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元新娘火辣辣 第135章 吵架没好话

《百元新娘火辣辣》第135章 吵架没好话

作者:真香 字数:1449 书籍:百元新娘火辣辣

  “太原李世民?”这一刻,众多平行时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好一员英气勃勃的小将,这就是那未来的唐太宗吗?”

  众人好奇之余,不免惊叹。

  -看起来年龄也太小了吧,有十八吗?

  冠军侯霍去病嘀咕起来:“仙人说唐太宗与我一般年少从军,我看他上战场比我还早呢。这就是个毛头小子呀。”

  一旁的长平侯卫青失笑不已:他这外甥还笑别人是毛头小子,怎么不看看自己?

  大唐群臣都稀奇地望着这一幕。

  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见到如此年轻青涩的李世民,顿时生出赚到了的想法。

  ————就好比错失的绝版【SSR唐太宗李世民·雁门解围·十六从军】卡牌出现在大家眼前,这谁能忍住不多瞅两眼啊?

  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打断了众人的思路。

  众人目光中的惊喜之色顿时暴涨。

  好耶,是更加珍惜的【乳凤初啼】卡!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一个婴儿降生于世。他家世显赫,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祖父是北周大柱国;父亲是大隋唐国公,当朝皇后的亲外甥。】

  【四岁这一年,一位神秘的相者路过,说出了对他一生的批命:“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从此,“济世安民”就成了他的名字,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与千秋功业的注解。】

  “真的假的?这也太巧了吧?”

  汉高祖刘邦愣了愣。他最清楚相面之说多半都是造势,往往都是统治者为自身添加的神话光环,毕竟刘邦也是老熟练了。

  但李世民这个名字,未免和那句批命太契合了,再加上仙人颂扬其功绩,顿时就让人忍不住怀疑……难道还真有这么回事?

  就像汉光武帝昆阳之战的流星坠营一般,觉得过于离谱的同时又感觉好像是真的。

  突然,一道清啼之音从水镜中传出。

  无数人震惊地睁大了眼睛。

  只见一道凤凰虚影仿佛从大地上升起,携带着熊熊烧的火焰,直奔天穹而起!

  数不清的羽毛从水镜中落下,每一片羽毛都是一朵燃烧的烈焰,覆盖山河万里。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嫡次子。他出生于大隋最灿L烂的开皇之治,成长于大隋山河日下的大业年间。】

  【隋末之时,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以致天下十室九空,中原千里荒芜,各地义军云起,百姓水深火热,统一方才三十年的隋王朝就要分崩离析,趁机崛起壮大的突厥在北方草原虎视眈眈,眼看便是五胡乱华重演,谁可挽此天倾?】

  【————答曰:李世民。】

  “哦?”秦始皇赢政还是第一次听到仙人对某个人做出如此高的评价,顿时搁下笔,全神贯注看向高悬的水镜。

  唐朝以前诸多平均时空的帝王都是如此。

  汉武帝刘彻一言道出他们的心声:“朕倒要看看这唐太宗究竟是何等人物,当不当得起如此高的评价!”

  【大业十一年,年仅十六的李世民横空出世,随军赴雁门,救天子于危难,计退突厥十万大军,从此开启了一生的传奇。】

  【大业十二年,眼高手低的隋炀帝杨广接受不了现实毒打,三下江都不肯北顾,在江南温柔乡里醉生梦死,也将万里河山拱手让出,留待配得上它的天下之主。】

  【于是,各路配角粉墨登场。】

  画面流转,一道身影出现在水镜中。他衣衫不整,在山林中奔逃,身上却自有一种饱读诗书、历经磨难而不改其心的气质。

  【首先是当初为杨玄感出谋划策,事败后在押解路上逃之天天,受天下通缉的李密。他历经千辛万苦逃过朝廷追杀,投奔瓦岗,曾镇压数支义军的大隋名将张须陀都被他斩于阵下,成就了李密的威名。】

  【大业十三年,在李密的筹划下,瓦冈军先克兴洛仓,开仓放粮,聚众数十万,又一战大破隋将刘长恭,令后者仅以身免。于是孤身而来投靠瓦岗的李密反客为主,被众人公推为领袖,自号"魏公"。】

  【同样是这一年,李世民跟随李渊走仕太原,看遍民间疾苦,广结文人侠客;魏刀儿义军攻太原,他轻骑突围,于万军丛中救出身陷贼阵的李渊,父子二人并肩作战,大破敌军——太原公子初露锋芒。】

  【与此同时,意气风发的李密挥军直逼东都,先后战败段达、高毗、刘长林等隋将,打得王世充损败过万逃归河阳,又发檄文讨伐隋炀帝十桩大罪,天下瞩目!】

  水镜之中,画

  面不断来回切换。一会儿是李密从逃犯开始崛起,入瓦岗,讨四方,最终雄踞一方,自称魏公的种种场景;一会儿就切换到李渊父子身上,从他们起兵太原开始,一路播放到率军攻入长安。

  李密的画面显得明亮而辉煌,连音乐都是激昂的。而李渊父子这边,从画面到音乐都有种波澜不惊的平静,仿佛潜龙藏于深渊,默默蓄势,只待一朝龙腾于天!

