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昭昭大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紧急军情

《昭昭大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紧急军情

作者:骠骑尉 字数:2167 书籍:昭昭大明

  八月底时,潘长秋带了一干民事的下属过来,在王瑞的指导下,开始在高密胶州各地建立屯堡。

  土地就是直接从这些地主官绅手上抢来的,屯堡的屯户,则是山东和辽东各地的流民。现在王大人给了大家一口饭吃,虽然日子苦了一点,但好歹生活有了一丝希望。

  屯户加入屯堡第一年的吃食开销,完全是从王大人这里借支的。

  只要承诺服兵役,参加浮山体系的农兵训练,借支的物资钱粮还可以减半支付。而且符合条件的人去参加农兵训练时,每天可以有油有肉的吃上三餐饭。

  这农兵训练一个月有十五天,参加完两个月的完整训练,就可以领到半两银子的补助。

  而且王大人后来把这农兵训练的时间安排得特别的巧妙,长时间的训练都尽可能安排在农闲时或是青黄不接时。

  这样既训练了兵源,又不会影响到农活生产。穷屯户们也可以在日子难过时去混一混饭,为家里省下一些粮食。

  特别是顺便还可以领到一点银两,弥补一下家用,全家老小也不至于饿饭。

  当然,正是因为王瑞的一系列在大明士绅官员看来,完全是傻到了家的政策,日后给浮山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大明官员眼中无用的包袱,成了王瑞求之不得的工人来源、士兵来源。在浮山体系的严密组织之下,凝聚成为一股傲视天下的强横力量。

  “到登莱浮山湾去!”王瑞领导下的登莱后来成了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北方数省大明流民乞丐的新去处,更成了辽东难民渡海而来时的首选。

  到了九月中旬,浮山军不但彻底控制并恢复了高密胶州两县的秩序,还帮着潘长秋将数十个屯堡建立了起来,并且开始进行农田以及水利设施的改造,准备冬小麦和明年开春的生产。

  王瑞看潘长秋把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得极好,每天都跑去下面的屯堡指导视察,人也比之前黑瘦了一圈,要是离得远了见他,还以为是一个年轻农夫。

  王瑞这个做上司的,也就开始逐步放下心来。

  九月底时,王瑞终于将这闻香教作乱的事件处理下来。不过朝廷的反应却是有些冷淡,毕竟这事情就出在他王瑞防守的莱州府内。

  虽然这些乱贼,杀了朝廷命官,还占了州县,但所幸有王参将及时将其扑灭,朝廷和登莱上下,也都放下心来。

  还好,王瑞也没有指望着这次还能升官发财,能达成自己策划的目标,他就心满意足了。

  十月十八日辰时,除了留下两个千总部由徐福统领驻扎在胶州和高密外,其余近一万大兵开始陆续踏上了返回浮山湾的路程。

  拖延时间,避免去关宁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是该回去准备和建奴一战的大事了。

  王瑞统领近万大军刚回到浮山湾不久,潘学忠也带着庞大的船队泛海而来。

  这次他带来的船只不但更多,而且运来的物资,也完全超过了以前。总计价值三十万两的物资银粮,在浮山湾的军队仓库里,堆得如同青藏高原一般。

  让王瑞这个大手笔的始作俑者,也为之心醉不已。

  这巨商豪富的组织力量和动员力量,可是让王瑞这个后世见过了不少世面的老板和军官,也发自内心赞叹不已。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王瑞没有大规模海运的经历。其实大明的海运事业,海上力量曾经一度可以说是冠绝整个世界。

  远的不说,就说这郑和下西洋,才过去了多少年?

  明初时三宝太监郑和就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前后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最为可信的说法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一贯以丑化抹黑汉人和大明为能事的《明史·郑和传》中也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不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的强悍战力却不是虚的。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极为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

  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二哥,你得马上回去!货品能带多少走,就带多少走,不要耽搁!我希望你十月下旬就能回来。特别是要给我多带些船支、粮食和铁料!”当天晚饭几兄弟喝酒时,王瑞对潘学忠说道。

  “三弟,为啥如此着急?我这次回去,能为我浮山军做些什么?”潘学忠知道王瑞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所以放下酒杯,一本正经地问道。

  “大哥,二哥,你们看哈,这建奴趁着我大明内乱不已,现在已经打败了朝鲜这个我大明的附属国。这一两年,这满虏整合了内部的力量,我估计着,很快就会来侵扰我大明了!”王瑞解说道。

  他虽然知道历史的走向,但作为一个信奉科学的实用主义者,还是试图用分析的方式,让身边的人来接受自已的计划。而不是象闻香教这样的乌合之众,神神叨叨地装神弄鬼。

  “三弟分析得有道理!现在这辽西局势看似平静,其实只是满虏在酝酿更大的入侵而已。不得不早做准备呀!”潘学忠点点头说道。

  他精通实务,又久在辽东各地跑,对满虏入侵之事,比绝大多数的大明文人看得分明准确。

  “既然如此,我们各个营头的训练都要抓严起来!还有这枪炮,得赶紧造!”马举也插话道。

  “我巴不得这满虏来侵,老子真想好好的和这些猪尾巴的满虏鬼子打上一仗了!”陈铭也兴奋地说道。

  “大人!有紧急军情!张主事来了。”陈松在门外大声奏报道。

  “哦,什么紧急军情?”马举潘学忠等人都大吃了一惊。

  “叫张二进来吧!满虏铁骑?!满万不可敌?老子等你们很久了!”王瑞恶狠狠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