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快穿攻略:花样男神求推倒 二三四二章 古早狗血总裁文做女主9

《快穿攻略:花样男神求推倒》二三四二章 古早狗血总裁文做女主9

作者:蓝桥玉 字数:1783 书籍:快穿攻略:花样男神求推倒

  文德殿。

  元狩帝埋头处理政事,殿下站着赵宰执和东宫太子。

  翻看到定州来的折子,元狩帝合上折子,神色一动便说道:“老二,你过来看看这份折子。”

  太子近前,拿起折子一目十行看完。

  元狩帝:“小六说他猎到一只纯白玉爪的鹘鹰,想起朕曾手把手教他猎鹰、熬鹰,便快马加鞭叫人把鹘鹰送回京。随行还有祥瑞之兆的泰山石和白南客——越鸟此物多生于南方,故名南客,朕倒是好奇小六怎么会在北方抓到一只白南客。”

  所谓白南客即白化孔雀,而佛教孔雀明王又被尊为佛母,却是此次太后寿诞最意义非凡的寿礼。

  “六弟心思一向奇巧,不拘一格,喜欢结交朋友,不看出身,因此有江湖的朋友帮他寻来白南客倒不稀奇。”太子斟酌语句说道:“说来六弟到定州从军也有五六年,虽说我霍氏子弟镇守边疆,保家卫国是不忘根本,亦是本职所在,但六弟十四五岁便离开父皇、离开皇祖母,离开京都和他熟悉的亲人们,至今未归京,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六弟必然很想家,很思念父皇、皇祖母和贵妃娘娘。”

  元狩帝:“小六离京时间确实太久了,也确实很久没回来了。”

  太子:“皇祖母大寿,既是普天同庆的喜事,父皇何不借机召六弟回京,共聚天伦,也能给皇祖母一个惊喜。儿臣记得皇祖母很喜欢小六,常夸小六孝顺,也常念叨许久没见他了。”

  “你倒是有孝心。”不管真假,不管是否藏有小心思,子女孝顺、兄弟和睦表现出来就能让元狩帝顺心。他思虑片刻,叹气:“太后的确是想念小六了,贵妃嘴上不说,心里也想。罢了,便叫他亲自护送贡品回京。太后寿诞前赶到,如果错过寿诞就不必回来,还待他的定州去。”

  太子心里一颤,差点就动了歪心思,好在他清醒,拦截六弟不一定成功,六弟错过太后寿诞一定会激怒元狩帝但他不一定会真追究。

  “六弟知道能回京一定很高兴,我们兄弟也能聚一聚。”

  元狩帝神态和缓,唇角噙着笑意,视线向下一撇,看到今日赵宰执送来的一沓奏折,都是外省各地送进京的,以为是贺寿便没太在意,随手拿起一本翻开来看,眉毛不自觉皱起。

  太子密切观察元狩帝表情,自然发现这微妙的变化,不由看向奏折,只可惜他这位置瞧不见折子详情,便悄悄将目光投向赵宰执。

  赵伯雍低眉垂眼,面无表情,猜不出心思。

  此时元狩帝拿起第二份奏折,瞥个两三眼就扔回去,连续看了五六份折子,猛地一掌拍到奏折上,表情流露出一丝愠怒。

  太子赶紧低头向后退两步,余光瞥见赵宰执还是冷静从容的姿态,不由感慨这些老臣当真是临危不动。

  “今天的折子都是南方来的?”

  赵伯雍回:“来自两江、福建和广东四省共一百八十份折子。”

  元狩帝:“你看过这些折子,都知道他们是来表奏什么?”

  赵伯雍:“四省三十八府及门下省侍中章说令、章侍中,共一百八十人联名保奏江西洪州判官麻得庸。麻得庸所犯罪行便是押送贡品英德石途中,遇官粮船不让道,导致漕船倾覆,官粮和贡品一同沉河,死伤十人。”

  太子闻言心惊,贡品出事历来要问监官失责之罪,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祥瑞奇石英德石非太后钟爱,但它是昌平长公主借洪州知府名义送进京祝贺,代表的是二十年没见的亲女儿的心意,对太后来说意义非凡。

  英德石沉河,传回宫中时,太后伤心难过,元狩帝大发雷霆,令人拿下监官麻得庸并将其打入天牢,看意思是从重处罚,绝不姑息。

  何况对方还犯下撞翻官粮的重罪,毫无疑问死刑。

  但他没料到麻得庸此人竟还能绝处逢生,叫南方四省一百多名官员联名为他保奏,还有副宰相之称的章侍中带头,难不成这叫麻得庸的七品小官还是个难能可贵的清官良吏?

