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都市之无上辰皇 第六百六十五章 想办法

《都市之无上辰皇》第六百六十五章 想办法

作者:城有良人 字数:2008 书籍:都市之无上辰皇

  不管准备多少豆花,李银花和小三婶都能卖完,而且每天都有没买到的人问她们为什么只准备这一点,家里合计了一下之后,豆腐生意就先停了,大伯娘也迅速加入了豆花联盟。

  至此,陈家正式进入了每晚都有大把铜钱数的全新时代。

  在跟壮壮交换了一下业务之后,陈延发现收钱其实并不累,豆花这一文两文的,人家给了钱都不用找,累的应该是收碗。

  虽然租了三个连在一起的摊位,位置比较大,但他们是从乡下推着板车来的,所以客人是没有桌子和凳子的,陈延一边忙一边观察,发现很多人在觉察只能站着吃的时候很快就会散开。

  不能坐着吃也的确是一个痛点,不过看摊子的客流量,陈延想,这种痛点应该不会持续太久的,爷爷是有远见的人,娘是有野心的人,家里迟早会在县里有个店的。

  心里想着事儿,陈延手上的动作却很快,他不紧不慢从客人手里收好碗,然后叠起来放到板车后,陈多富和李银花则立刻接过来洗碗,另有人不停去井边打水,忙乱之中,也有一分井然有序。

  人群外的道边上,一辆淡青色的马车缓缓驶来,那马车侧边的车帘被轻轻撩起,女童轻快伶俐的声音响起,“哇,爹爹娘亲,你们看那个!”

  随着她手所指,姜修和夫人也抬头看了一眼。

  夫人看图:“那招牌上的画看着奇怪,但还挺有趣啊。”

  姜大人第一眼看到的则是字,“欧体遒劲有力,写得不错。”

  而小小的茵茵再看一眼,则看出了满身的馋意,“阿爹阿娘那是什么!我想吃!”

  头上扎着两个小包包,脸颊微微鼓带着些粉色的小姑娘在姜夫人怀里扭来扭去。

  “先去叔爷爷家,回来再吃行不行?”

  她也没有说话,就扯住了姜夫人的袖子,眼睛忽闪忽闪的。

  “真是怕了你这个小魔星。”把车帘拉下来,姜夫人让侍女过去,“红缨,去买三碗豆羹来吧,一碗不要辣。”

  摊子上又来了一个想连豆花带碗一起买的人,通常情况下,陈家会拒绝这样的单子,因为带出来的碗不多,这边还要洗着轮换用呢,全卖光了后面的人就得抓手里吃了。

  当然,也有不通常的情况,比如现在:啊,这位姐姐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小三婶看见那闪闪惹人爱的银子,手勺都抖了,多给打了许多肉。

  这是今天卖豆羹的一个幸福小插曲,在忙碌里,时间过得飞快,两辆板车上的东西也卖得杂七杂八了,大家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

  满身疲惫,回去的路不算好走,有些坑洼,但颠簸中,家里的零钱盒发出了美妙的叮当声,让人一点儿也生不起气。

  傍晚,陈阿婆做饭,陈安开课,几个小姐妹学识字,在正厅,几个大人则跟着陈延一起学记账,老陈头在一边数钱。

  自从豆花生意走上正轨之后,家里要记的账就多了起来,叫大人们写繁体字记账那显然是难为人,所以陈延就把表格记录和阿拉伯数字传授给了大家。

  六个大人里,学得最好的是李银花和小三婶,其次是他爹和大伯娘,三叔和大伯是最搞不清数字之间的关系的,不过他们两个的格子线画得很好。

  啊,也算术业有专攻了。

  简易加法教完以后,奶奶的饭也做好了,老陈头的钱也串完了,今天晚食,爷爷满面红光地宣布了今天的收入,并对每家开始论功行奖,这段时间陈家人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得变得很好。

  陈延很高兴。

  -

  翌日。

  岁考在即,私塾里的学生都很认真,生怕这过年前还来一个中下,被吕夫子踹屁股蹦到乙班去。

  要复习的东西已经复习完了,陈延拿着从吕夫子那里借来的书快速誊写着,他边写边学,思考对方在行文时的想法、还有对方用的格式。

  陈延看这个世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他有无限宏观的概念,但那些东西都是要包装之后才能拿出来的,他得学一学怎么包装自己。

  就在他有些入迷的时候,吕夫子又把他叫去了隔壁书房。

  看着自己桌案前沉稳的少年,吕秀才心里的怒火才稍平了一些。教导这孩子快有两年了,他心中对他的期许从未说出过口,但这孩子也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希望这次亦然。

  作者有话说:

  感谢各位小可爱对我的支持~

  从明天开始就日更啦!如果大家方便的话可以收藏一下作者的专栏,顺便再收藏一下我的预收!谢谢大家!感谢在2022-05-09 00:06:36~2022-05-11 19:41: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戒焦戒糖、众猫拱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众猫拱月 10瓶;婉婉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姜大人的无命题考核

  ◎破题来源于生活!◎

  川安县最近来了一位大人物,他姓姜名修,是整个江南府的提学,亦是成宇二十一年的探花郎,官居高位又文采斐然。

  作为提学,他对治下江南府的文绩很是看重,来到川安县,听说这里私塾之风颇盛,他便想了解一下私塾学子们的学习情况。

  县令听闻,便让下面的私塾各交几篇学子的文章上来。本来吕秀才的私塾新开不久,是不在上交文章的名列的。

  但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也要交一篇文章上去。”吕秀才便是因此而恼火。在放下科举之路之后,吕秀才是把吕氏私塾当做了自己的新事业的。

