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惹上妖孽冷殿下 第382章 382:我强上了他!

《惹上妖孽冷殿下》第382章 382:我强上了他!

作者:晨光熹微 字数:1737 书籍:惹上妖孽冷殿下

  【一场如有神助的大火,彻底逆转了双方的形势,朱元璋趁机穷追猛打,陈友谅兵败如山倒。】

  【恼羞成怒之下,陈友谅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死。而得知此事的朱元璋顿时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杀俘虏,还赐予伤药,甚至祭拜战争中死去的将士。这一波对比拉满,陈友谅简直输掉了裤权!】

  【不久后,由于被朱文正断掉了粮道,陈友谅跑又跑不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和朱元璋拼杀,最终因意外中流矢而亡。】

  “这、这……”

  看到这里,魏武帝曹操张口结舌。

  他就想说,这陈友谅也太倒霉了吧?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够惨了。赤壁之战,敌方不讲武德使出“大呼风术”,大好优势一招丧尽,一统天下如梦幻泡影……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还有比自己更惨的家伙!

  他好歹保住了一条命,还拥有着广袤的中原。这陈友谅却是一败涂地,一命呜呼!

  想到这里,曹操瞬间将那点感同身受同病相怜的情绪收了回去——自己可是天命眷顾之人,怎么可能和老倒霉蛋同病相怜?

  诸多平行时空之人同样议论纷纷。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这陈友谅,果真没有天命…”

  ……好歹也是一方霸主,死得却如此潦草,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一箭射死。反观朱元璋呢?都差点被张定边杀到身前,直接擒王了,最终却安然无恙平安脱险。

  “这二者之间的差距,看来不仅仅是才干气度,还有天命的眷顾啊!”便有人忍不住调侃,差点直说陈友谅老倒霉蛋了。

  当然,朱元璋所表现出来的心机和手腕,也是为人所称道,许多野心家都习惯性拿起小本本做起了笔记,这一次尤为认真。

  毕竟,朱元璋可是封建皇帝中起点最低的,最后却当上皇帝,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他的成功经验当然最值得学习。换作某些出生就是皇子,开局自带几张SSR的皇帝,譬如知名不具的汉武帝,固然功绩垂于干古,但这是他们能学会的吗?

  【解决了陈友谅,吴国公朱元璋进一步升级,成为了"吴王"。朱元璋将目标投向南方另一位霸主————擅称吴王的张士诚。】

  【————这世上不允许存在两位吴王,江南

  也只能有一位霸主,那就是他朱元璋!】

  【最终,张士诚落败自尽,吴王朱元璋也在统一南方后进一步升级,建国称帝。】

  【其国号曰"大明",年号为"洪武"。】

  【此时朱元璋刚好四十岁,从他参加红巾军起义开始,至今不过十五年而已。他已从最底层的平民爬到封建社会的顶端!】

  "嗯,这就建国称帝了?"东汉末年的曹操和刘备,简直要不约而同流下心酸的泪。

  ————才十五年时间,就从贫民到天子。他们呢?奋斗了30年还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正式建国称帝的两个月前,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北伐中原!】

  【此次北伐,再度展现出朱元璋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当其他皇帝依靠大将夺取天下之时,朱元璋却在为大将指点江山。】

  【北伐之前,诸将召开军事会议,大将常遇春提出的方案是直取大都——如今元廷势弱,朱元璋却平定南方。以己方百战之师,攻下大都势如破竹,大事定矣!】

  【朱元璋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另有想法:元朝建国百年,都城必然守备森严,一旦久攻不下,孤军深入,被人切断粮草补给,元朝的援军又赶到,就危险了。不如先取山东,撤掉大都的屏障,再发兵两河,破除大都的藩篱,最后攻克潼关,扼其门户,如此一来,再进攻大都,大都必然“势孤援绝”,“不战自克”。】

  看到军事会议之上,朱元璋毫不客气地反驳掉常遇春的计策,用自信满满的口吻说出自己的计划,那挥斥方道的模样,汉高祖刘邦一双眼睛都忍不住放光,再次说出他那句名言:"大丈夫当如是!”

  一幅假想的画面在汉高祖刘邦心中展开————

  讨伐项羽之时,萧何,张良,韩信这开国三杰排排坐,——说出了自己的计策,随后恭敬地向他求教:“君侯以为如何?”

  坐在上首的刘邦自信一笑,大大咧咧地反驳道:"吾以为不如何。尔等的计策都不行,要想打败项羽,还得听我的!”

  随后,他就滔滔不绝说起了自己的主意。而韩信等人看他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敬佩。

  r />砰!

  一声脆响伴随着手上的疼痛一并传来,惊醒了刘邦的美梦,他呲牙咧嘴转头看去,只看见吕雉那张美丽却面无表情的脸:“……回神了,大白天还能做梦?”

  刘邦:“……”

  不得不说,皇后一语道破真相。

  ……这可真是美梦啊!萧何,张良,尤其是韩信,居然乖乖坐下听他指点江山,按他的决策去行军打仗,可不是美死了吗?

