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品嫡女 正文_第八九五章 洗刷一新

《一品嫡女》正文_第八九五章 洗刷一新

作者:白苏 字数:1747 书籍:一品嫡女

  这天,来养心殿置见见的大臣们都注意到,皇上身边多了一个瓷器样的圆柱形的火炉,里面烧的不是常用的木炭,而是一种蜂窝状的东西。

  看那个颜色,是煤?

  不少人有些皱眉,用煤确实不错,但这东西有毒气,一不小心是会出事的,所以虽然各人府上和言里都有用煤,但煤的占比很小,多是厨房和火墙用。

  像他们自己,都是用红箩炭和白炭。

  皇上怎么突然用起这个了?

  有人冥思苦想,猜测皇上是否要借此有什么动作;有人则想着回家赶紧将红箩炭换了,可不能让皇上觉着他奢侈享受。

  还有人忧心圣体,禀言直谏:“敢问皇上,这火炉烧的可是煤?”

  胤等了一天,终于有人问了,赞许地看臣子一眼:“不错,是煤做的。”

  “奴才敢请皇上,不可再用此物。”老大人忧心忡忡地道,“臣知皇上一向俭省,但也不必如此,煤此物,虽利火,却有毒气,每年顺天府都有几例因此而亡的案子。皇上龙体贵重,怎能以身犯险。”

  胤微微颔首:“爱卿所言有理,不过此物虽是媒做,毒气却比煤轻些,你们进进出出带来的空气流通足以散去这些毒气。”

  “朕用此物,乃是想看看它一日最多耗费几何。”胤祺问道,“爱卿府上用的什么炭,一年耗费几何?”

  老大人捻着胡子:"府上一般用的是红萝炭和白炭,至于作价几何,这……此事乃夫人安排,臣不大清楚。”

  胤道:"朕倒是清楚,民间百姓用不起红萝炭和白炭,常用劣质木炭或柴薪,只木炭而言,一斤大约五文左右,而一户小民一年最少也要用上干斤炭,也就是5两银子。”

  “但此物。”胤模指了指煤炉,“名叫蜂窝煤,乃是皇六子弘书忧心民生钻研而成,只用煤灰和黄泥便可得。”

  “一又钱可得三块,一尸人家用一天,位智些只需四五块,便是日夜不停的以最大火烧也不过十块而已。”

  “也就是说,若小民将木炭换成此物,一年的花费最多也不过二两五钱银子,比木炭便宜一辈,若俭省些,甚至只用七钱银子。"

  “如此,爱卿还觉得,些许毒气是问题吗?”胤问。

  老大人呐呐无言,他虽不通家中庶务,但于民生还是有些了解的,京城富民多,但四两银也不是小数目,此物若真能代替木炭,那京城的百姓怕是得蜂拥而上。

  不过他还是坚持:"虽如此,皇上还是得以龙体为重。"

  胤点点头,没反驳臣子,他虽俭省,但也不是要找罪受。试用一天,他已然发现,此物味道颇大,于他来说,忙碌于国事时,还是希望有个舒心的环境。

  试用一天后,胤来新任命的内务府总管来保和弘书。

  “东西朕用了,不错,这是来保,需要什么人和他说,让他调给你。”

  “啊?”弘书懵逼,“我来卖吗?”

  胤他:“不然还要朕去给你卖?”

  “不是。”弘书道,“皇阿玛你安排人做啊。”

  胤微微挑眉,兴味道:"朕安排人,这赚来的钱可就归朕了。"

  “当然归您啊!”弘书理所当然地道,“不过,您要是赚钱了,赏我个几百两,我也不嫌弃。”

  胤没想到弘书还真不要,以为他不知道其中价值:“没出息,几百两就把你打发了?这东西若推出去,一年几万两少不了,以后甚至更多,真舍得?”

  弘书不以为意:“这有什么舍不得的,我现在吃住都有您管,又没地方花钱,要那些难道用来铺床吗。何况皇阿玛您有了钱,我有需要问您要,您难道还能不给?"

