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世飞刀 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愧是和我睡过的人

《绝世飞刀》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愧是和我睡过的人

作者:空神 字数:1797 书籍:绝世飞刀

  风长夜冷,院中月光透过竹柏,树影婆娑,宛若水中摇曳的藻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是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寻常的一个夜晚,月色格外美。

  苏轼很高兴,而且刚好今晚张怀民,他的至交好友也没有睡觉,于是两个人便在庭院里散步赏月。

  张怀民有些困倦,上眼皮重重的搭在下眼皮上。

  “怀民,快看天上,天幕又出现了。”苏轼轻拍了下张怀民的肩膀,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雀跃。

  张怀民稍微打起了一点精神,这一看他倒是不困了。

  天幕此时不像白天出现时那般显眼,反倒是像月亮一样柔和,维持在了一个清晰但不扰民的亮度。

  如果不抬头往天上看的话,是感受不到天幕存在的。

  令张怀民更为惊奇的是,天幕自出现后便不像上一次那般自顾自的放映,而是一直处于静止的状态。

  皎洁的天幕大体上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

  上方:是否观看

  下方:是 否

  天幕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看不看吗?

  这样做的话,代价是什么?

  钱财,名声,还是——人的寿命?

  张怀民当下思绪纷飞,没等他犹豫完毕,苏轼伸出手臂,兴致勃勃地往“是”的方向轻轻一拍。

  “子瞻兄,此举莽撞了啊”

  张怀民挑眉,嘴上这样说,但手上的动作却是不慢,跟几乎苏轼前后脚便点了“是”。

  “怀民兄,难道你不想知道这次天幕会讲些什么吗?”苏轼反击道。

  凉风吹过,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距离上次天幕出现已经有十日之久了,天幕接下来会讲些什么呢,两个人就地躺下,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聚精会神地等待天幕开始。

  天幕开始有了变化,音乐率先响起,非琴非笛,与其他熟知的乐器截然不同,演奏得格外铿锵热烈,活泼奔放。

  和着明快动感的音乐,天幕上的字时而扭曲,时而跳动,女声却是一本正经:

  【一个拥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人员,缘何在出仕与辞官之间反复横跳?】

  出过仕,辞过官,张怀民脑海里闪过好几个名字。

  范围有点大啊,他暗自感叹。

  【身为将门之后的他,究竟是如何沦落到蹭吃蹭喝,穷困潦倒的地步?】

  将门之后,四个字依次放大再缩小。

  蹭吃蹭喝,穷困潦倒不仅放大,还抖动,生怕人注意不到。

  到这里,张怀民心里划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这描述怎么这么像一个人呢。

  【是真名士自风流,还是心甘情愿地躺平?】

  张怀民几乎可以肯定是谁了。

  【欢迎走进本期节目,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陶渊明!】

  砰,天幕适时炸开了朵朵烟花,五彩斑斓,绚烂至极。

  但是张怀民此时却不敢看身旁人的脸色。

  众所周知,苏轼最为推崇靖节先生。

  苏轼气急,噌一下地坐了起来。

  “胡言乱语,妖言惑众!陶令公欲仕则仕,欲隐则隐,那是不以求之为嫌,不以去之为高。气节高尚,自然率真,岂能是躺平一言以蔽之?”

  虽然不明白躺平为何能与真名士自风流扯上关系,但是躺平二字,顾名思义,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苏轼身为陶渊明的头号迷弟,自然见不得自家偶像被天幕曲解,吹胡子瞪眼,一顿输出。

  【陶渊明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的这篇《归园田居》(其一),意味深长,可以说这样说,这首诗就是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这首诗。】

  东晋 柴桑县

  二月初, 冰消雪融, 杨柳吐绿, 虽还有些倒春寒,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渐渐地走上了街头巷陌

  。

  一身青色衣衫的少年怔忪地看着天幕,少年的眉眼清秀羞涩,身姿纤长而不瘦弱。

  十五岁的陶渊明目若朗星,眼底清澈干净,盛满了快要溢出来的好奇。

  这时候的他,还没有蜕变成后世名满天下的五柳先生。

  未来的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乎是一个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而他,显然是幸运的。

  不同于曹操只单论他的文学成就,天幕明确地说明了他的一生就是这首诗。

  陶渊明很好奇,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才能够代表他的一生呢。

  天幕缓缓打出《归园田居》(其一)全文。

  琴音渺渺,女声轻而温柔,像是早春时节潺潺的溪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苏轼屏气凝神,直到听完这四句才满意地舒了口气。

  “陶公的诗是真的好,每次身体不舒服,我都要拿他的诗来读。”

  他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天音的讲解无疑在他的心里埋了一个钩子,要知道他可是和了陶渊明整整六首《归园田居》的人。

  讲不好的话,即使是神仙,他也要理论一二。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一个重视门第出身的时代。他的曾祖父陶侃以军功起家,位极人臣,官至大司马。而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为人淡泊宁静,洒脱自在,是当时的一流名士。】

  天幕实时放出了陶侃,孟嘉的影像。

  陶侃手持利剑,气貌雄伟。

  孟嘉手执书卷,儒雅淡泊。

  【但名将之后不等于名门望族,受士族集团的打压,轮到陶渊明这一代的时候家族地位已经衰落了,他的祖父做到了太守,而陶渊明的父亲却没有任何官职,只能“寄情风云”“淡焉虚止”。】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受两位先祖出则忠君爱民,入则超凡脱俗的家风熏陶,年轻的陶渊明,他的志向是出仕,是渴望建功立业的。】

  画面接着打出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字样。

  陶渊明跟着点头,他始终为自己的祖父们感到骄傲,由平头百姓变成了士族,即使是最低的一等,也足以令人敬佩了。

  他们陶家可没有能够世代荫袭的特权,没有奢华富贵的享受。但是说实话,他还是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

  悠闲清静,看树木交错成荫,听候鸟啼鸣。每天学琴读书,只要有所思,有所得,就很快乐了。

  【以当时的门第标准来算,陶渊明只能算是寒庶士人。“弱年逢家乏”,于是来自浔阳江畔没落的贵族,怀揣着一颗建功立业之心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那年,他二十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