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奥特曼之背不好剧本的贝利亚 第319章 阴谋

  “绣字?”

  冯氏一愣,在娘家时,她可是做了不少绣活,只是她绣过花草,绣过虫鸟,却还从未绣过字呢。

  “对啊,就是绣字!”

  林三柱有些兴奋,刚刚他也只是顺嘴一说,可现在,林三柱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可行,这不,就连绣些什么字,他也已经想好了。

  “咱们就让狗子从书里挑些讨彩的字做绣样,到时肯定会有人买。”

  冯氏听后顿时眼睛一亮,立马明白了相公说的意思,她忍不住连连点头,道,“相公你这主意好,咱们就绣讨彩的字,也不拘鞋垫,那帕子荷包钱袋上统统都可以绣,对了还有扇套和笔袋,到时一准好卖,哎哟,相公,你可真聪明啊!”

  冯氏信心满满,她虽不识字,可只要有字样给她,不管有多复杂,她保证都可以绣出来。

  听到媳妇夸他聪明,林三柱嘴角差点咧到天上去。

  自己当然聪明了,不然他家狗子的一刀纸怎么得来的,还不是随了他这个聪明的爹。

  既拿定了主意,接下来就是准备绣样了,夫妻俩齐齐朝儿子看去。

  林三柱问道,“狗子,你们书上有没有啥意头好的字啊?”

  “对对对,就是像那种掌柜发大财,掌柜行大运的字。”

  林三柱朝冯氏翻了个白眼,“啥掌柜发大财,啥掌柜行大运的,你以为编讨饭词啊,我说你别瞎拿主意,还是让狗子帮着挑吧,咱们狗子可是读书人,肯定比咱俩懂得多。”

  不知为何,说到“读书人”三个字时,林三柱心里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

  冯氏一听,觉得相公说得挺对,自己还是听听狗子怎么说吧。

  而此时的林远秋,还没从便宜爹的好主意中回过神来呢。

  因为他的脑海里,这会儿已装着满满的绣品了,有绣着“出入平安”的鞋垫,有绣着“清风徐来”的扇套,有绣着“财源滚滚”的钱袋,还有绣着各种字的帕子跟荷包。

  联想到先前的瓶装墨,林远秋忍不住心想,这要是换做前世,凭着林三柱这活络的头脑,说不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林远秋也没耽搁,让林三柱帮着把纸裁成小张后,就提笔一口气写了几十张,啥恭喜发财,啥万事如意,啥心想事成,只要是常用的吉利话,他基本都写了出来。

  至于扇套和笔袋上的,自然要文雅一些为好,林远秋想了想,提笔又写下“惠风和畅”“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心静无尘”这几张,其他的,林远秋一时记不起来了,还是待空闲时,再慢慢想吧。

  在字体上,林远秋只选了馆阁体,并没写自己善长的行书和草书,毕竟王夫子教给他们的只有馆阁体,他一个才五岁的娃,还是正常一些的好。

  不然招来跳大神的,那可就不美了。

  冯氏从笸箩里拿出细布条,让林远秋快帮她把字样分开来,哪几张是绣鞋垫的,哪几张是绣扇套和笔袋的,还有哪些是绣帕子和钱袋的,冯氏一叠叠用布绳绑了,这样她就不会搞混了。

  做好了这一切,冯氏拿着绣垫匆匆出了房门,她已经迫不及待想去跟大嫂二嫂分享了,还有这绣字的活计,光她一个人可做不过来,自己还得拉上大嫂二嫂才行。

  至于林三柱,更是没歇着了,如今光有绣样肯定不行,绣布绣线啥的还要买回来呢,而买这些,自然离不开银子,光他自己口袋里的二十几文肯定不够。

  且林三柱已经想好了,他想趁着旁人还没想到这个挣钱法子前,自己就一次性多做一些,这样的话,届时就算有人跟风,他也不会心里抓狂了。

  想到这里,林三柱紧了紧身上的旧棉袄,疾步往正房走去。

  ......

  “多少?你说要多少银子?”

