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凉州辞 第二百六十九章 令居强兵

《凉州辞》第二百六十九章 令居强兵

作者:子夜镇魂曲 字数:4011 书籍:凉州辞

  令居县东五里,山脚下。原先只是依着逆水河的一个乱石滩。如今已是被令居县兵们平整出来。原本在此处散乱堆着的石堆也早已被运走。那些石头被砸成碎石子,而后在去岁冬季时候,由县令辛彦与司马李延炤两人发动流民增筑令居城墙的行动中,被筑进了加高的令居县城的城墙中。

  而这一片广袤的河滩,则被县兵们修葺成了新的校场。骑卒们在其中近山的区域往复奔驰。山脚下树立着二三十个木质假人。而步卒们则穿着厚重的铠甲,奔跑在逆水边上。如今李延炤给这些步卒们的任务,也早已加量到每天往返令居与郡府一个来回。除了披甲,还不定时地将一尺见方的两个铸铁盘分别捆缚在将卒们的前胸后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耐力。

  从起初的叫苦不迭,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这些步卒足足用了一年光景。好在他们的待遇在军中最为丰厚,即使一个十口之家,仅靠军中这一个步卒的收入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因此每当操练得疲惫不堪时,这些士卒想想家中亲人,便也总能咬牙挺过难关。

  曹建就在校场上操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些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校场的边缘。望着山边那些往复奔驰,肆意用手中弓箭射击着木质假人的骑卒,他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当初在广武军中,他自己还是一个喂马的小卒。如今几年过去了。虽然职位与事功皆已突飞猛进,不过曹建反而更怀念起当初那些日子来。

  先前李延炤调任令居,曹建并未申请一同随行。虽然李延炤明确表示支持他留在广武。不过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确实令他始料未及。本想着留在广武军中能有更好发展,谁知却落得一个这样下场,也让曹建感到无颜再见李延炤。

  许是心知曹建的这般想法,李延炤便制止了想要前去迎接的刘季武等人。嘱其照常带队操练。而李延炤,则在营中自己屋内摆下一桌酒宴。毕竟他们与曹建之间那么久的交情,什么表示都没有,也太说不过去。还会让曹建以为他仍然是在为当初之事而耿耿于怀。

  曹建立在校场之外,孑然一身,和校场上兵将们热闹非凡的景象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副诡异的景象,很快便被站在点将台上监督各军操练的刘季武尽收眼底。刘季武将手中令旗交给一旁的副将陶恒,而后便大步走下点将台,直向校场边缘的那个孤独身影走去。

  校场边上的曹建,看到点将台上下来一位将佐向他走来,定睛细看,方才发觉竟是老搭档刘季武。见刘季武如今意气风发的模样,顿觉自己与之宛如云泥之别,心中却更添几分尴尬与失落。

  刘季武仿佛对曹建的这种尴尬失落浑然不觉。他行上前去,接过曹建背着的包袱,而后右手一伸,已是揽着曹建向县城方向行去。如今令居县兵中最为精锐的骑营与战锋营已皆归于刘季武代管。李延炤也要求他事事能够亲力亲为,让这些新选的县兵精锐能够有一种全新的气象。因此刘季武在营中,吃住都是与士卒一起。每到操练时间,也必亲临校场。颇有一种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意味。

  除此之外,去岁之中不断有陇西地区流民逃亡至令居。李延炤在其中选取一些家中丁口众多的民户,便落户在令居县中。其余的,则向郡府发了公文,请求郡府接纳其中一部分。而去岁通过苏抚打劫了刘赵数个郡县税收的广武郡,此时正是富得流油。而且去岁郡城扩建,直到今年还未完工,也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辛太守便将这些流民当宝一样通通接纳走了。

  丁口众多的那些民户足有近千户。即使继续开垦田地,县中也难以全数满足他们耕种取食的需求。其中一部分分不到田地的人户,便接受李延炤与辛彦的提议,开始畜养县府提供的牛羊马等牲畜。平日由县府按量供给衣食。到了收获季节,则以畜类产品来换取粮食。

  这些流民早已司空见惯了陇西地区豪族与刘赵的剥削。他们可是完全不计较百姓的死活。更遑论给他们衣食了。颠沛流离至此,早已看破人生的百般艰辛。能活着已是不易,又哪里能求得事事完美呢?