  他要靠这个私塾培养一批童生、秀才,积蓄他在川安县的力量,培养自己的人脉,增强自己氏族的力量,为自己的子孙提前铺路。所以他必须招生,慢慢的招资质更好的学生。

  这些都需要口碑,这次递交文章,搞不好就是对私塾口碑的一大打击。

  陈延这下知道吕夫子为什么这么生气了,把吕氏私塾报上去的人简直其心可诛,名字交上去了,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没有参加,县城的人知道了只会觉得是吕氏私塾的水平不行。

  参加了,如果垫底了,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对来年的招生都是有碍的。

  “陈延,你是个聪慧的人。”可以说,陈延刷新了吕夫子对于农家子的印象,“如果我们私塾一定要交一篇文章上去,写文章的人除了你,我找不出别人。”

  “陈延不敢当。”陈延谦虚道。

  时下谦虚是读书人的本色,吕秀才没把这句话听在耳朵里,而是继续说:“你应该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担子,对你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裴大人一甲出身,还是我府提学,若你的文章能得他几分指点,在他那里留下些许印象,对你将来的路助益良多。”

  当然,陈延也知道,要是自己答的水平稀碎,在县尊或是姜大人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对自己的县试可能也会有些妨碍。

  但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所以在吕夫子问出:“陈延,你可敢接下这个担子?”的时候,陈延便立即应了。

  不错,至少是能扛得住事儿的,吕夫子捋了捋胡子。

  “夫子,县尊大人可有说提学大人要的文章是关于哪方面的?”既然已经接下挑战,陈延就想把事情吃透,做到最好。

  吕夫子摇头,“提学大人没有起题,只要众学子交一篇自己觉得最好的文章上去便可。”

  居然还是开放式命题,陈延以前最讨厌的小组作业就是这种的了!没有范围就是最大的范围!

  “这文章五日后就要交,你须得尽快做出,写完之后可以先拿给我看,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陈延:“夫子您可知提学大人为何在腊八之际到了川安县?”

  问这个?吕夫子立刻明白了陈延的意思,“姜大人这次是携亲眷来的,据说是特意来川安县拜访姜夫人的一位长辈。”

  “不过那位长辈似乎不是姜夫人的亲眷,而是她家中的一位世仆。”

  陈延听到这句话精神多了,一位会陪夫人拜访世仆的三品大员……

  他又仔细询问了吕夫子一些关于姜大人的消息,可惜吕夫子自己也只是个秀才,加上姜大人又是吕秀才决定放弃科举之后才来的江南府,所以夫子对姜大人也是知之甚少。

  陈延心里只拼出了一个稀碎的形象。

  该说的都说完了,陈延走的时候,吕夫子还给了他一本文章书,上面是吕秀才自己记录的一些昔年同窗或师长写的好文章。

  吕夫子看着陈延拿着书走出去的背影,心道:今天又发现了学生适合举业的一个特制,有熊心豹子胆。

  大事临门,一点也不局促。

  -

  做一篇没有方向的文章,什么时候最难?陈延给的答案是万事开头难。

  他应该如何破题?

  可以写的内容有很多,但到底哪个才是最合适他的?

  他开了很多题,又否了很多题,官场、制度、大民生,这些都不该一个白身、农家子应该写的东西。

  风景?园林?闲情逸致或者是读书之心得体会?前者需要辞藻华丽才能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锦绣文章,后者他也只能借笔□□,以他现在的水平还写不出真正的劝学文章。

  虽然心里压着事儿,但陈延回到家之后状态还是不错的,给家里的几个长辈上完了初级账房课。

  倒是陈安在他上完课之后发现今天状态好像有点不对,连忙问:“康弟你这是怎么了?夫子今天骂你了?”

  “没有。”

  “也是,夫子怎么会骂你呢!”就算整个甲班的人都被喷,自家康弟也绝对是吕夫子眷顾的那一个,“那到底是怎么了,我感觉你从夫子的书房回来之后就有点走神。”

  陈延简单把中午的事情说了一下,“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陈安瞪大了眼睛,他惊讶的不是陈延的文章能上呈提学大人,而是惊讶:“这么久了,康弟你还没选好题吗?这世上竟有你也不会的事?”

  陈延:……

  “我非全人,自然会有做不到的事。”

  “不!”陈安摇头,“我觉得康弟只要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好,没想好只是一时的,估计明天睡醒就会有眉目了!”

  陈家的又一个康吹出现了。

  陈延无奈笑笑,不过,他是真没想到陈安的话应验的这么快,还没等到睡觉,那玄而又玄的灵感就来了。

  晚食,一家人排排坐。

  因为怕长辈担心,所以陈延让陈安暂时不要把文章的事情告诉大家。

  数钱的快乐依然笼罩着所有人,不过今天除了数钱,晚食上还谈了一些关于‘收购’的问题。

  因为豆花的销售进入了黄金期,家里的卤子用的很快,年关猪肉是不缺的,但冬天菌菇可是个稀罕货。家里的存量用完了,得去外边买。

  所以今天的支出多了一笔向邻居买干货的钱。

  李银花也接话:“是哩,村上一些人还问我们具体要什么菌菇,新鲜的要不要,都说来年春天要帮我们采这野菇呢。”

  陈家人这一板车一板车的货拉出去,每天又笑容满面的回来,全家出动,村上的人都猜他们应该是挣到了大钱,虽然是同宗族的人,心里也难免拈酸眼红。

  “以后这干货还是从村里收,我们一斤比县里多给些。”老陈头自有在宗族里生存的智慧。

  “是了,我听说从我们去卖豆羹之后,陈大松家那个也去了卖炊饼?”大伯娘是家里最有劲儿八卦的人了,大家出摊回来晚上吃完都是直接歇息,她能钻到点空还喜欢出去唠嗑,“不知他们生意怎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