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飞针小神医 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服来打

《飞针小神医》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服来打

作者:梦里花落半秋 字数:2700 书籍:飞针小神医

  【虽说是被贬官了, 但是杜牧依然一心为民,把黄州治理的很好。甚至到了明朝时,《黄州府志》称其为:“有才名, 多奇节,吏民怀服之。”】

  评价很高啊,起码这是一个会干活的能臣。

  刘彻从得知宦官弑君后惊怒的思绪里抽离出来,看见天幕介绍杜牧在地方的政绩, 目露欣赏之色。

  又能处理政务, 在军事一道也有自己的见解。能文能武, 长得还很赏心悦目, 让人看了心情好。

  ……

  刘彻只觉自己的喜好被拿捏住了。

  【此后,杜牧一直在地方担任官职,这次不是政府幕僚了, 都是正儿八经的地方要员,池州刺史,睦州刺史之类的。但是直到杜牧四十六岁,他才从地方调回了中央。】

  【得宰相周墀之助力, 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

  扬州

  杜牧心中郁郁不乐,闷酒一杯一杯地喝。

  值得安慰的是, 甘露寺之变还未发生,他也没有起身前往京城。

  但是,面对被天幕全然揭开的血腥政变, 远在扬州的他, 能做些什么……

  自己做官的经历和未来都不重要了, 眼下整个唐朝即将迎来一场狂风暴雨。

  皇帝, 宦官, 权臣,这三方势力在得知天幕秘闻之后,当如何?

  想到这里,杜牧有些不寒而栗。

  【这里必须要点出的一点,我们的另一位必背诗歌的作者,李商隐,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但是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晚唐文坛双子星“小李杜”才终于有了交集,那时杜牧在史馆修撰,李商隐在秘书省当校书郎。】

  【杜牧和李商隐的共同点,都是被牛李两党排挤。除此之外,有时真是不得不感慨命运的吊诡,大李杜,小李杜,在组合上却恰恰相反。】

  天幕这次把四个人都放了上来,只不过都是可爱的q版小人。

  大李杜的画面:宴席之上,李白和杜甫碰杯。

  小李杜的画面:杜牧自顾自地走,李商隐倒腾短腿一个劲儿地追。

  【杜牧比李商隐大了近十岁,大李杜呢,杜甫是比李白小了十几岁。而且,杜牧被李商隐崇拜,杜甫则是对李白极力推崇。但是,关系的不同点在于,如果说大李杜堪称融洽,属于双向奔赴。】

  【那幺小李杜,却是李商隐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杜牧对李商隐颇不热络。】

  大唐

  认证了,大李杜真的是我,杜牧有气无力地想到。开心是一方面,但是……大家情绪都不太高。

  因为晚唐的动乱,即使那些后期的事情离他们很遥远,但是不可避免地那被透露出的未来在他们的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杜甫的脸上硬生生挤出一个笑,打算活跃一下气氛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夸耀,高适爽朗的笑声就打断了他的发言。

  “哈哈——这叫什么,一报还一报,还回来了?”

  高适大笑,嘴巴咧的老大,但是眼角却是耷拉的,他故作轻松地揶揄身边两位。

  李白也很是配合,装出洒脱的派头,潇洒一笑:“给人的感觉么,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子美你觉得呢?”

  “这不叫还回来……”杜甫不赞同,十分夸张地摇了摇头,“这叫作两个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只不过刚好姓李杜而已。”

  三人心照不宣,都希望彼此开心一点,十分努力地把气氛炒热。

  晚唐大中四年

  甘露寺之变一事到了大中四年,已有十五年之久,牛李党争结束了,连皇帝都换了两个。文宗,武宗,宣宗,新上位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那有着“小太宗”名号的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整顿吏治,限制宦官专权,让局势稍安,但是李商隐也时有担忧……

  然而看见天幕说只是他对杜牧只是单方面自己一头热,李商隐更忧郁了。

  【李商隐对杜牧殷殷切切,曾经两度写诗给杜牧。】

  杜牧之,看到天幕记得给我回个诗。

  李商隐委屈,他待杜牧一片热忱,但是杜牧却对他冷冷淡淡,送了两首,连一首都没得到回应。

  女声还在叭叭:

