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霸武 第二一零章 神秀十杰刀

《霸武》第二一零章 神秀十杰刀

作者:开荒 字数:6846 书籍:霸武

  清晨时分,云收雨歇。

  东方欲晓,旭日初升,天边绽放一片蔚蓝。

  凉风刮过城内,掀起雨水蒸腾的薄雾,缥缈朦胧,笼罩盘踞在平原上的肃州城。

  晨光渐亮,雾气趋近淡薄。

  大街小巷鼓噪人声,氏族的车马穿过长街,驰向座落在城北的晋侯宫。

  马奴挥舞缰绳,甩出响亮的鞭花。骏马撒开四蹄,车轮碾过厚重的青石,惊走路旁的行人。

  国人迅速向一侧闪避,回身瞧见车厢上的图腾,到嘴边的抱怨又咽了回去。

  奴隶弯腰低头,遇到马鞭扫来也不敢闪躲,硬生生挨下一记,甚至不敢发出一声痛呼。

  马奴很是得意,又甩了一记鞭花才驾车离去。

  直至车尾消失不见,受伤的奴隶才从地上爬起身,紧了紧破损的麻衣,拍掉手脚脏污,表情始终麻木。

  转瞬又有车辆行来,车上没有氏族图腾,也无任何醒目的标志,显得过于朴素。护卫车驾的私兵极不寻常,他们出身鹿氏,以擅长角力能扛巨盾闻名于世。

  “车上是鹿氏郎君?”

  “不像。”

  在国人的议论声中,又有一辆马车驶来。

  这次他们看得清楚,擦身而过的是象征晋室的玄车,护卫在车旁的有狐氏私兵。

  “公子长。”

  议论声传入车厢,林原推开车窗,瞧见追上来的玄车,不由得皱眉。

  林长望见林原,再观他乘坐的马车,神情为之一变,紧接着冷嘲热讽:“林珩一顿鞭子就打怕了你?没用的废物!”

  林原面沉似水,背上的鞭伤仍隐隐作痛。面对林长的嘲讽,他不做口舌之争,仅是冷笑道:“看来兄长的鞭伤全好了?”

  “你……”

  “弟怯懦,不如兄长胆壮。先行一步,兄长莫怪。”

  见林长面露不善,有狐氏私兵手按佩剑,鹿氏私兵纷纷撑起挂在背后的铜盾,盾上凸起锋利的铜刺,长度足以刺穿马颈。

  />

  林原靠在车窗前,逐渐变得不耐烦。

  两人时常发生争执,都是点到为止,少见如此剑拔弩张。仅仅一夜,林原的变化翻天覆地,把之前的合作抛之脑后,明摆着同林长割席。

  林长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

  “林原,你是何意?”

  “弟不能与兄长同行。”扫一眼对面的玄车,林原意味深长道,“看在往日的情谊,奉劝兄长一句,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以免再受鞭笞。”

  话落,林原放下车窗,令队伍加速疾行。

  “速走。”

  “诺!”

  马奴挥动缰绳,鹿氏私兵收起方盾。队伍快速穿过街道,同林长拉开距离。

  长街另一端,陶氏和费氏的马车并行而来,碰巧撞见方才一幕。

  “公子长确不聪明。”

  费氏家主口出评价,陶氏家主则不言不语。

  后者身旁放着一只木盒,盒中是连夜写好的奏疏,历数先氏罪状,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拿不下有狐氏也要铲除先氏,拔其爪牙!”

  金乌渐高,晨雾彻底散去。

  肃州城城门大开,氏族悉数抵达晋侯宫,整理衣冠进入大殿,分两班落座,彼此间泾渭分明。

  殿前设有长案,赤金包裹四腿。

  人俑状的宫灯立在案旁,灯盘注满灯油,灯芯日夜不灭。

  时辰未到,晋侯尚未出现,长案后空空如也。

  氏族们或是低声交谈,或是凝神沉思,亦或是闭目养神,等待编钟敲响的一刻。

  “父亲,你看。”