  区区一府判官,得是什么卧龙凤雏才叫一百八十名官员联名保奏?

  元狩帝抬手:“太子,你先下去。”

  太子恭敬::“儿臣告退。”

  太子退出文德殿,没法探听里头对话,琢磨这里头似乎有大文章,便赶紧找东宫门客商讨此事。

  此事文德殿内只有元狩帝、赵伯雍和大太监三人,元狩帝有一下没一下地转着扳指,老辣的视线时不时落在底下赵伯雍的身上,不动声色,但能让人看出他心里正在谋算,但猜不出谋算的内容。

  殿内安静得仿佛能听到呼吸声,大太监把头埋到最低,被紧张的氛围逼出满身冷汗,余光悄悄打量赵伯雍,发现这位宰执淡定得不行,好像迟钝得没发现元狩帝的不愉。

  良久,元狩帝开口:“承玠,你说麻得庸该不该饶?”

  赵伯雍:“回陛下,麻得庸失职的确罪该万死。但如果不是贤臣良吏,何以会出现四省三十八府一百八十名官员联名保奏?这一百八十名官员不是同批进士,也有非同僚、非旧部,更有不是同一恩师之人,想来也不是朋党。即便是朋党,谁会为了一个七品地方官联名保奏,换来陛下质疑其为朋党的可能?”

  元狩帝:“你意思是要饶了麻得庸?按律不让道,还撞翻官粮就该革职流放,何况他负责的贡品因此沉河,既是不祥征兆,又令太后失望伤心,朕不砍了他脑袋已是开恩,还想饶他?简直做梦!”

  赵伯雍:“如果麻得庸亡羊补牢,将功补过,倒是能饶。”

  元狩帝:“亡羊补牢?那二百石的粮食和广东运来的英德石尽数沉河,难不成差人去打捞?”

  赵伯雍:“洪州知府来信,道是麻得庸散尽祖上家业,分别从广东重新运来一批上等英德石,还从两浙粮商手里高价购买超过二百万石的粮食,目前已经抵达京都府,就在城外准备过水门。”

  “哦?”元狩帝来了兴趣,倾身问道:“他还有这等本事?这一路运来,财力物力和人力可耗费不少。散尽家财……呵,祖上家业不薄啊。”

  赵伯雍:“江南富庶,底子厚,实属寻常。”

  元狩帝:“做到这份上了,朕是不得不开恩典啊。”

  赵伯雍跪下:“陛下圣明。”

  元狩帝:“罢了,毕竟是太后寿诞,不宜见血,既然大赦天下,便让麻得庸也得几分恩典。如果能让太后高兴,朕不仅不罚他,还得赏他。”

  赵伯雍又道:“陛下仁慈!”

  元狩帝:“今日奏折都送到了,你下去忙吧。”

  赵伯雍:“臣告退。”

  步步后退,到殿门口时遇到来觐见的康王,互相问好便一个退出一个进殿。

  康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看远走的赵伯雍,心思转了几圈,来到元狩帝跟前说道:“皇兄,各地进供的寿礼都送到慈明殿去了。臣弟还在民间搜罗了一支杂耍,特别有趣,府内不少达官贵人都请去府里表演,听闻他们近来编排一出八仙贺寿,还没开演。臣弟自作主张请他们在太后寿诞上表演。”

  元狩帝:“你有心了。”

  康王见元狩帝心不在焉,不觉奇怪,他这位皇兄最孝顺,去年没能大办太后寿诞便耿耿于怀,今年更是事事亲自过问,怎么这会儿不关心?

  “皇兄有心事?可是跟赵宰执有关?”

  元狩帝敲桌:“你上来看看这些奏折。”

  康王从善如流,仔细看完三本奏折感觉不太对,连忙快速翻阅六七本奏折,心中大为震惊:“都是来替麻得庸求情?这麻得庸是什么人,有如此大能耐,竟能在十日之内便重新从广东运来一批英德石,还能从两浙粮商那里筹到二百万石粮食!”

  元狩帝:“朕在意的是这份保奏名单,一百八十人,两江、广东和福建四省都有人。”

  康王:“是朋党?可他一个七品判官,没甚门路,如何引得这么多人为他保奏?便是他上差洪州知府管文滨,我看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多人保奏。”

  元狩帝:“知道广东来的英德石是以谁的名义进贡吗?”

