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炼成神 第一百一十八章 妖族来袭

《百炼成神》第一百一十八章 妖族来袭

作者:恩赐解脱 字数:3116 书籍:百炼成神

  高悬的水镜中,大隋地图肆意舒展。分裂的九州重新合一,所有人的心情随着激昂的鼓点声一并向上昂扬,郁气一扫而空。

  一道高大的人影出现在众人眼前。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据说祖上来自弘农杨氏,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由于北方大地被鲜卑拓跋魏统治,能出人头地爬到高位的汉人将领几乎都是鲜卑化汉人,杨坚之父便得魏恭帝赐姓为昔六茹氏。】

  【得益于父祖之功,杨坚自出身起便已胜过天下万万人,又凭借自身努力南征北战履立战功,成为关陇贵族中的后起之秀。当北周宇文氏衰微,他当仁不让接过权柄,恢复祖姓,建国称制,灭西梁平南齐,南北长期分裂的局势至此终结!】

  宋武帝刘裕目不转睛地望着冀括南北的大隋疆域:“神州归一,还在百年之后吗?”

  "隋文帝杨坚……"他双眼中大放异彩,"这便是未来终结乱世的天下之主?"

  这一回,就由他来提前完成使命吧————刘裕心中升起豪情壮志。

  尽管被那群不孝子孙狼狠打击到了,但宋武帝刘裕并未灰心,他仔仔细细看向水镜,想要看一看是否有可供学习之处。

  在此之前的平行时空,许多人欢呼一声。

  “太好了,混乱的南北朝终于结束了。”

  “从东汉末年开始,持续了几百年的分裂啊,昙花一现的东晋就不用提了,倘若没有杨坚出现,九州的分裂继续下去,只怕将来的诸夏之地,再也不复一统!”

  “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太乱了,我只旁观都觉头痛,总算有人出来收拾局面了。”

  “杨坚此举有功于天下!”

  “汉家儿女终于能重新站起来了……”

  历朝历代皆是赞叹之声,被称赞的隋文帝杨坚本人却只短暂高兴了一会儿,心情便开始持续下滑,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毕竟这则盘点的主角可不是他啊。盘点唐太宗,为何却要从他大隋开始说起?

  -唯一的解释就是唐太宗离此时很近,隋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唐朝取而代之。一

  如此一来,杨坚哪里还高兴得起来?

  >

  旁边的独孤皇后安慰道:"那罗延,大可放心。咱们早已改立二郎为太子,那历史上的隋朝国祚如何,与咱们必不相干。”

  不也从南安开始说起,唐朝夫必就在隋朝之后呢"独孤自后

  "雨何况 盘点阳大诏失示璋时

  独孤皇后

  下意识没有提侄儿李渊似乎有个儿子就和唐太宗同名同姓。

  闻言,隋文帝杨坚眉头一松,露出笑容。

  “是了,既已改换二郎为太子,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又何必担心重蹈覆辙!”

  这还要从水镜刚出现时说起———

  当初仙人盘点秦二世胡亥之时,曾经提到过一句,隋炀帝之昏庸残暴比秦二世更胜一筹,其他平行时空或许不曾将之放在心上,大隋上下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本就对太子杨勇不满的帝后二人顿时起了废太子之心——那隋炀帝究竟是自己的几世孙不重要,反正只要换了太子,就不用担心这个暴君再祸害他的大隋江山了。

  ……一个比秦二世胡亥更糟糕的暴君,即便换了太子之后杨广的后代同样出现昏君暴君,也不可能比他更糟了。

  而晋王杨广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趁机不断表现,助他们坚定废太子之心。

  就这样,一个月前,本就不讨喜、后代里居然还出了一个暴君隋炀帝的太子杨勇,终于被隋文帝废掉,备受帝后喜爱、朝野上下称颂的晋王杨广成了新的太子。

  在独孤皇后的提醒下,隋文帝杨坚总算想起一个月前已经换了太子的事,凝重之色顿时一扫而空:不管原本历史上的隋朝是如何被灭的,如今情形已是大不相同了。

  放下了担忧的他这才有心思去听水镜中关于自己的功绩。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一掠而过,了无痕迹。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好似有些耳熟?

  ……天下同名同姓者多了去了。那唐太宗无论如何都得是至少百年后的人吧?自己亲手建立的大隋又岂会如秦朝一般短命?