  陶廉从身后凑近陶裕,手指另一侧的队伍。

  陶裕睁开双眼,就见有狐氏父子正窃窃私语。察觉到陶裕和陶廉的注视,有狐显怒形于色,目光凶狠。

  “看样子,今日不会太平。”雍氏家主容貌俊朗,三缕长髯飘在胸前,一派仙风道骨。

  “岂止是不太平。”田氏家主方面阔口,腰大十围,站立比人高出一截,坐下都类一座小山。他刻意压低声音,八卦道,“昨夜传出消息,公

  子珩惩丽夫人。在玉堂殿前,丽夫人被压着叩首,听说头都磕破了。”

  雍楹不动声色旁移,看向田婴的目光很难以形容。

  田婴兀自不觉,还想继续开口。不巧编钟声响,他心中遗憾,很是意犹未尽。

  在乐声中,身着衮服的晋侯步入大殿。

  他提前服过药,面色变得红润,人也精神许多。奈何眼下青黑难消,即便有旒珠遮挡也难免露出痕迹。

  公子长和公子原跟在晋侯身后。

  公子长的衣袍发冠一如往昔,腰佩王赐剑,神情倨傲。公子原低调许多,身着晋室黑袍,头佩杂色玉冠,腰间未佩剑,仅在腰带下悬挂玉环,同样是杂色。

  氏族们交换眼色,心中各有思量。

  待晋侯在长案后落座,公子长和公子原立在两侧,众人起身叠手,象征对国君的尊敬。

  “坐。”

  晋侯的声音响起,氏族们再拜落座。

  新旧氏族目光交汇,刹那间火花四溅,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君上,臣有事禀。”

  陶裕率先站起身,抢在有狐丹之前开口。

  他打开木盒,捧起盒中竹简,扬声道:“先氏不法,勾结犬戎,谋刺公子珩,其罪当诛!”

  声音落地,殿内倏然一静,落针可闻。

  先平面如土色,顾不得仪态,立即出列为自己辩护:“君上,陶裕血口喷人,臣冤枉!”

  晋侯双手置于案上,旒珠遮挡下,目似寒冰,眼底浮现狠戾之色。

  “上大夫可有证据?”

  “有。”

  陶裕又捧出两册竹简,交给侍人奉上长案。

  晋以武立国,上自晋侯下至氏族皆以战功封爵。

  北方侯国抵御荒漠部落数百年,血海深仇记于史书。敢同犬戎勾结谋害嫡公子,并有铁证在手,先氏无法抵赖。

  先平汗如雨下,伏身在地无法动弹。

  有狐显想要出声,立即被有狐达按住。

  “莫要冲动。”

  陶氏有备而来,贸然出

  声恐将引火烧身。何况晋侯态度不明,这让有狐达心中忐忑。

  “先氏,好大的胆子!”

  晋侯骤然发难,竹简投掷在地,发出一声钝响。编织竹简的系绳断裂,简片散落遍地。

  “君上,仆冤枉!”

  先平不断为自己喊冤,矢口否认罪状。

  有狐达按住有狐显,不希望火烧到自己身上。怎料公子长突然出声,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父君,此事恐有蹊跷,先氏一向忠心耿耿……”

  话说到一半,突遇晋侯目光刺来,公子长瞬间打了个哆嗦,声音哽在喉咙里。

  晋侯注视着他,旒珠轻轻晃动,出口的话令他如坠冰窟:“忠心耿耿,对谁忠心?”

  晋国还是有狐氏?

  是他这个国君,还是站在他身侧的公子长?

  林长脊背生寒,不敢继续站在阶上,迅速伏到案前,恳求道:“儿妄言,父君息怒!”

  晋侯不出声,阴沉地盯着他。

  林原暼他一眼,暗道一声:蠢货。

  参奏先氏实为引子,陶裕意在有狐氏。不料林长突然跳出来。于他而言反倒是意外之喜。

  接到陶裕眼色,陶廉立即捧起竹简出列,朗声道:“君上,公子长驾玄车,服世子冠,佩王赐剑,胆大僭越,有违礼法,触犯国律,请严惩!”

  陶廉话落,勋旧纷纷出言附和。

  原本林原也在弹劾之列。怎料他突然改变作风,全身上下找不出一件违制之物,连车驾都一并更换,自是逃过一劫。

  “你、你们?!”