  “这个李密,有点东西啊。”

  许多人都为李密的表现而惊叹。相较于其他王朝末年的起义者,李密的水平可谓是相当之高,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的出身。

  倘若没有李世民,大家必然会为李密的表现高声喝彩,热烈地讨论他接下来是成是败,是否有机会一统天下,完成对隋炀帝的复仇————倘若如此,也是一桩传奇!

  遗憾的是,被提前剧透的大家如今只对李世民感兴趣,其他人的表现无论再如何优秀,所有人也就是感叹两声就过去了。

  水镜之中出尽风头的李密却在现实中遭到了冷遇,大家表示只想看唐太宗李世民。

  仙人仿佛早有所料,满足了大家的期待:

  【在李密的万丈光辉下,关中的变故似乎并不起眼——年仅十八岁的李世民在这一年随父起兵,将长安古都收入襄中!】

  【哦,有人注意到了——这个人叫薛举,自称西秦霸王。这位西秦霸王率十万大军进逼渭水之滨,遣其子薛仁果攻打扶风郡,却被李世民举兵大破,斩首万余级,追杀至陇坛才率军而还,薛举军大败。】

  【李世民并不知道,他在惊魂未定的薛举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心理阴影,以至于这位西秦霸王一度起了投降之心,经臣子劝说才收回念头,转而厚赂突厥,与依附突厥贵族的梁师都结交,企图拉拢外援合攻长安,都提前定好了日期,可惜李渊同样派出使者结好突厥,突厥顿时放弃出兵。】

  【————李世民与薛举的缘分却还未尽。】

  【第二年,李渊自立为帝,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唐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薛举之部将宗罗喉,薛举率全军之力来援。他屯兵于高塘,纵兵虏掠豳、岐之地,于是李世民披挂上阵,再次率军讨伐薛举。】

  【但这一回,上天站在了薛举那一边。李世民抵达高塘城不久便染病在身,他原本的计划是抓住薛举粮少急于速战的弱点,守城不攻,拖垮对方再一举决胜负

  ,不料意外染病,指挥权暂时交到了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手中。而这两位仗着人多势众轻敌,轻率出战时反被薛举伏击,以至于唐军大败,数员大将当场战死,士卒死者十之五六,李世民只能退回长安。】

  【不久后,大概老天觉得之前太偏心眼,于是端水一波,相同的命运降临到薛举的头上——他也染病在身,却没能挺过去。李世民彻底失去了找回场子的机会。】

  【──这可是李世民百战百胜的人生中唯——场“败绩”,薛举可以死而无憾了!】

  动“双项”,醉军可以死而无

  被死而无憾的薛举本人:“…”

  ————礼貌吗你???

  ——有没有可能我还很想活?

  此时,正准备举兵进犯长安的薛举毫不犹豫地叫停了大军:"退兵,速速退兵!"

  麾下的谋臣很不解,纷纷劝道:“主上,唐军谋划我等悉数知之,何故退兵?”

  尽管他们也对能被评选为战神皇帝的李世民有点发怵,但也不至于打都没打便直接跑路吧?已经获得剧透,万一能打赢呢?

  当然,战败了也没关系,他们可以反手出卖主公,投奔李唐谋富贵嘛——某些人心中如此想道,愈发殷勤地劝薛举进兵。

  薛举心里发苦:“尔等懂什么!”

  ————第一次企图进犯长安被李世民打得丢盔卸甲,第二次遇上李世民,趁着对方病重才获胜——回,转头自己也凉了。长安那就是他的凶地,李世民就是他的克星啊!

  ————能被评选为三代以下明君之典范及战神皇帝的未来唐太宗李世民,一看就是天命之子啊!没看仙人都说此人一生百战百胜吗?他薛举不小心让李世民留下了唯——场“败绩”,转头自己便病重一命呜呼,可见连上天都要帮他抹掉自己这个污点!

  一想到逐渐逼近的死期,薛举就只想离长安越远越好,老老实回去养生不好吗?偏偏这群臣子还不懂他的良苦用心——头铁和天命之子对着干,能有好下场吗?

  想到这里,一枚灯泡在薛举头顶亮起。

  ……要是自己加入天命之子李世民的阵营,是不是也能蹭点眷顾,好歹多活几年?更何况唐太宗天命所归,李唐一统天下,哪怕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考虑啊。

  薛

  举内心顿时大定,神态恢复从容。

  下方心思各异的群臣见他突然如此胸有成竹,惊诧道:"莫非主上已有万全之计?"