  在这帝后二人交流期间,水镜里早已经放完了大隋三路大军讨伐南陈的故事。

  【与此同时,隋文帝杨坚

  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利国利民的政策。】

  【政治上,他废除北周六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又废除自汉代以来的州县辟暑制以及魏晋以后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规定从此九品以上官员都由吏部统一任免,年年接受考察,开科举取士之先河————隋文帝的一系列举措,影响了后世一千年。】

  “三省六部制,科举取士?”

  正在监督扶苏批阅奏折,而自己积极养生的秦始皇赢政霍然转头,就见扶苏已经将出现在水镜中的详细制度都记了下来,脸上浮现出一丝满意。

  ……虽说一千多年后的制度不可能照搬到大秦,但总有一些可参考之处嘛。

  “科举制2与朕的宛举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大不相同

  一向?与朕的祭华和只有一子之左,却是人不相同。

  汉武帝刘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制度的优点,尽管杨坚所开创的还只是雏形,与后世明朝的科举制相比完全名不副实,总共都没录取几个人,且出身都不低。

  但相较于汉朝的察举制,哪怕还仅仅只是一个雏形的隋朝科举制都先进多了。

  明朝的科举制放在当下反而没那么合宜。

  看到画面之中士子书写用的白纸,汉武帝刘彻摸了摸下巴————因为总是从水镜之中看到白纸的存在,知晓其便利之后,他早就令少府传谕天下奇人异士、能工巧匠,加以研究,也不知如今成果如何?

  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吏?似乎也值得借鉴一二,并非照搬,而是要贴合大汉的情况。

  如今大汉的辟署制度,由朝廷任命州郡长官,而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朝廷对地方的掌控的确及不上后世……

  【民生上,隋文帝废除苛政,减轻赋役,检括户口,将大量人口从豪强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编户。他开放盐池、盐井,任由百姓取用,又颁布租调令、均田令,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每人受露田40亩,其中永业田无需归还,露田则在死后还归国家。】

  【————另外,起初规定男女年十八岁为丁,一旦成丁便要承担徭役;后来隋文帝将成丁时间推迟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时间由一月改为二十天,纳租调的数目也有降低。不过男女18岁授田的规定并未改变。因此,从18岁起的三年

  间,隋朝百姓受田的同时,还不必服徭役、纳租调。】

  【律法上,隋文帝颁布了对后世影响甚大的《开皇律》,废除枭首、车裂等酷刑,此后除非谋反大罪,都不得诛连九族。】

  【军事上,他改革府兵制,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减轻了军队财政负担,又北服突厥,使原本统一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并荣获“圣人莫缘可汗”之尊称!】

  【——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草原民族臣服,被尊为"圣人可汗"的诸夏皇帝。】

  大唐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真心实意地感叹道:“大唐承隋朝制度多矣,此皆隋文帝之功!”

  大唐的租扉调、均田制、府兵制,与隋朝一脉相承,只是有细微的改动,大致上是一套思路,科举制更是来自于隋文帝的创造,只是在其基础上更完善了一些……能留下那么多影响后世的政策与制度,隋文帝杨坚,着实是一位难得的英主!

  而隋文帝干得越好,隋炀帝的败家就越加令人无法忍受。想到这位离谱的表叔,唐太宗李世民至今都难以理解:如此富足的大隋江山,他竟然都能挥霍一空?

  登基以来疯狂填窄窿的李世民怨念满满。

  【另外,隋文帝还统一了南北朝混乱的货币和度量衡,鼓励百姓开荒,在全国各地设立义仓储粮,建立了统一完备的全国粮食储备体系。到他去世之时,大隋府库充盈,"强宗富室,家道有金"

  “中外仓库 无不盈和”

  兄以世美天下五六十午11

  十外围牌,无个监积,,,,以供养大下五八十年;

  【隋文帝杨坚躬行节俭,励精图治,一举打造了后世称道的开皇之治!尽管晚年依旧免不了刻薄猜忌、残杀功臣,但他一统神州,终结了东汉末年以来数百年的害据乱世,以汉人皇帝的身份号令天下,令使用鲜卑姓氏者全都恢复汉人姓氏,威加四夷,从此诸夏再度主宰神州,功莫大焉!】

  【————强盛的大隋王朝,如日方升!】

  恢宏浩荡的背景音乐里,镜头不断掠过广袤的九州大地,水镜之前的众人仿佛置身云端,远远望着下方歌舞升平的天下。

  他们看见田间地头丰收的硕果,看见被填的满满当当的各地义仓,看见充盈无比的府库中堆积如山的

  米粮,看见红日高升,一个初生的帝国如旭日一般冉冉升起。

  “吸溜……”汉武帝刘彻下意识身体前倾,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几乎要黏上去。

  ——可以供养一个大一统国家消耗五六十年的粮食是什么概念啊!