  林长惊怒交加,猝不及防之下,当场面红耳赤。

  他常年如此,未觉有任何不妥。先前林珩一顿鞭子令他记恨,却从未想过改变。今日朝堂之上,面对汹涌如潮水的斥责,他顿感眼前发黑,耳畔嗡嗡作响,颤抖着嘴唇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眼看情况凶险,有狐丹果断出声:“公子长贤良,玄车、王赐剑皆为君上赏赐,何言僭越!”

  “昔安平君以战功受赏,驾玄车,天子惩其逾制。”陶裕不与有狐丹争辩,面向晋侯沉声道,“请君

  上惩公子长,以正典律!”

  安平君是晋侯的兄长,是先君的庶长子,也是他第一个孩子。

  其身强力壮,能开巨弓,箭术超群拔累类。十五岁随先君上战场,破营拔寨,立下赫赫战功。

  先君爱其勇猛,赐其玄车。

  一次安平君驾车出城,遇见上京使节。知其以庶子驾玄车,使节归京后回禀天子,旬日被天子下旨申斥。

  事情过去近三十载,逐渐淹没在岁月中,被群臣遗忘在脑后。

  林珩鞭笞林长和林原,唤醒氏族们的记忆。今日朝堂之上,见到林长不知悔改依旧故我,勋旧一起发难,令新氏族无法辩解。

  在天子旨意和法度面前,任何借口都显得苍白。

  “君上,请效安平君例,惩公子长!”

  勋旧齐心协力,共同要求晋侯下旨。

  声音传出殿外,守在台阶下的侍人迅速转身离开,一路小跑去往南殿。

  彼时,国太夫人和林珩正在用膳。

  国太夫人在晋国半生,仍不习惯晋国的饮食。她更喜欢味重的肉羹,身边伺候的厨都来自越国。

  林珩的喜好并不明显。

  质子生涯让他学会隐藏自己,从不轻易显露嗜好。酸甜苦辣咸,无论何地的菜肴,无论是否合口味,他都能面不改色的吃下去。

  “羹里有辛味,不喜可换。”

  国太夫人不仅喜好越国饮食,使用的器皿也出自越国,大多是她当年的嫁妆。

  越国匠人的技艺精湛。审美独具一格。盛装肉羹的汤盘就多达二十余种,式样精美,巧夺天工。

  “大母,我能食。”

  林珩拿起汤匙,舀一勺肉羹浇在粟饭上,搭配煮过的菜吃下半碗。

  “在上京时,难得能吃到如此美味。”

  国太夫人笑了。

  真喜欢也好,假装也罢,乐意讨她欢心就足够令她喜悦。

  膳食毕,婢女送上香汤浴手。

  国太夫人示意林珩靠近,手指轻点铜盆的边缘,盆中鸟兽同向转动,一只青鸟嘴里喷出水柱。

  “常闻越国匠人天下独步,亲眼所见果真如此。”林珩赞叹道。

  “没有此等手艺也造不出攻城九械。”国太夫人挥退婢女,靠在榻上轻笑,“你若是喜欢奇珍异宝,库房里去挑。想要匠人可不行,越侯不会允。”

  林珩笑了笑,话题就此打住。

  婢女鱼贯退出殿外,侍人躬身进入殿内,禀报朝会上的消息。

  “先氏通犬戎,公子长僭越。”

  国太夫人沉吟片刻,询问林珩:“阿珩,你以为如何?”

  “先氏族诛,公子长不会有大事。”林珩垂下目光,轻轻咳嗽两声,“勾结犬戎是死罪,证据确凿罪无可赦。公子长肆意多年,父君若想教诲也不会等到今日。”

  在上京时,他屡次听闻晋侯偏宠妾庶的消息。

  如今亲眼所见,所谓的恩宠掺着虚假,未必就是真心实意,更像是竖起的靶子。

  林珩掀起嘴角,抬头看向国太夫人,口中道:“大母,召见诸位妾夫人时,可否令其带上子女?”

  “为何?”

  “离国九载,同血亲疏远,正好见上一面。”

  国太夫人凝视林珩,心知他没有实言,却无意追根究底。当即召唤内史,吩咐道:“缪良,传我之言,召国君诸妾及诸公子至南殿。”

  “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