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天武主 第0323章 折老爷子高见

《九天武主》第0323章 折老爷子高见

作者:巅峰残狼 字数:2344 书籍:九天武主

  “《史记》为何书?”巴适问道。

  张君宝暗道虚伪。

  身为帝师,巴适精通汉文,就算不大了解《史记》全部内容,不至于没听过《史记》。

  “汉代帝王史书。”樊志应答道。

  “可有化胡之说?”巴适又问道。

  “贫道刚才已经明言,老子西出函谷,骑青牛西去。”樊志应愣了一下道。

  在他看来巴适有点想要胡搅蛮缠了。

  “可有具体提及老子化胡之说?”巴适微微一笑步步急逼道。

  这话让樊志应一时间无言。

  这个时候,有和尚将一本《史记》找来了,双手恭敬递给了巴适。

  巴适很快便翻到了老子篇部分。

  “《史记》记载,老子骑青牛出关,莫知其所终。”巴适淡淡一笑道,“并无樊道长所言,西去化胡之说。”

  “西去自然是天竺,有何异议?”樊志应答道。

  听到这话,巴适哈哈大笑,笑声好一会儿才止住:“樊道长怕是不知道天下之大吧?西去难道只有天竺?不妨告诉你,如今西去便是四大汗国,岂能就说是天竺呢?”

  “今持论教法,何以攀援前代帝王史书?”忽必烈忽然出声。

  张君宝无奈。

  这就是蒙古入主中原,否则就算后世王朝对于前朝史书基本上还是认可,因为都是汉人皇朝。

  以往中原大多都是汉人王朝,其中的史书多有诋毁胡人之言,这是忽必烈所不能容忍的。

  忽必烈的出声,让樊志应一行脸色煞白。

  而巴适却还未放过他们的意思,继续说道:“樊道长,天竺亦有《史记》,汝可闻之?”

  樊志应摇头:“未也。”

  “贫僧为汝说,#¥%#¥#%%……¥……%¥……%……%%……#¥%#¥#¥#%#”从巴适口中蹦出了无数怪异的发音。

  好一会儿才停下,见众人一头雾水的样子,巴适微笑道:“这是天竺语,贫僧为汝等翻译,意思为佛祖谴圣者东去……”

  大概就是菩萨东去化为老子的说法,这次倒是没有提及孔子,毕竟他的目标是道家,将儒家拉上岂不是太傻了?

  樊志应想用《史记》为依据来论证道家的起源,巴适却说天竺也有史记,记载的内容与中原版史记完全不同,并且胡说八道一通,道家这边全都听懵了。

  辩论瞬间冷场,道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辩论。

  毕竟天竺语他们听不懂,无法分辨真伪。

  张君宝心中明镜似的,巴适明显瞎扯一通,欺负中原道家不懂天竺那边的情形。

  其实这也正好符合,作为中原本土宗教的道家被佛家看得一清二楚,而道家对佛家很陌生。

  佛家知己知彼,自然占上风。

  道家这边当然知道巴适乱讲,可他们没有证据去反驳。

  张君宝不由想起了后世影视剧中的鸠摩智了,他在少林看了方丈给他的三本武功经文孤本,硬是靠着惊人的记忆,将内容翻译成梵文,然后再翻译回汉话。

  说天竺早有此佛经。

  这点和巴适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无耻。

  其实这也是巴适仗着忽必烈的支持才会这么做,否则这些岂不是欺君?

  道家这边可能不懂天竺语,可这里还有不少外来的和尚,他们不可能不懂。

  说白了,还是这个朝代特殊啊。

  “请问老子所著经文除《道德经》外还有什么?”巴适又问道。

  “无。”道家这边回答。

  “那么《道德经》中老子可曾提及化胡之事?”

  “不曾。”

  面对巴适的步步紧逼,道家这边只能被动回答。

  “还有,据贫僧所知,汝等口中的老子并未成仙,而是死于汉地。”巴适忽然语出惊人。

  “休得胡言。”魏志阳勃然大伯,“我家老祖岂容你诋毁?”

