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迷谷记 第九十章 误会的强吻

《迷谷记》第九十章 误会的强吻

作者:v小说 字数:1877 书籍:迷谷记

  第二十四章

  在林现看来通灵宝玉还真没什么用!

  顺着黛玉的清奇思路回忆了一遍原著,然后林理就发现通灵宝玉最神奇的就是它的出场方式了。除此之外,贾宝玉和凤姐儿被马道婆魔魔时它也客串了一把。

  不过林现非常怀疑那次的事是赖头和尚和坡足道人在给那块玉镶金边。

  毕竟都那种时候了,若是这块玉还拿不出点真本事来,那以后还怎么造谣撞骗呢。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林琊的想法跟现在的黛玉是一样的。当初宝玉出生时贾珠还活着,那玉刚入世肯定没受什么污染,既然能救凤姐儿,那也就有一定的概率救活贾珠……

  收回跑偏的思绪,林琊轻声问黛玉∶ “姐,你是不是在想如果那玉真有那么灵, 娘亲就不需要出门了”

  如果那玉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那肯定能安胎呀。

  "…嗯。" 黛玉点头,她确实是想到了这一点。

  不白用,她重金求租!

  林玛知道黛玉肯定是想她妈妈了,可她却不知道要怎么劝解黛玉。于是眼珠子转了转,直接换了话题。

  ”我听叶嬷嬷说,再有两日就到通州了。”林玛拿过一旁的黄历,看着上面的日子说道∶“大后日便是十月初一,正经请佛的吉日。时间太赶了,再提一提速吧?”

  后日在通州码头歇一日,转天十月初一再进城,时间刚好。

  黛玉略一琢磨便明白林琊的意思了,于是扬声喊了泽兰进来,让她去通知大管家,“尽量往前赶一赶,等后日一早到了通州大家伙再好生歇息。”

  泽兰领命出去,姐妹俩继续留在舱房里说话。差不多两刻钟左右,就明显感觉到船速比之前快了许多。

  船比之前晃了,黛玉便也没再看书,而是摘了一颗樱桃放在嘴里,一边吸吮果肉,一边感慨道∶"早前你问外祖家会不会给咱们下马威的时候,我还想着再不济也是国公府,这点规矩体统总是有的。可这些日子瞧了一回荣国府那几个三等婆子的言行举止,再听她们说的那府中诸人诸事,到越发觉得不成样子。我原以为王姐姐家的规矩就已经让人不敢恭维了,不想外祖母家更胜其多矣……”

  连府里正经的太太奶奶都能被婆子们拿来编排,可见府里的规矩如何了。主母都这般,她们外来的客人在那府里怕是更加寸步难行。

  唉,怪不得娘亲说那里是个极好的历练之地,从那里出来,她就能达成斗战胜佛的成就。当时还以为娘亲在逗她,现在却不敢那么想了。

  还是娘亲了解她娘家呀。

  “这世上谁的心又是铁打的呢?只要尽心尽力的做好本份,你做的好,咱们自然看得见。若凡是都想要主子的强,那天大的功劳也改变不了奴才欺主的本质。前儿我唤了清轻一声姐姐,都被叶嬷嬷说了呢。叶嬷嬷还说主子就是主子,下人就是下人,凡事有度,不可越界。”原著中林之孝家的教育宝玉什么长辈房里的阿猫阿狗都要敬着的规矩。这话若是贾母或是王夫人自己说的,那这话也不算毛病,可这话是一个奴才对主子说的,那不管是因为什么说出这种话,这种行为都是板上钉钉的奴大欺主, 倚老卖老。

  “正是这个理。”黛玉也从贾家那几个三等婆子嘴里听了只言片语,当时就觉得这个理论叫她接受不能。读书知礼,谦越尊重原没有错。但我尊重你是我的德行,却不代表你就可以理所当然的以下犯上。

