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轻补重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轻补重

作者:女侠独孤雯 字数:2012 书籍: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同陆军参谋部的很多人不一样,罗斯福是了解曼哈顿计划的。而且从一切迹象来看,原子弹计划还有诸多研究计划还算进展顺利,因此在罗斯福看来,就算通过有限的援苏让苏联恢复一些实力,也终究动摇不了西方的领导权。何况,美国给予英联邦的援助明显大于苏联。在美国租借物资的扶植下,最终计划武装起折算六十个师群的盟军部队,拥有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战略轰炸投弹能力都将匹敌美国,仅仅在海军方面同美军差距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苏联拿下德国的大部分,甚至很大程度上恢复实力,也根本构不成对西方的威胁。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考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有保守主义右翼情怀的很多美国上层人士都相信: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是一种根本不能持久的制度,因为苏联对精英阶层利益的局限太大了,一个不能让统治阶级获得必要特权利益的社会制度,怎么有可能长久?它根本不符合人性,人性的特点不能用好坏来简单概括,但它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诉求。一定程度上压制这种欲望与诉求或许是社会秩序所需,可如果压制的范围太广,必将起到极大的反效果。在这方面: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同托派或一些极左民主派有着理由不同但看法类似的共识。

  这种强大的意识形态自信还有美国国内的左右各种势力认为只要控制一些高精度机床还有炼油设备的出口。即便是一些成品出口,并不会对西方利益带来根本性的动摇:而且美英相信:那些纳粹范围内残存的精英与知识分子一定绝大部分会倒向西方,而根本不会投入苏联人的怀抱。

  就这样,对苏租借物资仍然如历史一样持续,只是因为苏联的战争局面完全不同而大大缩水了: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合成橡胶与航空汽油、轮胎、卡车等等。这些有可能用于快速进攻的物资出口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仅仅只有一些苏联能够比较有效扩产开采的物资如火炸药原料和稀有金属等物资维持原来计划中的规模。年度租借物资的总额也有原来预定的三十亿美元减少到十二三亿美元。运输的空间需求也大大减少。当然这也带来一个便利:不需要再为走危险的被大西洋而冒损失上的代价了。因为在物资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远东线路来运输。做为一定程度上的要挟条件或者说偿还:苏联同意在对德作战结束之时投入对日进攻战役,并且不会把远东苏军总兵力削弱到七十万以下。

  对于西方的这种选择,张伟也早就有所预料过,并不以为奇。在其他力量必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增加战斗力的方法就是就是强化轻武器水平了。毕竟在苏德战争这种火力密度并不是很大的战场上,轻武器水平还是对整个战争有很大作用的。因为轻武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杀伤对手本身,还会影响到维持战线所需的兵力密度,兵力密度可以更小,就意味着单次作战的伤亡更少。还会影响到整个前线素质的积累。轻重武器之间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联动的。

  轻武器的研发也同很多重兵器一样从一年多以前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尤其是受到前线德军不少步兵装备自动枪械刺激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对于历史上的AK47,也就是所谓的“五六式冲锋枪”,张伟当然有很多不满。在张伟看来,AK47做为一种单兵枪械远不如德军原版的短弹7.92毫米短弹自动步枪更为合格。就是新中国建国最初几十年,也不能忍受“五六式冲锋枪”的问题,直到八一式步枪才被人们接受。

  张伟在这个问题上则更激进一些:八一式步枪的连发精度仍然不理想。两点射就是极限了。如果只能是靠着弹夹容量优势打单发比五六半有一定战斗射速优势,那比装了三十发弹夹的五六半又强在哪儿呢?轻武器的一个弯路就是学习外国的时候不要搞标新立异。一种成功的原版自动步枪的种种设计,必然有其理由。比如德国七点九二短弹自动步枪重量有五千克多,同八一式班用机枪的重量差不多重,原因就在于这种枪重配合每分钟不到六百发左右的战斗射速,才能让点射变得靠谱而不那么浪费弹药。至于枪重带来的问题,那要靠重视训练来解决。

  因此新自动步枪的枪重普遍控制在五公斤左右,基本上就是五百毫米枪管级别的RPK班用机枪配备到单兵,火力上更为激进的采取七十五发弹鼓与四十发弹夹结合的方式。每个三人左右的步兵小组就配一支装备弹鼓的RPK小组机枪。同时:RP46那样的通用机枪下排、更多装备光学瞄准镜的SVT精确射手和狙击手也开始推广开来。为了给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持,在后勤车辆产能和使用受到局限的情况下,张伟仍然十分重视全驱吉普车在前线的普及。因为这种替代骡马的前线车辆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对于苏联来说并不那么丰富的农业资源。同时,仅仅做为伴随车辆而不是往返运输后勤车辆的情况下即便以越野为主要需求,后勤消耗也并不是很大。

  几乎与此同时,效仿古斯塔夫的轻型八十四毫米无后座力炮也开始逐步推广起来。被时间所论证总是正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炮弹的效率,或者说尽量避免对TNT炸药的依赖,轻型无后坐力炮是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就这样,就在重装备为核心的大规模突击作战结束的时候,经过一年的研发试制,新式轻武器开始首先在苏军精锐部队中推广开来,用以轻补重的方式弥补租借物资相比历史减少可能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收复俄罗斯与乌克兰广大地区之后,苏军兵力规模也得到了极大扩充,在不需要像早期那样依赖农业租借物资的情况下,现役兵力就可以达到类似一九四四年那样千万人左右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远东及伊朗驻军的情况下对德作战力量总兵力从历史上的六百几十万增加到了接近七百万人左右的规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