  道家这边义愤填膺,怒视相向。

  自己这边已经是一退再退了,没想到巴适用心如此歹毒,竟然开始诋毁道祖。

  魏志阳继续说道:“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更追加封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历代皇帝都尊道祖为仙。”

  他这话让忽必烈不悦了:“教法辩论,勿用前朝皇帝奉敕。”

  一口一个前朝皇帝,将他当什么了?

  “陛下,无妨,贫僧可不是妄言,而是有理有据。”巴适信心满满道。

  “哼,那我们倒想听听汝还有什么可说的。”周志立冷笑一声道。

  本来忽必烈亲自定调,他们就不好再提皇帝敕封的证据了。

  没想到巴适竟然不在意,这是狂妄无边了。

  就算对方是帝师,他们看向其的目光充满不善。

  诋毁道祖,性子太恶劣了。

  “贫僧曾读《庄子·养生主》,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其中的玄机不用贫僧多言想必大家都能知晓,老子死于汉地。”巴适说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去世,他的朋友秦失前去吊唁,只号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巴适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老子未成仙,而是凡人,最后也死了。

  “荒谬,此乃寓言,是庄子向世人阐明天地大道,岂容你如此诽谤,根本不足以当证据。”樊志应喝道。

  “那么贫僧问樊道长,你们道家一直有将老庄合称的传统,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同为圣人,他如此编写老子岂不是对前人的亵渎?若是庄子的话都不能信,还能信谁?”巴适胸有成竹道。新笔趣阁

  道家这边顿时鸦雀无声。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破绽。

  虽说大家都知道这岂是一则寓言故事,是庄子用来讲述道理的,可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就被巴适利用了。

  道家这边根本无法反驳。

  张君宝对此也无可奈何,就目前来说,一起都是有利佛家,道家几乎没还手之力,差距太大了。

  见事情差不多了,忽必烈朝着边上的近侍使了一个眼色。

  近侍立即躬身下去了。

  樊志应等十七人满头大汗,可惜想不到破局之法。

  围观的道家其他人也是着急,可着急归着急,没任何的用处。

  张君宝转头看了祁志诚一眼,见他脸色阴沉,却也无计可施。

  张君宝思绪急速运转,他想找一个切入点,可眼下根本没任何的机会。

  强行出言?

  那肯定不行,还是要名正而言顺。

  尤其是忽必烈偏袒佛教方面的情况下,自己这边可不好被他们抓到丝毫的把柄,否则就更被动了。

  忽然,周围围观的人有了一阵骚动。

  只见一队宫中侍卫抱着柴木,大锅,刀枪等来到了辩论场地的中央。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侍卫开始架设大锅,往里面添加水和油。

  “朕听闻道家高人施展仙术可以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白日上升,想必下油锅难不倒诸位,不如请诸位道长展现一下仙法,让朕一睹风采。”忽必烈出声道。

  巴适朝着忽必烈那边看了一眼,两人相视一笑。

  道家这边十七人遍体生寒,这是要他们的命吗?

  所谓法术,自然是骗人的手段。

  若是自己准备,还能骗骗人。

  可现在是皇帝准备的,那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根本做不得假。

  真要下场试验,那就是试试就逝世。

  “我来。”樊志应咬牙高声喊道。

  “师兄,不可。”魏志阳急忙劝阻道。

  “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岂能被他们如此羞辱?”樊志应脸色坚定道。

  “师兄,你要是最后身死,结果岂不是一样?”周志立摇头道,“不用做无谓的牺牲了。”

  周志立的话倒是有道理,除非是真的能够做到忽必烈说的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否则最后只有一个死字。

  死了,对方依旧可以判道家这边输。

  因为并没展示出所谓的仙术仙法,只能是白死。

  “道家方面可还有话要说?”朝廷主持的官员朝着道家这边喊道。

  樊志应等人无言。

  主持的官员将目光投向了高坐上位的忽必烈,只见忽必烈微微点了点头。

  “如此,道家负矣!”官员大声宣布道。

  樊志应等人面如死灰,失败的惩罚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剃发出家,这是对他们赤裸裸的羞辱。