  主无威仪,仆无规矩,那这家里早晚得乱了套不可。

  不管是以前的贾敏还是后来的向嬷嬷,她们对黛玉的教养都跟荣国府的风俗天差地别。而罗宁呢,她教过黛玉要尊重他人,但也提点过黛玉身份和立场。

  因为很多人都压不住内心的嫉妒和不甘,一但越过了那条线,最终的结果不过是害人害已罢了。

  "之前娘亲就说过她自小便与二舅母不睦,如今荣国府又是二舅母和琏二嫂子掌家,要防着她们给咱们下马威,回头再推到下人身上。如今有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开路,咱们也能受益些。”至少第一回合她们不会因为年纪和辈份吃哑巴亏。

  想到这里,黛玉又伸出手指在林现额头上轻点了两下。“真真是个淘气的。”

  林昭对着黛玉眯眼笑,仿佛那个淘气又促狭的主意不是她想出来的一般。“我还怕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抢了咱们进府的风头呢。”

  黛玉笑着嗔了林理一眼,尽长姐的责任开始考问林现今日的功课。

  六月末,黛玉去了封延迟出行的家信到贾家。数日后,贾家那边便也回了封不咸不炎的家书。看完家书,便让黛玉敏感的察觉到了贾家对她们入府的态度。

  林玥记得原著中黛玉入荣国府时走的是西角门,也记得后世红学大家按着书中描述绘出来的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地形图。知道西角门是离贾母荣庆堂最近的入府门,可还是不由去琢磨黛玉入荣国府走西角门是否真的合适?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旁的不提,只书中用“却’和‘只’二字,就足够叫人浮想联翩了。

  是遣词用字的不同,还是黛玉也在诧异她为什么走了西角门?

  当日想到这里,林昭便去咨询了叶嬷嬷。等弄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后,林琊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今差异大到离谱。

  这么说吧,黛玉从西角门入府,并无任何不妥之处。贾家对黛玉虽有轻视,但当时却未存折辱之意。

  古时,大门只有婚丧嫁娶,祭祖,接旨以及迎接皇亲贵胄时才会开启。而平日里主客往来进出都是走侧门。西角门也并非是只走下人仆妇的门,原著中,邢夫人往常来给贾母请安也都是从西角门进出的。

  而黛玉之所以会走西角门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她身上带孝,不宜走侧门。二来便是贾家国公府邸,其侧门也非寻常人能走。黛玉年纪尚小,身无诰命,加之贾家人惯来西角门,便让她随大流了。三来也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那就是西角门是离贾母最近的入府门了。

  但即便黛玉入府的门没有问题,可入府后临近就寝了才临时给黛玉安排住处却是不争的事实。

  想到原著里黛玉至少要跟宝玉挤一冬天的碧纱橱,林玥就觉得她们入荣国府小住这事还得再热闹一下才行。以免事到临头,才想起来没给客人安排住处。

  对着黛玉咬了一通耳朵,黛玉先是一脸诧异的看向林琊,随即就双眼发亮的按着林玛提供的主意折腾去了。

  先让人去天宁禅寺寻了一套开过光的释迦牟尼三身佛,之后继续供奉在寺里。随后在给荣国府的回信里直接编了个故事。

  当今元后风氏一族曾经从天宁禅寺请回一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后家中三代女眷虔心礼拜,最终成就了风氏一族的后族荣耀。当初天宁禅寺一共有七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后陆续被请走了六套,她听闻还有一套被寺中留做镇寺之宝……

  黛玉这封信写完,她和林玛都担心自己忽悠不了贾家众人还将向叶两位嬷嬷叫到跟前让她们帮忙润色修改了一番。

  之后黛玉又从林如海借了林信,请他走陆路一路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京都荣国府去。

  明面上说是务必将信亲手交给贾母,实际上黛玉和林琊的意思是让王夫人先看到这封信。这个度如何掌握就完全交给林信自由发挥了。

  林信是林如海的亲信长随,跟着林如海见了多少大世面,自是有些手段能耐。

  这封信毫无意外落在了王夫人手里,虽然王家教女的方法叫人不敢沟通,但识个字,读个信的能力还是没问题的。从头读到尾,王夫人脸上的神色从不耐到了兴奋,最后更是激动的微微颤抖了起来。