  吴氏一听老三开口就是一两,当下拿起笤帚就准备往三儿子头上招呼。

  林三柱一蹦三尺远,“娘,儿子还没说完呢,儿子这是向您借,借,懂吗,等挣了银子,儿子肯定一文不差还给您!对了,还给利息!”

  见三儿子一副心急模样,老林头拿烟袋锅子往炕边敲了敲,“你方才说啥生意来着?”

  “绣字,绣字的生意!”林三柱赶紧解释。

  吴氏迷糊,“绣字?绣啥字?”

  冯氏她们不都在绣花吗?咋又绣字了?

  见爹娘都是一副云里雾里的模样,林三柱一个转身,“儿子现在就拿过来给你们瞧瞧。”

  说着,林三柱快步回了房,找着冯氏装绣样的笸箩后,就准备往爹娘屋里去。

  见儿子好奇的看着自己,林三柱忍不住笑,“狗子别担心,爹爹一定把念书的银子给你挣来!”

  说罢,林三柱飞也似的往外冲。

  速度之快,简直让林远秋目瞪口呆。

  林远秋很想跟过去瞧瞧,可很快,他又重新拿起笔,继续认认真真写起字来。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该做的事,而作为一名学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努力,用功念书。

  话说,族学是他自己要求上的,书也是他自己要念的,家里没有条件,便宜爹扛着麻袋,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给他创造条件,若是自己辜负了这份给予,说是天打五雷轰都不为过。

  所以,他必须念出一番天地来。

  林三柱去了正房没多久,很快老林头就把林大柱和林二柱喊了过去,还有周氏刘氏和冯氏。

  妯娌三人方才也聊着绣字的事呢,这会儿听说公中要拿出一两银子做本钱,让她们大干一场后,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特别是刘氏,说话声音都结巴了,“娘......娘......你不是开玩笑吧?”

  老天,这可是一两银子呢,要是做赔本了咋办?

  周氏也很担心,本来家里就没多少存银,这要是赔了钱,那接下来几个小子说亲不是更艰难了,周氏想了想,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咱们不会赔本吧?”

  “怎么可能会赔本呢。”冯氏的想法要比周氏和刘氏乐观许多,“大嫂,你想啊,人工可都是咱们自己的,到时哪怕便宜卖了,那买布料和绣线的成本银子还是能拿回来的,亏得顶多是人工,再说,我可不觉得咱们这绣活卖不好。”

  冯氏边说边已经在心里计划上了,说起来,黑色绣线比起彩线,可要便宜多了,这样的话,每件绣品的成本又能下去不少。

  还有,为免显得单调,冯氏准备在绣字的边上,再绣些别的花样,如笔袋上加几叶翠竹,帕子上加上秋菊或草虫,只要颜色搭配好了,肯定好看。

  而搭配颜色,正是冯氏最拿手的。

  听冯氏这么一分析,屋里几人都觉得挺有道理的。

  吴氏心说,看来老三媳妇也不是全没头脑的。

  就这样,做绣品的事就定了下来。

  老林头觉得,不管怎样,既然想到了挣银钱的法子,总要去试试,不然死捏着手头这点银子,又多不了半分出来。

  说到买绣布的事,大家都认同林三柱的想法,毕竟那书袋扇套什么的,都是风雅之物,想必买它们的也都是风雅之人,自然要买稍微好一些的料子了。

  “娘,您还没说挣到的银钱怎么分呢?”这才是林三柱最关心的问题。

  吴氏一笤帚飞了过去,“绣料都还在镇上呢,你个糟心玩意就想着分银子了,还能少你不成!”

  ......

  晨光熹微,朝暾初露。

  炊烟袅袅升起,清晨的院子,在薄薄的晨曦中,显得格外的清新,虽地上还有积雪,可一点也不影响妯娌三人去镇上。

  因为,雪停了,太阳出来了,今天可是个不错的天气呢。

  吃过早饭,吴氏就去房里拿了一两碎银出来,递给周氏后,再三叮嘱,可千万要收好了。

  周氏点头如捣蒜,“娘您放心吧,儿媳肯定收好。”

  她就是把自己个给丢了,也绝不会丢了银子的。

  今日去镇上的人有些多,三人到村口时,牛车上的座位已经不多了。

  冯氏手脚并用,很快爬了上去,而后立马把包袱往边上一丢,算是霸住了两个位置,“大嫂二嫂快点上来,我给你们占好位置了!”

