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 第八百六十三章:倒也不惊讶

《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第八百六十三章:倒也不惊讶

作者:多奇 字数:989 书籍: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

  吴应熊的撒币大法, 虽然迷住了朝堂上大部分人的眼睛,但想要保住吴三桂的藩王职位,他面前仍旧矗立着三座大山, 那就是正黄旗的三位大佬。

  佟国纲,康熙的亲舅舅;索额图,皇后的亲叔父;明珠,康熙近年提拔起来的重臣。这三个真正的满洲重臣, 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都要重,是他这个汉人又是贰臣的人难以撼动的。

  吴应熊招来幕僚分析。幕僚们普遍认为这三个人当中, 佟国纲和索额图都跟皇室有亲戚关系, 是有共同利益的, 恐怕不容易被一点点贿赂迷惑了眼睛;佟国纲又是武将、不参与中央决策, 所以三人当中无论如何看都是明珠既手握大权,又更容易撼动。

  吴应熊就首先把心思放到了他身上。

  翌日,望海楼里。今天的题目做完,成德如常洗砚挂笔,收起书本, 命人献了茶果上来吃,忽然听顾贞观在耳边说起一件怪事。

  “有人重金向你求购那幅《侧帽投壶画》?”成德歪了歪头,“这是作何缘故?”

  顾贞观的家里挂了一副侧帽投壶图,上面有许多友人的题字题词, 其中不少都是文坛大能, 佳作频出, 纳兰成德十五岁时也正是因为在此画上题了一首《金缕曲》从而开始名扬大江南北。

  但是那画本身却并不是什么珍贵的古玩, 而只是一副从市井铺子里买来的普通画作, 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朋友家的古画上面长篇大段、涂涂写写了啊。

  但是现在却有人花重金来买, 成德想了片刻, 恍然大悟:“难道是哪个不懂行的人,听说我们题词的事,想要买来赏玩,附庸风雅?”

  毕竟这些年也有人上门来,要花大价钱买他用过的纸墨笔砚,银锭桥一带的街市还有京城各大庙会的地摊上甚至流传着从纳兰性德在顺天府的私宅里偷来的干花鲜草、荷包香囊乃至自画小像一类的东西。

  深受私生粉毒害的成德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一点。

  不料顾贞观摇头道:“我看那人神情内敛,说话严谨,身上有一种温驯恭迁之气,一看就是权贵之家、宫门王府的管家仆从,而不像是出自寻常清贵文人家庭。”

  “我越想越觉得奇怪,”顾贞观皱眉道,“那买画的人说,他的主子好风雅,听闻我们图上题词、佳作累累,觉得是不下于兰亭集会的雅事。他的主人略有薄财,愿意出资,为我们付梓做跋(写序出版),递交给文选司的人备用。”

  “当真?”这下连成德也略微吃了一惊。他出身权臣之家,父亲和弟弟都身在要职,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敢说能左右朝廷用人、帮所有朋友都谋取一个前程。但是听来人的口气,竟然像是能够直接支配吏部文选司,这得是什么来头?

  “一会书书回来我问问他,总不会是皇上要买你的画吧?”成德笑道。

  “公子,”顾贞观哭笑不得,“您可真会开玩笑。”

  说罢,顾贞观又正色道:“不管这人是什么来头,你们在图上题词的事情只有几个亲近的朋友知道,如今却传到了外头去,难保不是素日里我家来往的人有谁动了心思,想要谋这个前程。”

  “你身份贵重,最近要是想唱词,就把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叫到家里来,不要轻易出门赴别人的约了。我也在整理你素日的笔墨,尤其是有署名的、有印章落款的,不能随便传给别人。以前给了人的,也要列个单子,问出下落来,能收回的最好就收回。”

  “知道了。我父亲也这么说来着。”成德无奈又有些好笑,“最近你们怎么都想着要禁我的足。”

  师生俩又说了一回话,喝过两泡茶,便各自回家了。

  当夜书致回来听说此事,也是大为震惊,同时灵光一现:“那人说的‘递交文选司备用’,恐怕不是吏部文选司,而是云南文选司吧?”

  “朝堂上还有两个文选司?”

  “当然,”书致道,“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个藩王自成一系,用人不受朝廷辖制。如今朝堂上的汉官除了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还另有一种‘西选官’,就是被平西王吴三桂选用的官员。所以吴应熊是能够调动云南文选司,给自己看好的人安插一个前程的。”

  “岂有此理?”成德不由皱眉,“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一个国家怎么能政出多门?”