  她的元春还在宫里苦熬着,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必须是她的。

  再之后的事情就好说了,王夫人拿着信去找贾母,哪怕贾母不信,可架不住王夫人有个闺女在宫里当差不是。最终还是写了封信拜托林家务必将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请回来。

  林信拿着回信再赶回扬州,因知道这封信是怎么回事到也没交给林如海而是直接递给了黛玉。

  见贾家成功上钩,黛玉和林玥一边挑了吉日将那套释迦牟尼三身佛请回府里,一边又故意让人给住在林家的那些贾家来接人的三等婆子们透个话。

  “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很是抢手呢,若不是林家在扬州这地界还有几分体面,还未必抢得到它。不过即便如此,林家也花了纹银六万两玉成此事呢。’

  八月里,黛玉又一封家书送到京城,言明释迦牟尼三身佛已经请回林家,又再次在信中提了一句她们小姐俩离开扬州的日子以及差不多入京都的时间。

  交待完这些,黛玉和林玛俩个一等一促狭的坏丫头还在信里说了一回如何请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入府以及每日如何供奉的话。

  一,佛堂三间,坐西朝东。二,佛前供奉的鲜花需得是用青花瓷花盆养植的 ''活'' 物。三,佛堂不以瓜果供奉,每日只需三盏露水。四,贡桌两侧另置两个鱼缸,每个鱼缸中需养金鱼九条,五,佛相后面需种数株节节高竹子……想要心想事成,每日早晚各三柱香,家中三代女眷缺一不可。

  最后便是焚香沐浴,在吉日那日于府门外第一个十字路口迎佛相入府。

  没看错,这俩混球的目的就是这个。

  十十

  为了不叫佛相喧兵夺主,俩人还淘气的在林家下人里挑了三个十五六岁的小厮,将他们剃光了头送到天宁禅寺里进行了一回小沙弥紧急培训,将整个仪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黛玉又让人做了三套用银线绣满 ''记'' 僧衣, 三顶从头白纱垂到脚的大沿帷帽。

  借时三人各捧一尊佛相跟在她们小姐俩身后并排前行……

  对了,这些要求和规矩虽是她俩胡乱编出来的,但为了更逼真,林琊还提议让府中帐户将那些要求抄一遍,然后做旧了夹在黛玉写给贾家的信封里与家信一并送到贾家去。

  现代的一些部门或是办公室都会有意识在每年的年初保存一些打印纸,这些打印纸的颜色会随着时间慢慢变黄。若有一天需要''补充''某一年的旧文件时,只需要将打印机的墨色调浅,然后抽出一张变黄的打印纸打印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以假乱真。

  这个办法不是现代才有的,至少林家每年都会存上一些信纸。黛玉去林家书楼,将她曾祖生前保存的信纸找了一张,又亲自去库房挑了一块次等墨……

  哼,就不信咱们这么为你家操心劳累,你们还不给咱们准备个像样的住处。

  不过能想到提前让贾家女眷出府迎接她们入府的…这么促狭的主意怕也只就有她们俩个小混球会想到了。

  ……

  转眼便到了九月三十日。将将巳时,林家的船便到了通州码头。黛玉让人去贾家报信,同时又让人将她们从扬州带来的行李运一部分到京中林宅,之后便带着林玥老神在在的看起了书。

  这次来京城,除了各自的教养嬷嬷外,黛玉只将她院子里的大丫头都带了出来。林玛这里,除了四个大丫头,还有管事嬷嬷林嬷嬷。

  相较于王嬷嬷和向嬷嬷的一山不容二虎,林嬷嬷和叶嬷嬷到是达成了共识,相处得极为融洽。

  本来嘛,人家也是赶鸭子上架才成了林琊的管事嬷嬷,加上她年纪在那里摆着呢,不过再侍候几年就告老出去了,所以谈不上什么争权夺利。

  而叶嬷嬷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已侍候的这位本就不是正儿八经的林家人,想要过得好,离不开林嬷嬷这等林家得势奴才的帮衬。说句极为势利的话,林嬷嬷的男人是林家的大管家林忠,儿子林信是林如海的亲信长随,就是这个身份,叶嬷嬷也不可能交恶,不是吗?