  于是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流民的安置便算是划上了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句号。这些人丁众多的民户中,每家都按照李延炤的要求,出一名丁口到县中充任辅兵。辅兵本人由县**给衣食,主要参与各种军中杂务,和县中各项工程的修建。而对于这些辅兵家中,县府也是有一定的宽松政策,比如辛彦提出的规定:辅兵之家,只纳半税。便是说家中有丁口在县中担任辅兵的,家中便可免一半的税。

  如此一来,本来还为自家男丁去当兵而心怀忐忑的民户们,便纷纷欢呼雀跃地将各家男丁送至军中。如此一来,除去千余正兵,县中所掌握的辅兵也是有了千人左右的规模。

  如果不是令居县太小,没有那么多可以容纳开垦的田地,李延炤倒是想开垦出一大片地来,让这些辅兵成为军屯。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地给他们做军屯来耕种,便也只能发展出一部分副业来。思来想去,李延炤便盯上了县城附近山中那些茂密的树林。

  反正这些树林,也是天然长成。这个时代伐木的效率低下,又不怎么存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顾虑。这一千余名辅兵便被李延炤任命的将佐带出去可了劲的伐。这些树林可以为县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而上等的木材,也是可以成为商品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

  如今的令居县,早已成为一个有几分世外桃源意味的存在。各色货品琳琅满目,粮食钱物早已堆满了县府府库。县城之中,还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商业街。由县府出资修建。每个铺面每天只需向县府缴纳十文钱的税款,便可以在这街上吆喝一天的买卖。

  虽然早已不复自己方才到来时候那副寥落模样,不过李延炤对于这些还是不能说完全满意。只是自己所掌握的那一支逐渐强大起来的县兵,才是给他无穷动力的源头。

  现今的这支县兵,在武兴郡铁矿源源不断出产的铁料支持下,武备与当初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两百余人的骑卒,早已达到一人双马的配备标准。精选的一百多名步卒,如今也能身着一百三十余斤的铁甲,拿着十多斤重的诸刃长刀行军数十里。

  另选了二百名臂力出色的士卒,拿上了工坊中出产的强弓劲弩,成为弓弩手。而剩下那五百来人,也早就更换过武备。如今人人都至少有一件皮甲蔽体,手中所持刀剑枪戟,也皆是在灌钢法下大量出产的精良武器。

  曹建自校场一路行来,所见所闻,皆是令他惊诧不已。在与刘季武的攀谈之中,他更是了解到了如今的令居县真实的风貌。不由得也在暗自后悔他当初一念之差,没有跟随李延炤同来令居,还因此让两人原本良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可惜已是悔之不及。

  两人一路走着聊着,用了小半个时辰,方行入县城之中。如今的令居县城,随着去岁之间大量流民的涌入,变得也是热闹了起来。曹建听着城中大街小巷贩夫走卒的吆喝声,看着眼前街道上一片片摩肩接踵的人海,不由得赞叹道:“李司马,果非常人也!”

  刘季武闻言,笑了笑,却对曹建道:“司马在营中为你备下酒席,给你接风洗尘。想当初我等一齐由关中来此,情谊当是最为深厚。切莫辜负司马的一番好意和苦心啊……”

  曹建听着刘季武的话,神色中也平添几分懊恼。然而也只能默然不语,随着曹建一同行入大营。刘季武带着曹建一路行去,所遇到的值守士卒们纷纷按刀行礼。刘季武也一一点头,以为回应。

  到了营中一座屋子前,刘季武伸手叩了叩门,里面随之响起李延炤的声音:“请进!”