  都是做惯农活的人,周氏和刘氏手脚也很麻利,攀住车沿后,提腿就跨了上去。

  “大嫂,你坐中间。”

  “对,大嫂你就坐中间吧。”

  冯氏和刘氏把中间的位置让给了周氏,她们大嫂身上可揣着银子呢,还是坐中间稳妥些。

  看到这一幕,同坐牛车上的几个大娘,简直对吴氏羡慕的不行。

  她们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人家几个儿媳就相处的这么融洽,而她们家的那几个,就跟乌眼鸡似的,动不动就掐架,动不动就掐架,唉,真是烦都烦死了。

  因地上还有雪积着,林冬不敢把牛车赶的太快,是以,原本一个多时辰就能到的路,足足比平时晚了半个时辰。

  见时间不早了,众人也没墨迹,约好了牛车回村的时间后,就各往各处,纷纷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横溪镇收绣品的铺子一直都是那几家,位于昌平街的千花绣坊和兰桂绣坊,还有就是福云街上的金氏绣坊和胭脂阁。

  周氏和刘氏对这一门不怎么在行,自然都跟着冯氏走了。

  冯氏也没耽搁,直接带两人去了金氏绣坊。

  以前她在娘家时,做的绣品就是送到这里卖的,这家掌柜给的价钱还是挺公道的。

  进入店堂,里头的场景倒是出乎了周氏和刘氏的意料。

  只见柜台前头排着十来名手拿绣品的妇人,而在柜台的后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掌柜坐在那里,在他的左右两边,各站着一名店伙计。

  周氏看到,排在最前头的绿衣妇人把手里的绣品递了过去,掌柜接过后仔细看了,而后点头便递给身旁的店伙计,见状,另一名店伙计忙拉开抽屉,抓出铜板一一数给绿衣妇人。

  也有绣品没被收下的,周氏看到,那名妇人拿回自己的绣品后,满脸的落寞。

  把这一幕看进眼里的周氏,不禁捏紧了手里的包袱,包袱里头,有她打的三十六根络子。

  而排在她身后的刘氏也是忐忑的不行,不停在心里念佛,保佑保佑,保佑自己绣的两个荷包能被掌柜看上眼。

  很快就轮到了周氏。

  大概是太紧张的缘故,周氏抖着的手怎么也没把包袱解开,见状,冯氏忙走上前帮忙,三两下打开包袱后,摊开,里头的几十根络子就都露了出来。

  金掌柜拿起一根仔细瞧,周氏心提到了嗓子眼,而后随着金掌柜的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周氏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

  最后,金掌柜把络子往伙计那边一推,周氏不敢相信,忙朝冯氏看去。

  冯氏笑着朝她点头,周氏顿时热泪盈眶。

  络子三根一文钱,店伙计数了十二文递了过来,周氏接过后,把手捏的紧紧的。

  周氏之后轮到刘氏,见金掌柜也点头收下她的荷包后,刘氏顿时松了口气。

  荷包五文钱一只,店伙计数给刘氏十文。

  等冯氏把鞋垫递给金掌柜时,后头已没候着的人了,六双鞋垫绣的全是鸳鸯戏水的花样,粉绿色的荷叶,烟红色的荷花 ,一对鸳鸯在碧波中嬉戏。

  金掌柜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错,虽绣功寻常,可配色极佳,送到府城,肯定好卖。

  金掌柜把鞋垫递给一旁的伙计,“就按八文一双,全都收了吧。”

  悬着心的冯氏,终于把心收回到了肚子里。

  刚刚她一直就在担心,生怕自己的绣活不被金掌柜看上,真要是这样,她一个当刺绣师傅的,哪还有脸,面对一众“徒弟”啊。

  幸好幸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