  也因此,林昭这边比熊玉多带了个管事嬷嬷。不过黛玉是长姐,她又是来''渡金''的,除了贴身侍候的人,也带了不少帮手。这些人除了跟她们入荣国府的,其他的都会安置在林宅。

  这次跟着出来的是二管家林义。每隔三日林家的管事媳妇就会来荣国府见一见黛玉姐妹,确保她们不会孤立无援。

  好嘛,黛玉这是连她考核失败的后果都考虑进去了。

  2

  贾家这边不光早早就按黛玉信中指示的那般选了屋子做佛堂,还提前几日便派人来了通州这边候着黛玉一行人。此时见林家的船来了,贾家来接船的下人先上船给黛玉姐妹请安,随即又派了个人跟着林义回府报信。

  这厢,林义入了荣国府,先去荣庆堂见贾母,替黛玉姐俩给贾母等人请安后,又说了一回黛玉一行明早弃船登岸,最后才问了一回佛堂诸事是否已经准备妥当了。

  对这套释迦牟尼三身佛,贾家势在必得。自是按信中所言早早准备起来。只是临近迎佛相入府了,她们又心下狐疑的问起了跟佛相有关的种种传说。

  真有这么灵

  “自是灵验的。也就是府中人丁兴旺,凑得齐祖孙三代女眷。又偏巧叫咱们姑娘听了一丝消息。”林义一脸笃定,给贾母几个吃定心丸。“如此巧合,许是上天安排的,也未可知。怕只怕府上再像其他人家那般不能持之以恒。开始时各种上心,时间一长就懈怠不理了,最后更是弃之不顾,那便是佛祖亲至,怕是也不能永保荣华了。”

  前一句叫贾母和王夫人极是得意,后一句二人则又觉得林义有些多虑,她们绝对不是那样半途而废的人。

  又说了一回话,贾母让人准备些吃食叫林义带给黛玉,还特特叫贴身大丫头鸳鸯替她跑一趟通州瞧一瞧黛玉姐妹。

  见贾母等人确实没什么吩咐了,林义这才告辞出去。不过出了荣庆堂上房,林义又对跟着他出来的鸳鸯抱拳,浅浅的做了个揖。

  “府上给两位姑娘安排的住处自是极妥帖的,只我们姑娘用惯了家里的香料,不知可否烦请鸳鸯姑娘将这盒香送到我们姑娘房中,燃上两日夜。”

  虽然不知道二姑娘为啥要让他这么做,但林义仍是按着林玛的吩咐将话递了出去。

  鸳鸯眼皮微微睁大了一点,但瞬间又恢复了原状,一边笑着接过林义递过来的那盒香,一边说道∶ “这是哪里的话。林姑娘是老太太嫡亲的外孙女,咱们府里正经的表姑娘,来了只当是回了自己家。若是外道了,那才是生份了呢。”

  说完又请林义稍等,她去吩咐一回,这才拿着香转身回了上房。

  之前还记着这事呢,怎么一忙起来就将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是滴,贾家又一次忘了给黛玉收拾屋子了。

  只是这次会忘了,绝对是黛玉和林玥将人给折腾忘的。

  拿着香盒重新回了上房,鸳鸯直直走到贾母跟前,小声问了一回黛玉等人的房舍安排。

  贾母绝对是难得的好婆婆了,有锅从来不会忘了自家二儿媳妇。就好比此时,鸳鸯一说完,她就转头看向王夫人,“玉丫头姐妹的屋子安排在哪一处了”

