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铸新明 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

《铁血铸新明》第三百零一节 朝堂闹剧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1782 书籍:铁血铸新明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各位大臣俱是阳春白雪之人,平常哪里会亲临市场米行?

  可再是圣洁,也是吃五谷杂粮,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但诡异的是,满朝文武大臣每人好像脸带忧色,集体失声,就是无一人站出来提出什么具体举措。

  秦浩明眼观鼻鼻观心,心里暗自冷笑,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能在京畿供应粮食的米行,岂是普通人?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勋贵大臣站在后面,朝堂上这些官油子心知肚明。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米价再贵,难道还能饿着他们不成?何苦得罪这些皇亲勋贵?

  崇祯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环顾着下面大臣交头接耳,好像在商议什么对策般。可半天过去,依旧嗡嗡声一片,看不出有丝毫停止的意思。

  而初次参加朝会的秦浩明,则嘴角上扬,仿佛微笑般。但崇祯认为,以他的个性,那是在讥讽。

  若是往常,崇祯一定是忧心如焚,说不得会问秦爱卿有何妙计?

  可经过前几日和他的交谈,再加上内库中上千万的银两,崇祯现在心里笃实得很,竟然默不作声观察朝臣的表演。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热烈讨论的朝臣终于发现不对劲。

  往日性情暴躁的崇祯皇帝,兴致盎然坐在龙椅上,仿佛极有耐心般等待他们商议出具体对策,不再是四处点名问计于大臣。

  一时间,他们有点无所适从。

  首辅薛国观目视他的心腹大臣,意思他们出去讲两句。奈何他们哪里有什么良策,都是微微摇头不做声。

  无奈之下,薛国观硬着头皮出列,抱着笏板朝崇祯说道:

  “微臣恳请朝廷派人规劝粮商,以大局为重,平抑米价,则京城百姓必感其恩德,善莫大焉!”

  说完,立即退回首位。至于说委派何人,用什么方法,和什么人谈,只字未提。

  “薛首辅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下一刻,薛国观心腹大臣纷纷出声。

  这就是首辅的作为?

  秦浩明用怜悯的目光悄悄看了高高在上的崇祯一眼,不明白究竟要有如何的耐心,方能容忍?

  怪不得他会废黜薛国观,启用周廷儒。原来,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无奈啊!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方法?”

  崇祯忍住怒火,缓缓问道。

  解决饥荒、赈灾,平抑米价,这样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事情,作为大明首辅,居然就此三言两语,一件事情未提,一个方法没有。

  这一刻,崇祯终于对薛国观完全死心。

  “微臣有四点建议!”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秦浩明原本想打打酱油,忍耐片刻,然后回到福建、广州大展拳脚,不欲多生事端。

  可甫一接触朝廷诸公的嘴脸,居然可以无耻到如此程度,跟这样的人,他自认今后绝对没有交集。

  既然如此,得罪也无妨!当然,靶子要竖一个来打。

  朝堂所有大臣的眼光瞬间转到他身上,望着这个年轻得让人嫉妒新任总督,眼中闪过诸多疑惑。

  作为文人第一帅,封疆大吏,虽然身份显赫无比,但毕竟不是朝臣,原本可以不必蹚浑水,得罪大臣勋贵,这是朝廷诸公的想法。

  “爱卿请尽管直言!”

  朝堂群臣的暮气,薛国观的毫无作为,让最近心情不错的崇祯再也无法忍受,产生改变的心思。

  而秦浩明的心意他基本知晓,毕竟已经多次提及,故而,他的语气多有鼓励。

  秦浩明寒着脸,坚定的目光越过宽大的空间,与崇祯碰在一起,恍惚间,好像见到崇祯头上的冠冕微不察觉在摇晃。

  “第一点,宣大五省赈灾,向富户借粮,微臣举荐卢督为之。甘肃、陕西两省,可以委托孙督为之!”

  此言一出,群臣面有忧色,宣大情况他们多少了解一些,明白肯定没有问题。

  可孙传庭是谁,那是一个杀才,是拿刀逼着陕西的富商组建秦军的人,用脚都可以想象他会用何方法“借粮”。

  不过,事不关己,可以容忍。

  “卢爱卿以为如何?”

  见没有大臣反对,崇祯心里有些奇怪,朝卢象升问道。

  “微臣无异议!”

  宣大现在粮草充足,卢象升出列沉着应答。

  “准奏!”

  孙传庭在崇祯心中地位一般,加之不在现场,崇祯立即答道。

  “第二点,平抑京畿米价,可以由锦衣卫骆指挥使负责商谈,想来定不负众望。”

  朝堂间有些骚动,议论声四起,对于重开锦衣卫这个大杀器,大臣们是极力反对的。若不是观察最近陈演之案的动态,他们早已上疏。

  不过现在,锦衣卫还确实是对付那些嚣张跋扈皇亲勋贵的对手,如果反对,皇上将自己一军,岂非自讨苦吃?

  “微臣无异议!”

  不等崇祯询问,骆养性站出来大声说道。

  他是心思灵动之辈,明白秦浩明是为重开锦衣卫正名。虽说这些皇亲勋贵有些棘手,可是作为皇上鹰犬,不正是干脏活吗?

  事情越棘手,越是能体现锦衣卫的价值。

  “准奏!”

  崇祯心里畅快无比,高声应答。

  虽然他听从秦浩明的建议,强行重开锦衣卫,但他明白今后一定不可能一帆风顺,朝中大臣一定会借机劝阻。

  如今经过此事,锦衣卫重开,大臣们再无法多加指责。秦浩明分寸拿捏之妙,若不是在朝堂,简直令他想拍手称赞。

  “第三点,微臣恳请皇上免除征收练饷,让天下百姓少点痛楚,或许勉强能够裹腹。”

  以大明现今的局势,一下子取消三饷不现实。故而,秦浩明并没有好高骛远,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

  “皇上万万不可,秦督此言差矣!所谓耕田交粮,乃天经地义的事。

  如今国事维艰,国库已空,理应守望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怎能为私利而不顾大义呢?

  若是取消练饷,首辅之职,微臣无能为力。”

  别的事情薛国观尚且能够容忍,唯独取消练饷让他跳脚。

  PS: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大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