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凉州辞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千弃卒(三)

《凉州辞》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千弃卒(三)

作者:子夜镇魂曲 字数:3667 书籍:凉州辞

  战争的阴云很快便在这座小小的令居城上蔓延开来。李延炤遣老营骑卒百人长徐鉴带百骑前出,护送他们前往避祸。百多名骑卒很快集结完毕,随行的十余辆大车之上,乘坐着众多工匠的家人,并携带着每家的行李。工匠中不乏会乘马者,便又从马厩中调拨了一批军马,供这些工匠们骑乘。

  陆一不会骑马,便毫无形象地半躺半坐在其中一辆车上。他的妻子与老母就坐在另一端。随行在他们所乘车两侧的,正是派去保护他们的一百多名骑卒。

  军卒们很体贴地给车上放置了不少棉垫之类的软物,使得这些车乘坐起来异常舒适。本来陆一以为这将是一趟艰苦的旅行,不过看到这种情形,心下暗自松了口气。车行出县城近十里,他还不觉疲累。渐渐地,躺在舒适软垫之上的陆一,已经开始喜欢上了这趟名为避祸的旅行。

  与陆一等人的闲适不同。陶恒此时正带着营中剩余的骑卒四出勘察地形,侦察敌军各路动向。在陇西之时的侦察结果表明,刘胤所率的这支大军,很可能不下两万人。然而今番在虏贼营地外的哨骑侦察结果表明,留驻在逆水畔的敌军,大约只有一万两千余人。

  剩余八千人以上的动向,便成了李延炤的一块心病。虽然敌军投入攻城的兵力越少,便对他以及他所统属的令居县兵越为有利,不过那剩余的八千人,不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一股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他回到屋中,展开地图细细察观。在令居之外,虏贼可选的进攻路线无非两条,一是以那八千人急袭广武。一举拿下广武郡,则他们北上的道路便几乎可以完全打开。若广武失陷,贼军大可留下优势兵力围困令居,转而再长驱北向,继续攻略姑臧周边郡县,乃至于动摇张使君统治凉州的根基。

  除广武之外,虏贼最可能进犯的地方,便是距令居一天左右路程的永登县了。据李延炤自己估计,如今永登的防备力量也只能说是薄弱不堪。令居因占据地利,尚且征募流民,编练了两千辅兵。而永登,除去一千左右的县兵,便几乎已无其余兵力用于守城。

  县令苏玄虽然也算是士族,并且拥有广袤田土以及为数不少的荫户。但苏氏家中那数百精锐家兵部曲,却在苏抚上任之时大部随行。永登县的可战之兵,充其量不过一千二三百人。李延炤自认如今令居县兵的战斗力,在县兵之中已是冠绝全州。即使如此,在面对虏贼的强大攻势之时,都不得不将数量众多的辅兵编练成为正兵以备战事。永登县那么点县兵,又济得什么事!

  然而攻取永登县,对于虏贼却着实没有什么太过重大的战略意义。凉州多山,永登所处之地,便是一道狭长谷地,永登在此处立县,正因逆水流经此处时转了一道河湾。形成一片肥沃的小小冲击平原。但自永登向北,虽是可以抵近姑臧,然山道却颇多崎岖难行,且险地众多,自此攻略姑臧,远不及自广武向北方便。

  李延炤不愿去想虏贼攻取永登,也正是担忧永登县内那位小娘子的安危。如今他职责所系,即使得知永登遇袭,也无法率部前去救援。若不顾客观事实强行前去援救,结果便是不但令居因此不守,永登也多半救不下来。自己所率这部县兵,也很可能在两部分赵军的联合绞杀之下全军覆没……

  他起身来到屋外,令正在屋外值守的一名护卫召各营主官前来军议。不多时,各营百人将都尉等等将佐便纷纷到齐。

  李延炤将一张方才画好的城防图摆在桌案之上,立于上首伏低身体,而后直视着这些部下们。

  “虏贼将攻我。诸将有何献策建言,不妨道来。”

  李延炤话音落下,屋中却陷入一番长久的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周兴方才抱拳言道:“我等听凭司马吩咐。”

  李延炤凝神细思片刻,而后望向其余诸将,继续问道:“此皆诸公之意乎?”