  无论语气还是神态都自然的表达出了这件事情就是王夫人的责任。她之所以没过问,就是因为相信王夫人会做好‘份内之事’。

  王夫人被贾母噎得够呛, 扭头看向凤姐儿, 凤姐儿一见便知道自己姑母是什么意思, 眼珠子转了转,笑着接道“正要回老太太和太太呢。收拾了三处地方,一处是东北角上的梨香院,只那处离老太太的荣庆堂远了不少,倒是与我们老爷太太近便些。一处是我们家东边,紧挨着大嫂子母子的那处小跨院,往前走几步就是荣禧堂。还有一处是垂花门里那处桃花源,那处到是离老祖宗近便些,大小也合适。”

  “自是要离老婆子近些的才好。”贾母伸手点了点凤姐儿,然后吩咐鸳鸯将香盒给凤姐儿。

  鸳鸯交了香盒便按贾母的吩咐去通州了,而凤姐儿接过香盒便出去给黛玉等人收拾院子去了。

  垂花门里边,东西两条抄手游廊围着一处穿堂,过了穿堂再穿过三间小厅,那厅后就是荣庆堂的前院了。前院两侧是各有三间厢房,而正中尽头则是贾母的五间上房。荣庆堂后身是一条南北宽夹道, 通向荣禧堂的后院和凤姐儿与贾琏的院子,顺着这条路朝东走到尽头, 才是梨香院……

  贾家这一辈总有四位姑娘,三位是荣国府的,最小的一位是宁国府那边。大姑娘贾元春进宫了,剩下的三位姑娘二姑娘迎春,三姑娘探春,四姑娘惜春都养在贾母跟前,如今就住在荣庆堂东侧的三间厢房里。西边的三间厢房不曾住人,却也都各有用处。

  含玉而生的贾宝玉自出生便也养在贾母跟前,如今跟贾母住在正房的碧纱橱里。

  贾家剩下的小辈,成亲的另有住处,没成亲的则跟着自己的老子娘居住。像是贾赦庶子贾琮住在东大院,贾政的庶子贾环便与其母赵姨娘住在荣禧堂的小跨院。贾珠遗腹子贾兰跟着他娘李纨住在另一处房舍。

  其实叫凤姐儿说,两个小姑娘可以住在贾母的院子里,本来她院子也大,也有空屋子。可当时那情况…凤姐儿再如何也不敢张嘴跟贾母说我在你院子里挑了一处安置林家姑娘。这才东扯一处,西拽一处胡乱说一回罢了。

  她说的那处桃花源,则位于垂花门内西侧抄手游廊的后面。因月洞门旁立了一块刻了桃花源三个字的石头,所以府中众人便习惯将这处院子唤做桃花源了。

  此处位置极好,出了院门就是抄手游廊,顺着抄手游廊再穿过三间小厅就是贾母的荣庆堂。而往前走就是垂花门,出了垂花门不远处就是西角门。然位置虽好,但院中格局,屋子朝向却一般。因为院中有五间西厢房,三间倒座房,却只有两间半正房。

  凤姐儿带人过来转了一圈,想都没想便直接将两间半正房都留给黛玉,又走肾不走心的随意分了一间西厢房与林现。

  家俱都是现成的,让人从库房里搬几套也就得了。吩咐人将院中所有炕都烧起来,又将那盒鸳鸯递给她的香交给一个拨过来的小丫头,凤姐儿才带着人风风火火的离开了。

  离开桃花源的凤姐儿又去了一趟小佛堂,里里外外看了一回这才放心的离开。

  元春进宫搏前程,她们盼的不就是她前程似锦吗。若真能如风家那般…凤姐儿只要想到这里,心中就是一团火热。

  说实话,按现在的红楼走向,林玥并不怀疑元春封妃省亲这种主线会被蝴蝶掉。用既定的事实给自己圆谎什么的,真心带感。

  练了字又背了书,还被黛玉考校了一回林玥就回自己舱房了。

  她现在特别的激动。

  只要一想到王夫人会焚香沐浴的迎接她们入府,林现就激动的想要在床上翻几个跟头。

  嘻嘻~

  鸳鸯跟着林义来到船上的时候,林琊刚睡了午觉起来,小脸睡得红扑扑的,整个人都跟只糯米团子似的揉着眼睛走进来。

  她刚睡醒时反应总是慢半拍,歪头看人的时候,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上满是娇憨懵懂。