  “借管文滨的名义,实际是昌平公主的孝心——”康王一惊,愕然地看向元狩帝黑沉沉的眼睛:“是昌平?”

  元狩帝不语,便是默认的意思。

  康王直觉奇怪:“管文滨和麻得庸都是昌平的人?为了一个麻得庸,暴露自己底牌,长公主不至于这么蠢。”

  元狩帝:“她是在向我示威。人在江西,却能从广东送来英德石,又值太后大寿,进贡寿礼还偏要借管文滨的名号在太后那里卖惨。英德石沉河是意外,对昌平来说,说不得也是个好机会,而对太后来说,倾家荡产、费尽思量之人不是麻得庸,而是昌平。”

  康王小心谨慎:“长公主此举是为何意?”

  元狩帝吐出两个字:“回京。”

  康王立即反应过来:“赵宰执不会同意。”

  元狩帝:“所以他一大早亲自将这沓奏折送到我跟前,字字句句为麻得庸开脱,却是提醒我,这都是昌平的杰作!他还记着仇,但凡寻到机会,必会咬死昌平。”

  康王:“可是长公主出这一招,就怕太后思女心切。”

  元狩帝:“你还是不明白重点在哪里。”

  康王:“啊?”

  元狩帝沉重叹气:“朕实在不想和自己的亲妹妹闹得你死我活,更不希望太后平添伤心。但愿……但愿不会出其他波折。”

  康王不是很明白元狩帝的惆怅,只以为他是担忧太后思女心切,届时无法平衡昌平长公主和赵府的关系。

  ***

  九月底,太后寿诞,万事妥善,百官来贺。

  慈明殿前,满院黄金菊,宫人出入频繁,而前殿搭起戏台子,已经有戏班子在台上唱,下方则坐着命妇和百官。

  霍惊堂和赵白鱼也在其间,偶尔说两句悄悄话。

  太后入场时,所有人跪下恭贺太后大寿。太后笑呵呵令人都起身,不必多礼,与民同庆的寿宴便都自在些。

  这时有一群人鱼贯而入,为首是个英姿勃发的青年,身后跟着一群太监正推着一辆板车,车上放着一人高的笼子,笼子里关押一只漂亮得虚幻的白化孔雀。

  赵白鱼:“早早便听闻六皇子从定州带了祥瑞回京为太后贺寿,想必便是他了。”

  话音一落,那边英姿勃发的青年便跪在太后跟前行了个板板正正的大礼:“孙儿见过皇祖母,祝皇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叩了九下头才拜见元狩帝,礼数足到旁人没话说。

  子孙都在身边,太后今日高兴得合不拢嘴,转头就对元狩帝说:“听闻江西来的奇石已经到宫里了?”

  元狩帝早知她会问,便恭敬回道:“在慈明殿□□的小花园里,安置成一个假山。您要是想看,我这就带您过去。”

  太后:“去看看吧。”

  赵白鱼离得远,没听清他们说话内容,目送他们离开。

  霍惊堂问他:“想去看?”

  赵白鱼:“左右是他们的家事,我没兴趣。”话正说着,眼尖地瞥见元狩帝身边的大太监从前边一个院门拐进来,朝慈明殿的小花园走去,身后还跟着麻得庸。

  “怎么会是他?”

  霍惊堂:“嗯?”

  赵白鱼:“是麻得庸。”

  霍惊堂想了想:“押送英德石贡品结果船翻了,连累贡品和官粮一块儿沉河的麻得庸?他不是在刑部大牢等受罚?”

  “事发后的十天内,他变卖家产重新运来英德石和超过二百石的官粮补还朝廷。”赵白鱼皱眉:“按理来说,以他的品级还没资格参加寿宴,何况这次是将功补过,更不可能被召进宫。”

  能在寿宴当日被召进宫,百分百是准备嘉奖。

  霍惊堂略一思索:“麻得庸是昌平公主的人?”

  赵白鱼嘶了声:“你这大半年都在校场揍人吗?我什么都没说,你就知道了?”

  霍惊堂:“官场无不透风的秘密,本来没多少人知道,但十天半月前弄出沉河这一出,至少昌平公主借管文滨的名义进献英德石这档事,想不知道也被迫知道了。能让太后失态,不计前嫌,召见麻得庸的理由,只有昌平公主。”

  赵白鱼:“你说昌平公主做这出戏是为了什么?”

  “除了低头示好想回京还能是什么?”霍惊堂单手撑着下巴,垂眸望他:“小郎如此挂怀,可是心有忧思?”

