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梭诸天 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个不留

《穿梭诸天》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个不留

作者:大日浴东海 字数:1688 书籍:穿梭诸天

  李天涯笑道:“今日适逢其会,小子不才,正想请教宋兄大才,敢不从命?”

  论文?不就是拽文吗?论文就论文,怕你何来!

  明朝之后,诗词虽然不如唐宋鼎盛璀璨,但也有不少文坛雄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代第一大词人纳兰容若,龚自珍和赵翼也算是一代名家,还有大名鼎鼎的纪晓岚、郑板桥、查慎行,清代中晚期还有大才子袁枚、高鼎......

  李天涯有过目不忘天赋,不妨偶尔“拿来”那些文豪佳作,来充充门面,身为穿越者,李天涯也没有心理障碍。

  众人见李天涯一口应承比试,也纷纷赞好。王京和宁采臣还鼓起掌来,既然同道而来,以壮声势是必须的。

  苏蓉眼睛一亮,望了望清新俊逸,气定神闲的李天涯,又转眼打量了一眼长身玉立的宋佳,心下有比较之意,不知想起什么,突地间满脸通红,旁边李香君像感觉了什么,狐疑地看了她一眼。

  宋佳这段日子本来就视李天涯为潜在对手,见李天涯毫不谦让,欣然迎战,心里暗怒,扬声笑道:“好啊,子楚兄果然爽快,就不知子楚兄想比哪一样?”

  李天涯微笑道:“自无不可!”意思就什么都可以,这话说得也够狂的了。你傲,我就比你更傲!反正要翻脸,就翻个彻底吧,这是李天涯的想法。这种公子哥儿,如果不彻底折服他,以后会没完没了的纠缠不休,那就更麻烦了。

  宋佳听了,微微冷笑,正想说话。

  “不过,既然比文,就该添个彩头吧。如果小子侥幸赢了呢?”李天涯冷不丁笑眯眯地又加了一句。

  宋佳更加恼怒,心里想:“这李天涯原来是个土包子,开口言利,真是俗不可耐。”他略作沉吟,冷冷地道:“如果子楚兄赢了,我在秦淮河边有一座小宅,可赠与李兄;但如李兄输了,往后相遇,李兄须向宋某躬身行礼问安,退避三舍,如何?”

  如果李天涯输了,每次见到他要行礼问安,这也是很大的侮辱了。

  李天涯仰天“哈哈”一笑,还是那句话:“自无不可!”

  既然双方都表态同意,那接下来就确定比什么了,众人议论纷纷,时文、策论、诗赋……等都可比试。

  考虑到时文及策论等篇幅较长,如果没有权威评委,一时也不易较出胜负。

  宋佳自恃有才,听闻李天涯是绍兴道试第一名,八股文想必是作得好的,一直没有听说过李天涯有什么诗词作品流传,想来李天涯这方面应该不甚出色,和他身边的监生计议半晌便道:“就比诗词,是分韵赋诗,还是吟诵旧作,悉听尊便。”

  诗词之道自唐时便已兴盛,此时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朝廷科举时而将诗词排除在取士标准之外,时而又拿进来,不断权衡,反复不定。

  不过,即便上层会有这样的考虑,但实际上此时诗词的地位至少在整个社会已经达到了辉煌的位置,你若真能写出一首好的诗词来,那绝对是走到哪里都不会缺乏尊敬和礼遇的,风雅的气息,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自盛唐以来,繁繁浩浩的诗词文化已经在这里沉淀成整个晚明社会的底蕴,文明发展史上最为闪亮的一部分,无数名作名篇如星斗恒沙,烘托成华夏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文人墨客的众多聚会中,文人学子们摇头晃脑地点评着上佳的诗作,品评着何人的诗歌词赋能传唱最久,即便是未曾读书的市井小民,在这样的气氛下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境,与身边之人品评议论,沾些风雅气息,装点门面,附庸风雅。

