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铸新明 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

《铁血铸新明》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3551 书籍:铁血铸新明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其实,秦浩明的时间并不像他所说的那般日理万机,忙得脚不沾地。

  借口,这都是借口,目的便是推脱不必要的应酬,好在家中陪陪三位娇妻。

  时间是挤出的,这话委实没错。

  时至今日,总督府虽说有侍从室帮忙处理军务政务,可许多大事还需要他拿注意,如果事事亲力亲为,他想要马不停蹄如劳模般也是可以的。

  可秦浩明选择从制度规矩入手,建立标准,这无疑让他轻松许多。

  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精兵强将,帮忙他处理各种事务。

  总督府刚刚组建不久,所有的文武将领均是他从微末提拔起来,或为亲卫,或为士子,或为贤达之人。

  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老资格可讲,自然也就少了几许龌龊。

  这是每一个新兴组织的特色,创业之初,虽然事务繁杂,劳心劳力,可那种欣欣向上的趋势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每天时时刻刻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势力逐渐发展膨胀。

  此刻,秦浩明在总督府办公室,浏览了近段时间各地工程建设的速度,让人把洪迪新叫来,低声吩咐几句。

  然后深深懒腰,准备开溜。

  刚走到门口,碰见许杰和吴锋两人联袂而来。

  “得龄,进生,请坐,有何为难之事?”

  秦浩明心里暗叹一声,想要翘班看来泡汤矣。没有什么大事,他们一般会用公函的形式转到侍从室,不会亲自过来。

  “秦督,这里有一篇文章,是一个说书的童生所写,学生委实难以决断。”

  吴锋脸色古怪,手里拿着一份文章,恭谨的递给秦浩明。

  “辛苦了,本督看看。”

  秦浩明笑眯眯的接过文章,对他们说道。

  这两天,吴锋和许杰二人临时兼着复报终审的岗位,忙得不可开交。应该是没睡好,精神看上去有萎靡。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严崇年著。”

  入眼处,细腻的小楷字让秦浩明精神恍惚,蓦然一愣。让他愣住的不是文章名,而是作者的名字。

  怎么这么巧,跟后世为钱连祖宗都不要,闭着眼睛说瞎话,荼毒青年一代,为老奴努尔哈赤及康麻子四处吹嘘的某人相似。

  秦浩明定下心神,认真翻看这篇文章。

  文章并没有出奇之处,而是老调重弹,阐述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任用宦官搜刮矿税,鞭尸首辅兼帝师张居正这三件事。

  “你们怎么看?”

  秦浩明面无表情,走到许杰和吴锋跟前,隔着檀木茶几对坐着。

  “秦督,虽说民间多有议论此事者,可二十年来从未有人胆敢著书说事之人。

  学生以为,此人为了区区虚名而诋毁万历帝,罪该万死!复报万万不可刊登此文,至于如何对待此人,请秦督定夺。”

  许杰心中明显早有计较,此刻说出自己的看法。

  “得龄,你也说说?”

  听完许杰的话,秦浩明不置可否,右手敲打着茶几,朝吴锋说道。

  大明言论环境宽松,文人士子私底下品评过去帝王,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可如严崇年这般,想用复报发表自己的言论,却还是第一个。

  “学生以为,此人虽有求名之嫌,然所言皆是时下士子主流。可若让他公然发表,恐怕会引起天下士子热议或共鸣。

  若此,天子知晓此事,复报将成众矢之的,轻则遭朝廷诘难天子训斥,重则遭朝廷查封取缔。故学生意思,不予理会!”

  吴锋语气中显然有点赞同时下这种观点,认为万历皇帝搞垮国体,以至于现在大明危如累卵。

  “大谬矣!此等自然,实乃无耻之徒,偷换概念,满嘴污蔑,似是而非,哗众取宠。”

  秦浩明仰天长叹,肃然道:“蒙元祸乱中原百年,强分四等百姓,而我汉人最贱。

  盘剥日重,残暴不义,以致民怨沸腾、群雄四起。而太祖高皇帝起兵滁州,遂有大明,传承至今,已二百年矣。”

  秦浩明看着不明所以的吴锋和许杰,摇头道:“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何也?”