  要是把这些粮食给他,不,哪怕只把其中的十分之一给他,他都能把匈奴铲平了!

  若非粮食消耗太快,他哪需要休养生息,早就去打匈奴了!就算冠军侯暂时不能出动,长平侯也可以把匈奴吊起来打!

  望着水镜之中无比富足的大隋,听着耳边仙人的夸赞,隋文帝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如此甚好!如此大隋交到太子手中,即便只是守成,也绰绰有余。"

  ——更何况太子杨广向来出类拔萃,岂是一般的守成之君可以相比?大隋国富兵强,太子将来继位之后,必能如汉武帝一般开疆拓土,令大隋登上新的高峰!

  隋文帝杨坚彻底放下心中的疑虑。

  果然,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那么耳熟,只是因为同名同姓者太多了吧?太宗是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若是现在就已经出生,那大唐的开国皇帝岂不是更早就出现了?

  ——如此强盛的大隋,四海升平的大隋,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就没了呢?

  ——哪怕后继之君是头猪都办不到的嘛!

  彻底放下顾虑的隋文帝来到前朝,在百官的恭迎声中,他满脸笑容,如沐春风。

  【对外开疆拓土,对内治理民生,隋文帝杨坚完成了属于他的历史使命,但他手中的接力棒又要传给谁呢?众所周知,王朝若要延续下去,第二代继承人至关重要,而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又有一个问题深深困扰着历代君王——那就是“不类己”。】

  “是啊是啊,仙人所言甚是。”

  神情放松的隋文帝在内心默默点头。

  ————反正水镜之中的大隋与现实之中已经大不相同,就当看命运的另一种可能罢。

  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此时都很想点赞

  -IL子不像白

  直异让人很烦恼啊!

  一儿子不像自己,真是让人很烦恼啊此,以此市对你,此的都很想品负

  又想起扶苏与刘据最终的结局,这两位在诸多方

  面都很相似的帝王不由默然。

  “如隋文帝这样的君王,国库再充盈,同样要面临选择继承人的烦恼啊……”

  汉武帝刘彻的心态突然平衡了不少。

  【隋文帝杨坚向来躬行节俭,敬重皇后,在独孤皇后的影响下被迫不好女色,然而其长子杨勇却生性好奢侈,多内宠,加之性情率直任性,从不掩饰其举止,逐渐为帝后所不喜——皇帝嫌这个儿子不像自己,奢侈享受,不知节俭。皇后厌恶这个儿子不爱重正妻,有宠妾灭妻的嫌疑。】

  【相比之下,次子杨广哪哪都好。】

  【这个儿子少来聪慧,容貌俊美,勤俭好学,文采出众,待人谦卑,爱重发妻。帝后每每派侍从们去往晋王府,他都携王妃亲自出迎,不仅招待备至,且回礼丰厚,于是人人都说他的好话。而帝后亲自驾临时,所见到的一切更让他们满意:府中不见美姬,都是些又老又丑的女眷,且衣着装饰朴实无华,屋子里的乐器堆满灰尘,连丝弦都断了。可见这个儿子平时生活上何等简朴,又不好声乐美色!】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很满意。】

  【———这才是我大隋的继承人啊!】

  【当太子杨勇大大咧咧接受百官朝贺引起皇帝忌惮时,晋王杨广却以低调内敢的作风结交朝臣,方方面面刷爆了帝后的好感。不知不觉间,太子杨勇在帝后心目中的印象分逐渐扣光,而冒王杨广却凭借一系列表现上大分,为帝后所钟爱。】

  【从独孤皇后到重臣杨素等人,成天在皇帝耳边说太子杨勇的坏话,晋王杨广的好话,哪怕皇帝更欣赏太子,都会逐渐被带偏,更何况皇帝本身也更欣赏晋王。】

  【这场暗流涌动的夺嫡之争,晋王杨广大获全胜!太子杨勇或许自始至终都不知发生了什么,就稀里糊涂失去储君之位。】

  【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及其子女为庶人,随后,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四年后,隋文帝杨坚去世,众望所归的太子杨广即位为君,年号"大业"。】

  无数平行时空,从头到尾看完这一切的众人不由感叹:“这杨广好深的心机!”

