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聊斋先生 第九回 仿圣人鸿儒勤施教 学前贤孺子苦读书

《聊斋先生》第九回 仿圣人鸿儒勤施教 学前贤孺子苦读书

作者:听赁贤者 字数:3357 书籍:聊斋先生

  第二天,小松龄早早来到学堂,扫完院子,擦干净桌椅板凳,又去帮老师、烧火做饭,忙个不停。一边干活,口中还念念不忘背颂课文,没有一点面临惩罚的紧张感。

  施润章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脸上却是阴云密布,暗示雷霆:“还不快回教室准备功课,当心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挨戒尺!”

  “老师,请您放心,弟子只会惹您生气,不会让您失望。倘有一字之差,任凭老师惩罚。”那口气、那神态,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施润章道:“好吧!言必信,”

  “行必果。”

  “言而无信。”

  “不知其可。”

  蒲松龄伺候老师吃完饭,同学们也陆续到齐。看看上课时间到了,敲响上课钟,从容走进教室。

  施润章神色威严地登上讲台,宣布:上课!,让学生全体起立,背诵昨天所授课文:【论语】‘先进’、‘打坐’两篇。

  老师宣布开始背诵之后,随即拿起戒尺,神色威严的来到蒲松龄身边,全神贯注听他背诵,如有一字差错,便示惩罚。

  蒲松龄神情安适、镇定自若,口中背着,伸手移过背后的板凳,让老师坐下。口中不乱其词,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无一差错。

  施润章听着,心中暗暗佩服,听他背诵完,回到讲台上,开始提问: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举起手来。”

  学子们陆续举起手来,老师一连向了四、五个人,回答皆不满意,最后问蒲松龄。,

  蒲松龄答道:“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我平时老听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呀!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你们能做什么?”

  “好!完全正确!”施老师点头首肯,于是同学们一齐鼓掌。

  施润章又问他:“你昨天没听讲,为什么回答得这么正确呢?”

  蒲松龄从容不迫的说:“老师,我昨天没聆听您讲解课文,是一大损失,现在所以能回答出您的提问,是因为我前天午睡睡不着,琢磨出一首小诗,一时冲动,吟出声音来,影响了同学们午睡。下午课外活动时,被您关在办公室里坐禁闭,从窗口里看着同学们自由自在玩耍,心里很羡慕,又出不去,为了稳定自己的烦躁情绪,就翻开您的备课手册看起来,刚才我的回答,就是从您备课手册上学来的。”

  他刚说完,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等大家安静下来之后,施润章大声喊道:“墩头!”

  “在!”一个长得粗粗壮壮虎头虎脑的孩子应声起立。

  施老师严肃地问他:“昨天你在我办公室里做了些什么?”

  墩头瓮声瓮气地嗫嚅道:“我……我……我给老师弄坏了毛笔,涂抹了书本,还给您打坏个茶杯,还有……”

  “行啦,别说了。”施润章声色俱厉的打断了他的话,“这就是你学习不好的原因,老师把你关在办公室里,不单是对你的错误进行惩罚,更重要的是让你在无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补习功课!遗憾的是,所有被关的学子中,只有蒲松龄领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又说:“我们读圣人的书不是为装点门面,满口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卖弄自己,而是学以致用,用圣人的思想观点、胸怀气质、道德品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目标。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国先治己,治己即立身,立身第一步就是用《论语》所规范的人格标准——君子来衡量自己。什么样的人才算君子呢?孔子说:君子无忧不惧。就是说一个仁人君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表现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奋斗精神!”

  “我给大家讲个历史故事: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被刘邦占领的城市基本都收复了,只有内黄城久攻不下,项羽气极了,打下内黄以后,宣布将全城人都杀死。内黄人个个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因为项羽凶狠残暴,杀人成性,只好坐以待毙。就在全城人大祸临头的时候,一个少年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闯进楚军营帐来见项羽。项羽十分惊诧,他想:我西楚霸王威武盖世,一般大人见了我,都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而这个小孩子在我面前却镇静自若,的确有非凡的胆识!于是问:你小小年纪,竟敢闯进军营见我,难道就不怕我杀了你吗?小孩从容不迫的说:您是大王,我是大王治下的一介草民,大王好比父母,人民好比父母身边的孩子,天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孩子来到父母身边,只会感到安全,怎么会害怕呢?”

  一番话哄得项羽哈哈大笑,说:‘好样的,你今天来见我有啥事?

  小孩说:“听传言说大王要把全城的人都杀死,有这事吗?”

  项羽气冲冲地说:“内黄城里的人帮助刘邦军队守城,杀死我许多兵士,我要为阵亡的将士报仇!”

  小孩说:“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王刘邦统领几十万大军来攻城略地,连您的守军都被打的丢盔弃甲,弃城逃跑,老百姓手无寸铁,怎么能抵挡得住呢?无奈之下,只有暂时顺从刘邦,被迫协助他们守城抵御大王的军队,那完全是被迫无奈之举,绝非真心向汉,时刻盼望大王打回来,而今,大王果然回来解救了他们,他们感激大王恩德,正在城里准备下牛羊美酒,夹道焚香恭候大王进城安抚百姓,而今大王却睚眦必报,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堂堂楚霸王,奈何胸怀如此狭窄?度量如此渺小呢?说的项羽满面羞惭,无地自容,尴尬半晌才搪塞道:‘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罢了。’

  小孩道:‘大王金口玉言,唾沫成丁,怎么能信口开河?’

