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铸新明 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

《铁血铸新明》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2183 书籍:铁血铸新明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圆月皎洁,高悬天际,让独石口毅发显得幽静清冷。

  此时此景,若是文人墨客在此,携一古琴,抚一首名曲,该是何等惬意逍遥。

  奈何独石口乃边军关隘,俱是赳赳武夫,自然无此情趣,所谈也皆是打打杀杀之事。

  “独石口处在冀北山地与坝上草原的交界线上,是沽水入塞的山口,是望云古道由草原进入山地的隘口,更是大明宣府防御辖区内北路防区须倾全力而防御的关口。

  而沿此蜿蜒前行,山海关乃关内外交通枢纽,地势最为重要。建奴兴起后,以此地驻兵最多。

  设总兵和经略负责镇守,驻守边镇的军队称为边兵。总兵官领正兵,副总兵领三千人作为奇兵。

  游击也领三千人往来防御,为游兵,参将则分守各路要塞,东西互相策应,为援兵。

  秦督若是想长途奔袭,殊为不易。且一路上关隘众多,地势险要,对骑兵的要求非常高。

  若此,兵力少,有被敌人围歼的危险。兵力多,肯定失去奇袭的效果,没有意义。”

  张松荣驻守独石口经年,和戚纲二人配合防守北路,任务最为艰难。

  也正因此,对宣府边镇的整个防御了如指掌。

  “如此看来,想要再立奇功恐怕难矣。”

  秦浩明双手把臂,在他看来简陋至极的军用地图前走来走去,脑海里却高度盘旋,如何才能有点收获?

  否则,三五个月转瞬即过,岂不浪费时间?

  不过对于张松荣,他却动了心思。

  作为跟随卢象升重新创建天雄军之一的元老,张松荣除了在军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他能练兵,尤其是训练骑兵。

  自家的事情自己知道,玩些战术战略可以,可是训练冷兵器时期的骑兵,单是排兵布阵便难倒他矣。

  当然,如果是训练热兵器队伍,则又另当别论。

  “张将军,训练一支骑兵队伍要多久?和鞑虏有些什么分别?”

  此次作战,自己都是捡现成的便宜,且都是天雄军的精锐,故而才有此惊天大功。

  若是让自己训练骑兵,养马都不会,如何谈及训练?

  可骑兵在这个年代,委实缺不了,即使有火枪大炮。

  除非跟大明一样,被动防御。若是想要追击打歼灭战,没有骑兵队伍,无异于痴人说梦。

  “秦督,这里面要分几种说法。”

  说到骑兵,张松荣独眼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人身躯一挺,焕发出慑人的丰姿。

  “大明骑兵主要用途是抵御蒙古和建奴骑兵,而不是凌虐步兵。只要牢牢把握这个大方向,练兵时才不会徒耗无用功。

  而蒙古和建奴骑兵既有不同又有相同的地方。

  不同之处蒙古骑兵灵活,速度快。

  建奴骑兵在骑术上多有不堪,甚至比不上大明军队。但他们军中身披重甲,悍不畏死。

  相同地方在于,他们都是从小练习射箭,这方面大明军队则远远不及。

  故而,末将首先是训练大明将士骑马砍杀本领,特别是砍杀敌人的骑兵。

  然后是尽快转弯本领,具体就是最后一排向后转,第二排向后转,以此类推,一直到头一排向后转。

  这是为了还击敌人骑兵集群从后面袭击我军骑兵集群,要具备类似步兵单兵原地向后转的能力。

  做到这两点,需大半年至一年左右。然而也只是勉强成军,有一战能力而已,难称精锐!”

  张松荣将大明、蒙古、建奴骑兵三者相互比较,听其语言中对蒙古骑兵最为推崇。

  秦浩明点点头,他其实明白其中的区别。

  大明是农牧民族,蒙古是游牧民族、建奴是渔猎民族。故而,要论骑兵全面性,自然是蒙古骑兵胜出。

  在没有得到蒙古草原之前,建奴比大明还不堪,整天在山里打猎,水边捕鱼,何曾有骑兵一说?

  “那如何能称精锐?要多少年才能训练完毕,并且成军?”

  秦浩明继续问道。

  “好的骑士,上马不踩镫,一跃而骑上;下马不踏磴,—跃而下。

  由甲马换乘乙马,勿需先下甲马再上乙马,只要跳跃—下就可完成换乘。

  另外,世人皆知,将士在马上、远不如在地上稳重。

  马一旦走动或狂奔,特别是在越天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之际,仍能稳坐在马上,才算得上好骑士。

  为此,在马上颇需要掌握平衡的锻炼,否则就有落马的危险。

  大明某些不经严格训练的骑兵,临战前因紧张、害伯而落马者,有之。

  战马急速前进中由于平衡不当而落马者,亦非罕见。

  战斗中仅几个回台,因抵挡不住猛烈打击而落马者,多之。

  种种现象均说明其骑术之不精。

  骑兵不仅需要稳固地骑在狂奔于坎坷之途的马上,而且在马身上还得活动自如,练就—套复杂的动作。

  如向前后左右开弓射箭;挥动武器,稳准狠地打击对方。

  对于敌方迅猛的劈砍刺,能够稳妥地躲闪避或档或拨或架。

  如此,方能称之为精锐!可必须得三五年的功夫,才能有此境界。”

  张松荣对骑兵的见解委实深刻,句句精彩。只是一句三五年功夫的话,让秦浩明脸色黯然,心情低落。

  是啊,千万不要全盘模仿游牧民族,一则没有那么充分的骑马练习时间,二则也没有那么多战马资源。

  蒙古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可不是一句妄语。

  不分男女,自幼就练成一套马上的活动本领,不鞍而骑并不稀罕。

  他们甚至能在马身上连续活动两昼夜,趁马吃草的机会,坐睡在马背上。

  另外,战马的损耗委实太大,没有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骑兵队伍的规模终究有限。

  所以说敌酋皇太极的战略眼光委实高明,不顾一切的攻下蒙古草原,并且和他们时代联姻笼络蒙古人。

  既获得优良的骑兵,又得到源源不断的优质战马。

  否则,深山老林中,何来的战马?又如何有建奴的重装骑兵?

  “不过秦督也无需忧虑,要是面面俱到,各种战术动作齐全,委实不易,甚至时间上也不允许。

  但是我们大明骑兵不需要向蒙古骑兵一样,只要分成若干个群体,各自有侧重点地训练相应战术动作,再加以配合使用,则一二年便可为精锐。

  至于分成几个群体,每个群体各自侧重点是什么?

  甚至个别战术动作各个群体全都根本无需练习,末将心如明镜。”

  张松荣整个人散发出强烈的自信,侃侃而谈。

  “大善!”秦浩明双手拍掌大声赞道。

  华夏人才何其多也,可总由于各种原因惜被湮没。

  便如眼前张松荣,随着历史上卢象升死去而籍籍无名。

  可卢象升乃文人将领,靠看几本兵书是无法训练骑兵的。

  可想而知,卢象升作为统帅,负责协调朝廷经费、粮饷、战马等高端事务,而具体的事情肯定是由张松荣来完成。

  从天雄军将士的口中,便可知今日他这番话绝不是纸上谈兵。否则,便没有天雄军今天的战斗力。

  如此大才,只是一个区区参将,驻守独石口经年,岂非浪费?

  就是他了,未来自己军中的骑兵总教头,无论如何,一定挖到自己的夹带里。

  “现今大明,可否有可能组建当初大汉无敌铁骑?”

  得陇望蜀,秦浩明微笑着继续考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