  林现现在与惜春同岁,不过生辰却比她小了一个月。但和惜春不一样的是林家的生活环境比荣国府要舒心很多。

  鸳鸯带来了贾母的关怀,黛玉也按规矩问候了贾母等人,随后留鸳鸯落坐吃茶,问起了贾家的情况。

  虽说黛玉早就已经打听得差不多了,可还是想要听一听她外祖母的贴身大丫头会怎么形容回话。

  鸳鸯能在贾家那么多的丫头里脱颖而出,还能一直不被挤下首席大丫头的宝座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她的回答虽不是滴水不露,却也叫人抓不到丁点错处。先是说了一回贾母有多疼爱敏姑太太,后又着重点出贾母对黛玉的关心,最后才说了一回贾家这一辈的姑娘小爷年纪几何。

  黛玉大惜春两岁,迎春又大了黛玉两岁。她与探春同岁,又比宝玉小一岁……

  因鸳鸯要在关城门前赶回去,黛玉便也没多留鸳鸯,让泽兰拿了个荷包赏鸳鸯便让人送她下船了。

  是夜,用过晚饭。黛玉又拉着林玥看了一会儿书这才安置。

  这一夜无论是黛玉还是林昭都有些兴奋的没睡好,天快亮了俩人才胡乱睡了一会儿。辰时将至,二人就被各自的嬷嬷丫头唤了起来。

  一番洗漱,又用了点心,换上一早就准备好的衣裙,小姐俩手牵着手在丫头嬷嬷的簇拥下上了等在一旁的轿子。

  都是小孩身形,一顶轿子便能坐得下,二人便也没分桥而行。

  京城不比江南暖和,今天又已经十月初一了,为了不冻到小姐俩,轿子里放了脚踏碳炉,双脚踩在上面极为暖和。除此之外,嬷嬷们还在二人的腿上搭了块毛风极好的皮子。

  林琊不明白为什么不全用马车而非要再安排几顶轿子接人,不过她本来也不怕冷,跟黛玉靠坐在一起就更不冷了。小姐俩挤在一处,还会小心的掀开窗帘一角朝外看上两眼。

  京城繁华更胜扬州,不过看着街上的人都穿的极为臃肿,满目不见花草绿意,树上更是只零零散散几片枯叶,便又觉得还是扬州更可爱些。

  晃悠了不知多久,一行人终于入了宁荣街。相较于街上的人烟阜盛,宁荣街却异常冷清。

  轿子稳稳停下,有媳妇上来回话。

  “姑娘,舅太太们和府里的两位奶奶就等在前面了。”

  轿中的黛玉和林玛闻言先是对视一眼,随即都下意识的调整了一下上扬的嘴角,这才一脸严肃的出了轿子。

  轿子外,荣国府的下人已经将宁荣街两侧的路口拦住了,除了黛玉一行人再不叫旁人进出。

  三位换上僧衣, 头戴大沿帷帽冒充和尚的小厮也已经捧着装有佛相的木匣下了轿。三人来到黛玉林玥身后,一如早前演练过的那般,非常能唬人。

  ……

  黛玉带着林现上前,因有凤姐儿和其他侍候的人在到不愁分辨不出谁是谁。简单的问了个好,黛玉便拉着林现让开路,让佛相先行。

  因有佛相在,王夫人特意让人开了大门。跟在佛相身后迈进大门后,黛玉还悄悄的捏了下林琊的手。

  林玛抿唇双唇,不叫自己笑出来。与黛玉一同步行入府。穿过外仪门,再入内仪门,穿堂过廊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位于内院的小佛堂。

