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年乾坤歌 六十四、皇上的心思你别猜(三)

《万年乾坤歌》六十四、皇上的心思你别猜(三)

作者:红裳小木 字数:1959 书籍:万年乾坤歌

  荆州,出云寺。

  清晨,一个小和尚正在清扫庙中法器上的灰尘,愕然发现桌上的一尊铜狮子竟然裂开了。

  慌得他连忙跑去报告给了监寺师叔。

  监寺赶来看了一眼,便知道了底细:

  “这本是对一炉同出的镇煞法器,同生同死。如今寺中这尊无故开裂,想必是因为远处那尊被人给破坏了。”

  监寺去找了方丈,将事情告知:

  “那妖终究还是没能放得下执念,被心魔所控,戕害了人命。此事是我们出云寺的失职,该立即派几名弟子去驱妖除魔,免除人间一个祸患!”

  方丈慈眉善目,口诵了一声佛号,叹道:

  “当初那只妖是净悟带回来的,铜狮也是他送出去的,就由他去了解这段因果之缘吧。”

  净悟便是二十年前,路过柴松夫妇家门口的那个和尚。

  监寺颔首道:“这样也好。事不宜迟,就着他即刻出发。”

  方丈道:“嗯,你安排便是。”

  监寺却还是没走,方丈问道:“还有其他事情?”

  监寺犹豫了片刻,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

  “事情若是没发生,我们还可以当做不知情。可眼下已经出了人命,我们也不能纵容包庇他吧。此事由他而起,人命因他而去,他也该受到应有的惩罚,方符合我寺之严规、天道之正理。”

  方丈不动声色,淡淡道:“此事我心中已有安排,你大可放心。”

  监寺道:“既然如此,他就凭方丈处置吧。我先去安排净悟出寺的事情。”

  等监寺离开后,方丈唤来一个和尚,道:“你去将弟子规叫来。”

  弟子规指的不是学童启蒙的那本读物,而是寺内的一名弟子。

  因为他没有正式剃度拜入庙门,所以没有给他论资排辈取法号,只是给他取了个俗名。

  虽然没有拜入佛门,但作为从小在寺庙中长大的一员。

  他除了有头发之外,每日和其他师兄弟并无两样。

  都是吃斋念佛敲木鱼,轮值打扫寺庙。

  今日弟子规是该去藏经阁整理经书。

  推开藏经阁的大门,传命的和尚就看到弟子规慵懒的躺在窗格前的石台上,手中捧着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低眼默看。

  初冬的太阳并不热烈,洋洋洒洒尽数落在他的身上,像为他是渡上了一层佛光。

  清丽的脸庞更是在暖煦的阳光下,显得更如出水芙蓉,细腻如玉。

  和尚看得都有些呆了,缓过神来时,忙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弟子规听闻声响,侧过脸来,笑问道:“师兄前来,可是有事要找我。是方丈?”

  好一个美少年,正是应了那句修辞: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和尚低头答道:“不错,正是方丈让你过去。貌似是你闯什么祸了,可得小心着。见了方丈先求个情,他自小怜爱你,见你主动认错了,心也就软了三分。”

  弟子规从窗台跳下,翩翩若落花。

  他将《地藏菩萨本愿经》原路放回,没有说什么,跟着和尚去了方丈室。

  和尚将弟子规带到后,便道:“方丈,弟子规来了。”之后关门推下。

  弟子规走至方丈面前,正立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跪下,然后屈两肘伏地,以头触地,然后以头顶礼方丈的脚。

  佛家有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最后的五体投地被视为“顶礼”。

  佛教礼仪中有云:“我所高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制极也。”

  方丈乃是一寺之首,又是抚养弟子规长大之人,恩比生父,行此大礼不为过。

  行礼完毕,弟子规先起顶头,次起肘,再次起膝,道:“师傅,唤弟子前来,所谓何事?”

