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世飞刀 正文_第1634章 邀请函!

《绝世飞刀》正文_第1634章 邀请函!

作者:空神 字数:1977 书籍:绝世飞刀

  郭家祖父辗转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家底还是攒了一些的,真要买什么好地段的豪华宅邸可能不太容易,想买些地段一般的宅院倒不成问题。

  洛阳这边乃是东都,圣人时常过来这边长住,宅子买了绝对亏不了。

  接下来几天,三娘都屁颠屁颠地跟着郭家祖父去宅子。按照郭家祖父的预算,几处宅邸着都差不多,大抵和他们在长安的宅院那样临近城门附近,算是都城的外围。

  不过但凡能在家中两京购置房产的,大抵都算得上家底殷实。

  郭家祖孙几个逛了几日,相中仁风里一处还算开阔的宅子。

  三娘对其中的大房十分喜,极力拉着郭家祖母一起去,里头的虽都被搬走了,可架还留着,一就叫人很想用把它填满。

  三娘信誓旦旦地说道:"要是买下来,我就去把朝廷藏全给抄回来,把它摆得满满当当。等到大哥他们过来了都能!"她兴高采烈地规划着该怎么填充这些空荡荡的架,"还要抄许多兵,摆满最上面的一行,阿耶长得那么高,一伸手就能拿来。"

  三娘边说还边对着架比划起来,仿佛自己当真能靠两只手把架塞满。

  郭家二老本也相中了这处宅院,见三娘这般喜欢便把事情敲定下来。

  回去的路上,郭幼明抱着三娘谆谆教诲:"下次在给钱前你可不能表现得非它不可,否则对方可能会坐地起价。"

  三娘没怎么学过砍价技巧,听她叔这么说以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原来做买卖也要喜怒不形于色!

  郭家置办好宅的当口,博学宏词科的考核结果出来了,王昌龄冠绝全场,得了个第一。

  可惜大唐的考试大多不怎么排名,很多时候都分不出个先后来,对王昌龄也没有什么特别嘉奖。

  吏部对王昌龄的任命很快下来了,安排他去当汜水县县尉,有名的虎牢关便在这个县中。

  这也是唐朝进士的基本待遇,除了留在朝中当个侍弄墨的闲官,进士们大抵都会安排到基层干活。

  比如当初王维被贬也是去济州当个司仓参军,顾名思义就是管仓库的。

  一代大诗人,堂堂状元郎,发配去山东管仓库,可见吏部安排职务不管专业对不对口的,让你去干你就得干。

  所谓的县尉就是管当地治安的,官职不高。

  幸而京兆、河南、太原三郡的县城都属于京畿县,待遇和其他县不太一样,重要程度也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能在这种天子脚下当官会更容易被上头想起来,只要随便干出点成绩来都能升迁。

  尤其是京兆和河南这种皇帝常驻的地方,那更是有可能直接接待皇帝!

  接待工作搞好了,不就等于在皇帝面前露脸了吗?

  所以王昌龄这次任免由从九品的校郎迁为正九品的畿县县尉,似还是九品的小官,实际上到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启自己的仕途。

  至于京畿一带的县令,那可是品官,没点门路的人根本当不上。

  譬如杜甫他爹杜闲那样能当个奉天令,大抵是祖辈在朝中人脉不浅,杜甫便是因为他爹在任期间把全家迁到京兆杜陵,才能自称"杜陵野老"的。

  要是按他出生地称呼,估计得"巩县野老"了。

  巧的是,杜家当初举家迁到河南巩县也是因为杜甫曾祖当了巩县县令。

  一个县令就足以让他们拖家带口迁两京户口,可见京畿诸县的县官都是极好的差使!

  三娘一开始听说王昌龄只当了个县尉,还觉得当官可真难。

  等听王昌龄告诉她进士都是得熬个七年资历并且考核优等才有机会当上县县尉的,她就觉得更不容易了。

  三娘说道:"等您安顿下来,我去虎牢关您!"

  王昌龄哈哈笑道:"你是想去虎牢关吧?"

  三娘被一眼穿心里的想法,很有点不好意思,忙回道:"都,都!"

  王昌龄不再逗她,笑着允诺道:"好,等我安顿下来便写信给你。"

  县尉之职远不是他所求,不过他也知道张九龄当初曾尚建言"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圣人也采纳了他的进谏当场下诏明言以后就按这个办。

  所以趁他现在还年轻,去底下的州县历练历练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这是升迁的必经之路--至少张九龄当宰相期间不会为他们破这个例。这条规则可是他早年极力推崇的,不可能当了宰相就自打脸。

  王昌龄满怀壮志地赴任去了。

  三娘从王昌龄这儿了解了满脑子的基层官员升迁常识,跑回去跟她祖父感慨:"您能当上刺史可真不容易!"

  郭家祖父说道:"世上做什么事能容易?"

