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总裁的超级兵王 第474章 强大天龙门

《女总裁的超级兵王》第474章 强大天龙门

作者:挥墨客 字数:1846 书籍:女总裁的超级兵王

  掌院没有回答,大概是不方便回答。

  李问寒代替他回答:“四时之疫,早有公论,乃邪气入体。应对症医治,不同时疫,用药不同。”

  刘知易点点头,不知道这跟同样的答案,一个判优,一个判劣有什么关系。

  李问寒继续解释:“这两份考卷,题目相近,一份是院中私考,一份是朝廷公试。判分不同,引起争论。我院以为,医治时疫,当以去邪气为上,是以判为劣,太医院考官公试,认为应补正气为主,所以判为优等。巧合的是,公私两份试题正好冲撞。双方僵持不下,考生不肯罢休。”

  太学有公私两考,关乎外舍学子能否升入内舍。如果两份考卷是不同时候考的,考生也说不出什么。可偏偏撞到一起,同样的问题,考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结果一个优等,一个劣等,因此不服。

  可这跟请刘知易来有什么关系?

  “那掌院和学长让我来是何意?”

  这次掌院开口道:“月底太医院院使来讲学。”

  刘知易还是不明白。

  李问寒直接点透:“这份考卷,掌院与院使有过沟通,无法一致。此次院使讲学,或许会借此宣扬补气为正道之邪说。”

  刘知易明白了,是关于医道之争。任何学说,往往都会产生分歧,这很正常。可是看到掌院和李问寒的态度,他觉得有些过了。

  他们说的补气和去邪之争,实际上是对疾病认识的不同观念之争。所谓邪气,其实就是病毒、细菌等一系列致病因素,所谓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一个人得病,尤其是疫病这种病菌引起的疾病,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病毒感染,一方面是免疫力低。

  至于是病菌为主,还是免疫为主,这其实没有意义。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不存在主次。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得病,肯定是身体出了问题,免疫力下降才会得病,因为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正常的病菌感染;但未必时时刻刻都是正常状态,免疫系统跟病菌的斗争,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免疫系统技高一筹,可病菌在不断变异,总会出现一些免疫系统没接触过的变异病菌,这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时疫,比如每年都会爆发的流感,既时疫。

  所以偶尔个人感染,别人都健康,基本上是个人免疫力出了问题,也就是的病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针对性的治疗应该是补气。

  针对时疫,这种大规模爆发的疾病,那就是病菌出现了变异,免疫系统中没有相应的抗体。这时候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病菌,也就是所谓的邪气。此时就应该以去邪为主。

  这两份考卷,考的是时疫,刘知易认为,去邪气是正确的,但补气判为劣等有些过了,补气比较保守,给个中评才公正。

  突然刘知易闪过一个念头,这或许不仅仅是学术理念之争,而是根本方法之争。太医院坚持补气为主,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保守的。他们在皇宫为皇亲国戚看病,当然要保险起见,所以忌用虎狼之药。皇亲国戚,身娇体贵,小病小灾都会及时诊治,用保守疗法,问题不大。可是太学面向百姓,大多数百姓是看不起病的,都是到了不治不行的时候才去看病,因此针对性的打击病根,对老百姓更能起到作用。保守的治疗,一方面见效慢,老百姓未必负担得起,另一方面,对于重病患者,有时候就得要用猛药,得靠药,而不能靠免疫力,免疫力能扛得住的话,病人早就扛过去了,不会来看病。

  刘知易突然觉得这件事变得重要起来,不仅仅是意气之争。太学悬壶院和太医院是国家最高医疗机构,从这里得出的结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医疗方向。假如太医院胜利了,那以后医学的方向会走向保守,更有利于有条件经常保健调养的权贵;如果悬壶院胜利了,那么治疗会朝着针对性治疗发展,针对不同疾病进行靶向打击,研发出许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对穷人更有利,很可能就会挽救许多濒临死亡,免疫力已经彻底溃败的穷人的性命。

  想到这里,刘知易询问:“问寒学长的意思是,太医院院使如果讲学时候谈到此案,让我去驳斥?”

  面对院使,刘知易觉得他分量不够。

  李问寒道:“掌院是这个意思。”

  掌院是,他不是,态度很明显,他也觉得刘知易分量不够,掌院如果不能亲自出面,至少也得派出一个他这种上舍生去啊,派一个刚入学的外舍生,是悬壶院无人吗?