  方丈道:“三年前,我寺关守着的一只黄鼠狼精,受到无上佛法感化之后,终褪去了一身邪妖之气,寿终正寝。这事情你可还记得。”

  弟子规颔首道:“弟子记得,此事还是弟子上报给监寺师叔的。”

  方丈道:“那你可知,当日它并非真死,乃是借假死脱逃。”

  弟子规道:“此事弟子也知道。”

  方丈喜怒不形于色,看不出他有没有生气。

  只听他缓缓道:“你可知它心中的心魔并未拔除,逃离出去是为了害人复仇。你此举无异于助纣为虐。”

  弟子规继续点头,道:“这事弟子也是知道的。”

  方丈终于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位弟子,道:“那你为何还要那般做?”

  弟子规面不改色,道:“弟子是为了替它拔出心魔,这才容它出走。”

  方丈脸色终究还是变了一瞬,道:“拔除心魔?你是如何帮的它?”

  弟子规道:“心魔便是执念,缘于想得而未得。那妖在寺中日夜听佛,已有十七载。可它心中的执念恶魔,为何仍旧存在。是它冥顽不化吗?非也,十七年来它受佛法感化,身上妖气已退,也由佛而悟道步入正途,由此可见,它是有心向大道。”

  这个问题,算是把方丈给难住了,他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

  佛家修行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心魔。

  修行的过程几乎就是与心魔作斗争的过程。

  就连佛祖成道的时候,也免不了心生波旬恶魔来阻挠,何况是红尘中的凡人。

  如何战胜心魔,佛经中自然是有修炼法门,可真正能战胜心魔者,都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是去逃避心魔。

  方丈问道:“那你的方法是什么?”

  弟子规道:“弟子以为,心魔便如同那恐惧一般。恐惧源于未知,你若是害怕一件不可知的事物,任由他人给你讲解如何生动,也不如自己亲眼去目睹一面。”

  方丈似乎有所感悟,道:“所以,你是想让那妖怪去直面自己的心魔,让它去完成自己的执念?”

  弟子规点头道:“是的,这正是弟子想出来的法子。不过并非是让它完成执念,而是让它去看,去自己做决定。心魔住在心中,能够战胜的只有直面它的自己。

  “经过弟子对它的观察和了解,弟子觉得,它是有可能战胜心魔的。是以,才放它出走。”

  方丈对他的一番陈词并不赞同,摇首道:“你这是刚愎自用。你可知道,它被心魔所控,杀害了人命。你此举,无异于是纵凶杀人。”

  说把,兀自也叹气一声,心怀内疚。

  当年弟子规报来妖怪身亡的消息,因为对于这个弟子的信任,并未多加查验,便让他自行埋葬了。

  不久后发现坟冢破土,才知道黄皮子妖是假死。

  于是让净悟感觉拿了一尊铜狮子下山,去找到那两位夫妇。

  方丈和监寺心里隐猜测到弟子规可能是知情不报,一只黄皮子精,不可能骗得过他的眼睛。

  但没有证据,也听回山的净悟禀报,夫妻二人并无事,所以并未点明处罚他,觉得可能真是上了那妖精的当。

  弟子规听到黄皮子妖最后还是败给了心魔,叹息了一声,并非是为了死去的人。

  弟子规俯首道:“弟子甘愿领罚,请师傅降罪。”

  方丈道:“你非本寺弟子,寺规于你无用。然此事毕竟涉及人命,非同小罪责,你虽不是加害者,可也有因果在其中。本寺已留不得你,从今日起,你就下山去吧。”

  被驱逐出寺了,要离开这个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离开养育、陪伴了自己十八年的师傅和师兄弟们,弟子规脸上却并没有表现出离愁别绪。

  只是颔首应了下来,道:“弟子谨遵师命。请容我最后再叫一声师傅!”

  又行了一次顶礼,这才起身离去。

  没有去收拾行李,他本是赤条条而来,如今还身着一身衣物,已是讨了个大便宜。

  寺中有师兄弟看到弟子规朝山下走,便问他:“你要去往哪里?”

  弟子规大步向前,头也不回的道:“我要往那人间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