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恨天魔帝 第一百三十一章洛阳城

《恨天魔帝》第一百三十一章洛阳城

作者:江南花爷 字数:3004 书籍:恨天魔帝

  “朱襄,许多人对寡人说,秦国能统一六国。但在寡人看来,没有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和你一样真心。”老秦王感叹道,“秦曾强盛过,又衰落过。连不可一世的晋国都已经绝祀。你为何能如此肯定秦一定能统一天下?”

  朱襄道:“一个国家强盛与否,与他所实施的制度息息相关。现在秦国的制度将秦国打造成了一辆的战车,平民只有耕、战两条路。只要秦国推行的战争能让足够多的人获益,这辆战车就无坚不摧。”

  老秦王问道:“可你认为战车终究会停下来。这世上的疆土难道是有限的?”

  朱襄道:“世上疆土有限,但对如今的秦国而言是无限;可疆土对秦国虽说是无限,但秦国能控制的疆土有限。当疆土扩张超过了秦王能控制的范围,那么离分崩离析就不远了。晋国和楚国就是例子。”

  老秦王拉着朱襄在几(一种矮桌)旁坐下。范雎立刻跟上,坐在朱襄另一边。

  白起想了想,拉着子楚和政儿坐在秦王另一侧,自己坐在子楚和政儿旁边。

  蔡泽坐在白起身旁,给雪使了个眼色。雪立刻出门招呼秦王带来的仆人继续收拾家具,并吩咐带来的厨子开始做饭,自己为老秦王等人斟糖水。

  老秦王道:“晋国和楚国不是衰落于昏庸的君主?”

  朱襄道:“昏庸的君主每个国家都难以避免,两个国家如此强大,只在四个字‘盛极而衰’。”

  老秦王深呼吸:“盛极为何会衰?”

  范雎皱眉:“是天道吗?登上了山顶就该下山,度过了盛年就该衰老?”

  朱襄摇头:“不是,只是一种规律。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所面临的困难都不同。就像是行路一样,遇到平原、沙地、山峰、江河等,都需要相应的工具前行。盛世就是前一辆车奔跑的极限,极限前,君上就该对马车修修补补了。”

  雪端来蜜水,老秦王亲自双手递给朱襄:“请继续说。”

  朱襄喝了一口蜜水,道:“再说晋国和楚国。他们盛极而衰的原因其实和周一样。君上在施政的时候应该已经察觉,距离咸阳越远的地方越难以管理。哪怕同样是郡县制,因边远郡县几月才能呈上一次文书,君上对其的管理就落后了几个月。”

  晋国宽广自不必说。楚国是春秋灭国最多的国家,疆域最广阔时曾占据天下一半。

  老秦王焦急道:“确实如此,可有办法解决?”

  朱襄摇头:“一个地方,君上的军队一日能到达,君上就能像指挥手臂一样指挥它;君上的军队一月能到达,君上就能像拿着棍子一样拨弄它;若君上的军队一年才能到达,那么君上就只能接受它的供奉了。”

  老秦王叹气:“这确实很难解决。”

  范雎插嘴:“军队一年才能到达的地方,就是秦国疆土的极限吗?但晋国和楚国的疆土面积没有那么宽广。”

  朱襄道:“国君需要拿着棍子才能拨弄军队急行军一月到达的地方,制度就是棍子。他们没有用棍子,而是将手无法触及的地方交给了仆人。”

  范雎眉头皱得更紧,然后舒展:“国土越宽广,就越主弱仆强。”

  朱襄点头:“秦国实行郡县制,朝中没有比君上强大的臣子,君上能控制的疆土范围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制度上,仅有秦国能统治如今的中原,那么就仅有秦国能统一如今的中原。再远的地方,秦国打下来也不能转化成国力,入不敷出。”

  “如何计算一块地的价值,君上,应侯应该比我更擅长。”朱襄真心恭维道,“君上对外征战总是打一会儿就停下和谈。有的地方收为秦土,有的地方却只是让它承认是秦国的附庸,为秦国供奉粮食兵器马匹即可。”

  老秦王和范雎对视一眼,双双失笑。

  老秦王苦笑:“虽然寡人明白过犹不及,但听完这番话后,寡人才明白为何过犹不及,那‘过’又是如何‘过’。”

  范雎笑道:“君上,我老了,朱襄可接替我为相。”

  朱襄连忙摆手,苦笑道:“我不行。我就能嘴上说说。若我为相,即便知道天下统一对庶民更好,但我也难以下决心攻打他国……特别是赵国。”

  “罢了,你不愿就不愿。”老秦王继续问道,“因为秦国手中拿着棍子,而其他国家是将土地交给仆人,所以秦国一定能统一天下,寡人很赞同。统一天下后,就要更换乘坐的工具了?你想变法?”

