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古代:我家相公是城主 第39章 请安(1)

  疏勒之战和灭月真国的捷报,在八月才送达上京。

  时值盛夏,上京城上空像降下火雨一般,炎热让街上行人甚少,甚至有很多铺子直接就关了门,等待傍晚天凉在开门做生意。

  这时候一骑飞驰而来,驿马踏过朱雀大街,直奔宫城而去,骑士还在高呼,“河西大捷”

  “河西大捷。”

  如同去年一样,街边的百姓听到大捷,原本都躲阴凉处避暑,这时候都跑出来欢呼。

  “又打胜仗了!”

  随着露布飞捷的骑士驰骑入京,报捷奏表直入皇城,送达御前。

  去年因为大火烧了玉熙宫,转而移驾大明宫的道君皇帝依然还住在大明宫。

  倒不是他喜欢大明宫,而是朝廷现在没钱,也就没法整修玉熙宫。

  当时工部在看过玉熙宫焚毁程度之后,给出了需要一百八十万两的白银的修缮定额。

  道君皇帝看到工部的奏章之后,直接留中了,整修玉熙宫的事也就搁置下来。

  而朝廷没钱,带来的影响,不只是皇帝没钱修宫室,还有所有皇子公主,包括太子在内的俸禄减半,后妃也一样。

  而且去年冬天的雪虽然下了,但有些州府的还是遭遇了旱蝗之灾,今年的春税把去年的窟窿堵住了,官员的俸禄和禁军的欠响也补齐了,但看着这些北方遭遇旱灾的州府,政事堂的宰相和大明宫的皇帝都有了计较,江南的税赋今年是重中之重,若是在有点差错,到了今年冬,可就比去年还难过。

  露布飞捷带来的得胜消息让道君皇帝喜形于表,“宣大郎和宰相们,还有冯老国公来一趟。”

  太监门迅速传召,本就在皇城之中各处当值的宰相们,以及东宫中的太子都一一赶到。

  最后赶到的是定国公冯神绩。

  “臣为陛下贺,臣为大晋贺。”

  众人鱼贯而入,齐声贺捷。

  道君皇帝道:“有赖诸位相公和老国公在朝中策画,也赖河西将士奋勇,同贺。”

  吉祥话说过了之后,就轮到要面对的问题了。

  给众人看座之后,道君皇帝就开口问道,“报捷文书你们都看过了,薛傅两位将军率八千将士,立此殊功,先灭月真,又败青唐,还缴获了西虏贼酋的白牦大纛,封赏之事却要议下,拿个章程出来。”

  众人一听,却都有些沉闷,因为仗固然是打赢了,但朝廷眼下的财政状况,想要拿出一笔钱来给河西将士论功行赏,却是有些难了。

  随后道君皇帝又补充了一句,“英国公给朕的信说,将士的封赏和抚恤,他来解决,你们就不用担心了。”

  几个宰相一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随后中书令裴休明道;“如此只需要按照朝廷惯例,加官晋爵便是。”

  赵令渊笑道:“那灭国之功,该封什么官职,什么爵位?夺了西酋大纛,又该封什么官职,晋什么爵位?”

  裴休明一听赵令渊发问,却有些语塞,没能接上话来。

  这时候还是左相李辅之开口道:“灭国之功,当看其国,中山武宁王以灭南陈晋爵国公,郭武毅公平南诏只得侯爵,以薛琮之功,可封其为伯爵,世袭罔替。”

  中山武宁王,武毅公,说的都是开国名将,徐景达和郭阚。

  两人分别因为灭国之功封爵,徐景达被封为国公,为当时异姓臣子的最高位置,而同样是灭国之功,郭阚只得了武定侯的侯爵,这自然是因为徐景达所平的南陈是占据了江南膏淤之地,能跟大晋有争雄天下的资本。

  而南诏不过撮尔小国。

  一个是心腹大患,一个是藓芥之疾,这论功当然有分别。

  而如今的月真国,比起当初南诏还要小,薛琮能拿到一个伯爵,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甚至李辅之在说出“世袭罔替”四个字的时候,半眯着眼的冯神绩都精神了些。这位老国公子看了看李辅之和道君皇帝,就知道这君臣二人又是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达成了一些默契。

  道君皇帝很干脆,直接准了。随后又问道,傅津川之功如何论?

  李辅之犹豫了一下道:“大败青唐六万大军,并夺其大纛车马仪仗,在加上灭月真的从战之功当封...侯爵...”

  这时候侍中谢佥却质疑道:“武威军使薛琮是西征主将,灭国之功不过是伯爵,傅津川只是偏师从攻,为何反倒爵位要比主将还高?”