  幻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

  想到白登之围,刘邦不禁一个激灵。

  ……嗯,还好他一向有自知之明,韩信等人也同样知他甚深,打仗时不会听他的鬼话,不然岂不是被他一并带进了沟里?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策是正确的。】

  【公元1367年10月,二十五万大军北进中原。第二年7月27日,元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奔上都。8 月2日,北伐大军进入大都——这座随着幽云——并沦陷于异族手中四百三十年的城池,直到此时终于光复!】

  【有宋一朝三百年的梦想,在宋朝灭亡九十年之后,在朱元璋的手中得以实现!】

  【而那一纸号召北方人民共同讨伐元朝的檄文,也随之名传天下,永载于青史!】

  水镜之中,传出一道恢引人的声音,又像是万千黎民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响彻天地。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兵至,人民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在千千万万道声音中,是二十五万大军一路北伐中原的画面。南宋的臣民,几乎是噙着热泪,默默注视着这一幕又一幕。

  他们看见北伐大军势如破竹踏上南宋臣民百年不曾去过的故地,看见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重归中华,看见蹂躏过南宋的蒙元之主弃都而逃,看见汉人重新昂首挺胸走在这片土地上,看见黑暗散去,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在万万诸夏之民身上。

  宗泽老将军的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神采:“过河!过河!过河!复我中原!”

  辛弃疾忍不住弹剑作歌。

  临终之际的陆游一把撕了刚

  刚写的诗篇。

  “儿啊!”他握住儿子的手,叫他转告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勿要等到百年之后,北定中原,只争朝夕!”

  不知不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支不断进取的北伐大军身上,仿佛万万颗心牵在一起,无数平行时空发出同一道声音。

  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大喊: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大明!前进!前进!!!”

  “复我中原!复我河山!复我诸夏荣光!”

  在那张虚幻的地图之上,属于大明的色彩将蒙元在中原的领域尽数侵蚀,甚至一路向着北方草原深处而去,其势汹汹!

  【以南伐北而一统天下者,华夏两千年封建历史之中,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尽管已将蒙元势力驱逐出中原,朱元璋仍未善罢甘休,登基之后,他前后派兵八次北伐,对北元残余势力穷追猛打,将其彻底赶回草原深处,再不敢南下中原!】

  【与此同时,他以重民为本,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与民休息,并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制定了有史以来对贪官最严苛的律例:凡贪污银60两以上,枭首示众,剥皮食草,以警示大小官吏。百姓甚至可以手持他发的《大诰》主动告发残民之官。】

  “嘶——”

  还没从恢复中华的激动中恢复过来,就听见这段信息量过大的话,许多人忍不住倒抽凉气,尤其是习惯性贪污的官员。大部分朝代来说,六十两银子根本不叫贪!

  尤其是剥皮食草这种刑法,简直非人哉!

  “惩治贪腐是好事,可这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律例未免太过了……”哪怕是不贪污的清官,都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他们忍不住想,“难道明朝官员薪俸极高?”

  ——若是薪奉极低,养家糊口都做不到,又对贪污标准如此苛刻,那谁还当官啊?即便一心为民,也要自己先吃饱饭吧?

  不过,也有人的注意力落在"八次北伐"上。一般来说,刚刚开国的王朝都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对外征战损耗极大,更何况还是八次北伐,天下百姓支撑得起吗?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很有心得:"看来这朱元璋,不仅会打仗,治理民生也有一手。"

  -才从乱世中恢复的天下,

  居然能支撑他八次北伐,可见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水平也是相当不一般。君不见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就直接拖垮了一个盛世王朝?

  仙人的话验证了他的猜测——

  【短短几十年,朱元璋便将战火中支离破碎的江山打造成人民安居乐业的治世!】

  【然而,在治世的背后,是封建皇权的极度膨胀,是对人心思想的禁锢与扭曲。】

  【所以有人说,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将封建皇权推上了巅峰!】

  作者有话要说: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兵至,人民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鸾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引用的就是历史上颁布给北方人民的檄文。其中槽点其实特别多,明天喷朱元璋时再说。

  想了想,如果这一章前面一半奇朱元璋,后面一半晚朱元璋,显得我有点精分。而且读者的情绪也会变得很奇怪,前面还惊慨激昂呢,后面情绪就一下子down下去了。所以这一章干脆吹捧他的功绩,把喷他的部分放到下一章了。

  我对他的反感倒不是因为他厌女之类的,在我心目之中,封建社会本来就压迫女性,所有男性都厌女,朱元璋只是其中之最而已。毕竟不可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封建直男磨垒帝。对他的反感主要是这段时间了解他的史料,发现他有两副面孔,前后不一。靠着红巾军起义,却把红巾军打为妖人乱党,自己忍受不了元朝的暴砍所以起义,当了皇帝就要求百姓乖乖伐死,无论如何都不能起义,官员不能残害百姓,他儿子就可以随便残害……反正类似的双标特别多,所以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逐渐变成了封建帝王一切缺点的集合体,其他帝王也自私,但他最自私,其他帝王也专制,但他最专制。所以史学家说他把封建皇权推到了裁峰,感觉这个评价真的没错。反正从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变成了阶级之敌。史料明天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