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扬明 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顺皇帝

《乱世扬明》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顺皇帝

作者:小雨非非 字数:1838 书籍:乱世扬明

  时间切换到崇祯自缢前的几个时辰,内城攻破之前的夜晚,驻扎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李自成大本营彻夜灯火通明,大顺军将领都几乎彻夜未眠。不仅仅是因为即将攻入京城的核心区域,还因为宋献策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相比于原本历史上的称帝,宋献策的这个建议稍显仓促。原来的历史上,李自成厚积薄发,从河南转战返回陕西,数次击败官兵,攻占了陕西全境,在西安称帝,建立了系统的政权机构,再攻陷山西,有了相对稳固的地盘和根基后才进攻京城。而这次入京,背后的推手是琼海军,从提供火器、药材等军需物资,到暗中阻挡关宁军、牵制清军南下,创造了一个对大顺军极为有利的局面,同时也掩盖了大顺军起兵仓促、根基薄弱的缺陷,与崇祯十七年的称帝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沿途的顺利让所有人都选择性忽视了这些缺陷,眼中只有称帝带来的好处,所以没人指出宋献策的建议仓促,反而异口同声赞成。众将领追随李自成从陕西、河南一路打到京城,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人人都想得到从龙之功,在新朝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好处。

  设于官府衙署的大营中灯火通明,李自成志得意满地坐在上首,听宋献策发言。

  “……破城在即,顺王当顺应天意,建立新朝,国号大顺,以便名正言顺接管京城……”

  李自成笑道:“国号大顺,倒也使得,不过得有年号吧?历朝历代皇帝都有年号的。”

  宋献策早有腹案,从容道:“可改元永昌,废除崇祯年号。另外,顺王称帝后,自称也要改,得称‘孤’,等到正式驻跸紫禁城,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就要称‘朕’,以正视听。”

  李自成听到这个“朕”字,联想到坐上龙椅之后,文武百官都向他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情景,不禁露出了微笑。

  “大顺军上下都是些大老粗,哪里懂得这些?幸好有宋先生在。”

  宋献策谦虚道:“学生不过是为大顺的基业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刘宗敏眼珠子一转,举拳高呼:“既然顺王要当皇帝了,大伙儿都知道该如何做吧?”他第一个跪下,高声喊道:“臣刘宗敏见过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不懂礼仪,只是按照戏文中演的依葫芦画瓢,措辞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包括李自成在内大顺军诸人,谁也不懂,也没人注意这些纰漏。

  其余将领反应过来,忙不迭跪下,乱哄哄地跟着山呼万岁。

  李自成哈哈大笑,说道:“都是自家兄弟,江山是额的,也是众兄弟的……”眼角瞥到宋献策微微摇头,醒悟过来,改口道,“孤登基后,一定不会亏待诸位兄弟。”

  一边说,一边双手虚抬,想要让众人起身,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求助地望着宋献策。

  宋献策张口无声地说了几个字,李自成从口型中猜到了,连忙说:“平身!”

  诸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立刻站了起来,个个面带得色,小声议论着自己会有什么官职。

  既然打算称帝,年号也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攻破内城、进入紫禁城之后的安排了。在宋献策的建议下,李自成命令刘宗敏带人进入紫禁城清宫,搜捕崇祯在内的皇族,力求将皇室血脉一网打尽,以免有漏网之鱼,同时安排人手进城后维持军纪、宣读大顺皇帝的诏书,让官员和百姓归心。

  按宋献策的说法,在外城劫掠也就算了,既然打算称帝,京城就是自己的基业,进入内城后,收买人心比劫掠更重要,李自成深以为然。

  次日黎明,也就是崇祯九年的大年三十,在大顺军的炮声中,内城九门忽然全部打开,攻守双方像是商量好一般,在守军停止抵抗后,大顺军整队整队的入城。掌管御马监禁军的曹化淳在阜成门恭恭敬敬地迎接,其余负责内城防御的太监和将领都站在他的身后。

  为了这一刻,曹化淳与掌握兵权的太监和京营将领早已秘密商议了好几天。他们觉得内城肯定守不住,与其玉石俱焚,还不如临阵倒戈,更换门庭,反正崇祯已经无力回天,改朝换代已成定局。在昨天,他们已经派人到外城与大顺军取得联系,达成了默契,守城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下力气死守,给世人一个“力战不敌”的印象,到了预定的时间就打开城门,放大顺军进来。崇祯如果知道心腹的太监背叛了自己,恐怕会气得吐血,不过城门大开时,他已经到了煤山上准备自缢,这一切已经看不见听不到了,倒也落个眼不见为净。

  在城门刚打开时候,西城上有的守城军民不知太监头儿们的密谋,看见大顺军就要进城,一时陷于恐怖,纷纷从城上滚下逃命,住在阜成门附近的百姓有许多人携带包袱,扶老携幼,纷纷向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奔跑。乱了一阵,大顺军从各城门整队入城,另有从正阳门入城的一支骑兵,大约有一千人,俱是白帽青衣,外穿绵甲,背着弓箭,进城后分为数队,拿着令旗、令箭,一边疾速前进,一边呼叫:

  “大顺朝永昌皇帝有命,率大军来安汝百姓,勿得惊惶。尔等须用黄纸写‘顺民’二字粘于帽上,并粘门首!”

  北京毕竟经过辽、金、元、明四朝,几百年在皇帝辇毂之下,是一个政治城市,政治敏感性很高。百姓们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知道李自成将要进城,还要称帝,为了自保,临大街的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在大门外摆设香案,供着黄纸牌位,用恭楷写着:“永昌皇爷万岁万万岁”,或将大顺皇爷写做“大顺皇帝”,也有误写为“顺天皇爷”。出门打探消息的百姓,便用黄纸写“顺民”二字,粘在帽上。

  在大顺军入城的混乱和观望中,方正化与黄龙带着一群人,赶在大军到达皇城之前,从玄武门奔向首辅温体仁的府邸。这群人中间,夹着一个神色慌张、身穿太监衣帽的年轻人,衣着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分外显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