  隋文帝杨坚当局者迷看不出来,但他们作为旁观者,却将所有内幕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也没有谁因此而谴责杨广。

  反

  倒是欣赏他的人居多————前提是这些人都是隋朝以前平行时空的人。

  大家觉得隋文帝杨坚换太子还真没毛病。

  夺嫡之争本就是各凭本事,太子杨勇明知皇帝皇后希望他如何做,却连装一装都不肯,就这样的智商与性情,活该他出局!

  -往大了说,都可以扣他一个不孝了。

  无论杨广本性如何,他能够按照皇帝皇后和群臣喜欢的模样来伪装自己,那就是他的本事!通过讨好皇帝身边的侍从,拉拢皇帝的心腹重臣,投其所好刷帝后的好感,最后让皇帝身边所有人都为他说好话,诋毁太子杨勇,不也是能力的体现?

  “即便明知是伪装,换我我也选杨广。”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乐了。这个傻憨憨的太子杨勇让他想起了前废太子刘荣,以及后者那个敢对皇帝出言不逊的老娘。

  “这杨勇是怎么想的?还只是个太子,没当上皇帝呢,都不肯听你爹的话,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你爹会选你才怪了!”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不少平行时空的皇子简直恨不得把这杨勇拖下去,让自己上!

  “以隋炀帝拿捏人心的本事,若上位之后也能体察民心,大隋又岂会二世而亡?”

  唐太宗李世民不禁摇摇头。

  说实话,这方面他还是挺佩服杨广的。轻而易举就哄得他爹把太子大哥给废掉了。

  ————他要是也有这样的本事,哪里还用得着玄武门之变?

  听李世民这样妄自菲薄,贞观群臣可不乐意了:“隋炀帝岂能与陛下相提并论?其不过耍弄阴谋诡计,行小人之道而已。”

  “陛下堂皇正大,推心置腹,万民归心,孰不效死?”

  ————至于说我们陛下为什么没有杨广那么会讨他爹喜欢,当然不是陛下的错啦!

  ——都怪杨广太狡猾,陛下他爹太眼瞎!

  与此同时,隋文帝杨坚傻眼了。

  原本他一直以为将来的皇帝是杨勇,而隋炀帝就是杨勇的后代,败了大隋江山。如今他已经换了太子,自认为大隋走上了与历史完全不同的轨迹,因此神态一直很放松,怎么吃着吃着瓜就砸在自己身上了?

  ————历史上的大隋继承人就是杨广?

  ————感情他折腾

  半天折腾到了老路上?

  隋文帝杨坚整个人都愣住了。

  好在很快他反应过来——自己留给儿子的可是一个无比强盛的大隋王朝。我儿杨广有大帝之资,必能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隋朝与唐朝的关系或许就像南宋与大明的关系一样,中间还隔着老远呢……

  至于未来的暴君隋炀帝?没办法,大丈夫难免有不孝子孙,只能随他去了。

  咚——

  水镜之中传出一声悠长的钟鸣,似乎意味着旧时代已经逝去,新的时代降临。

  【苦心绸缪终于登上帝位的杨广意气风发,他在御座之上俯瞰群臣,俯瞰大隋万里江山—————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来临了!他要开创大业,建立万世不朽之功!】

  【第一步,营建东都洛阳,储积粮米。】

  隋文帝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关中粮食不足,朕每每率文武百官去洛阳就食,营建洛阳,情理之中,理所应当!”

  然而下一秒,他欣慰的笑容凝固。

  【————为此,杨广派人每月役使民夫二百万,跨越大江南北寻找奇材异石,不计成本输送到洛阳,以营建宫殿;穷搜海内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以充实园苑。春花秋叶一旦凋零,不惜剪彩为花。亭台楼宇,穷极华丽,宫殿园林,极尽奢靡。】

  【如此洁大的工程,只用了14个月。代价是"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成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征发的民夫死了四五成,尸体一车又一车运走,源源不绝,路上都是运尸车。

  望着水镜之中那样煌灿烂无以复加的洛阳宫殿群,以及连绵不绝相望于道的民夫尸体,隋文帝杨坚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屁的应该哦!

  -修这么大这么华丽的宫殿与储备粮食有什么关系啊?简直岂有此理!

  当初太子杨勇只是在铠甲上搞了些花里胡哨的装饰都被他臭骂一顿,如今杨广这何止比杨勇奢侈了千万倍???

  隋文帝杨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死去的民夫,这些人的性命难道就只是杨广眼中的消耗品吗?