  “正是如此。”

  薛举一脸自信,不过暂时没有说出想法。毕竟前脚还气势汹汹要进攻长安,后脚就想投降,直接说出来未免太丢脸了。还是等之后暗示一下心腹,由他们出面再说。

  ……打不过就加入,这没毛病。

  水镜中出现的画面似乎印证了他的猜测,让薛举投靠李世民之心愈发迫切。

  【薛举本想趁唐军新败一举攻破长安,未料自身却先染病而亡。薛举去世后,其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位置,也继承了与唐军的“恩怨”,继续出兵,屡战屡胜,气焰嚣张。李渊只好再次派出大唐核·武李世民。】

  【这一回,薛仁果面对的是病好了的完全体李世民。李世民连套路都懒得换,依旧是那套久持不攻的战术。随着两军相持日久,薛仁果粮草不继,且有勇无谋,与将士离心,其部将纷纷来投李世民。】

  【李世民见时机已久,便派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结寨,引诱敌将宗罗踞来袭,将军庞玉出兵迎击。庞玉将败之际,一支大军突然出现在浅水原之北,其统领赫然是李世民,宗罗喉连忙回师相拒。李世民身先士卒,率数十骑冲入敌阵,唐军士气大振,内外奋力搏杀,敌军顿时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

  【李世民犹不满足,带着二十余骑一路狂奔,直追杀到薛仁果驻扎的折遮城下,把薛仁果吓得魂飞天外,赶紧闭城自守。】

  镜头不断向上升高,无数双目光聚焦在镜中那片广袤的战场上,天地浩瀚无垠,大军奔涌如潮,然而只有那一道于万军之中穿梭而过的身影,显得如此清晰。

  少年的朗笑声回荡在每一个人耳畔。

  他一个人就仿佛卷成了一股风暴,携带着锐不可当的气息,奔袭于山海之间。广袤无垠的天地,却宛如他一个人的草原。

  草原上的狮虎,都该为他避让开一条路。

  挡在他眼前的敌人,都要屈膝臣服!

  无数平行时空都陷入了静默。

  良久,才有人悠悠吐出一口气。

  “就是说,有没有可能二十多人根本破不了城呢?闭城自守是什

  么鬼啊……”

  夕阳西下,笼罩着镜中的城池。

  夜幕降临又散去,一轮朝阳徐徐升起。

  朝阳映照在少年将军的盔甲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不远处城门洞开,薛仁果一行人恭恭敬敬出城,自缚于少年将军马前。

  【黄昏时分,大军到来,四面合围,薛仁臬苦苦坚守到次日清晨,终于投降。】

  “苦、苦、坚、守?”冠军侯霍去病突然无师自通了吐槽的要义,“从黄昏守到黎明,整整一夜呢,确实是苦苦坚守……”

  薛举更加坚定了要投降的决心。

  太猛了,太猛了,天命之子真的不是人!

  还不如早点投降,成为大唐开国功臣!

  遗憾的是,他是这么想的,他手下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因此,还不等薛举宣布投降,他就先被手下绑了起来,连同妻儿老小一家人,都变成了手下的投名状。

  ————而这就是不久之后的后话了。

  【李世民一战俘获精兵一万余,男女五万口,凯旋而归,献捷于太庙。李渊大为嘉奖,拜其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镇守长春宫,同时关东兵马都受到李世民的节度,另加封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水镜表面化为一片空白,一只无形的手在图纸上勾出一个圈圈,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手脚,组成一个普普通通火柴人。

  一个又一个立方体突然从上方砸落下来,每个立方体上刻有一个字:【太】【尉】、【陕】【东】【道】【行】……这一连串的官职化作一连串的立方体,将下方的小人砸得头冒金星,双眼冒出了蚊香圈。

  最后,他晃晃悠悠扑在了地上,唯有两边脸颊上被红色斜杠线涂出了喜悦的红晕。

  【浅水原之战只是一个开始。】

  【武德二年,初生的李唐政权再度面临考验——北方的刘武周举兵来袭!】

  【刘武周本是大隋鹰扬校尉,杀死马昌太守后,依附于突厥,被封为"定扬可汗",割据雁门、楼须一带。后来,匪首宋金刚率四千人来投刘武周,刘武周大喜之下将妹妹嫁给他,封其为宋王。在宋金刚的建议下,刘武周决定攻取太原,以图谋天下。】

  />

  虚幻的地图浮现出来,刘武周大军化作燃烧的火焰,从地图以北凶猛燃烧向南面。

  【刘武周大军势如破竹。三月举兵南下,四月引突厥之兵屯于黄蛇领,随后进军太原。此时,唐高祖李渊第四子,齐王李元吉,正担任并州主管留守太原。】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五千敌军,李元吉不知脑子抽了哪根筋,竟然派遣车骑将军张达以百名步卒出城迎战。张达是个正常人,当然不可能接受这种离谱的命令,但李元吉不是正常人啊,强逼着张达出城。结果全军覆没,张达气愤之下直接投靠了刘武周,带着刘武周大军攻陷榆次。】

  "???"

