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惑国嫡妃 第一百六十四章入楚

《重生之惑国嫡妃》第一百六十四章入楚

作者:闻笙 字数:0 书籍:重生之惑国嫡妃

  弄完全院大会回到家中许国当然不可避免地被老爸训了一顿。其原因吗当然就是因为他自作主张地在院里大会上宣布了改名。

  “你小子胆子肥了是吧,这名字你说改就改啊?我说个半个字同意不?

  要不是看在你这几天表现还不错的份上,院大会的时候我就要把你屁股打开花!”

  回到家后,许兴业当即冲着许国发起火来。

  “爸,别生气嘛。我再怎么改名也是姓许的,我不是说过这是向领袖同志学习。

  将来我有出息了不是比什么都强。

  如果你实在是坚持最多族谱上还是写原来的名字,在外面我肯定是要叫许国的。

  我都想好了,我的目标就是北都大学、燕都大学这样的名校。

  这学期的期末成绩我都拿给你看过了,你想要不是我立了这个志向能考这么好吗?以前我什么样的成绩你又不是不知道。”

  面对发怒的父亲许国没有畏惧,有着成人灵魂的他心平气和地与许兴业讲着道理。

  见到儿子这样的回应,许兴业沉默了,他从裤兜里掏出了香烟,给自己点上了一根。

  深吸一口后,过了好一会儿才吐出一口烟气。

  “算了,就依你吧。你以后要记住今天给我说的,一定要让我们老许家出个名牌大学生!”

  说完许兴业便走出了家门,此刻的他需要一个人静静,也不知道他兜里的烟够不够他今天晚上抽的。

  听到许父终于答应了自己的改名要求,许国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他从此刻起真正的走出了许大茂的人生轨迹。

  他对自己的未来有过很多种想法,其中想过的就包括去香江、去狮城、去牙美利尖。

  但是这些想法即使实现了也不过过去当个富家翁罢了,在外人的地盘上能做出什么事业来。

  再一个有一句俗话叫做条条蛇都咬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国外的确比国内发展得要好很多,但是华人在外面是少数民族,好的事情根本就轮不上。

  在这个时代的牙美利尖,也才废除不到8年,现在仍然不允许与白人通婚,一般人过去除了做底层工作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即使在香江也是被统治者,上层完全是由白人说了算的。

  在国内起码自己还能照顾好这具身体的父母,不管怎么说自己既然用了这具身体就得承担起这具身体的责任,做人没有了担当还算什么男人。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许国决定还是留在国内,先考上北都大学再说。

  之所以决定考北大,完全是因为他在穿越前常与大女儿开玩笑,说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进入班级前五名,运气来了说不定就上北大了。

  当然这只是他对女儿美好的期许,他知道原来那个时代竞争的激烈,女儿能在班上处于十多名的位置已经是很努力了。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还是要拼天份的,不一定强求得来。

  也许有的人会奇怪,凭什么许国在他女儿身上都不敢强求上北都大学,穿越过来了他自己就敢定此目标。

  难道穿越过来了真的就智商一加一大于二了。

  说实话许国还真没有如此的感觉,当然因为年轻精力好,记忆力好的缘故学习上的确轻松了许多。

  但是真正让他感觉自己能够上北都大学的还是他打算走52年上任牛校长的路子。

  这位牛校长在经济学上是位真正的大拿,但是真正让他在华夏人中出名的还是他的《新人口论》。

  因此许国想能不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从数学的方面来简单推论一些东西,到时候说不定就能够得到这位老先生的赏识,特招录入北都大学。

  当然具体的他还得合计合计,毕竟老先生都因为《新人口论》受过影响,自己的小身板能不能受得住还是个问题。

  在围绕人口问题写点文章之前,许国觉得自己可以在土地问题上写点文章来发表。

  毕竟华夏建国后土地本来就是先发放下去,归农民私人所有。但是后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国家性质的原因,没两年又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土地所有权收了上来。

  现在想必已经有很多人对土地问题有了类似的想法,所以在此时就这方面的问题写点文章应该是没有风险的。

  当然在这之前许国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现在到底有那些刊物适合发自己设想的这篇文章,还有这些刊物到底偏向于哪种文风。

