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的笑颜 第三十五章 黄米酒

《龙的笑颜》第三十五章 黄米酒

作者:费灯照夜 字数:2920 书籍:龙的笑颜

  今年暖冬,二月的天气已经不是那么冷,爷爷还说要等到开春动工,辛庆国等不了,说现在就干。于是爷爷、辛庆国、李笑颜马力开动,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奶奶就负责后勤。

  辛庆国早已经在心里打好了谱,因此经过晚上的讨论和交底,大家干起来井井有条。辛庆国也没种过地,也没干过搬砖活泥的活儿,但毕竟是个小伙子,有力气,有灵性,经爷爷指点就有模有样,时间不长就又快又好。李笑颜虽然不甘示弱,但也自愧不如,倒还不至于十分拖后腿,三人干的非常和谐。吃完了饭,夜晚里,边看电视,边剥花生,边扯闲篇。

  据说村子后面本来是个战场,现在还经常能刨出人骨头,小孩子们打架,还拿着打着玩儿,没有人害怕死人骨头。但是迷信还是很盛行,东村里有个玉姑娘传说长了个天眼,就是眼睛下面有一道缝,可以看到鬼,也能通神,谁家有什么事都去问她,说的神乎其神,件件都在点儿上,大家都很信服。当村有一户姓朱的人家,生了个小男孩儿取名叫朱壮壮,三岁的时候被他妈妈抱着走亲戚,被车撞了,肋骨撞断两根,胆破了,几乎要死,到医院给抢救回来了。

  后来过了三年,在街上玩儿,又被车撞了,大腿骨折,脑震荡,经抢救又救回来了。后来这家怕了,就找到这位开天眼的玉姑娘,玉姑娘说:“你家姓朱,与肥猪的猪谐音,猪壮了就是要死的,这个名字得改,要不这孩子长不大,指不定出什么意外还得死。”这家人不敢作主,请示玉姑娘:“请您老人家赏个名字。”一面递过去五百块钱。玉姑娘眨巴眨巴眼说:“朱一明。”后来有人逗这个小孩子:“朱一明,你怎么不叫朱壮壮了?”朱一明说:“叫朱壮壮活不长,我改名叫朱一明,一明,一明,车就撞不到我了。”果然这孩子后来一直长的很好,没再遇车祸了。

  这位玉姑娘结婚以后,破了,不灵了,眼睛下面那道缝也长上了,也就没人找她说事儿了。男人有这本事的,结婚也不碍事,邻村张家老二就是。他家老大是个开拖拉机的,有一年在外面干活喝醉了酒,半夜回来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个女人的背影,白衣服在风里飘啊飘的,他就鬼使神差的开着拖拉机去追,结果掉到沟里了,上不来,一个人在沟里待了三天,后来被救上来,抬到家,他说没事,养两天就好了,谁知道没两天死了。这一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家里人天没亮就听到拖拉车的声音,突突了一早上,起来一看,大门也没开,院子里雪地上都是拖拉机的车辙,敢紧把他二叔叫来,二叔说:“这是我哥回来了,在那边儿要拖拉机呢,快拿纸糊一个给烧了。”家里人那么办了,以后就安生了。

  当地还有个说法:凡是几十年的老夫老妻,一个死了之后,夜夜都会回来看老伴儿,陪她说话,直到头七完了。边上黄老太太就是,老头子死了,她夜夜都哭,大家都说是老头子来看她了。她不怕吗?当然不怕,几十年的老夫妻,想还来不及,就不怕了。老头子只有老太太看的见,就算是有人扒窗根儿也看不到,当地人对此深信不疑。

  农村的夜特别的黑,真的是漆黑,应该是周围没有路灯等光源的原因。农村的厕所都在院子外面,蹲坑,有专门掏厕所的,一次五块。李笑颜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就少喝水,实在想去又不好支使老人,就让辛庆国陪着,进去看不到怕一失足掉到坑里,拿着手电进去,辛庆国等在厕所外面。虽然说也不好意思,但是顾不了那么多,又是单纯的革命情谊,辛庆国也很自然,好象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睡觉前甚至主动找李笑颜问:“要上厕所吗?”李笑颜没有也要去一趟。

  兰辛庄这一片儿是半丘陵地带,也有大片的土地,也有高高低低的沟壑,沟壑里都是野树杂草,多的是兔子、刺猬、野鸡和蛇,据说树上没皮光溜溜的,就是蛇缠的。村外远一些的地方,还有好多废弃的窑厂。隔几天,爷爷就拿着猎枪,去寻些野味,基本上是不吃猪牛羊肉的,也不吃鱼。带的多的时候,吃不完,就抹上盐,各种香料,在院子里晒成干儿。李笑颜第一次吃到了蛇肉,清炖,味道十分鲜美,吃肉喝汤,贴玉米饼子。也是第一次吃刺猬肉,孜然和盐烤,大馒头,小米粥。李笑颜完全改了平常的吃法,少吃养生什么的暂且不论,顿顿必饱。

  辛庆国和爷爷每天晚上吃饭都会喝上一碗自制的热黄米酒,这是辛庆国带来的方子,以前爷爷都是喝二锅头,辛庆国开始喝酒后,就淘了这种黄米酒的方子,教给爷爷和奶奶做,爷俩就开始喝这种自制的黄米酒。本地产这种糯质黄米,喝这种酒经济实惠,醇香爽滑。爷爷喝上以后,又听辛庆国的劝,二锅头再也没沾过。