  项羽只好认错:“孤王一时糊涂,错怪了内黄老百姓了,你回去告诉他们,放心好好过日子,我不杀他们了!”

  内黄小儿的胆识、智慧和勇气,就是孔子论语中说的‘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之相辅相成,无忧才生智,有智才有勇,有忧无智是愚夫,有智无勇是懦夫。有勇无智是匹夫。”

  他接着说:“你们当中也有个类似内黄小儿的孩子,他的小妹妹从敌人的包围中逃了出来,却在逃亡中丢掉了身上的玉佩,他考虑到那块小小的玉佩在妹妹心灵中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带着妹妹勇闯战场找回来。一路上尸体横野,狼、狗当道,他明明知道城里是刚刚遭受一番血洗的屠场,杀气腾腾,阴风惨惨!城里的居民大白天都关着门不敢上街,而他却毫不畏惧,带着妹妹勇敢地踏上寻找玉佩之路。一只野狗在路边撕咬尸体,见他们来了,呲牙咧嘴示威恫吓他们,小妹妹被吓得哭着要回家,而他脑海中却跳出的第一个字眼就是‘君子无忧无惧’,人一旦无忧,他的内心就镇定不慌,方寸不乱,开动脑筋考虑战胜强敌的办法。有了克敌制胜的办法,还要有勇气去实现,有了办法又有了勇气,就能勇往直前,克敌制胜。于是他从路边捡起石头,奋力向野狗扔去,野狗被他的勇猛气势所震慑,不敢向他发起攻击,继而被石块击中要害,只好落荒而逃。取得了战胜野狗的胜利,更增强了他勇闯杀人场,寻找玉佩的信心。在县衙前积尸如山、血流成河的屠场上,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对老年夫妇伏在儿子尸体上痛哭,遭到了清兵的驱赶,老人痛不欲生,发疯般的向清兵扑过去,清兵举枪对着老人便刺,在这危急时刻,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抓住清兵的枪杆奋力一推,老人才幸免于难。

  然而,杀人成性的清兵并不罢休,又刺向孩子,这孩子十分机灵,猫腰朝清兵下身奋力撞去,清兵疼得大叫一声,两手捂着下身满地乱滚。小男骇趁机拉着妹妹就跑。

  另外一名清兵见同伙被男孩撞伤,非常生气,随后向他们追来。男孩一边跑,一

  边琢磨战胜敌人的办法,他知道朋友家里有只凶恶的大狗,于是,把清兵引到朋友家门口,上前叩响门了环。

  大门开了,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孩探出头来问:‘你有什么事?’

  男孩说:‘我被清兵追赶甚急,快把你们家的猛犬放出来救我一救。’

  小男孩一听清兵二字,二话没说,立刻解开猛犬脖上的索练。

  猛犬获得自由,朝清兵猛扑过去,清兵被咬成重伤,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你们说,面对可能由此招来塌天大祸,那个小男孩怎么样?”

  “逃跑!”学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还有人补充道:“不跑,被清兵抓住,就没命啦。”

  施润章微笑道:“大家都想错了,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圣人的教导啦。子曰‘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此刻男孩想到的是汉人伤了清兵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果他要逃离现场,那么无论清兵,还是助纣为虐的汉官,都会拿狗的主人问罪,这样就用到《论语》中孔子又一句名言了,大家说这句名言是什么?”

  学子们想了一会,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这孩子《论语》中圣人的名言牢记心中,采取了一个大胆,而且稳操胜券的措施。于是,急忙让主人把狗牵走,然后对躺在地上的清兵轻藐地说:“你不是追着要杀我吗?现在我就在你身边,你杀吧!”

  清兵此刻遍体鳞伤,只想活命,嚣张气焰一扫而尽,苦苦哀求说:“小爷爷,我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被狗咬的性命难保,可怜我家中还有老母无人赡养。发发慈悲救我一命吧”

  小男孩冷笑道:“你既然知道母亲无人赡养,为什么杀了人不让死者父母认尸呢?你还有点人性吗?”,

  清兵叩头流血道:“小人一时糊涂,往后再也不敢了。我现在口渴如焚,求您给弄些水喝。”

  小男孩说:“我不是当地人?水得花钱买。可我手中没钱怎么办?”

  清兵说:“我衣袋里有几件首饰,你拿去换水吧。”小男果然从他衣袋里掏出大把金银首饰来。厉声问道:“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不老实坦白,唤狗把你的狼心狗肺掏出来。”

  清兵战战兢兢的说:“我刚从一户人家抢劫来的,价值连城,为了活命都给你啦!”

  “呸!”小男孩一口唾沫吐在清兵血肉模糊的脸上:“这是贼赃,玷污了我的手,你都收起来吧,我立刻去县衙告诉刘知县,让他派人来送你回兵营。”

  狗的主人担心道:“不能去县令会抓扑我们的。”

  小男孩说:“放心吧,知县不仅不抓我们,还会表扬我们呢。”说罢毅然去了县衙。

  正如小男孩所预言,刘知县听了他的报告,果然表扬了他,而那个清兵被抬回军营后,长官为了整顿军纪,把他处决了。

  这故事就是小男孩学习了《论语》后,通过实践所创造的奇迹。

  大家说这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会是谁呢?”

  “蒲松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众学子呼声刚落,忽然从隔壁白衣殿中传来男人粗暴的喝斥声和女人凄厉的惨叫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