  写文章这件事他今天在卖鱼的时候就基本上想好了,今后自己明里的主要赚钱方法就定在这个方向了。

  因为根据他的印象,在这个年代写文章赚钱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在1949年到1952年这断时间,虽然因为物价动荡,没有统一的稿酬标准。但各出版社还是根据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中有关稿酬的规定,各自制定相应的稿酬。

  当时流行以折实单位计酬的稿酬制度。折实单位,即以米、煤、布等生活用品折合钱数计算,每千字付给多少,各出版社有所不同。

  当时华夏书店总店的规定是每千字8~16个折实单位,分定期或定量形式付酬。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还是以北都万圣书园创办者刘苏里的回忆来举例吧。

  他说在50年代初期,作家王蒙光靠稿酬已过上优裕生活。

  在他的传记中有所描述,当时的稿酬应该是千字18元,甚至更多一点。

  如果他所说的属实的话,这个数字他应该是习惯性换算成了第二套华夏币的币值了。

  那时18元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者半个月的工资。

  上面说的是个人印象,下面我们再具体到53年国家制定的标准来说一下。

  1953年,华夏国家出版总署学习无产者联盟“印数定额制”,制定了国营出版社付酬标准。稿酬为基本稿酬加上印数定额稿酬之和。基本稿酬标准:著作稿每千字6万元~18万元,翻译稿每千字4万元~13万元。

  1955年3月1日,华夏民众银行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第二套华夏币,同时收回第一套华夏币,换算标准是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

  1953年的基本稿酬折算成新标准是著作稿每千字6元~18元,翻译稿每千字4元~13元。

  翻译家、《世界文学》前主编李文俊回忆,1950年代涌现了一批职业翻译家,在家里翻译也能维持生活,陈良廷是其中之一。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靠写文章来赚钱应该是很划算的事情,当然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千万不要踩坑。

  要不然后果比起后世单纯的文章失联要严重得多。

  所以许国初步计划的是先在报纸上针对在原时空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关键性事件作些论述性文章。

  至于观点吗当然得从那些经得起运动检验的方面来提取。

  当下他打算写的第一篇文章已经提取出来的核心论点大概如下。

  华夏千百年来农民起义未成实现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已经被我们伟大的华夏政府实现了。

  但是这个梦想是基于封建时期农民最朴素、最本质的愿望,它不一定适合当前社会的社会性质。

  所以我们需要从本质上来探讨我们这个新生国家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土地所有制。

  首先,目前已经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个建国目标。

  其次,这个成果只是阶段性成果,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可能再次多的多,少的少。

  造成这些变化的因素可能是因为土地买卖,土地买卖的原因可能是病,因赌,因灾等。

  这个原因相对来说很好解决,只需要禁止私下的土地买卖即可。

  因病因灾可以国家扶助,因赌毒的可以强制劳动改造。

  但是因为生育水平不一致,因为婚丧嫁娶的原因造成的土地流动就不好解决了。

  子女少的家庭之间相互联姻将造成土地集中,子女多的家庭之间相互联姻将造成土地所有权的摊薄。

  所以为了适应我国的国家性质,实现长远的劳动者拥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权,我国必须施行土地国有。

  第一篇文章他想写的就这些了,至于后面的展开他打算再开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能多骗点稿费难倒不好吗。

  多在报纸上发点这类小论文,大概即使不找牛校长也够大学的特招条件了。

  除了这类论述性文章以外,他还打算写点这个年代的小白文来赚钱。

  就像半夜鸡叫那种,关键是立场鲜明,通俗易懂。

  所以在这天之后,许国就根据三大爷的提点,找到了北都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开始了图书馆与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

  要不是在过年前的一天夜里他锻炼自己空间能力时的发现,整个假期大概会过得很无聊。

  在他的印象中,贾大妈与一大爷一直不是很对付,原剧中秦淮茹每次从一大爷那里拿东西她都要说东说西的,还嫌东西脏。

  但是他这次却意外发现一大爷与贾大妈半夜里钻了地窖,这样的发现让他很是好奇。

  除了好奇一大爷怎么在不惊动贾东旭这个大小伙的情况下把贾张氏约出来的,还好奇他们半夜三更到底要在地窖干什么。

  难道会发生点赤身肉搏的事情?

  虽然男女主角都算不上颜值在线,但是八卦之心上来的许国也顾不上什么了,这墙根儿必须得听!大不了开战的时候撤退免得凭空污了眼睛。

  于是乎他将关注力集中到了地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