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世医神:腹黑公主不好惹 第355章 玖蓝想说的话2

《绝世医神:腹黑公主不好惹》第355章 玖蓝想说的话2

作者:相依瑶 字数:900 书籍:绝世医神:腹黑公主不好惹

  擅长玉雕鉴定的专家姓唐。

  他把玉羊拿在手里看了良久,然后,犹豫着说道:“这件玉雕,有辽代玉雕的意思,但是,保养的不好,看起来有些粗陋,不是精品。”

  王问听到唐老师的话,脸上的表情僵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沈瑜对唐老师说:“这件玉雕是黄玉材质,用的是圆雕和游丝毛雕,玉器有一部分没有做抛光处理,是辽代的玉器的工艺特点,因为保养不善,所以看起来有些粗陋。

  我已经盘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没有盘出最好的状态。”

  唐老师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这东西缺少玉器的美感?”

  沈瑜说道:“辽代玉器的制作,从雕琢技法来看,玉器表面不注意大面积抛光,多呈蜡状光泽。线刻是最主要的雕刻装饰技法。辽代玉器的特点是因料赋形,运用玉料的自然形态。玉料多选用近三棱体形的籽料,以其较大的平面为底,然后以浅浮雕、阴刻线在玉料的各面刻划,表现出动物的外形和其他细部特征。

  这种圆雕制品大多表现动物的静止状态,以静寓动,十分逼真。”

  沈瑜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例如辽国公主墓的鸳鸯形玉佩、鸿雁形玉佩以及北塔出土的玉鸿雁、玉孔雀,就以玉料之原形稍作加工,表现其静止的状态。这件玉羊又以阳纹、阴刻两种线条表现其形态,静中有动,形神兼备,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在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辽代玉器继承了了唐代玉器的工艺,与宋代玉器不同,与明清玉器的工艺也不同,有其独有的美感。这件玉羊就是辽代玉器的典型代表。

  “说得好!”专家组的组长,杨老开口称赞。

  沈承吃惊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这小子什么时候学的这些东西?

  王问已经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看走了眼,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懊恼的神色。

  唐老师的眉头松开,把玉雕放下,忍不住拍起手来:“不错,有这些认识,足可见你对玉器的了解很全面。我看你送来的藏品种类丰富,学习收藏很多年了吧。”

  沈瑜说:“您老谬赞了,我也是初学。”

  唐老师说:“玉文化渊源流长,咱们都得慢慢学。”

  这时候彭经理过来问:“唐老师,这件玉器如何判定?”

  唐老师说:“玉器盘的不好,不能确定具体的年代,但是按照辽代的玉器上拍,是没问题的!”

  彭经理说道:“好嘞,拍品中的玉器又多了一件。”

  杨老补充道:“而且,还是古玉。”

  几个人说话的时候,沈瑜又从包里拿出了一个木盒子。

  杨老看到沈瑜把盒子摆到桌面上,笑着说道:“你还有藏品?昨天去什么地方了?”

  沈瑜说:“去了一趟文化市场,碰巧遇到有人摆摊,他的东西不错。”

  唐老师说:“哦,那可需要很好的眼力才行啊。”

  于老师问道:“盒子里是什么呀?”

  沈瑜打开盒盖,对几位鉴定老师说道:“这里面是古钱币,都是正隆元宝。”

  杨老问道:“是四笔的正字,还是五笔正字的?”

  于老师和旁边的几位鉴定师,分别拿起了一枚钱币观看。

  沈瑜说道:“四笔正字、五笔正字都有,也有大字连元和俯正,还有铁钱。”

  “什么?连大字连元和俯正都有?

