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尽武道 第62章 无声地震慑(一)

《无尽武道》第62章 无声地震慑(一)

作者:梦必生花 字数:1746 书籍:无尽武道

  夫妻两人一走,杨盼整个人都变得活泼了。

  她听说杨君苏又要去垦荒,趁着家里还有些存货主动给她做些吃的带着。

  恰好杨招弟也来了,她也帮着一起做。

  两人任主厨,杨君苏负责指挥和打杂。

  要带东西,就得带些能放的。

  杨君苏说道:“我想带些炸油饼和烙饼。”

  杨盼和杨招弟一起说道:“你想吃什么,我们做什么。”

  ……

  正月初八这天,杨君苏跟着宋要武一起坐上大卡车向荒原进发。

  他们这次去的地方不是上回垦荒的地方,而是四分场未来的新中心镇——青龙坡。青龙坡土地贫瘠,地势较高,不适合耕种,离三分场场部距离不算太远,倒是适合建房。

  卡车缓缓开出家属区,视野渐渐开阔起来,辽阔的原野上仍是一片枯黄,只有零星几点绿色。等再过些日子,大地上将是一片绿色,无边无际的绿海,看起来赏心悦目。

  卡车开得很慢,宋要武还要时不时停下看一看地形,四十分钟后才到达目的地。杨君苏爬下驾驶座,伸伸胳膊腿,活动活动手脚。

  宋要武叫上杨君苏和小赵,领着他们在附近转了一圈,指着青龙坡北边的一大片土地说道:“这一块地方的基础建设是由咱们负责,基建科的贺科长和老金随后也来,协助咱们。现阶段咱们的主要任务是春播和基建。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忙,不能时刻在这儿,我不在的时候,就由你们两个盯着。”

  杨君苏点头答应道:“好的,宋科长,我们不会辜负你的信任。”

  宋科长对两人说道:“小杨你去年有过垦荒经验,又当过副队长,这次呢,你多带着小赵熟悉熟悉。”

  小赵看了一眼杨君苏,昨天宋科长找他谈过话,话里透漏出的意思是让他以杨君苏为主,也就是说,他是杨君苏的助手。

  小赵点头道:“好的,宋科长,我会协助好杨同志的。”

  杨君苏笑着对小赵说:“赵同志,咱们以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之后,宋要武又特意把杨君苏叫到一边解释道:“本来,我是想让小高当你的助手,不过小高似乎对食堂的工作更感兴趣些。还有就是,来垦荒的多以男同志为主,还有一些生产队的社员,一部分转业军人,有个男同志协助你也更方便一些。”

  杨君苏点头:“宋大姐,还是你安排得比较周到。”

  宋要武又说:“对了,你送我的那副对联,我觉得挺应景,让人拿去做了一条横幅,一会儿你让人挂上。”

  杨君苏脸上流露出一丝惊喜,随即谦虚地说道:“早知道要用在这么大的场合,我再好好琢磨琢磨了。”

  宋要武笑道:“‘大战农业第一线,誓叫荒山献粮棉。胸怀人民浑身胆,踏遍青山无阻拦。’这说得多好,简单易懂,要知道咱们的工人文化水平一般,只要让他们看懂就行了。”

  接着,宋要武又给杨君苏透漏了一个消息,除他们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负责人,一个是二分场基建科的科长胡东海,另一个是总场办公室的陆长安,他们三人每人负责一块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农田也是分片处理。

  宋要武没有明说,但杨君苏也知道,另外两人也四分场场长的竞争人选。

  宋要武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杨,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同志,敢想敢干,脑子灵活,意志坚强。我很看好你。你肩上的担子比去年要重多了。我不在的时候,咱们这一块的事情都由你负责。你注意一下政策问题,不要踩线;还要注意与各方人马打交道的问题,手段不能太硬,但也不能太软,一切你忖度着来,拿不定主意的就来问我。至于老陆老胡那边,只要他们不过分不越界,你也不用理会。总而言之一句话,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杨君苏适时表态:“宋科长,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基建科年前已经在这儿盖了十来间房子,有几间做为办公室。宋要武有一间办公室,杨君苏竟然也有一间小办公室。

  宋要武还特意跟贺新华老金他们交代一下,“老贺老金,这是我的助理小杨,我不在时,就由她来跟你们沟通联络。”

  贺新华神情复杂地瞥了杨君苏一眼,他曾经冷落的下属到了别人手底下倍受重视,那种心情不知道怎么形容。老金则是饶有兴趣地看着杨君苏。

  杨君苏大大方方地说道:“贺科长,金同志,我年轻,不懂的地方很多,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贺新华“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老金热情地说道:“小杨同志,好说好说,以后咱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跟两人打完招呼,宋要武临时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短会,她简单地说了两句,又把杨君苏推到了台前,让她发言,毕竟以后管事的是她,得让大家熟悉她。

  台下的吴剑和史大同无奈地对视一眼,谁也没说话。

  李卫红朱圆圆郑欢他们也来了,齐冰也在人群中。这些熟人看到杨君苏,脸上都挂着笑容。

  甚至杨君苏还没开口讲话,李卫红已经迫不及待地鼓起了掌。

  众人:“……”