  “合着是不想出力。”胤道,“还想拿朕当荷包。”

  弘书一脸无辜:“爹养儿小,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皇阿玛,我如今才五岁呢,不是十五岁,您最少还要养我十年。”

  胤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朕从不养白吃白喝之人,朕可以指派人,但你也不能不管。”

  就知道这爹不会放过他,果然便宜没好货,便宜爹也是,弘书撇撇嘴:"好吧。"

  来保悄默声的站在一边,他本是三等侍卫,常规来说,内务府总管这个位置大概一辈子也轮不上他,不过李延禧一事牵扯内务府人众多,皇上大动肝火,彻底不信内务府,才点了他来。

  如今御前侍卫都知道李延禧的倒台,起因是他糊弄六阿哥,所以来保上任之后,就决定要认真对待几位阿哥,尤其是六阿哥。

  而此时旁观了皇上和六阿哥的奏对,他在心里默默调高了六阿哥的档位。

  以后这位的事情,他一定亲自处理。

  “来保。”

  来保一个激灵:“奴才在。”

  “方才说的都听到了?”胤祯道,“此事就由你负责,不过前期的安排要多听六阿哥的。”

  “遮,奴才遵旨。”

  弘书无奈的带着来保回自己宫里安排。

  原材料,进价,工具,加工场地,人工,售卖场地,售卖策略,宣传。

  一项项安排。

  “这个煤炉,除了单孔的,还有三孔和六孔,适用于一些大户人家。”弘书拿出图纸道,“然后外壳可以做三种不同的,陶、铁、瓷,针对不同的买家,瓷外壳可以仿一下皇阿玛御前的那个,到时候可以偷偷散布一些流言,就说是御用之物。"

  来保欲言又止,上一个散布和皇上流言的人是贝子胤德,如今人被发配西北上前线去了。

  弘书瞥一眼就知道他的担心,摆摆手道:“别担心,回头我写个计划书给皇阿玛,会把这事写明的,不会让你担责任。”

  好吧,不让自己背锅就行,来保闭嘴,继续听。

  “场地这些你安排,不过人工,城外不是还有许多逃荒未走的流民,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在他们里面招工,刚好五月份天热起来,他们要回乡播种,那时蜂窝煤的需求也会减少。"

  “还有煤炉和火钳赠送之事…”

  来保一边听一边心中叹服,别的不说,只六阿哥这做事条条有理的样子,就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甚至有些官员都办不到,别不信,来保好歹当御前侍卫这些年,可没少见先帝为一些糊涂官办的糊涂事发火。

  而六阿哥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

  "对了,我安排个人过去学习你不介意吧。"讲完基本安排后,弘书随口问道,"我身边的曹康办理庶务能力不错,我想锻炼锻炼他,等以后出宫开府了,也有个能用的人。”

  出宫,奴才感觉悠可能出不了宫,来保大逆不道的想着。

  “当然不介意,不敢瞒阿哥,奴才才接任内务府总管一职就得皇上如此重任,心里正发慌呢,曹公公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肯定能力卓著,有他帮忙,奴才也能安心些。”

  弘书点点头:“也别给他太重要的活儿,嗯,我想想,就让他负责招流民和蜂窝煤的生产吧,这两样他有经验。”

  来保答应的很爽快:“没问题。”

  曹康激动的跪地谢恩:"奴才定不负阿哥所望。"

  弘书摇头:"我对你没有什么厚望,只是希望你用流民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曾经,能对他们好些,别一味压榨盘剥。若叫我知道你不能善待流民,你也不用回宫来了。”

  “奴才不敢。”曹康哐哐磕头,“奴才定不会使阿哥名声沾染丝毫污迹。”

  弘书道:“记住你说的话。”

  来保带着曹康风风火火的去忙了,三月已经过了大半,再有一个来月天气就会回暖,介时蜂窝煤需求减少,就不好推广了。来保打算,在一个月内,让京城人人都知道蜂窝,煤和六阿哥的名字。

  弘书开始写自己的计划书。

  用骈文写了上百字后,弘书怎么看怎么别扭,将纸一揉,重铺一张。

  标题:儿臣叩请圣安,现已做好蜂窝煤推广计划书,请上御览

  开头:为将蜂窝煤尽快推广惠及百姓,……,预备做以下几项工作:一、……;二、……;三、..

  以上内容只是暂定,将会在行动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望悉知。

  皇六子,弘书敬上。

  弘书满意的放下笔,吩咐朱意远:“等晾干后,送去养心殿。”

  于是在两个时辰后,胤看到了来自儿子的第一封奏疏。

  第一眼是显眼的句读:“不伦不类。”奏折哪有用句读的,回头得着人教教这小子奏折该怎么写了。

  细看内容,简单直白,详细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无处不在的马屁。

  镇日被朝臣奏疏里连篇累牍的啰嗦马屁烦的不行的胤祉祺舒服了。

  不愧是朕的儿子,第一次写奏疏就能写到朕的心坎上!

  这群大臣就不能学学朕的儿子?!

  一封奏疏正事说不了两句,全是拍马屁,读书人的风骨呢!

