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医小农民 第507章 赵八两的野心

《神医小农民》第507章 赵八两的野心

作者:炊饼哥哥 字数:2821 书籍:神医小农民

  一个时辰后,惊心动魄的问政环节终于结束。

  六部官员无不暗松一口气,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劫。

  “礼部,朕有事要问。”

  御座上的朱元璋再度点名礼部。

  礼部侍郎差点没被吓死,一个激灵窜了出来:“臣在!”

  朱元璋道:“朕有意册封皇孙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炆为惠王,礼部怎么看?”

  宗人府宗人令秦王朱樉前些日子刚被放出来,现在已返回封地,根本插不上手。

  所以礼部得帮宗人府安排这事。

  “什么?封王?”

  这一试探性的宣布,立马引爆全场。

  原来不是册封皇太孙......朱允熥内心稍稍有些失落。

  朱允炆也是低头不语,想来更加失望。

  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大臣。

  尤其是文官。

  册封亲王算什么事?

  我们要的是皇太孙!

  礼部侍郎是个从心的人,垂首道:“礼部全凭陛下安排。”

  自两年前礼部尚书李原名被皇帝骂致仕了,礼部至今没有任命新的尚书。

  他一个小小的侍郎,哪里敢反对。

  问就是可以!

  “臣有异议!”

  众人放眼看去,只见一个身穿二品锦鸡补子的文官站了出来。

  此人身材高大,面色白净,乃户部尚书赵勉。

  “启禀陛下!”

  赵勉道:“按制,皇太子之子为郡王,皇孙岂能封亲王?”

  明朝的王爵,单字为亲王,双字为郡王。

  如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皆是亲王。

  又如中山王,开平王、岐阳王等,都是郡王。

  户部尚书赵勉刚说完,都察院的御史们纷纷呼应:“臣附议赵大人!”

  “臣也附议!”

  “附议!”

  出奇的是,这些家伙再无先前的畏惧,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大讲道理。

  再看御座上,朱元璋也丝毫没有生气。

  因为他规定,言官无罪。

  甭管你说什么,哪怕是指着皇帝鼻子喷,也是无罪的。

  不会因为你说话难听而杀你。

  当皇帝嘛,总要听听别人怎么说。

  若是偏听则信,一味的从别人口中了解另一个人,那是闭塞圣听,迟早把自己给坑死!

  朱元璋经常告诫自己,当皇帝胸怀要有大气象,要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忠奸善恶。

  只要不贪和不威胁到皇权就行......

  但如果你不是都察院御史,也不是六科给事中,还搁这碎嘴,在皇帝面前耍嘴皮子抖机灵。

  那不好意思,只能借人头一用。

  你都不是言官,还敢骂皇帝?

  不砍你砍谁?

  朱元璋的这个规定,不知造就了明朝多少个喷子。

  有反对就有支持。

  淮西勋贵的柱石,宋国公冯胜立马站出来表态:“臣支持封两位皇孙为亲王!”

  朱允熥封的是吴王,朱允炆是惠王。

  虽然朱元璋称帝前用过吴王尊号,但也不必过分解读。

  在朱允熥之前,还有一个宗室子弟当过吴王。

  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

  虽然吴王的尊号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但却表明了一个态度:皇帝似乎偏爱朱允熥。

  因此,老谋深算的冯胜看出了端倪,坚决支持!

  原本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孙,现在占据优势,怎么说也不亏!

  反观文官那边。

  我们要的是皇太孙的大位。

  现在搞竞争?

  这怎么行呢?

  必须反对!

  抛开别的不谈,二人的背景差距明显。

  一个背后有淮西勋贵集团,一个背后是文官集团。

  明显我们文官势弱,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

  当然要是强势的一方,那就另外一番说辞了。

  官员们争先恐后的咳嗽奏事。

  官员奏事前咳嗽一声,是朝会不成文的规定,意在提醒其他大臣,顺带清嗓子。

  翰林学士黄子澄先声夺人,咳嗽出班奏道:“臣请陛下当早立皇太孙,以固国本!”

  “臣附议!”

  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们纷纷呼应。

  接着一个个开始登台表演,力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帮逼......朱允熥有些着急了。

  眼瞅着皇太孙大位在前,不免心动。

  若是错过,恐悔恨终生。

  正此时,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高喝:“放屁!”

  众人看去,竟是晋王朱。

  朱站在御阶上,昂首挺胸,睥睨诸人,放言道:“父皇正值壮年,又有二十五位皇子相助,立什么皇太孙?”

  差点错过大位,朱简直恨透了这帮犊子!

  幸亏老子来京师,不然被伱们这帮王八羔子把朱允炆推上皇太孙,老子连哭都没地方哭!

  这时,朱站在朱允熥身后不远,二人同在御阶上,如同站在一条线上。

  朱元璋全程没有说话,坐看他们表演。

  论权斗,他是当朝第一人。

  当年丞相胡惟庸步步算计,试图揽权,又如何?

  还不是被他玩弄于鼓掌?

  借胡惟庸的脑袋,废千年丞相制度,稳固皇权!

  今天他以册封亲王试探,又是一场好戏。

  眼瞅着晋王入场,众人震惊之余。

  吏部尚书詹徽奏道:“陛下,我朝从未有皇孙封亲王之例,望陛下慎重!”

  詹徽既是吏部尚书,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文官中影响甚大。

  先前他不说话,是在审时度势,更不想扫了皇帝面子。

  此时晋王跳出来,他不得不出来说两句。

  詹徽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明确支持册立皇太孙,只是以谏言的方式,让皇帝慎重。

  朱咧嘴一笑,立即回道:“父皇乃开创之君,如何开不得此先例?”

  众人这才恍然,原来晋王也想争夺大位!

  “臣傅友德,支持陛下开此先例!”

  “臣冯胜,附议!”

  “臣王弼,附议!”

  勋贵们纷纷支持册封亲王。

  其实支持册封亲王,也就是支持朱允熥。

  皇太孙的位置固然好,但此时不是时候。

  主要是冯胜他们不自信,担心今日册封皇太孙,朱允熥占不到好处。

  毕竟先前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他们还没意识到朱允熥的转变。

  所以冯胜等人要拖延时间,只要现在不立皇太孙,什么都好说!

  常年行军打仗的人,都十分谨慎,很少敢冒进。

  总体优势在我,何必涉险?

  文官们就不这样想了,清楚自己处于劣势,准备孤注一掷。

  反正言官开路,皇帝也不会降罪。

  因此,言官们成了拥护朱允炆的主力。

  在口舌之辩上,勋贵们读书少,多少差点意思,无法与言官们相提并论。

  “这帮王八羔子,终于憋不住了。”

  望着满朝嘴脸,朱元璋露出鄙夷之色。

  上次有意透露立燕王朱棣试探口风,结果他们急了。

  刘三吾请立皇太孙,他们又沉默。

  那时候朱元璋就知道文官们支持朱允炆。

  今日一个朝会,全部露底了!

  还有晋王,听说有意立老四朱棣为太子,屁颠颠从太原赶来。

  老四都没当真,他却急了!

  “陛下,臣周德兴,以为当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

  江夏侯周德兴出班上奏,朱元璋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