  杨君苏面带微笑往下压了压手,拿着铁皮喇叭说道:“刚才鼓掌的是去年垦荒队的小伙伴。我在台上看到了这么多熟面孔也是感慨万端。去年冬天,我们垦荒先遣队超额完成任务,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刚才我在大路两旁看到成片成片的黑土地,像黑缎子一样,油光闪亮。做为农业工作者,我不禁心生欢喜。我们往日的劳动之花,今日结出了胜利的果实,我相信到今年秋天,这片土地上会结出更为丰硕甜美的果实。”

  她话音一落,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李卫红还带头欢呼。

  一旁围观的贺科长和老金:“……”

  杨君苏面带微笑,又往下压了压手,接着说道:“除了去年的小伙伴,我还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我对你们也是充满期待。我在此欢迎你们的加入,有了你们,我们垦荒队将会如虎添翼。

  农业战线是革命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年去年的小伙伴是垦荒先遣队,是开拓的先锋。今年,咱们大家组合成建设的先锋。俗话说得好,兵随将领草随风,千军万马看先锋。后方还有几万双眼睛看着咱们这群先锋。我送各位一句话:是英雄是好汉,咱们战场上见。咱们先锋队,就是要哪里困难往哪里干。四分场将是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我们每一个垦荒队员,都要在上面画出自己的画作。”

  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无论是老先锋还是新先锋,个个面色红润,兴奋激动。

  就连老金这个基建老员工也忍不住兴奋起来,跟着大家一起鼓掌。

  宋要武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果不其然,杨君苏每回都能给人惊喜,她在群众中越有影响力,她也就越放心。

  闻声赶来看热闹的胡东海陆长安耿军一伙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特别是耿军和小朱这两个新出炉的助理,顿时感觉到压力很大。杨君苏把调子起这么高,让他们怎么弹?

  散会后,杨君苏也看到了胡东海和陆长安。胡东海大约三十五六,矮个子,长着一张枣核脸,一双三角眼,三角眼里绽放出精光。

  陆长安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穿一件中长款的黑色呢子大衣,看上去挺斯文,还带着一丝隐隐的傲气。

  陆长安打量了杨君苏一眼,似笑非笑道:“宋科长,这位女同志就是你的助理,挺会讲话嘛。”

  胡东海也附和道:“是啊,宋科长,你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呀。”

  宋要武淡然一笑,顺便把杨君苏介绍给两人:“小杨,这位是陆同志,这位是胡科长。”

  杨君苏落落大方地向两人问好。

  两人也把各自的助理介绍一下,胡东海的助理是耿军,陆长安的助理是叫小朱。他们以后是要打交道的。

  耿军,杨君苏自然是认得的,她随便打量了对方一眼,这人二十三四岁年纪,中等身高,有些偏瘦,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莫名觉得有点阴沉。小朱高高大大的,看上去挺开朗阳光。

  三方人马打了个照面,就各忙各的去了。

  胡东海和陆长安在回去的路上,还聊到了宋要武,胡东海笑道:“这个老宋也挺有意思,还选了个女同志当助理。”

  陆长安淡淡地说道:“很正常,她刚来农场无兵可用,只能凑和吧。”

  陆长安觉得宋要武对自己的威胁不大,一个女同志能当个科长就不错了,当分场场长,她能干得了吗?

  至于胡东海,他觉得也不是什么事儿,他毕竟是总场下来的,人脉资历都在那儿摆着,下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他现在很有信心。

  而胡东海,他是谁也不敢小瞧,等到陆长安离开后,便说道:“小耿啊,你以后要注意些,两方的情况都要留心。”

  耿军忙不迭地点头:“好的,科长。”

  胡东海顿了一下,又说:“今天小杨的演讲不错啊,挺会鼓动人心的,你以后也学着点。”

  耿军苦着脸,不敢不应:“好的。”他早就认识杨君苏,只知道她力气大,学习不错,但也没听说她这么能说啊,这一套一套的,让人怎么学习?

  杨君苏这边,他们散完会以后,又在办公室商量事情。

  主要是贺新华老金跟宋要武商量,杨君苏和吴剑史大同小赵在一边旁听。

  今年基建队的任务很重,时间紧,就不参与开荒和春播了。他们要先建宿舍区和办公室,还有食堂邮局等公共建筑,后面还要修路以及搞农田水利建设。

  贺新华把四分场的简略规划图挂在墙上,供大家参详讨论。

  他说道:“总场拨下来的钱不多,用钱的地方又太多,用在公共建筑的钱不多。因此,我建议,办公室和食堂建成砖瓦房,宿舍区盖简陋些,盖一部分木头房子和泥胚房,以后总场拨款了,再重建,你们看怎么样?”

  老金无奈地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能这样了。”

  宋要武沉吟片刻,说道:“那也不能太简陋了,你们尽量用心些。”

  贺新华傲然道:“老宋,你尽管放心,别的我不敢说,但在本职工作这一块儿,我从不含糊。”

  杨君苏在旁边听着,突然插进去一句话:“贺科长,宋科长,金同志,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贺新华扭过头,挑挑眉头,不悦地看着她。老金也是一脸惊讶。

  吴剑可找着机会攻击杨君苏了,他大义凛然道:“杨同志,你管好内务就行,怎么基建科的事你也要参一脚?”

  杨君苏郑重其事地说道:“吴同志,你这思想觉悟不行啊。什么叫参一脚?我们每个人都是农场的主人翁,农场是我们大家的,建设农场,人人有责。不过我也能理解,你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这动脑子的事,你就别管了。”

  杨君苏看向宋要武,宋要武冲她一点头:“小杨同志说的对,农场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提意见。——小杨,你说说你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