  胤祯着完后,除了满意儿子表现出来的办事有条不紊、统筹全局的能力,更想做的是将儿子的奏疏挂在御前展览,让那群大臣都知道知道什么样的奏疏才是他老人家的最爱。

  但是……

  胤祺叹了口气,想到被他压箱底的奏请立太子的折子,默默将儿子的奏疏收起来。

  “去跟六阿哥说,朕知道了。”

  弘书看着来传话的小黄门,有些懵:“所以,该发还我的折子呢?”

  小黄门更懵:“啊?苏公公没给奴才东西啊。”他就是个传话的,连皇上面都没见着。

  弘书无语,便宜爹不该朱批之后将折子还回来吗?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问题,他也能把折子拿出来说早就汇报过了啊。

  现在是怎样,扣着他的折子当没这回事,以后要是不满意了随便找借口收拾他?

  脑补阴谋的弘书挥挥手,示意章元化给小黄门看赏。

  来保带着曹康在外面四处奔走、积极筹备,弘书在宫里遥控指挥,不过没指挥几天,他就不得不放手让来保自己看着办。

  康熙要移葬景陵了。

  胤亲自扶棺过去,宫里宫外,上到太后,下到官员,全都要去送葬,弘书自然也不例外。

  三月二十五日,所有人在寿皇殿集合,经过一套复杂的仪式后,大部队奉着棺椁从朝阳门出,往景陵而去。

  弘书走在队伍中间,一边哭一边看路两边跪伏哭嚎的百姓,心里猜测着,这里面有多少是官府找来的,有多少是真心自发来送行的。

  等他死后,会有百姓真心来送吗?

  景陵距离京城不远,送葬队伍却也走了五日才到,又是一番复杂的仪式,终于将康熙梓宫送进了享殿,期间胤祯哭的几欲晕厥,甚至一度想留下守陵几日,被众大臣再三劝阻才作罢。

  他不能留,就下旨给诚亲王和十四,让他二人暂留数日,照看陵寝一应典礼。

  翌日回銮,又五日,回宫。

  来保早就等的心焦了,弘书一回来便来毓庆宫觐见。

  “准备的如何?”

  来保道:“一切都已妥当,煤%户备了三千,陶壳两干,铁皮七百,瓷壳三百,单孔、三孔、六孔各档皆有。”

  “煤球呢?”

  “奴才考虑还有一月天就热了,只备了一百万块。”

  弘书点点头,不算多,按一户人家一个月用150块来算,一万户就要一百五十万了。当然实际不能这么算,有人可能就买几块试试,也有人会大手一挥,买个两干块。

  “好,那就明日启动吧。”

  货品未上,炒作先行。

  西城区,路边茶摊,一群闲汉聚在这里说闲话。

  有一个惯常爱吹嘘的人道:"听说了吗,最近东城区那边装修的那家铺子要开了,听说卖的是御用之物!"

  旁听者翻了个白眼:“这话你也信?卖御用之物?不要脑袋了不成!”

  “你知道什么。”吹嘘者不服气的道,“我二舅家的女婿的叔叔可是在内务府供职的,这个铺子就是内务府开的,卖的就是御用之物!"

  围观者都知道这人,齐齐嘘道:"那叔叔之前不还是在皇庄吗,现在就去内务府了?"

  吹嘘者忘了自己上次说的什么,此时脸憋得通红,强辩道:“因为人家能干!内务府的大人看重他,亲自把他要过去的!"

  “吁~”

  围观众人嘘声越发大了起来。

  吹嘘者恼羞成怒:“你们不信算了!我话撂在这里,那东西可是难得的好物,据说皇上用后赞不绝口,特令内务府向百姓售卖,令咱们也能用上。"

  有围观者叫道:"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御用之物咱们能买得起?"

  “就是,就是,把咱全部身家掏出来,怕是都买不起一个角。”

  “就会吹牛。”

  “铺子开在东城区,那租金都得多少啊。”

  "人家可是内务府的,还要租金?东家肯定白送啊。"

  “也对。”

  吹嘘者见众人开始自己聊起来不理他,忍不住道:“那东西才不贵,听说一文钱就能买三个!”

  围观众人顿时笑喷:"御用之物一文钱三个?你喝的这一碗茶都要一文钱呢。"

  这还是最低等的茶沫子。

  在一片哄堂大笑中,吹嘘者忿忿不平的离开,离开前还扔下话:"你们不信算了,到时候买不到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类似这样的流言有好几个版本,在内务府的推动下迅速在京城流传起来,当然正经的宣传也有。

  比如雇人在走街串巷的喊:"东城区景山街新开铺面,卖蜂窝煤,可替柴薪,一月只需耗费50 文。”