  汉武帝刘彻打出一排问号。

  “———这真的是亲兄弟?没有抱错?”

  至今为止,李世民的表现有多优秀,突然出场的李元吉表现就有多拉垮,就他这一番令人难以理解,仿佛需要吃药的表演,哪怕夸他是个正常人都得昧着良心啊!

  回想起那个同样一堆强操作,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嘴炀帝杨广,汉武帝刘彻福至心灵:"想必他和隋炀帝一定很有话聊。”

  【刘武周趁势而下,五月攻克平遥,六月攻取介休。这时,唐高祖李渊派来的援军终于到

  了————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同左卫大将军姜宝谊一起率军救援并休,结果救援不成,反而全军覆没于雀鼠谷,李仲文、姜宝谊双双被俘!】

  【八月,第二波援军抵达介休。】

  【——右仆射裴寂主动请缨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率军而来。他在介休城东南的度索原高地扎营,却被宋金刚派人截断了唯一的水润,裴寂只能率军移营取水,宋金刚趁机来犯,裴寂大军全军溃败,裴寂本人直接放弃防线,一日一夜逃到晋州!】

  【刘武周势如破竹,包围太原;李元吉大惊失色,连夜携妻妾儿女奔还长安。于是,刘武周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太原。】

  【宋金刚继续率兵南下,克晋州,逼绛州,据龙门,占浍州。在此过程中,李渊派遣的第三波第四波援军都纷纷败北!】

  【与此同时,由于裴寂坚壁清野,烧毁百姓粮食,夏县之民吕崇茂聚众而起,自号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率军讨伐,反被击败;而一直以来占据蒲坂、忠于隋朝的隋朝旧将王行本也宣布与宋金刚联合

  。】

  【至此,大半个山西落入刘武周之手,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之地还属于李唐,刘武周大军只差一步就能入关,关中大震!】

  “啊这?啊这?啊这?”

  眼睁睁看着唐军一路惨败,犯尽低级错误,水镜之前的众人都被整不会了。

  尤其是那个裴寂,败了一次又一次,还被不断委以重任,唐高祖李渊真的没瞎吗?

  ————只看刘武周来袭这件事,以唐军的表现,他们很难相信这是未来一统天下的胜利者,甚至还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既然这群人的表现这么拉垮,最后李唐还能获胜,只能是出了神队友带飞啊!

  汉高祖刘邦咂咂嘴:“这李世民得有多厉害,才能把他们砸出的窒窿填上啊。”

  想到一直令他不满意的刘盈,刘邦酸了:"乃公怎么就没有这么个好儿子呢?"

  “杀!杀!”

  水镜震荡,杀声震天。

  虚幻的地图上,是近乎全线飘红的山西大地,数不清的火焰在这片大地上燃烧。而象征着刘武周的那面旗帜与关中几乎隔河而望。只差渡过黄河,杀入潼关了!

  【四波援军尽数败北,大半山西落入敌手,无形的阴影笼罩长安上下,朝野内外——片震怖!】

  【此时的李唐只是天下众多割据政权之一,长安尽管重要,却不具备大一统王朝帝都的特殊意义,选择弃守也不会有任何心理包袱,大不了换块地盘继续割据嘛。】

  【因此,李渊出于理智判断,做出了一个属于正常人的选择:“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从太子到群臣,无人出声反对。】【——毕竟他们终究也只是常人而已。】

  【但有一个人却站出来大声反对,还发出了一番在当时看来堪称狂言的大话。】

  云雾流转,长春宫出现在画面中。

  面对持皇帝敕命而来的使者,李世民却拒不奉诏,他神情肃然,太阳的光辉倒映在他堕孔中,如火焰般燃烧:“给我精兵三万,必能平定贼军,收复失地!”

  作者有话要说:

  刘武周入侵说的详细了点,本来就是以为敌军打过来了,然后其他人都租

  小想跑路,但是仔细看完全过程之后,发现他们想跑真的有道理啊!毕竟派出去的人全败了,山西大片地盘都被占了,敌军再进一步就能攻入关中,不跑等着被抓吗?都败了那么多次,没人觉得关中就能守住吧。反倒是李世民的选择不合常理—————但英雄豪杰不就是如此,化不可能为可能,在所有人都以为必败的绝境中反败为胜,成就世人眼中的奇迹。

  薛羊父子,史书记载非常凶残暴虐,还有吃人记录,历史上薛仁果投降之后被斩。这种人接受他的投降都是污点,还是杀了算了。另外,史书记载中的薛举很迷信,所以本文中他也很迷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