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明之门 第四百二十四章 战争前奏

《光明之门》第四百二十四章 战争前奏

作者:山青水秀 字数:1667 书籍:光明之门

  这比方才那洗衣净衣的功夫,又不知精进多少倍,你说难不难?”…诸葛慧不由吐了吐舌,转向老左慈道:“是这样吗?师父爷爷。”

  老左慈道:“的确如此!但慧儿你害怕了吗?”

  诸葛慧道:“慧儿知其难了,但并不害怕!慧儿想,只要用心苦研,便必定可以学到的!假如真的无法学成,为什么师父爷爷你又会使用呢?因此慧儿不怕,决计不怕。”

  老左慈一听,不由大笑道:“好!好极了!慧儿这一番回答,我老左慈当年十五岁,遇上一位高人赤松子大师时亦曾说过,不料我在此时又亲耳听到啦。”

  老左慈很为自己终于收到一位最佳衣钵传人而欣慰。

  他当下把那片黄金交给诸葛亮,吩咐他入阳都城中换成白银,以便好好生活下去。

  诸葛亮到阳都城中,以那片黄金,果然换回五百两白银。

  他顺道入城中县衙,告知大哥诸葛谨。

  诸葛谨为养活弟妹三人,到县衙当了一名书吏。他获悉弟妹有这等奇遇,不由十分高兴,诸葛谨当即决定,自己辞去书吏之职,继续到天下各地游学,吩咐诸葛亮留在家中,暂时用那笔银两过活,他自己则分文不取,五百两银子全部留给诸葛亮弟妹三人。

  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带着那笔银两返回家中,把诸葛谨欲赴各地游学的打算告知弟妹,诸葛钧和诸葛慧都十分高兴。兄妹三人日后的生活,也暂时无忧了。

  庞德公、老左慈、管辂三人,因已正式收诸葛家三兄妹为徒,也一直留在诸葛家中,开始向各自的徒弟传授入门的功夫。

  诸葛慧果然天生是仙灵门中之人,她向老左慈学习仙灵神功,只花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便已研悟学成了以热力干衣净衣的妙法子了,这虽然只是仙灵门初入门的功夫,但老左慈自己当年亦花了三年的时光,才能领悟,相形之下,老左慈惊喜的发觉,诸葛慧对仙灵神功的悟性,比他自己学要敏捷许多倍!他不禁乐得不时呵呵大笑,在他心中,诸葛慧当真比他的亲孙女更宝贝了!

  诸葛钧向管辂学研“神相功”,他的悟性比诸葛慧果然有所不及,管辂所授的周易奇书,诸葛钧研读了三遍,才勉强领悟了其中的诀要。虽然如此,但是诸葛钧却毫不气馁,每日苦苦研读,绝不松懈,管辂甚感欣慰,并不因诸葛钧的木讷而厌弃,反而更悉心传授。

  不过庞德公在这段时间却并不急于向诸葛亮再传授什么,他只吩咐诸葛亮继续研究他于第一个锦囊所授的内功心法,以及天文、地理各种学识。他自己闲来便出去周游各地,勘察河川形胜,山川地脉,而且时常带着诸葛亮一道游历,随机向他讲授一些地脉学的常识。

  眨眼便过了半年,这一天是诸葛亮的生辰日子,自娘亲去世后、诸葛家四兄妹的生日,便很少有人提及了。因此对自己的生辰,诸葛亮也并不大在意。

  但这一天早上,庞德公却早早便起来了,他什么也不做,便把诸葛亮召到身前,含笑说道:“亮儿,你知道今日是你的十七岁生辰么?”

  诸葛亮点点头道:“师父,我知道。但这几年我的生日从没有人提及,悄悄的也就过去了。”

  庞德公不由微微叹口气,暗道:这大概是天下间的孤儿共同的苦处吧!他也不再说什么,肃然的道:“那亮儿是否记得,你父亲临终时嘱咐你什么?”

  诸葛亮忽然醒悟,喜道:“记得!父亲临终时吩咐亮儿,待十七岁生辰,便可开启师父留赠的第二封锦囊了。那亮儿便在师父面前开拆么?”

  庞德公含笑道:“亮儿但拆无妨。”

  诸葛亮闻言,当即奔入书房,取出一个锦囊,在庞德公面前拆了开来。只见锦囊中有一密函,密函上只写了八个字,道:“开启之日,相会之时。”此外并无署名,也无日期。

  诸葛亮目睹之下,不由微微一怔,但随即醒悟,向庞德公跪下,叩拜道:“学生诸葛亮,拜见先生。”此时,诸葛亮才正式行了拜师之礼。

  庞德公心中十分欣慰,他双手扶起诸葛亮,欣然说道:“亮儿为什么忽然行拜师之礼?”