  贾母已经等在这里了,见她们一行人过来不由激动的从椅子里站了起来。

  按着之前学习演练过的步骤,三位不露脸的 ‘小和尚’将三尊佛相捧于贡案上,随后完成仪式退出小佛堂,又被林府管事领出荣国府,在贾家下人的注目下送回码头大船上。

  贾家女眷在贾母的带领下开始按着礼佛的规矩上香礼拜,黛玉和林琊并未上前,而是自觉的站在小佛堂外看她们拜佛。

  林昭信因果,也愿意相信天道公道,但她内心深处却不相信什么佛不佛,神不神的。黛玉多少受了林现的影响,也只是需要的时候信一信,不需要的时候就丢之一旁。

  至于用佛相忽悠人是不是对神佛不敬…相传明洪武当年落魄时还曾在菩萨像上写下 ‘充军发配三千里’这种字呢,人家最后不照样成了一代帝王。

  可见这些神佛不是不灵验,就是欺软怕硬。

  黛玉做这件事情前到也想到了跟着迦蓝师太出门的亲娘,可想到她后,黛玉却更加坚定要这么做了。

  她给佛祖找了最虔诚的信徒,若神佛当真有灵,自当奖励她。

  事毕,贾母带着诸人回了荣庆堂。

  入了荣庆堂,自有丫头拿来蒲团。黛玉和林琊各自跪了一个给贾母磕头请安。

  “快到外祖母身边来。”等黛玉磕完头,贾母便一脸慈爱的朝黛玉招手。

  林玛站在黛玉身后,就看着贾母心肝肉的抱着黛玉在那里祖孙情深。等她完事,贾母才指着下首坐着的邢王两位夫人给黛玉介绍她们。

  “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

  黛玉闻言,连忙起身行礼,至于林玛,哪怕没人在意她,她也得跟着黛玉一道行晚辈礼。

  贾母给黛玉介绍了两位舅母,随后又黛玉介绍了她的两位表嫂。

  因之前都去了小佛堂,又都跟着贾母回了荣庆堂,所以凤姐儿那拉风的出场方式这里也被蝴蝶掉了。

  三春和宝玉都不在这里,贾母也没有唤他们过来的意思。等认完了人,贾母就问起了她那了无音讯的闺女。

  黛玉摇头,“刚入夏时,到有人送了一回东西来,如今只知道人在海外,旁的便一概不知了。”

  贾母蹙眉,不禁又问“没说生了个什么”

  “没说。”

  真是个不省心的。

  贾母心忖了一句,先问了一回黛玉家常吃什么玩什么,等黛玉————答了,才又问起林如海。

  老婆一走一两年,他就没说点什么

  这话黛玉就更没法回了,只半垂着头,轻轻的摇了两下。

  贾母见状没由来的有些内伤,做了一个深呼吸才让人去请三春和宝玉过来。

  三春是在室女,将来是外嫁女,所以贾母并没有让她们参加迎佛相的仪式。至于宝玉则是昨日被他老子考糊了,满头细汗的被撵出书房时吹了风,早起还有些微微发热。那会儿吃了药又在床上发了一回汗,原本知道有新的妹妹来了,就想往这边来。可他刚发了汗,总觉得身上有汗味,他又有些小洁癖,好一通收拾这才会堪堪收拾好自己。

  好在他就住在荣庆堂的碧纱橱里,离的近,过来也便宜。这边贾母刚唤他们兄弟姐妹过来,宝玉便从碧纱橱跑了出来。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一见黛玉,不等旁人就说话脱口而出的来了这么一句。

  黛玉正觉眼熟呢,就听见宝玉这么说。当即又仔细打量了一回宝玉,脑子里突然蹦出了医书中被圈起来的那句''骨血回流'' 。

  “我与二哥哥和姐妹们是姑表兄弟姐妹,血缘亲近,眉眼间有些相似也是有的。”