  李辅之则不慌不忙道:“谢相公,青唐和月真,谁为害大?”M..coM

  谢佥道:“自然是青唐,与我大晋纠葛百年,乃心腹大患也。然此时大战,也并未灭青唐,而且傅津川年纪尚幼,弱冠之龄...”

  李辅之这时候直接出言道:“不满弱冠是理由吗?败敌数万大军,挫其锋锐,又夺了敌酋的白牦大纛,我想这意味这什么谢相不会不清楚吧。”

  谢佥听到这也顿时沉默无语了,青唐跟大晋打了上百年,大晋国力雄厚,青唐有地利之胜,双方打了多少仗已经数不清了,但夺取敌国君主的大纛还是头一遭。

  在明眼人看来,这件事的意义远胜于灭掉一个不怎么恭顺的月真国。

  “况且,傅津川已经是子爵,如此大功,爵进两级,为侯爵,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辅之这话说话,其他三位宰相已经明白了,这位李相也又摸准了陛下的脉。

  什么叫君臣相得啊?

  这就是,没有任何的沟通,也没有事先提醒,寥寥数语,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准确猜到圣意。

  赵令渊自然顺水推舟,就此定了两个主要将领的赏格,还说了“我大晋也有卫无疾”这样的褒赞之话。

  三个宰相对此默然无疑,已经能想到这样一个决定会带来怎么样的波澜了。

  未满二十,就以战功封侯,未来谁能制得住?

  武宗之婿,太子亲信,怕过个二十年,大晋就成了武夫当国了。

  可眼下想要限制傅津川,根本就不可能。刚立大功又圣眷正隆,只能徐徐图之了。

  随后要讨论的就是在月真旧地,是设立一州,还是设立一军镇。

  说道这里,就是定国公冯神绩说话的时候,毕竟涉及到边地,宰相们谁去过河西?

  “老臣以为,不如在赤佛堂城设立西庭都护府,以控制四大藩部,还可以威慑西域诸国。”

  西庭都护府,这个机构之前并不存在大晋,而是八百年前大齐王朝巅峰时候,负责管理西域的官署。

  当时西域诸国,都在西庭都护府控制之下,大齐王朝也成了历代王朝之中疆域最盛。

  冯神绩的这一条提议,立马让道君皇帝眼前一亮。

  “可本朝并不无都护一职,品级该如何定?”

  冯神绩道:“可比一州都督高,低于节度使。”

  道君皇帝立马点头,“就如此办,西庭都护一职可由英国公兼任,他可坐镇河西,遣一副都护去赤佛堂城。”

  此言一出,立马就让几人有些羡慕,这可是大晋第一任西庭都护,就这么落在傅懋修头上了,这必然是名垂青史之事。

  可眼下还真就没有比傅懋修更合适的人选。

  西庭都护府现在还只是个名号,一切的兵马、官吏、物资都要从河西道调用,而河西节度使正是傅懋修,没有他的支持,这根本就筹建不成。

  议事散去,跟老国公话别之后,几个宰相一路回了政事堂。

  一进了门侍中谢佥就问道:“李相公,傅津川封侯一事,是不是有些不妥?如此年纪就封侯了,过了十几二十年,谁人能制?”

  其他两个宰相,裴休明,曾肱也看着李辅之,希望能知道这位李相公为何要如此行事。

  李辅之缓缓坐在椅子上,然后看着三人问道:“等傅三郎回了京城,一个驸马都尉跑不了的,多个侯爵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晋官制,驸马都尉,位同侯爵,正二八百的皇亲国戚。

  李辅之继续道:“诸位与其考虑二十年后不如想想眼下?

  “诸位与我都是宰相,秉国家大政,当上报天子信任,下安黎庶民生。如今时局,我等身为宰相,不去思虑国家政事之艰辛,朝局之糜烂,却还想着跟武将勋贵搞什么党同伐异吗?”

  “那些武将们老是骂,说我们这些做文官只能托后腿,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们就真按着他们说的做?将士在前线打了胜仗,我们在朝廷上干些什么?”

  “...去年朝臣的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禁军都拿了好几个月半响,京畿道和关中数个州县还在闹旱灾,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别说赋税了,恐怕到时候还要朝廷救济,江南道的税赋能收多少还是个未知数,还有扬州两淮的盐税,也在一直扯皮,宫里的用度都削减了一半...别忘了辽东还有头吃人的老虎,就在那死死盯着这中原大地呢...”

  “这都是我们这些做宰相的失职!”

  李辅之这几句话,完全不像是对待同僚,而像是在训斥下属一样,一字一句犹如当头棒喝。

  三位宰相听了这一番话,也是顿感羞愧。

  眼下朝廷之艰难,除了皇帝和太子,还有管钱粮的户部尚书,就没有人比这几个宰相更清楚。

  眼下的局势就四个字。

  举步维艰。

  若不能扭住局势,可能接下来就是大厦将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