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绣农门:本宫田多多 第九百六十二章 孽种有何资格留下?

《锦绣农门:本宫田多多》第九百六十二章 孽种有何资格留下?

作者:温宠儿 字数:869 书籍:锦绣农门:本宫田多多

  饭后,千金公主和武婧儿闲聊,直到宵禁之前她才离开。武婧儿将人送到府门口,回来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和云川赞叹:"千金公主是一个……狠人。"

  一路而来的权贵之中恐怕真正遵守减半份例的没几个,尤其是李唐宗室。他们这些人仗着辈分,对武媚娘执政一事,背地里从未停过对她的指指点点。

  千金公主辈分上是李治的姑姑,却没有加入其中,反而对李治和武媚娘十分恭顺尊敬。往日,武媚娘出台个什么关于权贵的政策,她总是积极相应。

  且不说这次份例的事情,就说李治有次提倡节俭,认为一些妇人的花间裙衣靡费甚广。因此,武媚娘改穿了七破间裙,千金公主也跟着穿。

  但其他的贵妇人依然穿着用料更多的十二破间裙,甚至还有超过十二幅的破间裙。此外,千金公主还擅长逢迎说好话,她是除了武婧儿之外,长安城中最受宠的贵夫人,比什么王妃太妃郡主县主都有颜面。

  落日西沉,天空垂下瑰丽的云霞。洛阳也受到了旱灾的影响,垂柳的枝条稀稀疏疏,温驯地沉默下来,透过斑驳的柳叶,看见了东边灰蓝色的天空。

  “常乐公主的教训就在前边。”云川听到武婧儿对千金公主的评价说道:“她是一个聪明的人。

  "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一个有着生存智慧的人。"云川又补充道。

  这样的人也让云川十分佩服。她更让人叫绝的一点是积极拥护天皇天后下达的政策,但几乎从不参与政治,重要的大事上从不发一言。

  假如武媚娘继续得势,千金公主则继续受宠。假如武媚娘失势,只要得势的人是姓李的,千金公主又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顶多是被边缘化,权势不在,但富贵依在。

  次日一早,武婧儿来到洛阳的宫苑,继续上班处理宫务。当她去向武媚娘汇报的时候,就看到武媚娘一会儿命令上官婉儿拟旨,一会儿吩咐上官婉儿整理奏章,一会儿又叫上官婉儿去政事堂传达诏令...

  在武媚娘再一次叫上官婉儿时,没有听到回应,抬头看见空空的位置,这才发现上官婉儿在政事堂还没回来,忍不住轻轻拍了脑袋。

  “我来吧。”武婧儿坐了许久,也没见武媚娘发现自己,又见上官婉儿被支得团团转,于是走到武媚娘的桌案前说道。

  “你行吗?”武媚娘狐疑地看着武婧儿。

  武婧儿一顿,轻拍了下桌案,抬起下巴对武媚娘说道:“我处理了多年的公务,整理奏章看奏章的能力和眼力还是有的。"

  "咳咳……但你千万别让我草拟诏令,我怕被三省那些官员嘲笑文笔粗陋。"

  武媚娘道:“行吧,就你了。”她指着桌上的一摞奏章,让武婧儿先看了,这是上官婉儿根据武媚娘的习惯整理成的。

  熟悉完这一摞奏章之后,武媚娘又吩咐武婧儿把配殿里最靠外面桌子上的奏章,按轻重缓急整理好给她。

  今年大唐各地都出现了天灾,边地各部也都蠢蠢欲动,部落酋长和大唐的官员各种交锋不断。

  这些事情就像涓流汇入大海一样流入皇宫,成为武媚娘桌案上的一本薄薄的奏章。

  上官婉儿匆匆从外面进来,额头上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双颊泛红,气息微喘。在看到武婧儿在一旁整理奏章时,上官婉儿惊讶地停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走到天后面前,觑着天后的神色小心地回禀事情。

  武媚娘点点头,对上官婉儿说道:“以后整理奏章的活就交给永丰公主和你。婉儿,你以后以草拟奏章为重。"

  “是,婉儿遵命。”上官婉儿应下后,还朝武婧儿露出一个清雅秀气的笑容。

  武婧儿:..

  行吧,不就是再来一份兼职吗?