  朱襄手和头一起摆:“君上,可别吓唬我。这变法的人,哪个有过好下场?我还想活到给政儿带孙子呢!”

  嬴小政在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子楚怀里挪来挪去,坐不舒服。听到舅父在叫自己,他连忙伸长脖子:“政儿在这里!”

  子楚把乱动的嬴小政按回去。

  老秦王转头瞅了一眼,一把将嬴小政从子楚怀里扯出来,塞进朱襄怀里:“不变法,怎么更换乘坐工具?”

  朱襄换了一下坐的姿势,让嬴小政能像坐在椅子上一样窝在自己怀里:“秦国这辆战车已经很坚固,只是换一换零部件,怎么能叫变法?”

  朱襄眼睛眨了一下,含糊道:“现在天下还未统一,我也说不准。大约就是,郡县制虽好,但郡县太多,什幺小事都让君上过目,君上岂不是彻夜翻阅竹简,不能安寝?是否在郡县上再设一级?”

  “军功变少后,爵位总不能不授了。没有办法经过军功晋升,也不能在他国扬名后被国君发现。君上要如何选拔人才?是让人举荐,还是推行考试?”

  “大量兵卒解甲归田后,又因没有战乱,每年人丁大量增长,土地却只有这么多。再加上贵族不能再以征伐他国的办法扩充财富,肯定会强抢庶民的良田。”

  “天下统一后,经历两三任君王,庶民就可能面临无地可耕的情况。那时遍地饿殍,即便收走庶民手中的兵器,他们用石头、树木也会反抗。任意一个能拿出兵器的贵族振臂一呼……”

  朱襄看着老秦王的脸都变成青黑色了,赶紧闭上嘴。

  嬴小政默默伸出双臂抱住脑袋。

  别念了别念了,舅父别念了,政儿的脑袋已经开始隐隐作疼了!

  哪需要两三任君王啊?刚统一这些麻烦就会出现!

  “舅父,你有解决的办法吗?”嬴小政瘪嘴,“这些事恐怕要落在政儿头上。”

  老秦王一愣,然后拍着大腿笑道:“对啊!寡人已老!”

  秦王畏老,更畏惧别人抢走他的王位。但此刻,他居然高高兴兴喊着“寡人已老”,把声称要当秦王的政儿抱在怀里颠来颠去:“哈哈哈哈,政儿,以后你和你的舅父头疼去,寡人和先生不会烦恼啰。”

  范雎捋着胡须,失笑道:“君上,有些事现在就可以做,不能全推给后人。即便推给后人,还有太子柱和公子子楚呢。”

  老秦王瞥了子楚一眼:“子楚,好好学。”

  子楚:“……是。”有点生气。我还不如一稚子吗?!

  老秦王舒展了一下坐疼的双腿,道:“朱襄啊,你现在或许不能为秦相,但当子楚或者政儿当秦王的时候,你就能当秦相了现在你先去种田吧。我和先生,还有武安君,再劳累几年。”

  朱襄立刻道:“谢君上!君上,可否让我先去厨房?不是我掌厨,厨子可能不合诸位胃口。”

  “赶紧去。”老秦王挥手赶人,“我已肚饿,先拿些吃食来。”

  “好。”朱襄起身。

  嬴小政也想起身:“曾大父,政儿去帮忙!”

  “留在这,你帮忙偷吃吗?”朱襄按了一下政儿不老实的脑袋。

  朱襄离开后,老秦王喝了一口糖水,又笑了一会儿,才道:“子楚啊,你这友人,藏着的本事还真多。”

  子楚谨慎道:“朱襄可能没有藏,而是真的不认为自己有多少才华。即便他已经七国闻名,仍旧没有正视自己的才华。”

  “蔡卿,你与朱襄熟悉,朱襄为何会如此?”老秦王问道,“难道真是赵王对他打压太过?”

  子楚瞥了蔡泽一眼。

  蔡泽道:“朱襄确有才华,但他一直认为自己无法用于实践,只是空谈,而空谈误国,所以只愿意承担他能做到的事。如赵括,他熟读兵法,却不会打仗。朱襄认为在种田之外的领域,他就是赵括。”

  一直沉默的白起忍不住开口:“朱襄怎能用赵括自辱?!”

  蔡泽道:“朱襄认为他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就远胜赵括了。”

  范雎道:“当秦相不需要事事都会自己做,他只需要制定一个方向,选拔相应的人才为官吏,让官吏去做。”

  蔡泽叹气:“他认为自己无法为君上选拔官吏。因为君上所任用的官吏,并不仅仅只选择贤能之人。宗室子弟、世禄之家,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他不懂。君上,臣也认为,朱襄不适合为相。”

  老秦王沉声:“为何?他是你友人,你不应该推举他吗?”