  被他看着的将佐纷纷低垂下头去。沉吟半晌,众人言道:“我等无异议。”

  “既然如此,我便独断了……”李延炤望着城防图,右手已经点在城防图上县城南侧:“若虏贼强攻,南侧必其主攻之处。此处可遣一老成持重将领前去。谁愿往?”

  众将看着那画的有些歪歪扭扭的城防图,依然保持沉默。周兴扭头四望,不由皱了皱眉,而后言道:“司马,此处不如遣末将前往……”

  “好。周百人将勇担重任,某倍感振奋。稍后,便调拨四百辅兵,一百弩手,一百铁甲步卒归周百人将指挥。”

  众将闻言,皆是一脸惊愕表情。如今令居县兵中,最为稀罕的,便是弩手和铁甲步卒了。之前在陇西的那场遭遇战中,这两支军队也在众人面前展现了他们强悍无匹的战斗力。然而经过那场战事,弩手所余不过二百来人。铁甲步卒回来之后虽挑选了一部分老营步卒充入,不过如今也才二百多不到三百人。

  如此配置,可见在李延炤的预料之中,南城将承受敌军怎样迅猛的攻势。

  李延炤的手指,又指向东侧城墙:“东侧临逆水,城外地势虽不平坦,然虏贼立营逆水之畔,也极有可能自逆水顺流而上,分兵自东侧攻击。除去南城之外,东城当是最为难守之地,哪位愿往?”

  众将稍稍迟疑了一番,人群中已有一个声音斩钉截铁地坚定道:“末将愿与东城共存亡!”

  李延炤抬眼望去,出此豪言的竟是方才被自己申斥了一番的曹建。出乎他本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曹建一向心高气傲。如今方才遭受了一番申斥。此时必然是急于证明自己,戴罪立功。因此在心底暗暗赞许一番之后,李延炤也已敲定下东城的防守人选。

  “曹司马守备东城。配属辅兵四百,铁甲锐卒一百,老营步卒一百。另一百弩手据守城东北角,自此观察敌军调度。倘若敌军摆开阵势猛攻东城,则弩手便即刻前往赴援。”

  “最难守的东、南侧城墙,皆已指派将佐据守。西侧依山,并不利于大规模敌兵展开攻城。且敌军若自南侧进至西侧,行军路途皆在弓弩射程之内。敌军决计不会择此处为主攻方向。此处便让老营步都尉马齐,率部三百据守。”

  “北侧城墙虽面向我州中,可能会有援军自此而来。然贼军说不准仍会以此进攻。便以辅兵八百据守此地。余部皆集中营内。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门。”

  “骑卒不留城中,由陶百人长所率,前出侦骑同时,寻机邀击虏贼哨骑,破坏道路,袭击虏贼运粮及辎重队……不知诸君可还有何异议?”

  屋中将佐相互之间各自对望一眼,从对方眼中却都只看到一丝叹服。沉吟了几息光景,众将皆抱拳言道:“我等无异议。”

  “既然无所异议,便各自前去划分部属,准备登城据守吧。”李延炤神色凝重地望向众人:“若虏贼攻城,我必在其主攻之处。同诸位一同斩杀虏贼!”

  “司马放心,我等必与城共存!”周兴望着李延炤,不知为何,双目竟然噙着泪。许是这等严峻形势,令他嘴上虽言及共存,心中却早已视死如归。

  “望来日,敌退之后,我还能与诸君同坐于此,小酹片刻,共图一醉!”李延炤紧走几步,行至屋中,右膝顺势跪倒,双手已啪地一声击在一处,却是一个标准的抱拳叩地动作。

  “愿诸君珍重,珍重!平安归来日,凯旋报捷时。延炤在此,先祝诸君凯旋而归。再入此门之时,炤必扫榻相迎……”

  众将亦是纷纷跪倒,曹建见此景象,心中也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心中更是想到数年之前,当他们都还只是马厩中喂马的小卒时景象。数年过去,几人之间关系早已不复当初的单纯直率。只是命运弄人,如今,在这小小的令居城中,众人又不得不并肩携手,准备抵御虏贼即将到来的如同狂风骤雨般的进攻……