  赵白鱼笑了笑,摇摇头:“我和公主并无母子情分。”

  霍惊堂拍了拍赵白鱼的后脑勺,手掌滑到他的后颈处轻抚两下,无声安慰:“太后固然希望公主回京,全了母女情分,可惜赵府和公主没那么容易和解。只要陛下顾及赵府脸面,太后就不会不识趣地召回昌平公主。”

  太后心里,皇帝分量重,大局更重。

  “不过送英德石是融冰的过程,徐徐图之,至多两三年,下道大赦天下的政令就能迎回来。”

  赵伯雍得被逼成什么样才会同意昌平公主回来?赵白鱼想不出原因,也懒得多想,将之抛诸脑后。

  等寿诞结束,百官出宫,碰巧是元狩帝身边的大太监来送霍惊堂和赵白鱼二人离开慈明殿。

  霍惊堂开门见山地问:“太后召见麻得庸时,行了什么赏?”

  大太监赔笑:“倒没什么,便是江南一座园林、一栋宅子,良田千顷,再加上黄金珠宝若干,陛下则擢拔他为洪州通判。”

  珠宝金银是太后赏赐,怕是借麻得庸赏给公主,倒是元狩帝直接让麻得庸当通判出乎意料。无论麻得庸阉人的身份还是其原本七品判官,都不够格担任通判,须知朝廷有令,历三任通判即可升为知府。

  一州知府,五品大员,多少进士一辈子都挣不到这官职。

  莫非元狩帝知道麻得庸是昌平公主的家仆,为了安抚太后,让昌平公主在洪州有人照拂,所以特地提拔麻得庸?

  又或者是帮他制衡两江的昌平公主遇到麻烦,所以擢拔麻得庸帮她?

  赵白鱼刮了刮鼻子,没有发表疑问。

  大太监将这两尊佛送出慈明殿便马不停蹄地溜了,剩下两人走在宫道上,遇到六皇子一行人。里头有郑楚之,经淮南大案后,郑楚之低调许多,遇见赵白鱼至少表面客气几分。

  六皇子主动向前,俊秀的脸带着让人不讨厌的笑容:“小六见过堂哥,见过堂嫂。”目光从赵白鱼脸上快速扫过,而后看向霍惊堂,倒十分坦荡,比东宫爽快多了。

  霍惊堂颔首:“要回府?”

  六皇子:“二哥和五哥约我到东宫小聚,堂哥和堂嫂要不要一起来?”

  霍惊堂:“不了,你去就行。”

  赵白鱼:“我听小郡王的。”

  六皇子:“行吧。我前天才到京都,先见了父皇才去见母妃,本来想去宗正寺见三哥,但是无诏不得入。”提及兄长,他脸上闪过一丝黯淡,“父皇不同意我去宗正寺。”

  霍惊堂:“等过几天,陛下气消了,你再请旨。毕竟是兄弟,手足情深,陛下不会狠心到底。不过宗正寺素来是关押皇室罪人的地方,你刚回来还是少去,免沾晦气。”

  六皇子笑说:“我在定州杀敌,鲜血累累,哪会怕晦气?任何晦气到我身边估计都会被煞气撕碎。”到宫道尽头准备分道扬镳时,他朝赵白鱼说:“堂嫂高义青天之名远扬,昭汶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名不虚传。改日昭汶请堂嫂喝茶,还望堂嫂莫嫌弃我举止无状才好。”

  赵白鱼:“某不胜荣幸。”

  彼此分别,走出老长一段路。

  赵白鱼:“张口闭口堂嫂,好怪异。”

  霍惊堂:“我快怀疑我睡的人不是小郎,下回让他换个称呼。”

  “我明日休沐,你呢?”

  “小郎有安排?”

  “想去宝华寺蹭他们一月一次的素斋宴,如果你不来,我一个人没意思。”

  “我明天带那群刺头到郊外绕几座山跑到日落,时间充足。”

  二人的影子被光影拉得很长,投射于宫道上,渐行渐远。

  ***

  初冬,天气转凉。

  河道漕船减少,赵白鱼在漕运衙门里看账本,在府里苦读的砚冰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五郎,纪、纪夫人求见!”

  赵白鱼:“哪个纪夫人?纪知府的夫人?”

  砚冰重重点头。

  赵白鱼连忙起身:“她不是随纪大人到江西赴任了?”离开前叮嘱刘都监做好今日衙门事务,便随砚冰赶回郡王府。

  “纪知府被下了大狱,准备押送回京都,纪夫人来找您救命!”