  蔡泽道:“荀子言,朱襄过分仁善,便是懦弱。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襄面对辱骂,只是皱眉离开;面对如女兄抛弃他这样的背叛,只是不再往来……”

  “面对友人掺杂利益但没有损害到他的利用,他还会反过来安慰友人。”子楚打断道,“朱襄不会因为被辱而施加过度的报复,同样也不会为了恩情而徇私。这样的人有了任命官吏的权力,憎恶他的人不怕他,施恩他的人怨恨他。他会被所有人孤立,只剩下一条死路。”

  子楚跪着退后几步,面向老秦王,伏地道:“大父,朱襄没有王佐之智。”

  老秦王深深地看了子楚许久,待杯中热气散尽时,他才幽幽道:“罢了,寡人说了让他种田,他就种田去吧。”

  “谢大父。”子楚直起身体,松了口气。

  他真怕大父将朱襄架在国相的位置上。若朝中反对激烈,大父绝不会保护朱襄。

  在子楚挺身保护朱襄的时候,老秦王心中流露出一丝杀意。

  一个臣子对两代君王影响如此深刻,绝非好事。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别的人对君王影响深刻可能并非好事,但朱襄不一定。朱襄是个很傻的人,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又没有子嗣,政儿是他唯一血脉延续。

  以朱襄重情的性子,即便现在他百般推脱,为了子楚和政儿,在无人可用的时候,一定也会咬牙做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

  与其说是朱襄用感情影响两代君王,不如说秦国之后两代君王能用感情驾驭朱襄。

  “有这样的友人,是你之幸。无论何种艰难情况,你都有信任的人。”老秦王想明白后,微笑中第一次对子楚透露些许亲情的意味,“我年过半百,才得遇先生。好好珍惜。”

  子楚激动道:“是,大父。”

  “政儿,你也要好好尊敬你的舅父,会全心全意只为你一人打算的长辈,世上罕见啊。”老秦王摸了摸胖曾孙的头,“你不是想偷吃吗?去吧。”

  “好!”嬴小政从老秦王怀里跳起来,“厨房在哪?带我去!”

  蔡泽条件反射把嬴小政抱起来,和准备去抱嬴小政的子楚面面相觑。

  “你们二人都去吧,寡人要和先生、武安君聊一会儿。”老秦王道。

  蔡泽和子楚恭敬告退。

  老秦王又屏退伺候的人,伸长腿捶了两下:“不知道秦椅什么时候做好,我的腿啊。先生,武安君,你们也松活松活。”

  范雎晃动了一下身体,白起没敢动。

  范雎笑道:“早闻政公子聪慧,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老秦王笑着点头:“政儿也是先生晚辈。先生称呼他政儿即可。政儿还未显示出他所有的聪慧。唉,我是真不知该如何教导他。我从哪里再寻一个蔺卿和荀子来。”

  范雎虽然心里膈应了一下,但还是笑道:“君上可想建一个学宫?”

  老秦王想了想,摇头遗憾道:“战车就要朝着一个方向行驶。待战车停下来时,才能召集众人商议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行驶。建立学宫的事,恐怕要子楚和政儿去决定了。”

  大柱也老了。老秦王想起儿子皱巴巴的脸和纵欲过度的身体,十分后悔为什么不多打他几顿。

  可那时谁能想到,秦军会在占据绝对上风的阏与之战惨败,之后又败于廉颇之手,被原本压制的韩魏两国骚扰边境,只能派出太子去趁火打劫的魏国当人质。只两年,年事已高的太子就病逝魏国?

  老秦王只有两个儿子。楚国王后所生的太子病逝,楚国外戚人心惶惶,大有支持老秦王的弟弟为秦王之意。此时范雎劝说老秦王废宣太后,逐舅父和兄弟,老秦王才会立刻听从。

  宣太后在位时并未限制老秦王的权力,大事都是两人商议后做主,否则老秦王也不会一翻脸就把外戚按死。但太子一死,老秦王就只能为安国君铺路了。

  可这样一铺路,原本秦国贤才多为楚国外戚,现在他们不出力了。范雎和白起一死,谁又能辅佐太子柱?太子柱的楚国贵女夫人怎么也没儿子啊!

  异人走华阳夫人的门路回秦,让老秦王着实松了一口气。

  好了,楚国外戚又有盼头了,不会翘班了。

  其实老秦王也知道不能总依靠楚国外戚,否则覆灭楚国时,楚国外戚可能会谋逆。但没办法,秦国人才少啊。

  “子楚这个外戚选得好。”老秦王夸赞,“不仅有才华,不揽权,还吸引了蔡卿来助。”

  范雎虽然知道朱襄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心里也酸溜溜的。

  谁让子楚说朱襄“不徇私”,简直像是在讽刺他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