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铸新明 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

《铁血铸新明》第三百四十九节 与狼共舞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1795 书籍:铁血铸新明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设身处地想想,崇祯竟然不知用何方法,对付拥有如此庞大势力的郑家?

  大军压境?

  在陆地上水军自然打不过陆军,可问题郑家对泉州百姓异常仁慈,不但不仗势欺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他们恐怕早已知悉一切。人家开船出海笑看天下,大明将士只能徒呼奈何!

  用精兵将郑家一网成擒?

  以有心算无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后续怎么办?

  郑家的水师或许会分裂,但不管怎样,都一定会打着为郑家复仇的名义,沿途骚扰劫掠大明漫长的海岸线。

  时至今时今日,四处飘零的大明能承受得了江南地区的动乱吗?

  这一刻,崇祯皇帝内心深处无比渴望拥有强大的大明海师。尤其是海贸之利,更是超乎他想象。

  广袤千里的大明土地,所得竟然不如盘踞方寸之间的郑家,让他这个天子情何以堪?

  大明海禁是在他手里解禁,可整个朝堂却无一人提出发展海师,利用海贸去盈利,弥补大明国库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

  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只有当秦爱卿列举出一项项具体数字时,崇祯才发现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坐井观天,他脑海里第一次闪过这个念头,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从记事起,自己好像从未离开京城一步。大海是什么概念,他着实不知,只是从书籍记载中知道大海很广阔而已。

  尸位素餐,则是他对朝臣的评价。

  居庙堂之高的诸位大人们,曾多次驳回江南沿海地区的官员要求开放海禁的公文。

  到崇祯六年,福建巡抚邹维琏与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中打败荷兰人,漳州月港才成为当时大明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并设立市舶司。

  只是现在看来,所有好处全部便宜郑芝龙,没朝廷什么事。

  微臣认为,并不是学问高就可为首辅。情不自禁的,崇祯蓦然想起昔日秦浩明之言。

  一阵微风吹来,宫后苑中不时有枯黄的落叶飘零,勤奋的小宫女把它捡起丢到桶篓内,以免影响景致。

  “看来,这朝堂是该清理清理了。”

  此情此景,崇祯皇帝暗叹一声摇摇头,这游园是兴致也淡了许多。

  相较于崇祯略显黯淡的心情,周皇后却一脸的兴致高昂,挥舞着手里的奏折,轻启朱唇高兴的说道: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秦督真乃国之干将,小小年纪便如此老谋深算,玩弄郑家于股掌间。”

  “哦,朕看看他究竟有何妙计对付郑家?”

  纵使秦浩明给他过很多惊喜,奈何一力降十会,朝廷现在能给予的帮助不多,自己易地而处感觉一筹莫展,皇后竟然说他能玩弄郑家于股掌?

  拿过奏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狼共舞计划书,倒是有些新颖,秦爱卿还真是标新立异,与其他朝臣不同。

  崇祯洒然一笑,认真的往下看去。

  整个内容分成捧杀、融合、拉拢、发展、削干、功成六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备注有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期间应如何对付,非常详细,一目了然。

  而发展作为主线,一直贯穿整个计划。

  便如目前的捧杀阶段,利用郑芝龙小心谨慎不欲与朝廷翻脸的复杂心态,为大明谋夺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南洋筹措五百万斤粮食,再令其北上杀虏,端的一石三鸟,好计策。

  其一,粮食用于救济灾民,减少国内混乱,稳定民心。

  其二,人口就是资源,既能用于地方建设,又能充当兵源。

  其三,郑家北上杀虏,虽说不是大规模的血战,可多少要损失部分兵力和物资,委实妙不可言。

  关键是郑芝龙已经同意并且准备去实行,其一方面说明郑家目前没有反意,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在乎虚名。

  反观朝廷,只要擢升郑芝龙为广州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在有军功的情况下加以褒奖即可,可谓一本万利。

  其实话说回来,你不给又怎样,难道这样就可以阻止郑家发展不成?

  崇祯从头到尾反复看了几遍,最后闭着眼睛推敲其中的环节,判断其可行性。

  良久,他站起身喟然长叹,朝着凤目闪闪的周皇后说道:“皇后所言极是,秦爱卿委实是国之肱骨。

  这份与狼共舞计划书,想来满朝文武再无第二人有此魄力、有此眼光布局筹谋,连朕也做不到。”

  第一次,崇祯这个高傲的大明君王,脑海里回顾着过往秦浩明的功勋和言辞,以及种种建议,心服口服。

  “大伴,你这份密奏中又说些什么?”

  许是他感觉关键的已经看过,第三封理应是一些枝末的细微小事,故而他并没有亲自看,而是朝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问道。

  “启禀皇爷,您还是亲自看看为好。”

  王承恩苦着脸,递过手里的密奏。

  难道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否则大伴不至于此?

  摊开合着的奏章,崇祯省略一些官场措辞的行文,匆匆浏览一遍,立马知道王承恩脸色古怪的原因。

  “荒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堂堂两省总督竟然深入漠南草原练兵,何其荒谬?”

  前面两条,总督衙门要收回市舶司,登州水军到舟山群岛剿匪练兵,崇祯都觉得可以理解甚至同意。

  毕竟,这都是原先报备过的,现在无非旧事重提而已。

  可秦浩明亲自出入草原练兵,并说什么寇可往,吾亦可往之语,简直令他想破口大骂。

  至于吗?

  练兵关你一个总督什么事情,蒙古草原大明朝廷有多少年没有进入过了,这要出了什么差错,大明的脸面往哪搁?

  现在他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吗?那是大明福建、广州的两省总督,是封疆大吏,位高而权重。

  这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崇祯真的无法想象后果。

  PS:推荐朋友一本新书,《司理监》,作者是明末扛鼎的人物傲骨铁心,已经有完本的几部,相当热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