  自从之后,武婧儿处理完宫务就往武媚娘的宫殿这边跑。有时还没处理完宫务,就被上官婉儿派人叫去,说事情太多她忙不过来,请永丰公主尽快过去。

  这份兼职在武婧儿看来几乎成了主业。

  武媚娘宫中是有一些女史,但这些人多是出身宫女,自幼长于宫廷之中,又都不像上官婉儿一点就透。在武媚娘看来就是有些蠢笨,她自己事情很多,又不耐烦亲自调教,所以就可着上官婉儿使。

  如今再加上了一个武婧儿。武婧儿的资质虽然比不上上官婉儿,但她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又几乎踏遍了南方。虽然她没有去过北方,但由于和北上西行的商队关系密切,对这些地方也称得上熟

  悉。

  />

  他如今的身体,就像落日余晖,一点一点在被漫长的黑夜吞噬。在最后尚有光亮的日子,为了他这一脉皇位继承的传续以及李唐江山的稳固,李治对朝堂上的势力开始最后了的完善。

  李治为了太子继承皇位的顺利,曾经大规模安排了两次宰臣任命,一次是以戴至德为首,令其辅

  佐太子李弘;第二次是以刘仁轨、裴炎为首,是为太子李显而备。

  第一次以太子李弘和戴至德的去世而告终。第二次是他在服饵之前,任命了刘仁轨、裴炎、崔知温和薛元超以备他发生不测之后辅佐太子李显。

  这次帝后二人来东都之前,留太子在京师监国,命令刘仁轨、裴炎和薛元超三人辅佐太子,剩下的崔知温则随帝后来了东都。

  但李治闲暇下来,发现这四人到显儿时,能用的怕只有裴炎和薛元超了。刘仁轨年过八十,崔知温虽年轻但他素来体弱。这次来东都时,他又病了,仍不见好。

  李治冷眼观察了几个月,提拔了几个资历稍轻的官员进入宰执大臣的行列。

  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①

  任命之后,李治对崔知温说道:“郭待举这些人资历浅,经历的事情不多,我先让他们提前参预

  政事。但你们和他们是不同的,所以我给他们任命了平章的使职以作区分。”②

  崔知温巴不得宰臣只剩下自己一个,但天皇发话了,他能怎么办,只能答应。李治做这个决定之前,提前知会了武媚娘,武媚娘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算起来,武媚娘处理政务的时间比李治还长。现在,她对于权术的应用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李治提这件事情时,武媚娘就明白了这事背后的含义,无非就是增强太子的力量。李治说这话时,武媚娘心中就瞬间涌现了几个如何处理不听话宰臣的法子。

  抓住重点,一击必中。

  在李治不知道的时候,武媚娘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太宗皇帝身边,武媚娘耳濡目染,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一切知识。在李治身边时,她利用在之前学过的知识辅佐李治处理政务,不断积累经验以及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帝王之道。

  在李治的打磨和时间长河

  的冲刷之下,武媚娘变成了一颗璀璨的宝石,变成了李治理想中的继承人模样。

  可惜这样好的继承人却不是大唐法理上的继承人。

  这一点李治至今没有想到,他就只觉得看太子李显哪哪都不满意,都不顺眼。除了李显姓李这一条。

  四月大旱,五月东都又连日下起了大雨,洛水溢出河道,冲毁了不少民宅。

  六月久旱的关中迎来了雨水,但淫雨连绵多日,淹了农田。雨晴之后,又是大旱,夹杂着蝗灾,百姓被变了脸的老天折腾地精疲力尽。

  然而这些还都没完,疫病又在百姓之中蔓延,即使朝廷开仓赈济,派大夫诊治,但死者仍然不计其数。

  武婧儿整理奏章时看到这些,心情愁闷,感叹民生多艰。然而,又出现了一件让众人措手不及的事情,裴行俭在单于都护的任上病逝。

  大唐天灾不断,周围的部族蠢蠢欲动,之所以没有敢反大唐,主要是因为边地驻扎的悍将铸就了一道长城,镇住了那些人的狼子野心。

  西北的王方翼和库狄云珠,西南的秦梦年和黑齿常之,北面的裴行俭,东面的薛仁贵。

  武媚娘在继任单于都护的人选上陷入了犹豫之中,单于都护府在几个都护府中离长安最近,又由于其安置了东突厥降部,这个位置极其重要,需要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去担任。

  西南的吐蕃是劲敌,而且现在双方还在打仗。临阵换将兵家大忌,因此西南的将领不能动。高丽新附,东面的也不能动。

  合适的人选就在王方翼、库狄云珠、以及随裴行俭平叛的程务挺、张虔勖之中产生。

  王方翼是王皇后的堂兄,武媚娘对他心存芥蒂。张虔勖名声不显,资历尚浅,怕担当不起都护一职。程务挺是武媚娘在京师军中的势力,她不想将这枚暗棋下到千里之外的漠南。

  那就只剩下一个人了。库狄云珠。

  平定过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之乱,素有仁名,阿史德氏的外孙,昭武九姓之女,上一任都护裴行俭的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