  李笑颜第一天看他们喝酒,就说:“喝酒不好。”辛庆国说:“加一个字,多喝酒不好。你是不喝,你一喝就上瘾,人生一大乐事。我上了这些年学,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比不识字的睁眼瞎好不到哪儿去。但是就有一首诗,记的很清楚: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还忘了是谁写的了。我喝上这么一碗酒,什么烦恼都能忘。说来这个酒方子,高二那年,放学路过北大街,闻到一股酒香,真的是香,就想喝,当时买了一小瓶二锅头,喝了,不是很对味儿,就放弃了。我跟我当时的那个同桌说闲话,我那个女同学妈妈是南方的,她就给我带来一盒米酒,糯米酒,我就喜欢上了,她就说自己可以做,超市有卖酒曲的,放假的时候带我上她们家跟她妈学了。我跟她妈妈说我爷爷也爱喝酒,喝二锅头,她妈妈就说老人喝烈酒不好,农村不是产粘黄米吗?粘黄米也可以酿酒,口感也不错,一次不要多喝,长喝很好的,还有保健作用。她妈妈的同事有山西的,那边儿的人都是自制黄米酒喝,后来就给我找了这个酒方子。我带来给爷爷奶奶,试了几次就成了。我们底层的寻常人家,生活的乐趣不多,一碗酒,一道野味,粗茶淡饭,很得意了。你来吗?”

  李笑颜说:“不了,我打算一辈子滴酒不沾,我怕将来养成习惯,做手术的时候手抖。”辛庆国说:“也是的,医生的责任太重,小心一点儿好。”爷爷说:“这个酒没度数,跟饮料差不多,喝点儿不碍事。”辛庆国说:“爷,笑颜现在是医学院的学生,将来要做医生的。他们医生干的是人命关天的事,压力很大的,严格谨慎是一种职业习惯,不要勉强她。”

  菜园的上面是一条土路,将到中午的时候,一个女人扛着一个耙子走过,大声唱着豫剧,嘹亮高亢,爷爷扬声叫了一声“好”。李笑颜问:“爷爷,她唱的什么?”爷爷说:“朝阳沟,你们这一代恐怕都没听说过,戏里是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城市姑娘嫁到农村的故事,这戏那时候全国都有名儿。”李笑颜仔细的看着这个女人走过,对爷爷说:“这个大姐是有病啊。”爷爷说:“嘿,壮的象头牛,嘛病没有。”

  李笑颜说:“可能是比较能忍,躯干和下肢远端的共济失调,行走时两足分离过远,步态蹒跚,这是脑肿瘤的症状。她一定还有其它症状,比如:左侧肢体共济失调,患侧肌张力减弱或无张力,膝腱反射迟钝,眼球水平震颤或者垂直或旋转性震颤,还有交叉性麻痹,如中脑病变多,表现为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桥脑病变,可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外展及面肌麻痹,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延髓病变可出现同侧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消失等。嗯,她应该是颅后窝肿瘤。”

  爷爷和辛庆国都停下来看着李笑颜,爷爷说:“肿瘤?不是吧?她家还有两个孩子,丈夫在外地打工,公公瘫在床上,还有一个婆婆前年才搭了心脏支架,家里家外都指着她呢。”辛庆国说:“颅后窝是哪里?”李笑颜说:“就是脑肿瘤,要早发现早治疗,兴许还能捡条命。”爷爷说:“下了工,到她家里再给看看。”李笑颜说:“我只是怀疑,再问问她。”

  下了工,三个人没回家,拐弯儿到了那个女人家。也不敲门,推开院门就进,辛爷爷喊:“素芹儿,在家呢?”素芹出来看了,说:“三爷,有事儿啊?”辛爷爷说:“没事儿,就是来坐会儿。”素芹说:“这个妹子多漂亮,庆国你真有眼光。”辛庆国说:“大嫂子,这是我同学。”三个人进了屋,一家人正在吃晚饭,一个男孩子五、六岁,抓着大馒头正在吃,一个女孩子三、四岁,吭吭唧唧的在哭,婆婆抱着女孩子在哄,见辛爷爷进屋,忙招呼:“他三爷来了,素芹儿快给添碗。”辛爷爷说:“别忙,不是来吃饭的,你们吃。素芹儿,最近身体还好啊?”素芹说:“挺好。”

  辛庆国说:“大嫂子,别硬挺着,有病得治,这一大家子人还指着你呢。”婆婆说:“素芹儿,你最近不是一直吐吗?”李笑颜说:“头疼?身子发麻?不听使唤?脸发木?耳鸣?眩晕呢?有没有?”素芹疑惑的看着李笑颜说:“有,都有。就是着凉了,没事儿,我在乡里周长所那儿开的药,吃吃就好了。”李笑颜说:“不对,你可能是颅后窝肿瘤,这个得去大医院检查。”辛庆国说:“乡里不行,我带你去县医院。”婆婆说:“吃了这么些日子药,我看你吐的越来越厉害了,去看看吧。”辛庆国说:“今天晚了,明天一早六点钟我来接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