  他不是进士出身,而是武官起家,朝中诸多文官都不带他玩,所以他终身都没摸到过朝官的边。好在郭敬之也没有文官那种死活赖在两京不走的执念,在外地任职还叫他更自在哩!

  至于以后的事,那就自家儿孙有没有出息了,反正他已经给他们攒了些家底,保证把他们健健康康养大。剩下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去争取。

  三娘便央着她祖父给她讲在任地上的光辉事迹。

  人上了年纪最什么?最的就是回想当年!

  有三娘这么个好听众,郭家祖父每天都抽空给她讲自己搜肠刮肚回忆起来的奇人异事。

  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纪。

  偶尔还拔出佩剑给三娘演示一番自己环游大唐所依仗的高超剑术。

  三娘也拿着驸马萧衡赠她的佩剑跟着比划来比划去。

  可惜老了就是老了,白天倒也没什么,到了晚上郭家祖父就得让人给他搓药酒。

  郭家祖父没让宝贝孙女知晓,只是更坚定了要赶快把嵩山别业也赶紧敲定下来的决心。

  于是三娘才送别了王昌龄没多久,就被她祖父趁着休沐日带去嵩山玩耍。

  三娘一大早跟着她祖父出门,到了门口却碰上跑来找她玩耍的萧戡。

  得知三娘要去外面玩儿,萧戡积极表示他也要去,他都好久没出去玩啦!

  三娘道:“你得问家里人才行。”

  萧戡道:"那你先不要走,我这就回去问。"他风风火火地说完了,又风风火火地往回跑,起来还真是说干就干的性格。

  萧戡回去没多久,就带了一串人再次出现在三娘眼前,与他一起过来的还有老熟人驸马萧衡。

  三娘乖乖向萧衡问好。

  一行人出城往嵩山而去,一路上两个小娃娃时而坐马车上玩博戏,时而央着萧衡、郭幼明带他们骑马,全程都在兴高采烈地玩耍和聊天,得萧衡他们都觉得沿途多了几分味。

  他们出发得早,没到中午便到了嵩山脚下。

  相比于大多已经被达官贵人圈占的近郊,嵩山一带风光还是极宜人的。

  走了一路,大伙都饿了,索性就近寻了个村子掏钱命人杀鸡宰鸭做些家常菜,吃饱喝足正好在周围边庄子边散步消食。

  不想却在半路遇到个熟悉的人--不是王维又是谁?

  三娘最先注意到正在山脚下信步徐行的王维,登时挣开她叔牵着她的手开开心心地跑过去喊人:"老师!"

  王维转头瞧见三娘,微讶,问道:"你怎么在这儿?"

  三娘一口气跑到王维面前,才仰着头回道:"阿翁说要这里置办个庄子,带我过来。"

  王维道:"这里的风光确实不错。"

  三娘关心地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王维耐心答道:"正巧刚到这边没多久,用过饭后到处。"

  他母亲在嵩山潜心礼佛,他也曾经在嵩山这边长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回到嵩山便分外感慨,忍不住独自出来周围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致。

  听闻王维会暂住在嵩山这边,三娘积极询问他现在住哪儿。

  王维道:"在东溪一带,不过住处还没有收拾好,今晚粉】扑-儿文=~学!暂且住在一个朋那儿,他也住在东溪那边。"

  三娘便跑回去央着她祖父买东溪那边的庄子。

  郭家祖父自是依了她的意。

  一行人除了萧衡这个驸马都尉都是无官无职的闲人,交游起来倒是没犯什么忌讳,所以等郭家祖父定好买哪个庄子以后便一同去了王维那个朋的别业。

  王维这个朋叫李颀,也是个诗人。

  早些年李颀曾考过进士,后来当了好些年的县尉,一直没机会升迁,便决定归隐山林。

  可见有的人到基层去是为了履历好,有的人到基层去就是扎根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最后全家都变成当地群众,为当地人口增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碰上那些个心存傲气、不靠俸禄养家糊口的家伙,那当然是二话不说挂冠而去。

  李颀就是弃官隐居大部队中的一员。

  他少年时家里可有钱了,这处嵩山大别业就是他家祖产之一。

  虽然其余祖产早已被他败光了,可剩下这一星半点已经足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得知来的是王维收的学生和驸马萧衡父子俩,李颀笑着命人张罗酒宴招待客人,还去请借住在他家的一位琴师朋出来弹琴助兴。

  李颀吩咐负责跑腿的小厮:"就说今儿好酒管够,他一定愿意过来。"

  郭家祖父在旁听见"好酒管够"几个字,当即来了劲头:"来今晚粉】扑-儿文=~学!我们得叨扰一宿了,喝醉了可回不了洛阳。"

  李颀本身就很交朋(当初他那些祖产就是交朋挥霍没的),闻言朗笑着说道:"你要走,我还不乐意放你们走,今晚粉】扑-儿文=~学!谁没喝醉往后再有好酒可不带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