  还有:“一次买七钱银子的蜂窝煤,就送一个价值五钱的煤炉。”五钱这个是陶壳的,剩下铁皮和瓷壳的都要贵些,送的要求也更高。

  听到的百姓大多不信,不过许多人还是打算在铺子开业当天过去瞧瞧。

  为什么?因为一般铺子开业,东家都会请舞狮或者杂耍的表演,更甚者也有当场措赏钱的。

  如果这即将新开的铺子背后真是内务府,那不得撒个几框铜钱才显得有面子。

  开业当日,东城区宽阔的街道竟出现人挤人现象,五城兵马司的士兵出动管理秩序。

  “这么多人,一会儿还撒钱吗?”有人问。

  “撒钱咱也抢不到,也不看看离得多远。”

  "唉,叫你早些出来你不听,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被教训的年轻人不服气:"你那撒钱的消息也是道听途说,有证据吗?"

  稍年长的人不以为然:"大家都这么说,还能有错?"

  好家伙,这不知道谁提起的猜测,已然变成事实了。

  曹康站在铺子里面,看着外面的人头攒动有些紧张:"大人,不会出事吧?六阿哥干叮嘱万嘱咐了,一定不能出现踩踏事件,闹出人命。”

  来保信心满满:“放心,五城兵马司的人出动了大半,还有内务府的人也在,出不了乱子。”

  曹康放心了些,又看了看时辰:"快到吉时了。"

  “嗯,让掌柜的准备。”

  他们两个一个代表皇上、一个代表六阿哥,当然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铺子抛头露面,即便这个铺子未来可能会赚上万两。

  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

  三头狮子跑出来,人群顿时激动。

  “来了来了,竟然请的是罗家班!”

  “别挤别挤。”

  “谁踩我脚!”

  五城兵马司的人紧张起来,奋力将拥挤的人群拦住,大喊:"不许挤!不许往前!"

  弘书这一天都有些心不在焉。

  胤禧, 哦, 不对, 现在该叫允禧了。便宜爹登基, 为了避他的名讳, 所有叔叔的 ‘胤’都要改为''允''。

  允禧拍他:“想什么呢,方才夫子可看了你好几回。”

  弘书叹气:"想今天要开的铺子呢,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事。"

  “就是卖你那个蜂窝煤的铺子?今天开业了?”允禧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开在东城区,能去那儿的人非富即贵,都知道是背后是内务府,怎么可能闹事。”

  弘书回道:“不是全在东城区,面朝着南城区呢。况且蜂窝煤又不是要卖给达官贵人的,针对的都是西城区和南城区的百姓,百姓最爱看热闹,今儿又有舞狮杂耍,我担心他们来的太多、拥挤出事儿。”

  允禧对这种事不感兴趣,他劝道:“虽然这是皇上交代的差事,但你也不能太过上心、舍本逐未啊,咱们如今还是得以读书为要,这些庶务只管交给奴才去办。"

  “若出问题,罚他们就是了。”

  弘书摇摇头,知道和允禧说这些没用,允禧就是个光风霁月的性子,喜欢读书作画、吟诗品茗,剩下的全不操心。

  “好了,你快收收心,否则夫子可要找皇上说理、怪皇上让你分心了。”允禧偷偷道,“到时候皇上脸上挂不住,看你怎么办。”

  弘书无奈的瞥他一眼,这位叔叔真是越发 放肆”,还敢跟他这个亲儿子打趣便宜爹。

  不过允禧说的也有道理,他在这里担心也是白担心,还不如专心读书,这样时间也过得快些。

  一直到快要下钥时,曹康才匆匆回来。

  看到他满脸抑制不住的激动,弘书就知道今天该是没出什么事,蜂窝煤卖的也不错。

  曹康一进来就跪下报喜:“启禀主子,今日煤炉卖了七百个,蜂窝煤卖了将近二十万块!”

  “快起来。”弘书也有些激动,“有多少百姓买了?平均都买了多少?”

  “很多!有……”曹康忽然想起来,六阿哥的百姓跟大家的百姓好像不一样,他冷静下来,“回主子,今日来看热闹的小民很多,买的人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买了五文十文的试用,买煤炉的人很少。买的多的大多是商户富户,他们基本都是几千上万块的买,而且除了送的煤炉,还将瓷壳煤炉买光了。"

  “许多人知道瓷壳煤炉没有了以后,还当场给定金要预定。”

  原来是小弟们支持老大啊,弘书顿时冷静下来,这些商户富户不说,肯定是在内务府有关系,知道这铺子背后是怎么回事,否则也不会当场将瓷壳煤炉买光了。

  那玩意他确实抄了一点便宜多用过的那一个的纹样,定价十分美丽,最初就是打着割富户韭菜的主意。

  他想过这个韭菜好割,但没想到会这么好割,甚至韭菜们还把头伸到镰刀下面求他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