  不待二人开口回答,秦浩明继续说道:

  “乃为摒弃世族豪门、封建诸侯与天子相争耳。历代朝廷为国家天下,开科取士,选拔官吏,笼络文人,用以治国。

  不想去了豪门诸侯,却引来君权、臣权之争,千年以下多少朝代更替,皆由此来。”

  瞧着吴锋和许杰不断点头,秦浩明接着说道:“太祖皇帝屠戮文武,革新定制,裁撤宰相,皆是帝王心术,为保子孙天子权柄也。

  至宣宗怠政,设立内阁,臣权再彰,乃设司礼监制衡。

  如此文人受制于官员,官员受制于六部,六部受制于内阁,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司礼监受制于天子,天子得安。

  文臣虽因科举师生、出生籍贯而有党名,也不过是为个人之利而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分分合合,你争我夺,既无同利也不同心,无朋党之大害。”

  秦浩明说到此处,再次长叹一声,“至武宗喜兵事爱嬉戏而厌政务,臣权始兴。

  海商、盐商、地方商贾世家,对文人广为施恩,耕种于科举朝堂,维护其共同利益,方有了楚党、浙党、齐党、蜀党、晋党、以及万历年间兴起的东林党。

  正德皇帝之后,嘉靖皇帝以旁支继位大统,最重名正言顺,方有了“大礼议”之争。

  其又一意玄修,不耐烦杂,虽权柄不失,却开启党争。

  致使朝中忠正尽去,小人得志,诸党乱国。至隆庆皇帝继位,君权旁落,臣权更盛,天子之令不出大内,国事尽操于内阁。”

  吴锋和许杰都是听得目瞪口呆,震惊不已,此等帝王心术哪里有人会教给他们?

  秦浩明摇头叹道:“隆庆皇帝龙御天下六载而崩,万历十岁继位,臣权到了最高峰。

  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而行天子权,万历皇帝受制于太后和冯宝,外不敢触怒首辅,有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实,直至张居正病逝,方在晋党支持下,重掌大权。”

  秦浩明仰头思及张居正所作所为,苦笑,“张居正严师名臣,一腔抱负为国为民,本督甚为尊敬。

  其不避嫌疑,拨乱反正,清查田亩,施行新法,乃有万历中兴。

  而且,张首辅对万历皇帝苦心栽培,掌大权而无不臣,行妙手雨露万民,增赋税、择名将、用人才,兴国事,大明之功臣也。

  可为何他一旦身死,万历皇帝就施雷霆手段,降罪于身后,牵连其子孙,你们知道吗?”

  许杰和吴锋二人见秦浩明三言两语把大明历代梳理点评一遍,其言可谓一针见血,真知灼见,不禁听得如痴如醉。

  见终于讲到正点上,不由坐直身姿,认真倾听。

  秦浩明见状,摇摇头示意不必如此严肃。

  他们二人都是这时代的精英,是秦浩明苦心培养的对象。

  奈何受时局所限,不能跳出故有思维,重新审视剖析大明历代皇帝的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而自己有后世的视角,再加上网络的各种正反言论,可以博取众长,去其糟粕不实,方能有此清醒认识。

  其实在秦浩明看来,万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

  但是不管说什么,作为帝王,万历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算是相当宽仁的。

  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他在处理。

  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

  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

  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至于说鞭尸张居正,这是真正的帝王之术了。

  在吴锋和许杰的注视下,秦浩明展齿一笑,“本督猜测,其实万历皇帝应该是不恨张首辅,反而是深深感激他,这从张首辅生前一生尊隆可见。

  只是张首辅开了大明夺天子权柄的恶例,故而万历皇帝就不能容他。

  万历必须狠心污其名,辱其家,罪其子孙,告诉万千文臣,觊觎天子之权者,必挫骨扬灰,断其子孙后代前程,让他们朝干夕惕,不敢有半点非分之心。”