  祁志诚叹息了一声,闭上了双眼,张君宝知道他心中非常痛苦。

  可这些都是事先的约定,输了就得遵守。

  “陛下,既然道家已输,还请下旨焚毁道家之伪经。”巴适请示道。

  “不知帝师可知晓有哪些是道家伪经?”忽必烈问道。

  “《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自不必提,还有《道藏》中的道经多有剽窃佛语,诋毁释教,宜加甄别。”巴适说道。

  “可有证据?”忽必烈又问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便是抄袭我佛家《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两者言词虽有不同,但义理却相通,便是铁证。除此之外,还有多部道经,还望陛下明察。”

  “如此说来,道家着实可恶,竟然编纂如此多的伪经,以朕之意,除《道德经》之外,其他道经皆为伪经,当以焚毁,禁止天下之人传阅。”

  “陛下,不可!”祁志诚猛地站起身,他想要争辩一下。

  可惜忽必烈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朕意已决。”

  一句话让祁志诚无话可说,身子微微颤抖,其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这一次输掉之后的后果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他已经做了沉重打击的准备,却没想到这个打击如此之剧烈。

  他不由想起了火龙真人,当时他话中有话,自己还觉得能够承受,现在看来,这个代价就算是他也难以承受。

  在他任掌教之时,除《道德经》之外的全部经文焚毁,岂不是要断了他们道门的传承?

  百年之后,如何面对道家历代先辈?

  “陛下,贫僧发现道家方面多有不服者,贫僧恳求陛下恩准,若是道家还有不服者,都可以继续出来一辩,当然,输了也就不用剃度出家。”巴适说话的时候双眼死死盯着祁志诚,他这是想要激祁志诚下场。

  这是要痛打落水狗吗?

  张君宝心中直呼无耻,太无耻。

  就算祁志诚下场怕也难以挽回局面。

  自己该如何入场呢?

  张君宝心中焦急,再无法想到对策,此事真就成定局了。

  就在张君宝想不到办法的时候,人群中忽然起了一阵骚动。

  只见众人上空不知何时盘旋着一只金雕,翼展近丈,在空中发出了尖锐的鸣叫声。

  于此同时,围观的人一阵躲避,只见从他们的脚下窜出了一只白兔,直接奔向了辩经场地中央。

  一道虚影从上而下,快的让人看不清,当看清的时候,金雕已经将白兔抓在了利爪之间,利爪深入皮毛,鲜血渗出。

  张君宝心中一动,他看向了佛教那边,然后起身道:“我来!”

  ~~~~~~~~~~~

  说明一下:元代曾进行过三次道佛辩经,都是道家落败。1254年一次,蒙哥汗主持,事后惩罚较为宽容,全真教很多并未执行。第二次1258年,蒙哥汗令忽必烈主持,其实本书主要是这一次的内容,比如双方各出十七人,帝师亲自下场等等,事后惩罚教第一次严厉了许多,被焚毁数十部所谓的道经伪经。第三次是1281年,此时忽必烈称帝,他扶持佛教,这一次道家惨败,除《道德经》之外的经文全都遭到焚毁,让道家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毕竟其中大部分不是伪经,是道家历代高人的心血,没想到就此付之一炬。事后流传下来的完整道经寥寥无几,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损失。

  之前也说了,本书不是历史,所以因为剧情做了一些嫁接融合,也是为了剧情更丰富。巴适,原型是第二次辩经的帝师八思巴,在佛教史上绝对是一个牛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不过他好像活了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少林方丈福余,其实是少林长老福裕,这里的少林并不是指嵩山少林,在蒙古有座寺庙也叫少林,福裕年老后才移居嵩山少林的,这里就将他当做是嵩山少林方丈了,比较好理解一点。

  所以呢,大家别太计较历史,有点出入。

  再说一点,金轮法王的原型就是八思巴。

  不过我觉得金庸小说中,鸠摩智也有一点八思巴的影子。

  正如这章写到的,巴适胡编乱造说天竺的《史记》,这点和鸠摩智在少林记下《般若金刚掌》经文内容再翻译梵文,然后又翻译汉文有点类似。

  我查阅过一些资料,很遗憾的是第二次辩经的过程记载很少,不过多方查证,八思巴利用所谓的天竺《史记》的确反驳过道家的《史记》说。

  正因为过程记载过少,其中辩经的内容会有我自己添加的,还请大家勿较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