  “多行不义必自毙,皇上容不了他多久了。”书致摸摸下巴,笑道,“能用吴兆骞的案子,把顾贞观拐过来给你做幕僚,还真是买到千里马了。”

  这些年顾贞观一直在为成德打理文章出版的事,只从明府上领取了一份象征性的束脩,却身兼老师、幕僚、账房、经纪人等多种职务。这么忠心耿耿、识文断字又见过世面的幕僚那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叫书致看得都有些眼热。

  “还不是你的主意?”成德无奈地说,“非要这么使唤人家,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呢。”

  “不是我要使唤他,而是得立个规矩起来,”书致正色道,“被流放宁古塔的文人可有好几千个呢,若是不索取一点常人给不了的报酬,将来上门求你救人的还不把我们家门槛踏破了?况且你又不是顾先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以顾贞观的为人,如果他孤身一人在外,指不定哪天就得罪权贵、人头落地了。况且他也无心仕途,能遇上成德这么一个兴趣相投、人品贵重、亦生亦友的好主公,在保存尊严风骨的情况下还能做点实事打发时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听弟弟这么说,成德倒也点头默认,转而为他发起愁来:“你身边是缺一个大总管,十六他们俩做长随、做管家都是可以的,但是做幕僚就差了些。”

  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男主人身边的仆从一般分为四类,其中长随负责倒茶牵马一类的活计,只需要忠心勤恳就好;管家略胜一筹,需要懂得一些看账打算盘、人情往来之类的事;师爷是则需要通文墨、负责做些简单的收发信件、文书来往工作。

  而幕僚的要求是最高的,必须要能辅佐男主人处理政务,要懂公文写作,要懂朝堂上办事流程,还要像顾贞观一样能够防微杜渐、在涉及政治风险的问题上为主翁提供参考意见。

  有这种本事的人,一般干不了两年就跳槽出去当官了。别说书致,就连明珠身边的幕僚也还缺着人数呢。

  书致只得耸肩道:“慢慢来吧,这事也急不得。”

  兄弟俩又说笑一回,便各自梳洗睡下,翌日一早,成德便把吴应熊一事禀告父亲。

  “他妈的,老太太吃柿子,捡软的捏呢?”明珠愠怒道。吴应熊不敢直接找他也就罢了,有本事找老二也行啊,专门挑尚未出仕、相对单纯一些的老大当突破口算怎么回事?而且选取的角度还这样刁钻,竟然连成德他们在顾家题词、是题在一幅画上这种私密小事,都被他打听出来了,让人不禁觉得脊背发凉。

  “他妈的,我不吃鱼。”旁边,纳兰揆叙挥舞着小勺,笑嘻嘻地接道。

  父子三人都是一愣,忍不住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

  “滚滚滚,别偷听我和你哥哥们说话。”明珠哭笑不得地驱赶小儿子。

  觉罗氏不悦道:“说了多少回了,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你们要谈正事,上外书房里谈去。”

  “也没什么好谈的,你们一会该进宫的进宫,该念书的念书,我自有计较。”明珠往肚里匆匆填了两个饽饽,抄起桌上的马鞭,就大步出门了。

  “离开衙还有一个时辰呢,阿玛这是去哪儿?”成德问弟弟。

  “不知道,但你放心吧。”书致悠闲地吃着早饭。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吴应熊敢返回京城来送死,但却知道三藩之乱,最终是被康熙和纳兰明珠两个人平息的,所以他自带双重大圆满buff,吴应熊居然敢来撞他们家的钟,简直是鸡给黄鼠狼拜年——自寻死路啊。

  书致终于体会到了当衙内、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快乐,心内升起一丝罪恶的快感。

  明珠也没有去别处,而是径直进了乾清宫。

  康熙也才刚起床,匆忙从床上爬起穿衣。

  “皇上这是去哪?”皇后惊醒过来,问他道。

  “见明珠。天还早,你再睡会吧。”康熙说着便跳下床,穿上靴子。

  赫舍里氏知道他素来要强,面见大臣的时候不肯叫他们看见自己刚从后妃的寝宫里过来,都是提前一刻钟起身到乾清宫等候,于是连忙端过一盏燕窝,递到他唇边。康熙就着她手上喝了两口,套上衣裳出了门。

  明珠今年来颇受康熙倚重,但这样单独问策的事,也还是头一回。在三藩这件事上,汉臣不可靠,满臣有私心,满朝文武,比明珠能干的没他忠诚,比他忠诚的又没他能干,康熙思来想去还是把他单独叫到了乾清宫里。

  明珠道:“《晏子春秋》里面记录过一个‘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康熙也是熟读典籍的人,只听了一半就会意过来:“你是拿出两块风水宝地来,让三王迁藩,这样吴三桂和尚可喜、耿精忠就会因为争夺地盘而争执,咱们就可以渔翁得利了?”

  “皇上误会,臣没有这个意思,”事关重大,明珠也顾不上什么尊卑,连忙打断康熙,“三王同气连枝,且都是汉人,恐怕不会轻易中这种挑拨离间之计。”

  “臣的意思是,择其弱点,优先攻破。二桃杀三士,古冶子功劳最高,明明配吃一个桃子,可他最后为什么要自杀?因为其他两人都死了,他不自杀就无法证明自己是勇士,会受到天下人的唾骂。”

  明珠捋须道:“撤藩之事也是这样,吴三桂势大,咱们暂且不去动他。平南王尚可喜年老,靖南王耿精忠无子。这两个人可比吴三桂要容易撤,一旦他们同意撤藩,而吴三桂不撤,那他就是贰臣,大义就在咱们这一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