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被军嫂 第408章 亲爱的仇人们02

《重生被军嫂》第408章 亲爱的仇人们02

作者:婔姿珏然 字数:0 书籍:重生被军嫂

  江闻说完话,便离开了这处斑驳陆离的石壁,带着三人继续走向止止庵。

  一路上,众人都陷入了一种若有所思的沉默,直到一堵飞笔书写着“武夷山第十六洞天”的院墙于夜色中悄然出现,他们才停下了脚步。

  止止庵里破败不堪,大殿似乎被雷火焚毁过,幸好房屋还没倒塌。几人找来来尚且结实的供桌拼在一起,整理出一间适合过夜的厢房。

  道观院内,有两株繁茂虬劲的宋桂,经霜许久的枝头还残留阵阵桂花幽香,夹着一口被杂物挡住的古井。

  “江掌门,你今晚的那番话,是不是故意说给我听的?”

  袁紫衣独立在院子里,紫衫于月下漫步恍若神仙中人。江闻回头看,发现傅凝蝶也还睡不着觉——大概率是吃多了桂花糕撑的。

  江闻皱着眉头看向她,“你们这些江湖侠女,都是这么自我意识过剩的吗?”

  袁紫衣轻咬着嘴唇,神情严峻冷傲。

  “师父也常和我说家国大义,可我完全不能理解。明明百姓饿殍无人过问、冤屈无处伸张,凭什么还要匹夫匹妇去为国尽节全忠?崇祯以来百姓复明、从顺、投清,终究这也反那也反,是谁逼的?谁又能知道该为哪个国?”

  她的母亲因美貌被凤天南玷污产下他,走投无路下来到“甘霖惠七省”的大侠汤沛府上。谁知汤沛为人表面光鲜内心龌龊,见银姑美貌,竟使暴力侵犯银姑害她悬梁自尽。

  出身的凄惨,使得袁紫衣的内心充满了不信任感,五枚师太的教育和现实的对比,更让她对于纷繁复杂的世道有着一份纠结矛盾。

  “袁姑娘,你和严姑娘的志趣大有不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如果想找到内心的答案,就不如往民怨困苦北边走走,直面你内心的恐惧。”

  袁紫衣疑惑地看着江闻:“去了北边……便有答案了吗?”

  江闻笃定地点头:“江湖上曾有一位韦恩韦大侠,父母尽数丧命宵小手中,他隐姓埋名看尽世间疾苦,终于成为震慑群昔邪的‘蝙蝠公子’,或许你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当真?为什么我从未听过这个名号?”

  袁紫衣将信将疑,每次见到江闻这么一本正经的模样,直觉就告诉她江闻在忽悠人。

  见到对方不信,江闻也不辩解,指着袁紫衣腰间的银丝软鞭说道。

  “袁姑娘,信与不信自有你决定。江某见你鞭法寻常,就传你一门行走江湖的武功弥补不足,也算是弥补我乱说话的因果。”

  此话一出,袁紫衣的表情接连变幻,从苦恼纠结最终化为了满脸惊喜。

  教她武功,不是是江闻脑子一热的决定。

  江闻不是觊觎袁紫衣的美色,不是希望她感恩戴德,而是相中了她的特殊身份——金庸江湖入侵此方世界后产生的人物!

  用金庸武学测试悟性、根骨两项属性,是江闻早已定下的计划,但是像袁紫衣这样疑似出身金庸世界的人,是否也能学会金庸武学呢?!

  目前江闻能确定的金书人物里,除了不知身在何处的陈家洛,就只有送到面前的袁紫衣,这个机会他又岂能不把握住?

  酒楼动手时江闻就发现袁紫衣携带的兵器银鞭,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武功配套,应该是还没偷学到九龙鞭法。

  江闻身上武学繁杂,能不用内力施展的却不多。江闻思来想去,终于把目光落在了一门鞭法上。

  江闻从她腰间转瞬取下银丝软鞭,手腕微抖便如游龙出水,抖擞身体舞动了起来。

  “看好了,我只演示一遍。”

  世上鞭法很多,鞭路也是千变万化,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二种。

  第一种是鞭稍与主鞭交叉形成圆,滚动至鞭梢打响,叫做劈鞭;第二种是使鞭如浪起,弧滚至稍头全然平行不交,也就是点鞭——两者尽是以远打远的办法。

  但是江闻演练的这套鞭法,施展起来却迂回缠绕,层层叠叠不离周身五寸,远远望去似舞柳回风、轻云蔽月。

  袁紫衣看着直摇头,心里暗道这个武夷派掌门,果然是想拿些中看不中用的粗浅武学敷衍自己。

  这门鞭法看着精妙,实际上和行走江湖的把式毫无区别,袁紫衣自幼有赖师父等名家指点,武功低微却眼界开阔,根本不会上当。

  “啪!”

  但忽然间一声脆响,把袁紫衣从鄙夷中惊醒。她睁大了眼睛,发现江闻仍旧孜孜不倦地舞动着银鞭,看不出手腕有使力发劲的痕迹。

  但下一秒,又是一声脆响凌空响起!

  银丝软鞭的鞭梢明明还在一侧,反方向地砖上却留下清晰无比的印记!

  “这套鞭法看似寻常,却格外借重巧劲,可御敌丈外,也可于寸身之间发力!倘若用错劲力,反而先伤己身!”

