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铸新明 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

《铁血铸新明》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

作者:故土难离 字数:2368 书籍:铁血铸新明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凄厉惶急的叫声让秦浩明心里一颤,莫非哪里出现变故?

  大明几路大军在外,互不统属。而建奴亦有两路人马,除了多尔衮,还有杜度的大军在赵县和卢象升对峙。

  在秦浩明的心中,早已把卢象升当成良师益友,千万不要他那里出现什么事情才好,余者干他何事?

  “高监军兵败临清,之身而逃,部队被建奴所击溃。”

  李三步履匆匆,刚一照面,便把情况告之。

  “走,里面谈,把具体的情况说一说。尔等也都进来,大家了解一下敌情。”

  听到是高太监出事,秦浩明松了一口气,吩咐阎应元、董长青他们一起进府衙商议。

  崇祯九年,知县韩承宣对济南府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重修大门为三间,修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新修土地祠三间,修筑木结构牌楼观政亭一座。

  大堂五间,其中东梢间为钱粮库,西梢间为武备库,公堂东西耳房各三间,东为赞政亭,西为銮驾库。

  新修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二十二间,大堂后有内宅,东设县丞宅,西有典史宅,在兵、刑、工房后有公廨房。

  如今,兵、刑、工、武备库和公廨房都临时划拨天雄军将士使用。

  众人进入到公廨房,随着李三的娓娓道来,秦浩明他们才明白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多尔衮和杜度分兵之后,高起潜部从巨鹿尾随多尔衮至临清。

  元月初四,秦浩明正在德州忙着搜刮之际,杜度亲自带兵,集兵两万,剩下两万多人马按兵不动,迷惑卢象升。

  但话说回来,即使卢象升知晓此事也毫无办法。

  他的天雄军将士原本只有两万余人,被秦浩明挑选出最精锐的两千三百多将士之后,再加上历次战斗受伤和战死的将士,他实际掌控的人马还不到一万五千人左右,缘何有能力扫除挡在赵县门口的两万多建奴?

  而杜度带领的两万人马,由熟悉地形的大明降将带领蒙古骑兵作先导,沿着清河、新河直插临清,兵势如风,攻击高起潜部。

  彼时,除了祖宽作为先锋带走的万余人马至济南,高起潜尚有四万多将士,兵力是建奴的双倍有余。

  且有火炮之利,理应和匆匆赶来的杜度有番恶战,鹿死谁手,尤为可知才是?

  哪知开战才半个时辰,高太监作为统帅居然弃离战场不知所踪。

  好在有边关副帅李有亭临阵接过指挥权,才勉强没有让军队立马出现崩溃。

  双方鏖战两个多时辰的关键时刻,早有准备的多尔衮率领五千骑兵突然杀出,与杜度成首尾夹攻之势。

  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士气低落的大明军队再也无力回天,奔溃败逃不可避免。

  战场方圆三十里范围内,大明将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成为建奴的屠宰场。

  据闻,事后临清县衙打扫战场,大明将士光尸体就一万多具,尚为包含没有发现的数目。

  “该死!无卵之人,雌雄未辨,胆气全无,如何能领兵作战行此阳刚热血之事?”

  虽说和自己毫无关联,可秦浩明听闻伤亡如此之大,忍不住心头的怒火,一拳狠狠砸向厅间廊柱。

  百年的廊柱坚如磐石毫发无损,秦浩明的拳头却鲜血淋漓多有破损,可见力道之大,心中恨意之深。

  战场非同儿戏,没有抱着死则死矣的决心和信念,如何能取得胜利?

  同时心中也痛恨崇祯识人不明,高起潜临阵脱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何还要让其统兵领将?

  难道不知如此做法,会让大明军心士气俱失?大明将士的性命真的不放心上?

  “将军无需和无罪之鬼置气!

  宫刑者,无人除墓草而奠怀祭拜,故惜己命而漠视他人性命。且宫刑之后,肢体外痿,性情乖张。

  因其无名声之累,子孙之虑,故而行事下作,所思所想异于常人。

  不如今后除掉他即可!”

  从和秦浩明接触起,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也是一副成竹在胸笑嘻嘻的样子,从未像此刻般如此暴怒,居然还自残。

  时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董长青故而在一旁宽声劝慰,也不顾此言属于大逆不道,传出去骇然惊人。

  高起潜作为天子内侍,属于崇祯的奴才,要打要杀,须由崇祯一言而决,外人不容置喙。

  而在董长青口中,居然轻飘飘一句除掉他即可,口气之大,令碾子、阎应元等对他频频侧目。

  好在诸人中除了阎应元跟随秦浩明时日尚短,不知其作何感想。

  而像碾子、李三、浩子等人,和秦浩明同生共死浴血厮杀已经将近半年,早已忠心不二,再说承蒙他简拔于微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倒没有其他想法。

  “经此一役,对今后时局走向有何看法,对错无妨,皆可畅所欲言,无须顾忌。

  甚至谈谈建奴的高明之处和大明的弊病也行,总之,有什么说什么,每个人都要说。”

  秦浩明赞许的看了董长青一眼,还是自己的培养的人贴心。平常默言寡语的他,不意今日说得如此之多。

  其他人也要培养起来,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方面,要在今后点点滴滴的始终贯穿当中。

  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百年树木,十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用人还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只能慢慢观察了解。

  “杜度兵势如风,攻击高起潜。多尔衮渡黄河,进军临清,迅疾速猛,皆得益于骑兵之利。

  故而,以快打慢,集中局部优势打击敌人,速度是关键。

  诸位切记,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

  这就是本将的一点浅见,是需要我们从建奴身上学习的地方。”

  秦浩明的几个军官都是刚从基层提拔上来,原来只要依令而行便可以,哪里有什么发言的机会?

  故而,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秦浩明只好抛砖引玉,先把自己的一点看法说出来,带动他们的发言。同时,也把自己的军事理念通过分析战役向他们灌输。

  虽说高起潜的军队问题主要在于将士的战斗力、野战能力极差,而且士气低落,可毕竟有四万将士。

  而多尔衮能够集中兵力,利用时间差、速度的优势在比较短的时间击溃大明军队。

  这种运动战中部队的快速行动速度、持续作战的战斗力,以及统帅高超的指挥能力,的确令人咂舌。

  “元亨,下面你来说说看法,其他人准备。”

  对于这位埋没的名将,秦浩明好奇心很重,不知他有没有独特的见解,刚好他们坐着不言,索性点将。

  PS:不好意思,因为作家感言不能写太多字,浪费大家一分钱,请谅解!

  各位看官,起点从今天开始到五月七号结束,月票双倍。即一张变两张,两张变四张……恳请手中有月票的看官,尽量帮忙投票!

  其实每天两千余字,一二月尚可,经年累月却也殊为不易!

  当然,有得闲之时,尽量多更。

  又不想写成小白文,污了诸位看官的眼球,也失却自己的本意。所以,在更新上诸位多多谅解!

  小生能做到的唯有保证不断更,不太监,风雨无阻每天两千字以上。

  许是因为兴趣的原因,没有用写书养家糊口之难,故而不太在意成绩,一则完成自己儿时的文学梦,二则却是对我汉人失去一些气节有些感慨,聊以发发牢骚。

  本人非职业选手,要求不高,诸君不用打赏,保持正常订阅即可!

  可不要钱的推荐票和月票,却是希望各位看官多投,那代表着一种认可,仅此而已!

  因本书篇幅较长,期间未免有些漏洞或者资料不全,也请诸君多多理解,小生尽自己能力做好。

  同时借此机会感谢每天投票和订阅的书友,一路前行,有你真好。

  故土难离敬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