  水镜之前,无数平行时空的百姓都沉默着,但冰冷的怒

  火已然在他们心中燃烧。

  【陪都洛阳建成后,诸多番邦酋长汇聚洛阳,顿时大开眼界:规模盛大的百戏表演,一万八干名乐师演奏乐器……洛阳城灯火日夜不熄,足足持续了一个月。】

  【杨广这一番烧钱如烧纸的表演让他们大感震撼,于是纷纷请求入洛阳丰都市进行交易。杨广大手一挥同意了——统一规划店铺,其中放满珍贵货物,连卖菜都以龙须席铺地,酒食店在杨广的要求下免费供应胡族客人,只要路过就请进去敞开了吃喝,好生炫耀了一波“豪富阔绰”。】

  【除了东都之外,他还在江都营建宫殿,从长安到江都一路"置离宫四十余所"。仙宫琼楼,美人如云,人间至极也!】

  洛阳城的灯火照亮天地,亮得隋文帝杨坚眼睛生疼,他的心口也被揪得生疼。

  “败家子!真是败家子啊!”

  一手按住心脏,隋文帝杨坚大口喘气:“这都是朕辛苦攒了一辈子的钱粮啊!”

  ————说好的不近女色,勤俭朴素呢?

  一你个浓眉大眼的骗子!!!

  汉武帝刘彻也倒叹一口凉气,痛心疾首。

  他对杨广的那点欣赏全都转变成了痛恨。

  ……钱粮太多,可以捐给需要的人啊!

  “哪怕只是给朕十之一二……”

  然而,画面中的杨广可不管诸多平行时空之人是如何替他痛心,谴责他的败家,他还在大把大把挥洒着这份“家当”———

  浩浩荡荡的长河仿佛九天垂落的瀑布,一艘超乎想象的庞大龙舟行驶在江面上。

  数不清的大船紧随在其后,那扑面而来的壕气,已经呼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第二步,修江南河,自京口到余杭长八百里,宽十多丈,造龙舟,建驿宫;开通济渠,征发河南、淮北之民前后百余万;开邗沟,征发淮南民夫十余万;开永济渠,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这几段河渠与隋文帝时期修建的广通渠连在一起,便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每一寸河床上,却是数以百万的民夫的血肉之躯!】

  【贯穿南北的运河修好了,沿途遍布的宫殿也兴建起来了,万事俱备,杨广坐上他那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的龙舟,带上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道、蕃客一群人,连同禁卫军士,浩洁荡地

  出发了。】

  【————庞大的船队由北向南而来,连绵不绝,足有二百余里,两岸是随行护驾的骑兵,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每到一地,地方州县都必须献上食物,如此庞大的队伍,消耗粮食之多可想而知。更何况皇帝食不厌精,脸不厌细,靡费难以想象。】

  【回京之时,他又命人赶造车辇,为了装饰旌旗羽仪,征发百姓四处捕捉飞禽走兽,禽兽捕尽仍是不够,百姓只能向豪富之家购买,被后者趁机榨干了血肉。】

  【————而这一切,杨广并不放在心上。】

  【隋文帝留给他的是一个兵强马壮、国库丰盈、人口数以千万计的帝国,钱财和人命,对他来说都不过是数字而已。为了他心中的大业,就算挥霍殆尽又如何?】

  【建东都,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开科举,亲征吐谷浑,收降西突厥,为大隋拓地数干里————任何一桩事拿出来,都值得天下称颂!前朝几代皇帝至少百年才能达成的功绩,他凭一己之力,短短几年尽皆达成!】

  【放眼千古,谁人可堪伯仲间?】

  高悬的水镜倒映出无数平行时空,无数张怒发冲冠的面孔。他们疑视着高高在上俯瞰万里江山的杨广,凝视着被践踏在他脚下数不清的尸骸,再也忍不住骂出了声。

  与此同时,隋末平行时空,经过三征高句丽失败,彻底龟缩在江南的杨广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他下意识抬起头,隔窗遥望,不远处似乎有大量人群掀起尘土,化出一片暴动的龙卷风,疯狂地向龙船冲来!

  “来人!护驾,快护驾!”

  他看见本该保护自己的骁果卫或是仇恨,或是嘲讽,或是冷漠麻木的面孔。

  那股疯狂的龙卷风将他卷起。

  这一刻,百姓们愤怒的声音好像与无数平行时空的怒吼声融合成了一股

  “我呸!”

  “暴君!你也配!!!”

  “————食屎吧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