与太守二人策马缓缓而行,直向着城北而去。路上两人不时交谈一番。李延昭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设想。力求使得太守将郡所治下的工匠尽量集中管理,集中生产。在这个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时代,务求使得郡中工业生产实现集中化,并逐渐地统一标准。

  受限于这个时代人思想的局限性,手艺活往往由于上一代工作者的“藏私”而不能传授到下一代继承者的手中。便往往造成了这种手艺活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于是这就造成了各个工坊之间,各个匠人之间制作同一样物品所使用的工艺也不尽相同。长此以往,若无在工艺上大的革新和长进,这些手工业,往往就面临着原地踏步,乃至于逐渐倒退的境地。

  李延昭细细思虑过,将工匠们集中管理,集中生产,往往能够降低这种因为手艺的差距而带来的产物上的差异。毕竟集中管理,工匠们可以方便地互相学习。

  而要使得匠人们摒弃传统观念,不再“藏私”。便需要很丰厚的物质激励了。

  李延昭一念及此,便建议太守,对于那些对工艺做出重大革新和改进,并进献其法的匠人,授予散阶官职。并由郡府支付其俸禄津贴,奉养其终身,并荫子嗣,保举其进郡府为吏员的政策。太守闻言,道这却是不难。然而他对李延昭如此重视手艺匠人的观念,却是略有些不解。

  李延昭向太守坦言,匠人便是生产力的保证。不管是民用器物还是军器,都需得匠人们来制作。若是匠人们手艺精湛,制造出来的物品经久耐用,一则节省财力。二则省去许多人力物力。

  将士们在战场上作战,若军器坚固耐用,无形之中自然是提高不少战力。太守闻言,细细思虑一番,也觉李延昭所言甚是有理,不由得将他这些建议都默默记在心中。

  说话间,两人已策马行近城北军户巷。太守驱马前行几步,为身后李延昭指着路。来到一个小院前,太守径自下了马,而后在门前拴马桩处拴好马,随即上前推开门。

  这小院青砖砌起的墙,显然是翻修了一番,院门也是不久前新刷的朱漆。李延昭依样拴好马,随太守走进小院。

  院门后有一堵照壁,李延昭绕过照壁,随即便见院里一间正房,正对院门,两侧还有两间厢房,三间房屋由青砖砌成的院墙串联在一起。李延昭看着院中的三间显然是不久前用心翻修过的房屋,屋顶上俱是换了新瓦,屋墙以及门窗也显然是精心修葺过一番。心下感动不已。

  太守上前推开正屋的屋门,之间正对大门是一个会客厅,内里几案、坐垫等物一应俱全。上首的几案上,还细心地置备了笔墨纸砚等物。进了内厅,又转过右侧的屏风,便是卧室。床铺及衣柜、梳妆台也是一应俱全。

  李延昭看着这间屋子,顿时感慨万分。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

  来到这个时代,他在不经意间,便有了自己的家。这是他当初随着刘仲康等一行人在逃难路上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是真真切切地,就在自己眼前。

  “府君厚爱,延昭粉身碎骨,无以为报。”李延昭看完了自己的家,深有感触地对着太守抱拳下拜。神态恭谨之极。

  “君不必多礼。”太守扶起李延昭,道:“某来此间,任太守之职,时年四十有二。每每忆起临行之时,使君与长辈重托,便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任五年,片刻也不敢懈怠,使君重托,亦犹在耳。然五年光阴,某仍无所建树。细想之下,至为愧疚。”

  “上天有德,赐君与我。平叛在外,议政在内。不过短短数月,便已露峥嵘,某觉至为难得。只盼君日后与某戮力而为,治理好这一郡之地。不负使君重托,长辈教诲,某便无憾矣!”

  太守此刻面对李延昭,一抒自己心中所愿,顿觉畅快了不少。

  李延昭听闻太守一番肺腑之言,亦知这些年来,太守亦是不易。想来接受别人重托,而自己做得政绩又并不是特别出色,那种有负他人所托的感觉。李延昭亦是感同身受。

  自己来这个时代之后,不过借着自己后世的见识,给太守提过一些建议,便受到如此重视与重用。他怎能不对这一切感到感激涕零呢?想来自己也是搭上了太守的顺风车,一路毫无障碍地前行。自己的建议与设想真可谓是畅通无阻地实行,虽然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些建议和设想可以给郡府带来积极地改变,然而若无太守这般照顾与扶持,结果如何,他还真的不敢想。

  “延昭必尽心戮力,为府君鞍前马后,惟愿府君早日得偿所愿!”面对着太守这份厚爱,李延昭亦是抱拳,郑重对着这位自己一直以来的伯乐,做出了郑重的承诺。

  太守的抱负,他已是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能辜负太守的信任吗?只能全力施为,只求早日使太守治下人民富足安乐,太守本人得偿所愿,才能不负太守的这番重托啊!

  李延昭的内心,自此时始,亦是不由得加上了一颗,与太守相同的不安砝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