  “这种版本连博物馆都很少呀。”听到沈瑜的话,几位专家都站起来。

  唐老对彭经理说:“去拿一个大的托盘过来。”

  很快,工作人员拿来的托盘,

  专擅杂项的鉴定师姓陈,他开始一枚一枚的分拣钱币。

  沈瑜说道:“那几个罕见的古钱币,我单独用布包着。其他的都是四笔的。”

  他和几位专家一起,将钱币在托盘排开。

  陈老师将四笔正字的正隆元宝摆在一起,又把五笔正隆元宝摆好。

  他拿起了一枚古币反复端详,这是一枚元字为大字行书的正隆元宝。

  陈老师忍不住赞叹:“这种版本,我只在图册上见过一次,没想到,今天有幸能亲眼得见,这枚保存的更好。”

  沈瑜心想,还有一枚更好的,我自己收藏了。

  几个专家依次拿起珍稀版本的古币观赏。

  陈老师又拿着一枚俯正说道:“这枚也是罕见的版本。”

  唐老问道:“小伙子,你一共买了多少枚?”

  沈瑜说:“我已经数了一遍。大大字连元一共四枚,其中细郭版一枚和广郭遒劲版三枚,两枚俯正,两枚铁钱,五笔正字有六枚,其他的都是四笔正字。”

  一位专家拿起铁钱,对陈老师说:“老陈,这枚就是铁钱吧?”

  陈老师接过铁钱,点了点头。

  沈瑜说:“我拿到这这枚钱币的时候,一开始以为是假的,但是后来看其铸造与铁锈痕迹,再试过重量,猜测可能是后来私铸的钱币。”

  陈老师说道:“你的判断很准确。大多数时候,私铸的钱币比不上原版,但是,从文物与收藏的角度来看,也算是一个补充版本。

  不错,这正隆元宝的版本很难凑齐,没想到,你几乎把知道的版本儿全都凑齐了。”

  沈瑜说:“也许也是侥幸。”

  杨老师说:“哪有那么多侥幸,有的人用心去找,都未必能找得到。”

  陈老师看完古钱币,对沈瑜问道:“你去收东西,有没有收到别的钱币,怎么不一起拿出来?”

  沈瑜说:“还有两枚已经锈的不成样子,无法辨认了。”

  陈老师说道:“那也不妨拿出来看看。”

  沈瑜就把两枚已经损坏的钱币拿了出来。

  陈老师看过摇了摇头,“这钱币确实已经坏了,即使是真的,没有价值了。”

  几个专家欣赏过钱币之后,彭经理过来询问:“陈老师,起拍价,您看怎么定啊?”

  几位鉴定师与拍卖定价师,商议决定,普通四笔正隆元宝,一共有四十三枚,按一枚五百元的价格,是两万一千元的起拍价。

  另外,还有十四枚少见的古币。这几枚照一枚三千元计算,那就是四万两千元。

  考虑到这是比较齐全的正隆元宝,所以,专家决定吧,起拍价定在十万元。

  于老师还建议,把两枚损坏的钱币也放进去,这样更全面真实。

  杨老问沈瑜:“小伙子,还没有别的东西了?”

  沈瑜摇头:“没了,就这些。”

  几位专家已经熟悉了沈瑜的习惯。

  听到这里,王问也松了一口气。这小伙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捡漏,让他感觉脸红。看到他收的东西种类比较杂,总算心里有了些平衡。年轻人还不算太逆天。

  沈承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大脑中轰鸣作响。

  昨日里,沈瑜已经钱币的价钱告诉他。他还埋怨沈瑜,如果这批东西是假的,那么,这笔钱可就打了水漂。如今,听到起拍价格比购买价居然翻了几倍,顿时不知该如何评价。心中被惊喜的情绪充满,已经把忐忑的情绪扔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沈瑜拉了他一把,“爸,咱们去办手续吧。”

  沈承这才反应过来,跟着彭经理签了合同,做了公证,把东西送入保险库。

  两人走出了银海大厦。

  沈承向沈瑜询问:“小瑜,你有没有算过,你送来的这些东西一共能卖多少钱?”

  沈瑜说:“现在都是起拍价,最终什么价格还不知道。”他一笔一笔的算给父亲听。

  “钱币大概是十万元,玉羊起拍价是两万。笔舔起拍价八千,青瓷镇纸起拍价是一万五千。希望最后能卖个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

  沈承说道:“如果真的卖二十万。那差不多,就是我和你妈十年的工资呀!”

  沈瑜说道:“放心吧,我会挣更多的钱。爸,跟您商量个事,等我挣了钱,咱们就买个新房,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