  掌院笑道:“没错,你很合适。你煮骨疗毒,正是治病去邪为上的明证。”

  原来还是因为这件事。

  不过倒也是,煮骨疗毒,就是直接杀死病灶,而不是增强免疫的路子。如果增强免疫有效,岭南郡王那样的武道高手就不会生病,那种人的生机已经是人类极限,他都得病,最后还得靠杀灭病灶来治病,很能说明靶向治疗的正确性。

  刘知易也觉得自己很合适,而且关乎医道发展方向,他觉得他有使命去跟院使斗胆辩一辩。

  虽然从内心来讲,增强免疫力(补正气)和靶向消灭病灶(去邪气)都是医疗发展的正确方向,可如果一定要选一个,还是靶向治疗更加符合更广大人的利益。

  刘知易用力点点头:“既然掌院信任,学生当仁不让!”

  那种复兴医道的宏大使命他不敢接,稍微影响一下医道方向的使命,他还是愿意试试的。

  掌院抚须微笑,不知道满意的是这个弟子的态度,还是对弟子本身满意。

  刘知易又追问一个问题:“月末太医院院使讲学。不知学生能否请院使大人一观显微镜,请院使大人亲眼看一看疫气。”

  掌院抚须的手突然停了一下,眼睛中露出一抹特别的神采。院使是三品医者,入微之境,可以凭双眼看见疫气。他只是四品,还做不到。这个学生讲的显微镜本身就能让四品以下的医者疯狂,如果能在院使讲学之日,让院使亲眼看看,太学普通学子,单凭肉眼也能看到入微之物,尤其是看到疫气,这是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啊。院使应该很难下台,所以——

  “可!”

  掌院只说了一个字。

  刘知易马上拱手告退。

  见过掌院之后,研制显微镜的经费就不愁了,回来的路上,张景兴奋的缠着刘知易讨论细节问题。

  有钱,材料就不是问题,京师里什么都有,尤其不缺水晶这样的昂贵宝物,因为京城正是此类玩意最大的市场。制作显微镜,不需要多大的水晶,最核心部分指甲盖大小的镜片就行,一些王公贵族制作水晶杯的边角料就够做一台显微镜了。难的是加工,在没有精密机床的情况下,需要能工巧匠的一双巧手。不过太学对面就是皇宫,哪里的工匠可以在核桃壳上雕刻出一艘船,也有许多琢磨玉器的工匠,能将玉石磨成各种巧件,他们应该能够胜任。

  “最难的是找巧匠。皇宫里的巧匠,我们根本请不动。这事就让掌院去做,太学悬壶院掌院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刘知易认为最大的难点还是在加工。

  张景点点头,信心十足:“刘兄放心。巧匠倒是容易,宫匠不行,还有墨者。”

  刘知易恍然,他都忘了,这是诸子百家的世界。还有一个百家之一叫做墨家,玩的就是工匠技术,他们还真合适,因为他们早就做过光学实验了,什幺小孔成像,什么球面反射,说他们已经搞出了显微镜,但不肯公开,刘知易都相信。

  ……

  岭南郡王府,东阁,世子府。

  岭南王世子手里握着一只瓷杯,手指关节发白。

  “世子。王爷醒了!”

  这已经是下人第二次提醒了。

  “知道了!父王无恙,吾心甚悦。”

  世子面色冷峻,但是他爹病好了,他必须得高兴。

  下人又道:“那个给王爷看病的太学生怎么处理?”

  下人说完抬头看向世子,发现世子皱着眉头,咬牙切齿,心想那不长眼的小子死定了。

  世子啪一下将杯子砸碎。

  “治病有功。重赏!”

  什么?重赏!

  下人以为自己没听清楚。

  试探道:“小的这就找人好好招待那穷学生。”

  世子寒若冰霜的眉目一瞪:“本世子说话你没听见吗?我说了重赏!”

  他爹病好了,他必须重赏。

  王府后园,静心斋。

  这里是一处四面环水的暖阁,王爷治病之后就被带到这里,休养身体。

  老王爷鹤发童颜,脸上褶子很少,身上肌肤紧绷,筋肉鼓胀,抬着自己的右腿,行动自如,毫无痛楚,多少年没有这种感觉了!

  “嘿嘿。”

  王爷已经这样笑了第三次了。

  “大哥。你刚醒,最好卧床休息。”

  一个清丽女子站在一边,她长着一双丹凤眼。

  老郡王笑道:“哈哈。死不了,你再给我讲讲他们怎么给我治病的。”

  丹凤眼道:“都说了三遍了。把你这条破腿骨头取出来,煮熟了再放进去。”

  老郡王摆动着小腿,嘴里啧啧两声:“绝了!”

  丹凤眼哼道:“大哥,该说正事了,你打算怎么处置那个逆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