  “怎么回事?”

  “我具体也不知道,好像是贪污。”

  赵白鱼清楚纪兴邦为人,何况此前有他特意提醒,应该不会出事才对,难道着了道,掉进套里了?

  不浪费时间瞎揣度,赵白鱼紧赶慢赶回郡王府,在偏厅里见到满脸风尘和憔悴的纪夫人,后者一见到他立即扑过来跪倒在他脚前。

  “小赵大人,求您救救我家老爷!”

  赵白鱼扶起人:“快起来说话。砚冰,倒点温水来,叫人准备点膳食。嫂子,您莫慌,且和我仔细说说。”

  纪夫人顾不得赵白鱼的这份熨帖,着急忙慌地说:“我家老爷被人告发贪污五十万两白银,证据确凿,没法抵赖,财产宅邸一并没收,家眷跟着遭难,我是官差来查抄时恰好到邻府的寺庙里进香才逃过一劫,一路北上找到您这儿,求您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帮帮我们老爷。”

  “贪污五十万是死罪!但我知道纪大人行事公正严明,担任京都知府时便尽忠尽责,不曾收受贿赂,不曾贪过一分一厘。我不相信一年不到,纪大人就变了性。”赵白鱼挑着好词夸纪兴邦,安抚六神无主的纪夫人,“你且说说,可是有人陷害?”

  纪夫人泫然欲泣,老爷出事至今,仿佛雷霆骤降,实在猝不及防,遍寻老爷旧交却无人相助,她甚至找到娘家人帮忙,可是连娘家人都骂老爷糊涂,压根不相信老爷无辜,唯有老爷昔日旧部赵白鱼始终相信他无辜。

  “是江西商帮设下来的陷阱!”纪夫人咬牙切齿:“老爷当这转运使也管些漕运,上任没多久,当地商帮就来结交。老爷想安安稳稳度过三年任期,怕与商人来往过密落下口实,一再拒绝商帮相邀,职责所在而堵了一个码头的商船,得罪江西商帮。老爷知道当地商帮势大,已经足够小心,叮嘱我们绝对不能收受任何馈赠,哪怕是一块布、一桶油,都必须拒绝!”

  “如此,怎会中计?”

  “百密一疏,那群人无孔不入!你也知道老爷喜好字画,尤其喜欢练字,当地一个学儒送来拜帖,说是以文会友、以字相交。见了面,直夸老爷字画形神具备,堪比当世大家,忝脸要求老爷写十副字送他。不到半个月再次登门,说他手里的十副字都以千金的价格卖出去,将千金奉上,又求老爷再写字。”

  赵白鱼皱眉,不是他说,纪大人那手字写得怎么样,他心里没数吗?

  纪夫人苦笑:“他字写得怎么样,心里哪能没数?可是推字的人是当地学儒,买字的人不知道写字的人是谁,也不来求人办事,其间没有利益可寻便一掷千金,除了真心欣赏他的字,哪还有别的原因?身在局中,执迷不悟,越陷越深,到得最后,洛阳纸贵,一字千金!”

  “一个字千两白银?”

  “是千两黄金!”纪夫人塌下肩膀:“不到半年便多了五十万两,商帮找上门要他大开漕运之门。可是不知何故,他去了趟公主府,回来开始交代后事。我云里雾里,一开始也没当回事,只知道他拒绝江西商帮的要求,没过多久就有人举报老爷以卖字为由收受贿赂。”

  听完全程,赵白鱼了然,纪大人还是掉进套里了。

  地方商帮势大就比地方官还更像一个土皇帝,纪大人不给脸,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让纪大人下马,换个听话的上来。

  前世无聊躺在病床上看完一部上下五千年的古代史,里头关于行贿受贿的文章可大有来头。

  行贿受贿方式拢共算来有四种,一为雅贿,二为商贿,三为盗,四为霸,也可将其中的‘贿’字变为‘贪’字,而后两者属于早期朝代,以权势贪污,没太多技术含量。

  比如前淮南漕司司马骄利用职权藏匿良田、好田大肆搜刮百姓土地税,贪墨大量税收,便是盗贪的一种。

  至于雅贿便是借文玩字画等物进行贿赂贪污,也可借此陷害清官良吏,让他们不得不被迫同流合污。

  纪大人便是掉进‘雅贿’的陷阱里,这招术若是放到贪污成性的大清便算不得高明,但在此时,随手一招就能除掉不合流的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