  【这诗呢,乍一看都是夸啊,夸杜牧诗写的好,实在是好。然而两首无一例外,都拍在了马腿上。】

  【杜牧不爱搭理他,只能说还真不能怪人家,大家请看李商隐是怎么夸杜牧的。】

  天幕列出了《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和《杜司勋》全文。

  嗯……

  写的很好,下次别写了。

  知道典故的人瞬间懂了为什么杜牧对李商隐不来电。

  “前身应是梁江总……”李世民瞪大眼睛,反复向左右确认,本来他挺愤怒的,结果天幕这两首诗一发,两相抵消下,他都来不及生气了。

  神志有点想笑,头一次看见这么夸人的。

  初唐离南北朝的纷乱不远,江总李世民知道,陈后主在时,江总被任命为丞相。但是身为宰辅,不理朝政,与陈后主臭味相投,每天跟着陈叔宝在后宫饮酒作乐。

  其诗浮艳靡丽,多为淫乐之作,属于和陈后主的曲子一样的靡靡之音。

  【第一首夸杜牧前生是江总,江总其人,诗写的还不错,但是他是一个实打实的佞臣啊,把自己比作江总,杜牧开心才怪。】

  【第二首“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同理,杜牧不因为自己诗词写得好而自得,他在意的也不是诗名,而是建功立业。两首诗,真耿直,属实直戳杜牧痛点了。】

  杜牧认同地点头,虽然他现在还不认识李商隐。但是他作证,就算是现在年轻的自己,这两首也都在他的雷区蹦跶!他要的哪里是写诗的名声。

  与此同时,李商隐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看天幕解释完才恍然大悟。

  “我只是想说他诗做的真好……”

  他检讨,自己写的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总之,杜牧的官慢慢升起来了,然而他也对朝廷失望至极,他不想党争,也无心仕途。杜牧心累,一心向朝廷请求外放。】

  “哎——终究还是伤了一位贤才的心。”

  刘彻唉声叹气:“是朕的话,是决不会令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伤心的,不过天幕什么时候能推一推人才,比如像这种伤了心的,朕收,大量收。”

  说到最后他图穷匕见。

  【当然,他也没亏待自个儿,只想去个富裕的地方做咸鱼好好躺平,大中三年,杜牧先是写《上宰相求杭州启》,请求外放到到杭州当官,未果,第二年又连续给宰相写了三封《上宰相求湖州启》。】

  大明

  “湖州,杭州……果然都是好地方。”朱元璋摩挲着下巴。

  一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个是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州。

  朱元璋撇嘴,觉得杜牧简直太会挑了。这两个地方,都让他想起了一个人——张士诚。

  【在坚持不懈地上书后,杜牧终于如愿以偿,成功调任湖州,担任湖州刺史一职。然而,仅仅是在一年后,大中五年,杜牧转任考功郎中。是的,他又回京城了。】

  【杜牧也需要其实心里还是不想放弃,但是在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的仕途生涯中,他已经蹉跎掉了所有青春,他不再年轻了。但是近五十年的人生,除了卓越的诗歌成就外,他几乎一无所成。】

  扬州

  杜牧黯然,本就不高的情绪直直跌落谷底。

  他想笑一下,却发现自己勾不出一个笑的表情。

  “可惜一把宝剑了……”刘彻惋惜,一开始不了解杜牧的时候,光是一篇《阿房宫赋》就俘获了刘彻的心。

  跟着天幕他又了解杜牧的军事论著,地方政绩,无一例外都证明了杜牧是能治国理政的人才,在

  军事方面更是大有可为。

  但是这样一个人才,五十年都没怎么用过。

  李世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这是属于他大唐的人才,怎么能让他荒废了呢。

  【又一年,杜牧升任中书舍人,正五品,这是他担任的最大的官。可能是发觉自己命不久矣,他重新修葺了祖上的樊川别墅,闲暇之时与三五好友怡情娱乐。】

  【至冬日,杜牧病逝,卒年不到五十岁。牧临死前,曾将自己的大部分文章烧毁。】

  不到五十岁?

  今年已经是大中四年了,大中五年回京,次年病故。

  “怎么会这么快……”

  李商隐算着时间,一时怔忪了。

  他才认识杜牧一年,但是杜牧的人生却,却仅剩两年。

  李商隐心里十分酸楚,只觉黑漆漆的压抑之感迎面扑来。

  天幕开始流动,新画面出来了。

  “延翰——”

  沉疴在身的杜牧有感于大限将至,他艰难唤道:“去……帮我把文稿……拿来。”

  “舅父,您歇着,我这就给您去取。”年轻人闻言抬头,担忧地看了一眼杜牧。

  少顷,拿到文稿的杜牧坐在床前仔细翻阅整理,渐渐分出了两摞。一摞高,一摞单薄,连三分之一占不到。

  分成之后,杜牧起身,抬着那摞高的文稿,抬着虚弱的步伐,走到了火炉前。

  哗啦哗啦,文稿倾落到火炉中。

  “舅父——!”