  刘季武推开门,拉着曹建的衣袖,将他引入屋中。屋内李延炤正襟危坐在上首。屋中摆着数张拼接起来的长条胡桌。胡桌上各色菜肴米酒,丰盛至极。而甫进屋内的曹建,看着这一桌的美味佳肴,面上却是一副寡淡神色。

  李延炤见是刘季武引着曹建入内,忙从上首站起,而后绕过那胡桌,快步走上前来,把住曹建的臂膀,哈哈大笑道:“曹建!我之得力臂助,来此一年有余,可算把你盼来了……”

  听闻李延炤充满热情的开场白,曹建却是低垂下头,感觉心中有愧,涩声道:“曹某人不通情理……早先愧对司马,还望司马不计前嫌……”

  “说的哪里话!”李延炤故作嗔怒道:“早先你留在郡中,我心中并无不快。若你能在郡中混出一片天地,我也会由衷为你高兴。我等一路自关中而来,有了今天这番光景,是为不易,且行且珍惜。”

  曹建虽然知道李延炤很可能并不会特别在意此事,不过从李延炤口中听到这段话,还是牵动了他心中一根名为愧疚的神经。

  “走,我带你去看看,如今令居强兵的风貌!”李延炤见曹建一脸羞愧神色,便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不由分说便拉着曹建向外走去。两人甫一出门,刘季武便跟在他们身后随行。出门的时候,还顺手将李延炤的屋门紧闭上。

  李延炤拉着曹建行到营中点将台上,曹建顺着李延炤的视线望向营中每一处,营房虽是黏土夯制,不过却排列分布得错落有致。巡营的士卒们衣甲鲜明,各执刀枪剑戟,井然有序地穿行在各个营房之中。营墙四角的望楼之上,也各有两名士卒值守。这一个县的驻军,经过这一年多光景的调教,已能够如此秩序井然,甚至不输于郡兵。也让曹建暗自赞叹不已。

  两人在点将台上,各自眼望四方。却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然而没过多久,营外已是响起了嘹亮的号子声。李延炤知道是在外操练的士卒归营,便连忙将视线投向大营辕门处。先进来的是那两百余名骑卒。在校场上操练之时,他们队形散乱,往复奔驰。不过此时,他们却是排着整齐的队形,一排排一列列相继进入营中,而后保持匀速缓行到点将台前,将卒们勒住马,而后纷纷滚鞍下马,等待着各自主将的命令。

  骑卒们下马列队完毕之后,自辕门处踏着整齐的步伐行入营中的,便是那一支身披铁甲,手执长刀的步卒。方才曹建在校场上,已见到他们气喘吁吁地在逆水边奔跑的姿态。那时尚不觉有什么特别。不过这百多号铁甲步卒列着整齐的队形行入营中时候,那种铁甲森严,无与伦比的气势,才是最让曹建感到惊异不已之处。

  李延炤见到曹建面对这支铁甲步卒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奇神色,便波澜不惊地对曹建道:“这支战锋营,乃是自步卒中精选高壮威武之士编组而成。如今虽气势夺人,然而毕竟未历战阵,未必堪得大用……”

  曹建目光炯炯地看向那些士卒,而后又转头望向李延炤,探询一般言道:“不过李司马最为在意的,也恰恰就是这支步卒吧?”

  李延炤点点头:“我的确是对他们寄予厚望。不过谁也不曾编练这样一支步卒。有朝一日上了战场,他们表现如何,我也是全无把握。只盼他们能够对得起耗费人力物力,为他们打造出来的这么些坚甲利刃吧。”

  点将台下聚集起来的那些骑卒与步卒各自的将官,都发现今日站在点将台上的,竟是李司马与另一位有些面生的将佐。只有原先在广武军中呆过的一些人,方才认出跟李延炤站在一起的那名将佐,正是阔别已久的曹建。

  见台下诸军皆望向自己。李延炤也知他们是在等待自己的号令,便向前紧走几步,而后朗声道:“解散!等开饭鼓响,便各自带去伙房用饭!”

  解散令下,那些士卒也并没有一哄而散,而是纷纷在自己将佐的号令之下列队带回。而后李延炤向着曹建招招手,笑道:“令居县兵如何,你也是亲眼所见。这就随我回去,今日与君重逢,定当以水代酒,灌你个肚儿圆……”

  李延炤揽着曹建向营房中自己所居那屋行去。正当两人欲推门迈步而入之时,却听闻身后响起一声洪亮的报告:“报——李司马。骑营二队伍长张万才,为司马呈上州治来信!”

  李延炤诧异地转过身去,拿起那名伍长手中书信,见那信封口处,用火漆封严。上面还依稀可见封口印章。

  他将信举至眼前,对着那火漆细细观察了一番,直到看清楚那印章正是阳刻的两个篆字:张茂。

  李延炤右手耷拉下来,面上已是勃然色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