  这就像后世的流行歌曲,在媒体的推动下,一首好歌一夜之间可以流传整个社会,红遍大江南北。

  当下限定以一柱香为限,双方各作诗一首,不限题,旧作现作均可,限时交卷。

  当场众人及苏蓉、李香君两女作评委。

  于是宋佳李天涯各自准备,文房四宝都是现成的,这种场合,也不用太严苛,各自把诗词作品默写出来就是了。

  半柱香未到,宋佳那边说已好了,应该就是抄旧作吧?李天涯略一思索,望了一眼苏蓉,也作了一回文抄公,举笔默写了一首,把纸笺对折,递了上去。

  由秦淮花魁李香君诵读,朱唇轻启,边看边朗声念着上面的字,莺声婉转如黄莺出谷。

  ——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在座众人本就是文辞功底深厚之人,有的甚至毕生浸淫其中,除了几个小丫头和酒楼伙计,都是精于此道的,诗词好坏自然一听便知,禁不住哄然叫好,孙山更是上蹿下跳,拼命鼓掌。

  这诗的头两句,描绘出一派春天景象:垂柳曳地,杨花漫天。诗人借垂柳喻自己,指杨花为对方。

  诗中竭力渲染抒情女主人公怀念与怨恚之深。

  首句写青翠的柳条低垂于地面,俨似沉思之妇,其意象是何等柔顺;次句写迷蒙的杨花飘飞于天际,俨似其远游之夫,其意象是何等贴切。当是追溯春天分别时的情况。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闺中人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果然是一首好诗!无怪宋佳如此傲慢,也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不愧当下金陵最负盛名的才子,李香君读完,又再朗诵了一遍,秋波微转,望向宋佳的眼神似乎也变迷离了。

  在这时代,一个人的才学更能吸引美女。特别是这些精通音律诗词,平时就爱吟诗作对的女文青,秦淮花魁。

  不像后世那时代,泡妞?用金钱砸呗,简单粗暴,却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宋佳嘴角含笑,洋洋自得,这首诗确实是他近期的得意之作。瘦猴子般的孙山更是大声叫好,恭维不已:“好啊,妙哉!宋兄此诗意境高妙,虽不说是前无古人,可谓后无来者了。李子楚,你的诗作还用读出来吗?”

  众人都觉得宋佳此诗极妙,李天涯不可能超过他。但口头上的气势总是要争的,王京和宁采臣坚持要比过方知,反正文无第一,只要李天涯诗词不要相差太多就好,就算输了,也不会太难堪。

  李天涯微笑不语,心想,宋佳这首诗前世他有读过,也颇为喜爱,还特地去查了相关资料,不过作者却是佚名人士所作,没想到原来是出自眼前这位宋佳之手。能流传后世诗词,自非泛泛之作。只是李天涯也胸有成竹,如果连纳兰容若最负盛名的词作都比不过,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李天涯这首换成苏蓉朗读,其声清朗如珠落玉盘,清澈动听犹如空谷幽兰:

  ——木兰词·会旧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首句就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显然就是对现状表示了无奈,希望一切都像开始时那么唯美。

  第二句更是凄凉:“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采用了西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在赵飞燕入宫后失宠的典故,班婕妤曾写下“妾身似秋扇”的句子,从此秋扇成了女子被爱人冷落的代名词。

  接下来的两句又愈发悲苦: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分明是你轻易变心,却非要说人心本来就善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这就是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后来他听见雨声和铃声,才又想起杨玉环。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即便如此,唐玄宗也比薄幸之人好上百倍千倍,毕竟,唐玄宗和杨贵妃曾有过“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心愿!

  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刚认识的时候多么美好、淡然。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苏蓉读着,感受着词中的意境,缓缓地,声音充满伤感,这种词最容易引起她们这种曲中女子的共鸣,词中的写的女子就是自己,又觉得李天涯是为她而写,她自伤身世,突然流下眼泪……

  自幼丧失双亲,被典卖于扬州,幸被假母苏凤兰收养,没多久义母又逝世,自己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周旋求存于金陵风雨中……最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李香君也感同身受,眼眸含泪。

  满座众人也鸦雀无声,在这时代,一首好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巨大的。

  “……好词啊。”这时候酒楼众人有人对望几眼,有人喃喃重复着篇中佳句,安静异常,就连宋佳也是失魂落魄,知道自己败了。

  其实若是其它的词句也就罢了,但纳兰容若这首木兰词确有流传几百年都毫不褪色的魅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秋扇……

  只有那个孙山犹在强辩:“呵呵,此词也算一般,还是比不上宋兄的……”

  “住口!”却是宋佳怒斥了一声,然后起身,向李天涯一揖,点点头,跟着下楼扬长而去。

  宋佳此举,自是承认甘拜下风,李天涯赢了。

  这高富帅虽然傲娇,不可一世,还算能愿赌服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