  吴锋和许杰恍然大悟,皆是点头称是,深悟于心。

  想到后面的情景,秦浩明落寞一叹,说道:“可是臣权大兴,诸党嚣张,又怎是惩罚区区一个张首辅可以压服的。

  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处处为臣子所制,名为奉旨,实际难行于天下,名为尊君,实际造谣谩骂。

  于是万历怕了,他们虽无张首辅的本事,却一个个比张首辅更可怕,最终,万历躲在皇宫大内,这一躲就是二十八年。”

  吴锋和许杰二人哪里有听过如此新颖的说法,可偏偏实情好像如此,作为一个君王,在位四十八年,国家安康稳定,有何苛求?

  “当然,事情要一分为二看待,万历皇帝虽然躲在皇宫内,可却没有那么容易屈服。他没有怠政,仍然想着国家要事、民之生死。

  诸党的无能之辈,言道口舌之徒,弄权的伪君子,老一个退一个,退一个少一个,他大概想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耗光他们。

  因此,群臣操持国家赋税,万历就派太监四处搜刮,内帑充沛,万历就控制得了万民,控制得了军队。

  可惜万历皇帝想差了,他们已是参天大树,老叶新芽,土壤深厚。

  万历终究没有能力耗光他们,无奈之下只好诸党皆用,那头弱就帮扶那个,方保持住朝廷的平衡。

  其实,万历受张首辅苦心教导,他不是恣意胡来的性子。他不喜王皇后,独宠郑贵妃,却没有废后。

  他不喜欢太子,欲废长立幼,立福王继位,和群臣争了几十年,却连自己心里的关都过不去,最后还是立为太子。

  和大臣赌气几十年,却不敢疏忽朝政,无论是赈济灾民、修缮水利、国事民生尤其是边关兵事,他皆不敢放松。”

  秦浩明有些无奈的摇摇头,将心比心,若是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有可能不杀人而把时局稳定下来吗?

  秦浩明泛起冷笑,“就是在此情况下,万历皇帝三大征全部打赢,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我们汉人依旧执掌华夏,没有沦为两脚羊,没有沦为四等民众。

  二位认真想想,哪一次异族杀入华夏,没有人头滚滚,十室九空?”

  吴锋和许杰脸色禀然,呼吸沉重,他们饱读诗书,自然明白历次华夏被异族入侵的惨景。

  “所以,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

  也不想想,岁月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万历皇帝早已仙去,这江山时局的好坏,还和他有什么关系?

  若是三五年也就罢了,还有惯性之说,可……

  这都是后人不争气,不得已把包袱甩到万历皇帝头上啊!”

  良久,秦浩明按捺情绪,幽幽地对二人说道。

  屋内一片寂静,碧玉熏香炉里的那一抹淡淡的龙涎香弥漫在空气里,若袅烟,若轻絮,弥满屋内深处。

  良久,吴锋方小心翼翼的说道:“那秦督的意思,可是让严崇年发表,然后吾等再写文驳斥他,还万历皇帝一个公道。”

  “对,话不讲不透,理不辩不清。你们二人先去想想如何驳斥,本督来润色,不能让这些无耻文人颠倒是非,荼毒民众。”

  万历应该可以算是明君了,可秦浩明想到后世他的陵园还被无耻之徒挖掘,秦浩明心里就有一股怒气。

  既然后世做不了什么,那么这一世就要把事情搞清,再不允许历史被人纂改。

  至于如何对付严崇年,这事要认真想想,不能便宜这狗日的。

  秦浩明恨恨的想到。

  PS:诸君,两更和一章,字数没少。还有严是故意写错的,你们明白的。如何处置这个杂种,有思路的欢迎留言。故土难离敬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