  原本还想笑骂宝玉又胡说八道的贾母一听黛玉这么说,竟觉得十分有理。“你妹妹像极了你姑妈小时候……”

  ”我是个没福的,竟不曾见过姑妈。不过我瞧林妹妹这通身的气派,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像是嫡亲的孙女了。”凤姐儿是个能说会道的,这会儿见贾母这么说,立马笑道∶“便是不曾见过姑妈,只见了老祖宗和林妹妹,便也知姑妈风采神韵了。”

  “她娘是个好的,我这些儿女里最疼的就是她了。她们姐妹到都差了些。”贾母的话题又在贾敏身上转了一圈后这才又回到当下,说完三春又问黛玉读书情况。”姑娘们都跟先生读书呢。你呢,读了什么书”

  “刚学完《四书》。去年家里也请了位先生,那位先生辞馆后,我便跟着爹爹读书。姐妹们都读什么书”

  “不过是认识几个字,不过睁眼瞎罢了。”贾母随口回了一句便叫宝玉近前,一左一右的抱着宝玉和黛玉,“你老子是个脾气好的,不像你二舅舅,可怜我的宝玉每见了他老子都吓得跟什么似的。”

  黛玉勾了下唇角,发现林玛一直站着,也朝林斑招了招手,让她挨着自己坐了。

  黛玉发现她这个外祖母挺没意思的。

  先问她读书情况,随即又说什么认识两个字不做睁眼瞎,感觉就是想要炫耀却发现没有炫耀的资本就临时来了个谦虚。

  “这是琊姐儿吧?”贾母这会儿也终于看见了林玛,但她本能的不喜亲闺女的庶女,可仍旧吩咐鸳鸯给林现拿点心吃。

  “谢外祖母。”林昭从鸳鸯端过来的点心盘子里挑了块吃了不会掉渣的点心,便乖巧的坐在黛玉身侧做背景板了。

  按规矩称呼嫡母娘家人,但她跟贾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坐冷板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林玥很能看得开。

  相较于其他人有意识的冷落,宝玉却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打量起拿着点心在那里磨牙的林现奖

  这个妹妹好可爱。

  “妹妹多大了”宝玉从贾母怀里爬出来,非常自然的挤进了了黛玉和林昭中间,用着一种心满意足的神色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然后挨个问两个妹妹年岁和名字。

  注意力泰半在儿子身上的二太太见宝玉看向林玥,也不由将视线转向了林玥。

  虽然出身低贱,可瞧着确实是比贾敏亲生的要受用些。

  正这么想时,她自己的庶女跟着大房的庶女以及宁国府的惜春都进了屋子。

  一时姐妹们厮见过,各自坐了下来。丫头送来茶果点心,凤姐儿和李纨亲自捧着侍候众人。

  三春都是不怎么出门的,更别提去江南了。见黛玉二人从江南来,自是要问一回两地不同和风光。

  见大家说得热闹,贾母一脸笑呵呵的坐在那里看着,王夫人却突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月钱放过了不曾”

  "已经放了。"凤姐儿连身转身,笑着回道"怕耽误今日正事,昨儿就提前放了。"

  听到王家姑侄的对话,旁人还罢了,只黛玉却吃了心。

  二舅母是什么意思

  是变相的告诉自己她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还是暗示自己以后她们姐妹主仆的吃喝用度都是她们家的了

  “我们家也是月初放月钱呢。”林昭还在想着刚送了荣国府三尊佛相,加上她们并没有按原著中的 ''出月初二''启程,想着王夫人不会问月钱了,不想大家都在这里说笑,她又将剧情掰了回来。不过…“姐,外祖母家跟咱们家一样诶。”

  噗嗤~

  噗嗤~

  林昭这四两拨千金的一句话,直接让黛玉刚刚攒起来的一肚郁气瞬间犹如泄洪一般散了个一干二净。

  而王夫人呢,也仿佛心头那口气被扎了一个大洞,跟着漏了气。

  黛玉/王夫人∶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