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俘处理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俘处理

作者:女侠独孤雯 字数:1881 书籍: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李山等人官兵还算收的住手,见到大部分人都惶恐不安的趴在地上之后就没有继续展开射击了。实际上经过了连续几轮猛烈的开火,官兵们每个人剩余的弹药也并不算多了。大概只有一万五千多发各种子弹。

  空间隧道并没有消亡,以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隐患,内部也还要应付各种问题,因此张伟在了解到整个连队的子弹家底之后就告诫李山等人:如果在打到万余人后那些人还不妥协,就只能由自己出面了。幸运的是一切都还顺利。

  “这些人圣主打算怎么处理?还有塔林和城头上的那些可怜的人我刚刚从塔林那里归来不久,还有城头上不少地方。不少被那些人掠去的人这几月以来受了不少的罪,有了不少外族人孩子?我没有来的及详细调查,但估计不会少于三万,在夏地的条件下最终成活的也不或少于一万五千。比例来看占夏地的人口并不大。这些人如果留下来总会带来不少的麻烦和隐患,还是归还给。。。”

  ”身边的小鱼儿向张伟问道。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封建时代中国“后宫不得干政”的禁忌。后宫不得干政主要是诸多历史经验教训和皇权顾虑外戚的结果。而对于此时的张伟来说,因为当年的一些事情,这种格局并不存在。

  整个夏地从本质上来讲,大概百万亩左右的土地,可能还不如明末萨摩藩那样的大名,更类似于一个政权化的江南大族或豪强罢了。贵族或家族企业模式的管理方式还没有像战国时代的竞争那样显现出太大的问题。而事实上就是战国时代的秦国,也不可能做到如同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一样的绝对君主制****,地方郡守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权。

  对于夏城以后的打算,实际上早在路途之上还没有得知太阳王朝入侵的时候,张伟就有了一些权衡和腹案。这些日子以来因为这些外敌的入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小鱼儿所说的事张伟也预料到了。

  “这些孩子想必不论那些外来的作孽者,还是留在原有的家庭,大多数人的命运都会是可悲的。。。这样吧:原则上,这四万人由我们公家负责照料、集体抽出人力来协助。只有那些城内原有家庭各方都不愿意让公家来抚养的,可以归为城内原来的家庭抚养。也只有在并不歧视、有一定爱护意愿的情况下这些人的成长或许才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否则还不入集体抚养,你看如何?”

  在古时甚至是私有制盛行的近现代,育儿所或集体抚养或许是一件十分非主流的事情,而小鱼儿对于这种事情当然没有什么异议。从数年前开始神武一族内的很多人就都是如此。部落时代走过来的人相比之下对这种事情的接受度也要高出不少。

  “那些俘虏们呢?”小鱼儿又问道。虽然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理,张智与小鱼儿等人都有了一些共识,但最终确认当然还是要通过张伟之口。

  张伟仅仅是思考了片刻就会道:“当然是做我们的奴役,今年秋冬,他们就有的忙了,要组织劳役、争取让我们所有的田地都成为水浇地、重体力的劳役,一天也至少要工作六个时辰。后年,秋天之前,如果连同我们的监工还剩八万人以上力争平均每个劳动力一年都要缴纳十二石粮食养活我们原有夏地百姓的所有人,如果实际情况有所不同的话,以这个为基础再适当调整。。。”

  对于夏地的农业水平,张伟当然是有多少了解的。经过前任数十年的选种乃至发展,虽然说还未必能够达到古代晚期的高峰。但是在拥有充足水源的情况下赶超旧时中国北方大部分没有水浇地条件的旱地农业完全无问题。民国时代东北巅峰时期,人口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六百公斤左右的水平、劳动力计算则由人均千公斤左右的生产力水平。就算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在承担了七百公斤的人均粮食负担之后剩下的再脱壳也完全能够维持劳动力自身的需求。

  农业生产是有成本也有不可避免的浪费的,可是这些连中年人都没有多少的纯粹男性劳动力同旧时那些广义上的“男女劳动力”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这种不需要像水稻那样精耕细作的旱地农业,管仲时代就有一人可以负责五十亩左右的说法。张伟还听说过毛时代不同于人民公社的某些管理突出的国有农场,现代化水平不怎么样,一个做为职业工人的劳动力也能更重百亩耕地。

  就是按五十亩计算,夏地原有的耕地大概两万个劳动力也足够了。还会有至少六七万以上的劳动力用于开荒、水力等方面的需求。

  当然,一下子多了八到十万农奴,至少一两年之内对夏地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至少吃肉喝酒再像以前那样就不行了。原有的百万亩土地就算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像样的水力,百万石左右的产量也是极限。暂时的乡村收获剩余就只会有七十万石左右,平均到二十万左右的供养人口就只有人均二百多公斤的粮食。透支几十万石库存,再打打鱼,也是勉强温饱。两年或三年时间,新开荒出来的土地达到正常标准、水力也再很大程度上得以完善后,就算只剩下六七万人力、三百万亩平均产量只有原来三分之二左右的田地。也可以达到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产出,人均粮食产出至少四百公斤以上,整个夏地的农业经济环境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今的夏地相比那些古代成熟位面的原生文明,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脱产人口了。就算上天赐予的条件远非内卷化时代的中国古代后期可比。似乎二十几万脱产人口也已经是个极限。传统手工业发展到极致,折合五百万石粮价的经济资源与产出似乎也已经是个极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