  **************

  陆一在车上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之时,日头已近黄昏,他睁开眼,见队伍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行进着,老娘和婆娘一老一少,也都相互靠着进入了梦乡。

  陆一不愿做扰人清梦的那个恶人,更何况熟睡之中的,是他的老娘和发妻。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两人熟睡的模样,发妻在梦中,仍在呢喃着。陆一轻手轻脚地将耳朵凑近她嘴边,却听到那娘子在低声唤道:“大郎,你轻点……”

  陆一的嘴角浮起一抹满足的笑意。他轻轻坐回方才的位置,而后百无聊赖地看着道路两旁缓缓后退的树林与小山,又靠在软垫之上,抬眼望着天空。此时自己一家所居的令居县城,不知又如何了。他想起县府司马李延炤。至今陆一仍然记得自己在郡府做学徒之时,与这位李司马的首次谋面,那次狼狈不堪的经历,却不意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

  陆一偶尔回想起那名将佐之时,也时常在想着,如果自己当初听从那位将领的规劝,投了军,便不知如今之计,又是如何一番模样。是否也还有老母发妻围绕在身旁。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若是那般,则自己这一次,定然是要留在那县城之中,与虏贼搏命的。

  陆一不想去搏命。他连鸡都没有杀过,更遑论去杀人。虽然在他手底下打造出了不计其数的杀人武器,但陆一若是想到自己要用自己的手去拿起那些刀枪,然后刺入敌人的身体,他便会感到一种不寒而栗的颤抖支配着他的全身。

  胡思乱想之中,陆一又感到一股浓浓的困意袭来。他轻轻在软垫上正了正身子,正要进入今天的第二场梦乡之时,却听到身旁军卒高声传令:“百人长有令,全体就地安营歇息!”

  士卒们反复传递着这道命令。过了一小会的功夫,陆一所乘坐的这辆车便也停了下来。陆一起身,却正看到老母与发妻也相继醒转。他起身拉住二人,小心翼翼地将她们一个一个扶下车。

  护送自己的骑卒们正在道路两旁搭建帐篷。方才领头的那名百人长此时也端坐马上,看着手下来回忙碌,从车上取下帐篷等物事,便在道旁山林前的空地之上搭建起营地来。陆一上前想要帮忙,却被一脸惶恐的士卒们拒绝。那士卒战战兢兢地告诉陆一:“李司马已吩咐过,不可让匠人们旅途受苦,若有招呼不周,我等皆军法从事……”

  感叹这位司马叮嘱照顾得周到之余,陆一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无聊袭来。他走向一旁的工匠们,那些朝夕相处的工匠家人们,如今也是待在一处。孩童们正在追逐玩耍。而妇人们则聚集在道旁的几块大石旁拉着家常。

  孩童们追逐打闹之间,一个小童跑得急,不慎被道中藏着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那孩童摔倒在松软的杂草地上,多半是无碍。孩童也未曾哭闹。只是挣扎着想要爬起。然而一旁等待他的孩童们却发现,那小男孩没有再试图爬起,而是俯卧在地上,将耳朵贴于地面,不知凝神细听着什么。

  “二毛,你在干嘛?”一名小童好奇那小男孩为什么不爬起来,还在地上不知听些什么,便蹦蹦跳跳地上前问道。

  被唤作二毛那名小童将手指竖在嘴边,悄声道:“嘘——我听见地里面,有隆隆的声音——”

  围拢过来的一帮小童嬉笑着道:“二毛是不是摔傻了啊。这地里面怎么可能有声音。走吧走吧,让二毛自己在这听,我们继续玩耍去……”

  骑在马上那名百人长看着这群孩童闹着,也不以为意。然而听到孩童们嚷嚷地里有声音这事,却终是令他神色剧变!

  百人长滚鞍下马,立刻便趴伏于地,侧头用右耳贴住地面。凝神细听了片刻,当那隆隆的声音在耳边越来越清晰之时,这百人长一脸惊恐地跳起,拿起胸前挂着的竹哨,便死命地吹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