  年轻人眼睁睁看着火炉一瞬间暴涨的殷红火焰。

  而杜牧只是疲惫地摆手:“我死后,余下的就交由你整理。

  ”

  【杜牧曾言“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也许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高要求,所以他才将这么多年来的作品烧得仅余十之二三。得幸于他的侄子裴延翰留有抄录二百多篇,合文整理后,杜牧的诗文主要收录于于《樊川文集》,现共有486题524首。】

  这一生都被天幕剧透了……杜牧无奈,伤心啊,看着自己的脸变成了褶子皮。

  他忍不住捏了一把自己现在还充斥着满满胶原蛋白的脸。

  这么老又形容枯槁的人才不是他呢。

  女声朗朗:

  【十里扬州路,三生杜牧之。后来当我们谈到诗人杜牧,总会想到他在扬州时风流不羁的那一面。】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日明媚,婉转悠扬,“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含蓄灵动,蕴藉婉约,“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箫”风花雪月间,娓娓道来思念。】

  没那么多担忧的普通人沉浸在纯粹的诗境中。

  跟着天幕看扬州的美景美人,看深宫里无聊的宫女时而扑流萤,时而数星星,看杜牧与朋友依依惜别,留下传世名作。

  【然而他的诗,在记录了岁月至柔至情的同时,更是一个王朝没落的投影】

  【前面讲过的他的咏史怀古诗,真的仅仅只是在怀古吗,我想不是。文采风流,又兼有经世之略,这样的一个人,若在盛世,未尝不能一展抱负。】

  大唐

  “若杜牧在我们这里,必为秦王府座上宾。”

  李世民重重点头,如果真的有,他绝对不会让杜牧白白蹉跎青春的。

  虽然没有看见杜牧亲自上战场指挥的经历,但是光他敢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还言之有物这一事,即使不是将军,也会是一个好谋士。

  【但可惜,这只是一种假设。被蹉跎的年华,一如他在《谴怀》里发出来的叹息那般——】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薄幸名吗……

  到最后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居然是赢得青楼薄幸名,心情真的是,起起落落落落,杜牧更心梗了。

  【俗话说

  ,“史家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杜牧虽然只有四百多首流传于世,但是大家需要背的,耳熟能详的,简直太多了。】

  女声哀怨的声音响彻天空。

  “啧,反正需要背的不是朕。”

  刘彻振作,暇整以待换了个姿势,准备看到底是哪些诗。

  【首先,先上个王炸。清明诗词压卷之作——《清明》 ,这短短的几句话,给大家上了多少个思想钢印】

  天幕打上《清明》之诗,这次打字带上了音效,声音十分清脆,宛如斗大的雨珠落在水面上啪啦作响。

  “但是真的很有画面,就好像亲身看见了那杜牧如何向放牛娃问路。”刘彻肯定,而且这首诗很通俗易懂,反而让大家把清明牢牢记住了。

  【自他之后,大家脑海里面的清明,便蒙上了一层如丝细雨。只要想到清明,就会想到下雨,二者密不可分。】

  女声吐槽道。

  【不仅如此,杏花村的名气也一炮打响。杏花村其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温和,清香纯正,再加上杜牧《清明》一诗的加持,因此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时至今日,杏花村已成为著名酒都,杏花村酒更是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好酒啊……”光是凭天幕的描述,刘彻都能想到这就味道绝对不差。

  杜牧酒杯在手,突然觉得口中干涸,连忙喝了一口。

  【接下来这首,大家也熟悉得很,不熟悉的朋友,上高中也会熟悉的。《赤壁》,不得不说教材真的好多赤壁之战相关,杜牧的《赤壁》,苏轼的《赤壁怀古》《赤壁赋》,您猜怎么着,都在高中教材里,都得背,必须背,全文背……】

  女声碎碎念念。

  “情之所至,写诗作赋,在所难免。”

  被点到名的苏轼心虚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谁让赤壁这个地方这么出名,打卡的时候写点诗,写点赋,感慨下人生还不正常。

  “这不能赖我……你们自己选的。”

  提前得知两篇选中苏轼很高兴,但是这背诵嘛,他表示这锅我不背。我是写了,但是没让后面的人背啊。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谁?”孙策和周瑜两相对视,眼里不敢置信,赤壁,周郎,二乔……自己家房子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