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第八十六章 大夏楼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第八十六章 大夏楼

作者:漫渝 字数:1863 书籍: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严不闻笑了笑,女同学还挺客气。戴望瑜在一旁,忽然问道:“不闻兄,这幅横幅是你所写?”听到刚才女同学的话,戴望瑜明白过来,之前女同学所说的一位先生,就是严不闻了。

  严不闻点头:“路过的时候,帮着写了一幅。”

  “好,好,文瑾你看横幅上面的字迹。”戴望瑜指着道,之前还想和书写的先生认识一下,没想到就是不闻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苏文瑾也抬头一看,上面的八个字果真大气无比,于是道:“没想到严先生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

  苏文瑾之前要了严不闻的一张手稿,上面的硬笔书法字体也是呼之欲出,力透纸背,没想到毛笔书法上也是不错,让苏文瑾很惊叹。但又想到严不闻今天以及之前总喜欢滑腔珠玑,让苏文瑾觉得严不闻有点文人骚气,并不合自己心意,花架子而已。

  “以前学过。”严不闻道。

  戴望瑜赞叹:“今后还得跟不闻兄学学书法。”

  苏文瑾道:“望瑜,你太谦虚了,你的书法也不遑多让吧。”

  戴望瑜道:“比之不闻兄还差了一截。”

  “嗯……”苏文瑾无话可说。

  等了片刻,刚才的女学生又挤了过来,手中两个橘子,笑道:“戴先生,苏先生,没有苹果了,被他们都抢光了,还好还剩两个橘子。”女同学将橘子递给戴望瑜和苏文瑾,戴望瑜、苏文瑾谢过后,女同学问道:“原来你们都认识啊,原来先生你是来找戴先生、苏先生的。”

  “嗯,是朋友。”戴望瑜道。女同学明白后点头,然后挥手告别。

  戴望瑜看着来往的学生,笑道:“很多时候,学生要比我们这些老师勇敢很多。”

  “不畏强权,为了信仰,全身心投入变革洪流。”

  “不如说,学生们的爱国比我们要更直接一点。”苏文瑾道。

  宣传、集会、游行、示威、运动,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热血,勇敢而且直接,无畏而又无惧。

  出了校门,严不闻三人前去不远处的酒楼,酒楼名字叫“大夏楼”,大夏大学建立的时候,顺便建立的酒楼,比较气派,专门做学生们的生意。一楼很多桌子,可以点下饭菜等等,二楼、三楼还有包间。戴望瑜、苏文瑾他们已经定好,二楼靠窗户的一处包间,隔着窗户能看到下面的街道。

  戴望瑜道:“我已经跟我的那些同学说过了,就来这座酒楼,文瑾,你那边的同学通知了吗?”

  “嗯,已经通知了。”苏文瑾道。这次邀请了很多同学、朋友,高中的同校同学,大多数都是自己班上的,还有一些同学的朋友。这些人都是有所成就的,有大学老师、知名的文学老师、知名的学者、诗人、报社主编、经理等等。

  这时候苏文瑾在窗边看到下方来了几人,于是下楼去迎接,戴望瑜也跟着下去。严不闻自己则用水果刀削着苹果,之后用刀一边切着,一边吃着。不一会楼下人声嘈杂,上来了几个人,有男有女,进入屋内看到有一人正坐着,相貌很陌生,大家都仔细回想,就是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几年过去,高中校友变化实在太大,记不清了。

  严不闻看到这几人,于是上前一一握手。苏文瑾在旁边介绍道:“这位是我在大夏大学的同事,九月份就来我们学校教书了,这次聚会正好他也被人邀请过来了。”

  “竟然是大夏大学的老师,久仰。”难怪不认识,原来并不是高中同学。

  众人握手道:“我叫袁青,在光华大学文学馆工作,也是一名讲师,平常的工作就是整理文学资料。”

  “我叫杜雪烟,是大同大学教育科的一名老师。”

  “我叫王天然,是挂靠在复旦大学的一名文学学者。”

  “我是李晓棠,在上海民众社当一名主编,主要工作是翻译外国一位理论家的著作。”

  ……

  几人介绍完,严不闻大致有了了解,袁青、杜雪烟、王天然是戴望瑜、苏文瑾的高中同班同学。李晓棠则是袁青他们认识的一位报界朋友,来自巴蜀,打算明年去法国留学,所以对留学事项关注很多。因为这次同学聚会,有很多是留过洋的,而且听说他们的一位朋友苏文瑾,是法国里昂大学欧洲历史研究毕业的硕士,所以李晓棠打算来问问苏文瑾关于法国留学的程序。

  之后又有几位上楼,其中一人,严不闻认识,曹凌渊,曹元岸的侄子。过来的人一一介绍后,都寒暄笑道:“多久不见,都快不认识了,女孩子们变得更加漂亮,男孩子们也更加英俊了。”

  曹凌渊也上来和严不闻握手:“严兄,今天来的也很早啊。”曹凌渊四下打量着严不闻,之前还并不以为意,但自从上次知道严不闻就是庸生的消息后,最近明显关注了很多。对于严不闻和向帅两人之间的约战也知晓颇深,所以一来就问候道:“原来严兄,不仅是留洋学者,还是小说界的奇才,之前多有疏忽,还请严兄不要在意。”

  严不闻笑了笑:“无妨。”

  曹凌渊有些气盛,严不闻自然不搭理,打过招呼后,众人就入座。十多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其间因为是同学聚会,少有喝酒的,就让小工上了一壶茶,茶叶是之前苏文瑾放在酒楼的碧螺春。众人喝了口茶,赞不绝口。

  “不愧是十大名茶之一,口感俱佳,清爽解渴。”……

  “家父从苏州带回来的茶叶,我不懂茶,只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其中的道理,能说上两句,让我们涨涨见识?”苏文瑾道,轻声细语,听着十分舒服。

  严不闻喝着茶,不多说,茶文化博大精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严不闻也就不发言误导别人了。其他人很少有发言的,倒是李晓棠笑道:“对于碧螺春,我知道不多,但是我们那有一种茉莉花茶,口感不错,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可以让老家人寄一点过来。”

  曹凌渊道:“茉莉花茶,苏州也有,李兄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李晓棠喝了口茶:“惭愧,这倒是不知,见笑了。”

  苏文瑾见曹凌渊刻意刁难,有点不悦,于是道:“巴蜀地区的茉莉花,和苏州的不太一样吧,若是可以,倒是要麻烦李先生捎带一点过来。”

  李晓棠感谢苏文瑾替自己解难,道:“可以,可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