  诸葛亮道:“从师父所留的锦囊赐示推知,师父于十五六年前,便已推算出亮儿生父生母已不久人世,因此才留赠锦囊,安排一切。而到亮儿十七岁之年,便是师父与亮儿相逢之日也。亮儿蒙恩师栽培,已整整十多年,今日才得以恭行拜师大礼。”

  庞德公欣然而笑,轻声道:“很好,亮儿,为师的心思,你已能领会了!目下你的‘无为内功’心法已具根基,天机、地脉之学亦已初涉,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诸葛亮肃然说道:“是,师父,亮儿谨遵师父教诲。”

  当日的上午,庞德公便开始向诸葛亮传授天机、地脉玄功的入门功夫。诸葛亮在十多年来,已打下坚实的根基,因此悟性之高,连庞德公亦暗暗惊奇。

  一个月后,诸葛亮已可于浩瀚星海中,分辩九宫二十八宿,九州天象分布的天机入门学识,以及地脉学中“左青龙右白虎、前屏后障、方位明堂”等的寻龙堪与绝学。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第一卷 飞蝉神功 第十三章 逆转天机

  (更新时间:2006-6-11 17:10:00 本章字数:7571)

  庞德公心中十分欣喜,他此时已确信元疑,诸葛亮已承纳了诸葛家的“五代深潜于渊”的“卧龙脉”龙气,亦只有在诸葛亮的生父入葬祖宗墓穴,刚好是五代之数,诸葛亮所承纳的“卧龙脉”龙气才达旺发之期,而这也是庞德公待诸葛亮十七岁生辰的这一大,才正式收他为徒的依据。

  庞德公此时已再无丝毫犹豫,决心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尽数授予诸葛亮,以便由诸葛亮代他完成“逆转天机、匡扶汉室”的惊天大计。

  又过了半月,这天早上,庞德公忽然取出一把以羽毛编织而成的扇子,携同诸葛亮登上附近的一座山峰。诸葛亮见庞德公神神秘秘的,也不知他弄什么玄虚,却并没发问,紧随而去。因为诸葛亮深知师父之能,鬼神莫测,洞天彻地,师父的神机妙算、巧妙安排,又岂是他此时的功力所能窥透呢?

  这座山峰虽然并不太高,但十分险峻,山壁陡峭,根本尤路可通,全凭攀爬腾跃的功夫,才可勉强攀登。庞德公在前面攀跃,但见他的白发白胡轻拂之间,人已跃升上半山腰了。

  诸葛亮毫不畏怯,紧随于后,幸而十年未所练的“无为内功”,已甚见根基,这座山峰虽然险峻,但却难不倒他,他甚至可与庞德公并驾齐驱了。

  师徒二人,此时已攀上半山腰了。庞德公向上面瞥了一眼,但山壁更为险陡,便故意对诸葛亮道:“我的目的地原本定于此峰之巅,但上面极为险峻,失足摔下,便即有粉身碎骨之厄,因此于此半山腰亦勉强可以。亮儿,你说还往上攀登么?”

  诸葛亮想也没想,便毫不犹豫道:“师父所定的目标既然是山巅,便不可停顿,往上攀吧。”

  庞德公道:“为什么?亮儿,难道你不怕凶险?不怕辛苦吗?”

  诸葛亮道:“虽然凶险,虽然辛苦百倍,但亮儿知道,学习如登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山埃”庞德公一听,不由欣然笑道:“很好,那便再上一重山吧!”

  师徒二人,终于攀上山峰之巅。放眼望去,但见西面的泰山清晰雄峙,泰山脚下的黄河如玉带婉蜒,更远处则是茫茫山川形胜,云雾弥漫,迷蒙一片。

  庞德公伸手向西面一指,道:“亮儿,你看到什么?”

  诸葛亮向西面极目远眺,但见烟雾迷茫,气势极为浩瀚。

  他心中一动,便按自己的思绪回答道:“目下战火蔓延,此起彼伏,这应该是烽烟笼罩大地吧。”

  庞德公微一点头,道:“不错!此乃天机大势演行而起之大地风云也,亮儿你已初涉天机之学,只要再刻苦钻研下去,当不难窥悉天机奥秘,目下的确烽烟四起,为日后亮儿你的进取大计设想,我今日便授你以‘兵略’和‘武功’精要。”

  庞德公说罢,当即取出两物,一件是他携来的那柄羽毛扇,另一件则是一卷书册,递到诸葛亮的手中。

  诸葛亮双手接过,他先向书册一看,但见上面写有四个金子——《兵略大典)。然后又瞧一眼手中的扇子,发觉扇子是用羽毛编织而成,虽然十分轻巧精致,但毕竟只是一柄轻如鸿毛,并无实用价值的扇子。

  诸葛亮又喜又奇,他十分喜爱手中的兵略大典,他自小便非常喜欢翻阅古代传下来的兵书,他向弟妹偶尔说及的那“三十六计”,便是从古传兵书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但如此施展运用,诸葛亮仍感茫然。庞德公所授的这本兵略大典,则恰恰是教授如何活学活用的兵略诀要,因此诸葛亮如获至宝,十分欢喜。

  至于那柄羽毛扇,诸葛亮便猜不透庞德公的用意了。

  诸葛亮的神情,庞德公早就落人眼中,只他微微一笑,道:“亮儿,你十分喜欢那兵略大典,却难于领悟这柄扇子的用途,是么?”

  诸葛亮的心绪被庞德公一语道破,他不由笑道:“是啊,师父。这柄扇子轻如鸿毛,毫不着力,用来扇风大轻巧,用来作兵器却柔软之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