  江闻解释着,把层层绕绕的银鞭猛然一收,鞭梢剧烈抖动着,宛如腾云升天的蛟龙般横空出世,鞭梢是龙尾、鞭弧为龙爪,鞭杆为龙角,触碰到的地方玉石俱碎、瓦砾不存!

  袁紫衣瞪大了眼,看出这鞭法的凶险;这种对于力道的精妙掌握,却也让袁紫衣不自觉地眼中放光。

  这套鞭法既具备鞭梢的凌厉,又将整条鞭子作为攻击手段,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控制不到位,必然先抽中自己的身体。

  这套《金龙鞭法》是郭靖七个不成气候的师父之一,「马王神」韩宝驹的成名绝技。

  由于是从御马的鞭子中领悟,这套鞭法招式格外注重巧劲——毕竟谁家甩动马鞭,也不是为了抽死坐骑的。

  江闻依靠着经验值作弊,将这门外功武学推演到极致,终于发现了它的独特之处。

  这门武功一旦大成,便能够在运气使劲的法门上有极大突破,完美体现奇门武学“出奇制胜”的精髓——在金庸群侠系统里,就是满级时能+30的奇门属性。

  双眼放光的袁紫衣勉励记住动作诀窍,在江闻停下演武的那一刻,就毫不犹豫夺回了银鞭,紧促着脑海里冥冥之中的一点灵犀,尝试掌握这门鞭法的要诀。

  见袁紫衣有所习得,江闻也暗暗观察等候,想看到袁紫衣是否真能打破两个世界的壁障。

  “师父,屋子里有跳蚤!”

  忽然间,傅凝蝶先带着哭音从屋子里跑出来,找到了江闻。止止庵荒废已久,虱子跳蚤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我想回峰顶!那里能洗热水澡,还有床铺可以睡!我现在就想回去!”

  傅凝蝶看着近在止止庵东侧的大王峰,委屈不已。

  江闻看着满脸泪痕的傅凝蝶,却毫无同情之色。

  “凝蝶,你记住了。不管什么事情发生,凡是太阳下山前走不到张仙岩,就绝不能在天黑之后上这座山!”

  见到了师父出乎意料的严厉,凝蝶也只能不情不愿地闭上了嘴,委屈地伸手挠着发痒起包的后背。

  发觉有些吓到小孩,江闻也不禁有些歉意地抱起傅凝蝶。

  “师父我不让你走这条夜路,是有原因的。”

  江闻抱着凝蝶缓缓说道。

  傅凝蝶粉雕玉砌的小脸泪痕未干,“为什么呀?”

  江闻摸了摸她的脑袋,缓缓地说道,“宋祝穆《武夷山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有人遥见古仙人在山上张幔为亭,结彩为屋。山下男女二千多人见到异状,便循虹桥鱼贯而上,悉数到了峰顶。”

  傅凝蝶听得好奇,渐渐忘记了身上的奇痒,继续追问后事。

  “后来只见山间幔亭、彩屋铺着红云茵、紫霞褥,其中金宇氤氲;鼓乐齐鸣,歌声嘹亮,席间食品全非人世间所有,男女乡人纷纷入宴畅饮。”

  傅凝蝶有些向往地听着,缓缓说道:“还能见到神仙,好羡慕呀……那里一定有丝被床榻可以睡吧……”

  “羡慕?”

  江闻听完却冷冷一笑,眼睛里闪烁着警惕的神采。

  “那你可知道后来这些赴宴之人,都不知所踪了?语焉不详的古籍《岣嵝升仙书》记满神仙洞天异事,提及了后事。时隔在三五年后,才有乡民尸骸被发现堆积于山崖悬棺之中,无人敢收殓。其后每至天阴将雨,棺中辄闻呻叹声,聒耳如蛙。”

  “而这些发现的只是部分,这般事情从古至今屡屡发生,以至于大王、缦亭两峰天黑后无人敢至,几乎成为当地荒迹。”

  江闻的声音猛然变冷。

  “据说九曲溪的艄公说,半夜时分时常遇到黑龙饮水。可靠近了才发现,尽是些匍匐着脑袋四肢不全的人,于山崖上、小溪边徘徊不定……”

  鬼故事说到一半,傅凝蝶就吓破了胆跑回屋里,从江闻怀里挣开,决定在天亮前不出这个门了。

  袁紫衣嗤笑的声音猛然传来。

  “没想到江大侠在骗小孩上,也如此得心应手。”

  江闻微微笑着,没有答话。

  他固然是借机会警告傅凝蝶,但他所说的,可不全是危言耸听的乡野怪谈。

  为了帮江闻查清石壁上诗文的来历,会仙观的元化子曾经翻出过道观典籍,终于找到了白玉蟾、朱熹、辛弃疾同游武夷山的故事。

  在道馆典籍记载里,当三人乘着九曲竹筏来到大王、缦亭两峰之间时,初来乍到的辛弃疾,却抢先吟出了“山上风吹笙鹤声”的诗句。

  另外两人问他何出此言,辛弃疾痴痴望着水畔的缦亭高峰,说那里传来了笙管疏寒而声咽的响动和云鹤那高昂尖削的唳声,似乎还有仙人列如麻。

  朱熹和白玉蟾面面相觑,艄公的脸色几乎惨白。

  “云衣君招之,汝其不见乎?(山上穿白衣服的仙人在向我们招手,你们都没看到吗?)”

  会仙观的典籍在这里悄然终结,只留下书写痕迹里,那带着颤抖的尾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